木匠皇帝11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子早擇定了皇后, 對文臣來說是件大好事,不用擔心突然的皇家選秀擾民, 折騰得京畿百姓雞飛狗跳地匆忙嫁女了。當然這訊息也傳遞的很快, 京畿各縣的縣令們很快就都知道了,然後都不約而同地松了一口氣。

宮裡每次採選修女的時候, 負責採選的宦官都免不了會引起所到之處的雞飛狗跳。每到那時候縣令是最緊張的,會突然被宦官勒令關了縣城的城門,然後按著人口黃冊, 把所有適齡的女孩子都劃出來, 讓里長通知百姓挨家挨戶把人送到縣衙,人不走就不得安寧……

今年得去給天子上一柱高香去,是京畿縣令們的普遍想法。

有贊成的就有失落的。京畿百姓家裡有伶俐女兒、年紀又在十二三到十四五歲這個範圍的, 可就不那麼開心了。皇家隔幾年就會在京畿選秀一次, 既往那些女兒進宮做了妃嬪的, 誰家不是立即就換了門楣, 父兄得了官職、住上磚瓦大院落, 能吃肉能穿綢了。

但是這些底層的百姓怎麼想, 對大局沒有任何的影響。就是京城的那些勳貴人家,得知英國公的唯一女兒被天子選為皇后, 也只是關上門在家裡嘀咕幾句、冒冒酸話的了。可即便是這樣的人家也沒有多少,心裡不高興的也都是家裡有那算是出息的、能承爵的兒子、準備踮踮腳去娶英國公女兒的。

唉,眼看著英國公地位繼續牢固、英國公世子被天子重用, 可惜自家卻沾不到邊兒。想想英國公夫人這一年對誰都說要多留女兒兩年, 誰家露出求親的意思都不搭茬的模樣, 收拾心情冒雪來英國公府祝賀的勳貴夫人們,就有一種窺視到內幕的感覺。

肯定是英國公早就巴結上天子了,不然多少年勳貴都不得進兵部,怎麼他國公府的世子就一躍成為兵部侍郎了呢。

英國公夫人對絡繹不絕來賀喜的人家,吩咐三個兒媳婦與自己一道待客,婆媳都是才知道這事兒的表情。至於相好的人家提出的擺酒慶賀,只推說聖旨還沒下呢,等事情落定了再說。

當事人張嫣是早躲回自己的院子裡,不見任何客人了。

朱由校自己宣佈了選後之事,等朝臣們都離開了,乾清宮的大大小小宦官們圍上來道喜。

喧鬧了一陣子之後,朱由校吩咐乾清宮的所有人:“這事兒都放到肚子裡去,朕剛沒了十妹,跟著又沒了七郎,別讓有一心半點兒的訊息傳出乾清宮。”

賀喜的宦官們立即都拉嗒腦袋了。忘記皇爺才死了弟弟和妹妹呢。

第二天朱由校帶著六部七卿的、侍郎以上的官員繼續商討明年的預算。這一次輪到了戶部的。戶部尚書汪應蛟把工部尚書王永光透露出來最好把陝西、山西的部分百姓移到遼東,以保證黃河中上游的植被,尤其是樹木種植的必要性等等總結出來的公文傳給在座的每一位。這也是朱由校提出的新工作方法之一。

看到眼裡的東西,總比單是耳朵聽要好一些。

汪應蛟把自己帶著戶部的近百位下屬,商議出來的初步的遷徙計劃也提交了。計劃是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使陝西、山西的人口減少一半,這樣加上去平朔煤礦做工的、餘下的半數人口中,要安排一半的人專門從事植樹護林之事。

目的是要在十年後,讓甘肅、寧夏、陝西、山西三省的人口也要降到秦漢時期的規模,好恢復到唐以前的樹木覆蓋。

朝廷要為這植樹護林的人員、還要為在平朔挖煤的煤工提供養活他們和家眷的糧食。

戶部的遷徙計劃很大,除了與天子一樣知道訊息的內閣閣臣方從哲、韓爌、葉向高,還有工部的等幾位,其他人基本都處於懵懂中。

幾百萬人口遷徙,這可不是什麼小事兒。

朱由校給群臣以足夠的考慮時間後,帶頭表示了自己對遷徙計劃的認同。工部尚書王永光表明對戶部移民計劃的支援。

葉向高等不到方從哲說話,就跟在王永光之後發言。

“黃河每年都要決堤,朝廷年年都要花費銀子在河工上,單是在下游築壩並不能將黃河水束縛住。就像鯀治水,哪裡的堤壩危險了,就加高就堵哪裡可不成。大禹的疏導治水法有用,但考慮黃河本身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會逼得我們把堤壩越築越高,其後果是有朝一日會出現一條地上河。

本朝潘時良找出了黃河不斷決口的原因,那就是泥沙壅堵了河床,他提出的築堤堵決、淤灘固堤和蓄清刷渾的根本是要束水衝沙,有效地減少黃河河床泥沙的堆積,但這也是被動的應對黃河泥沙的方法。

我們應該主動地去減少黃河從中上游攜帶下來的泥沙。

所以我贊成戶部的移民計劃。減少黃河中上游兩岸依靠黃河灌溉農田生存的人口總數,甚至讓黃河主河道的百里內都是能固定水土的森林,才能夠徹底減少黃河水攜帶的泥沙。

還有我建議把甘肅、寧夏、陝西利用黃河水灌溉農田的一些縣,做為先期遷移的首選。一邊堵中上游的分流,一邊在中上游植樹。”

有關這麼大規模遷徙百姓的事情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尤其是從秦漢時起,土默川(河套平原)就有開渠引水耕種的傳統,後來雖然朝代更迭,一度變成了畜牧之地,但是引流過去的黃河水滋養著土默川的樹木草場。

這也是大明的一個重要馬場。

崔景榮站起來,“陛下,臣認同在黃河中上游的計劃。但是土默川是朝廷非常重要的馬場。離了這個馬場,將不能保證軍中戰馬的供給。”

崔景榮停了一下又說:“甘肅、寧夏本地產糧有限,只能有部分提供給戍邊所需。包括陝西、山西的駐軍,都要靠江南運輸糧食過去,把土默川的農人移去東北,勢必要增加從江南運糧的總量。還有一旦河套的農戶減少,戍邊的軍隊無軍戶支援,臣擔心蒙古會效法西漢時期的匈奴,再來佔據土默川這一片。”

崔景榮也是兩榜進士,對土默川兩千來年的變遷不能說瞭如指掌,但他執掌兵部以後,對朝廷有數的幾個馬場,那也是看的非常地仔細。

朱由校令劉時敏把大唐、北宋、前元、還有明的疆域圖,都懸掛起來。然後指著這些疆域圖說:“在元時期就沒有崔尚書所提的這些顧慮。所以朕認為遼東戰事基本達到了目的,兵部要做明年對韃靼用兵的計劃,未來的十年持續不斷地對韃靼用兵,像在遼東對付建奴一樣,不能把他們趕盡殺絕,也要把他們趕去不裡牙惕(貝加爾湖)的以北。

那樣才能保證我們大明的腹地不再受韃靼的威脅,韃靼這一片,也有足夠的草場供我們養馬。”

朱由校細長的手指從奴兒干都司向左劃過不裡牙惕,一直到帖良古惕。然後歪著頭看著才劃過這一條直線,笑眯眯地看崔景榮。

“崔卿,你發現沒有,按著朕的這條線戍邊,比現在的九邊戰線短了很多的。會節省不少的戍邊將士。”

“陛下,那南方的糧食運過去就更難了。”

崔景榮提醒天子不靠譜的疆域計劃後面的有糧草跟得上的。

唉,頭疼!疆域是君臣閉門在乾清宮裡這麼畫的麼?!

周嘉謨扶額,看來天啟是註定要戰火不消停的了。

黃克纘則樂得閉不上嘴,這樣的計劃可比永樂年間的成祖還瘋狂,武宗與自己侍奉的天子比起來,那就是小孩子遊戲,根本就沒法比。他又有了要去兵部做尚書的想法了。

朱由校聽了崔景榮的話,立即不高興了。

“崔卿,當初放棄交趾布政司,大明猶如自斷腳趾,結果呢?朝廷在整個南邊的勢力、影響越來越少。鬧了那麼多年的倭寇,若是水師仍然能下西洋,何至於被倭人欺負到家門口。”

崔景榮只好躬身認錯,“但是土默川的馬場?陛下準備怎麼安排?”

朱由校更不高興了。

“年度預算不僅僅涉及到各部的事情。朕的根本目的是想諸位臣工有全面考慮朝廷未來五年、十年大事行動的意圖。像戶部才提出來的遷徙計劃、工部的治水方略,表面是在五年、十年的黃河治理就能看到成效的,可實際都是關礙到大明的五十年、甚至百年的大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崔卿,朕現在調你去戶部做尚書,你從工部治水的角度,全面去考慮戶部的移民、兵部的馬場等事。”

崔景榮有點兒傻眼。

他不到二十歲就中了進士,這些年歷任平陽府推官、後來也曾做過御史,累至四川巡安,寧夏巡撫,兵部右侍郎,右儉都御史等,在萬曆四十一年就已經是兵部尚書了。

在兵部待的時日比較久,養成了他遇事從兵部尚書的角度考慮事情的習慣。他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盯著前面的堪輿圖想著若自己是戶部尚書,該從那裡著手,才能配合工部好治水、又不耽誤兵部的養馬。

半晌之後,他接過劉時敏手裡那根細細的、才拿過來的點劃堪輿圖的竹竿,上面隱隱還有剛撕去纏裹的痕跡,估計這細竹竿原是做雞毛撣子的。

“陛下,臣以為明年先從寧夏衛遷徙部分百姓去遼東的渾河耕種,現在發出遷移令,出了正月十五動身,到遼東的時候,能趕上種一季番薯、蘿蔔等,這樣越冬的糧食,朝廷貼補的就會少點。太原府和大同府的百姓比寧夏衛離的近,他們往廣寧衛遷徙,應該能夠趕上農時,正常種莊稼的。這只是臣倉促之間的想法。若是遷徙的百姓不涉及兵部馬場的那幾個縣,臣明年多花些精力,看看遼東的馬場能不能彌補土默川馬場的缺額。”

朱由校待他講完之後立即拍手,“崔卿果然大才,看來各部尚書要經常互換,是有道理的。”

黃克纘立即說:“陛下,讓老臣換去兵部可好?”

※※※※※※※※※※※※※※※※※※※※

崔景榮嘉靖四十四年(1565)出生,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

牛人吧?

更多的人在他中進士的年紀,還在努力考秀才呢。

計劃跨年的時候,隨機從今天的訂閱記錄抽200個id派新年利是,小小心意,應該是夠看兩章的

祝願親們2019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外修身材,內修氣韻,永遠年輕美麗。

/">/a>)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