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36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由校喝了一杯茶水定定神, 然後決定去東六宮看看。

“王安, 朕是不是早就讓你派兩個精通婦兒的太醫去永和宮守著的?”

王安還有一點點的小委屈,“皇爺,臣當天就派人去太醫院安排了此事。”

“過後你沒有去看看?”

王安見朱由校聲音嚴厲了、臉色也放下來了, 再不敢再稱臣, 小心翼翼地回答:“過後奴婢被太醫勒令臥床。”

還是小心點做奴婢吧。

養心殿距離永和宮也不遠, 朱由校帶著一群宦官很快就趕了過去。聽說天子來了, 守在永和宮的、光宗遺留下來的那些嬪妃們,呼啦啦都擠在永和宮前殿行禮。

朱由校頜首還了半禮,然後說道:“沒生養皇子皇女者,就先回去各自的宮室。”

現在東六宮以膝下撫養了五皇子朱由檢的原選侍“東李”、待正式詔書晉升的莊太妃為首。莊太妃見天子發話,趕緊對那些未生養過的貴人等吩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們留在這裡也幫不上什麼,都先回去吧。”

這些女子立即悄悄行禮後退了出去, 片刻的功夫,永和宮立即就疏朗起來。

還留在永和宮的就只有永寧宮李莊太妃、景仁宮傅太妃、景陽宮王太妃、延祺宮馮太妃。

朱由校就問主持東六宮的李莊太妃。

“李娘娘, 朕前幾日曾派太醫, 太醫可有來?”

李莊太妃趕緊回答,“皇爺,倆個太醫早晚個診脈一次, 只是東六宮卻不好留他們。這兩日內廷變動比較大,今日就沒見太醫進來診脈。偏巧邵妹妹今晨例行走動的時候閃了一下, 也是天亮後才發動的。”

也過去快三個時辰了。

“到了生產的日子嗎?”

李莊太妃見朱由校這麼問, 愣愣神才回話。

“應該是差不多了。我打發了老嬤嬤在裡面守著呢。邵妹妹這是頭胎, 沒有那麼快的, 皇爺放心好了。”

兩個太醫和四個穩婆跑得氣喘吁吁地進了永和宮。

朱由校對這幾人說道:“皇家子嗣就交給你們幾位了,盡心都有賞。”

言外之意不用他說,幾人也都明白。

幾個穩婆進去,過了一會兒出來一位回話。

“皇爺,娘娘和小皇子都很好,就是還得幾個時辰呢。”

朱由校點點頭。

“李娘娘,這裡就全交給你們幾位了。有事兒派人往朕那邊送話。”

李莊太妃趕緊應了下來,“皇爺放心,我們會照顧好邵妹妹的。”

出了永和宮,朱由校深吸一口氣,這個女娃就應該是朱由檢掛念的皇十妹吧。

待朱由校帶著人走遠了,莊太妃幾位到偏殿去坐著等。

傅太妃因為膝下只有兩個女兒,昔日裡倒也沒礙著“西李”的什麼事兒。如今帶著五皇女和六皇女安居景陽宮,日子過得與往日沒什麼不同,甚至更愜意。

“李姐姐,大郎這才登基幾日啊,比老皇爺氣勢還足。”

馮太妃帶著七皇子住在延祺宮。新君為了照顧幼弟,費心地在延祺宮盤了火炕,讓她母子絲毫沒有孤兒寡母的感覺,甚至逼先帝活著的時候過的更好。只是七皇子體弱,她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照顧兒子身上。若不是今天邵氏發動了,她不會離開延祺宮的。

這時候她笑著接話說:“我看皇爺是很看重弟弟妹妹的。七郎得太醫換了方子,夜裡也能睡得安穩了。”

王太妃得了東李的女兒,雖說八皇女已經大了,不是那麼好養得貼心的,但是這一對母女相處的也還是過的去。

“皇爺心裡是愛重弟弟妹妹們。咱們姐妹也沾著光了,以後都要依靠皇爺呢。能在東六宮各得一個宮室,總好過去仁壽宮裡挨擠。”

幾人對仁壽宮都心有慼慼。聽說仁壽宮還有位伺候過世宗的老人尚在,伺候過穆宗的也還有好幾位活著,加上神宗的劉昭太妃等人在,她們能夠在東六宮住的這麼舒暢,都明白是因為天子的心裡在意的是什麼。

莊太妃對馮太妃說道:“七郎小,你還是回去看著點兒才好。不像他們幾個都一道讀書去了。”

傅太妃和王太妃也勸她回去,“這裡有我們看著也就夠了。小七郎可不能短了你守著的。”

宮裡的孩子特別容易夭折,十個裡面能活一半都是老天開眼、祖宗保佑了。馮太妃心裡也掛念著七皇子,於是就站起來告辭。

“那我就回去看著七郎了。邵妹妹這兒就偏勞姐姐們了。”

朱由校回去養心殿就把劉時敏叫了過來。

“你去查查怎麼回事。怎麼今兒邵嬪發動了,太醫反而不能進宮診脈了。”

劉時敏應聲而去。

王安悄悄跪倒在朱由校的御案前。

“皇爺,是奴婢不省事,幾乎誤了皇嗣。請皇爺責罰。”

“王安,朕知道你忠心。但是現在這內廷裡沒有皇后,千頭萬緒的雜事都要有人擔起來。你若是忙不過來就讓劉時敏給你幫手,或者你再提拔幾個能力強、心思正的跟著你打下手。如果你實在不能周全,掌印和廠督你就要放手一頭了。”

王安愧疚,皇爺不責罰他,反而把事情攤開了和他說。

“奴婢謝皇爺教導。司禮監的事情,奴婢移交給劉時敏可好?”

王安說這話是因為他養傷這段時間,劉時敏幾乎把掌印太監的活都做了,且也做的不錯。單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事情他做得來,要是把內廷這些事兒都管上,再加上東廠的,他覺得自己力有未逮。尤其是內廷最近的裁員,他忙得焦頭爛額也沒達到減員至千人的目標。

“可以。你只管東廠的一份活,可要把東廠管好了,不能再出任何紕漏。”

王安磕頭,“奴婢一定會把東廠管好的。”

朱由校默默運氣,他還以為王安會拋了內廷只做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呢。

“你東廠要留的人,讓劉時敏幫你掌掌眼。他沒管過內廷,你把內廷的門道多講給他聽聽。以後你倆個一內一外擔起事兒來,朕在這紫禁城也有了左膀右臂。”

王安感動得涕淚交加。

一邊磕頭一邊表決心,“皇爺,奴婢,奴婢……”

“行了,你趕緊起來去洗洗,也別再稱奴婢了。”

劉時敏回來的很快,順著東六宮主事的莊太妃派去的、向尚宮拿出宮令牌的小宦官指認。不到一個時辰就把一串十來個、都在裁員之列尚宮的、內使監的作祟者都拎了出來。

朱由校聽得劉時敏的彙報,心裡惱火。紫禁城太監和宮女的總數加起來過了十萬人,這麼龐大的內廷人員,原因就是各監的監正都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伺候他們的小宦官,有品級的女官身邊也往往是跟著十幾個宮女子伺候。

這麼舒服的地方,爬到各局的宮正等位置和做了監正的,當然不願意出宮了。

而這次裁員的目的,就是要恢復洪武年間的六局一司的組成。

那一司就官正司,專管"戒令責罰"的特別所在。

“既然不願意出宮,就都留下吧。依律送去官正司或者浣衣局。”

未時,內閣、六部七卿還有定國公、英國公聚集到了養心殿,繼續上午的小朝會。

朱由校先給這些朝臣賜座,笑著對這些老大人說:“養心殿比文華殿好的地方,就是大家可以坐著議事。”

周嘉謨年齡最高,代表其他人抱拳說道:“謝陛下體恤老臣。”

孫如遊待周嘉謨坐下,站起來說道:“陛下,明年的恩科有什麼章程,禮部也要提早準備。”

朱由校皺眉想想,“遼東局勢未定,朕是無心開恩科的。”

方從哲勸道:“雖然遼東局勢緊張,但是倫才大典也是為朝廷儲備未來宰輔,還是要長遠計劃。”

“君子六藝均考如何?”

朱由校一句話震翻了這些老大臣。果然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是春闈啊。

韓爌提醒,“陛下,應考的舉子通常會有三千人以上,甚至更多。”

“那就在禮部報名的時候先考射,十天半個月的報名時間,就是六千人也排的開考射藝了。”

“那‘御’怎麼考?”

“考騎馬唄。到禁軍的校場跑幾圈。拉不開弓、跑不了馬的進士,怎麼能夠有帶著一縣一郡抗擊賊匪和建奴的基本決心和能力。”

說的似乎很有道理啊。

方從哲則在心裡哀嘆,新君總有突發奇想,實在是比神宗更讓人扛不住。老天啊,快來一個能做首輔的吧。他決定了明天就繼續上摺子,請天子起復那些能做首輔的、比自己資格老的如葉向高、何宗彥等人。

不能致仕也一定要退居次輔。可與朱家祖孫三代操心的夠夠的了。

英國公和定國公互相看看,相視而笑。想不到這少年天子內裡居然是個尚武的性子。

英國公定睛仔細檢視新君,發現這十來日的功夫,新君的氣色好了一些,不再是蒼白荏弱的、風一吹就飄的模樣。

於是他在心裡琢磨,是不是過幾天先教他練套拳法,看一個月試試?

六部七卿誰也不吭聲,朱由校後知後覺地發現,為何要不給朝臣坐著議事了——周嘉漠居然半眯著眼睛有打盹的傾向。

不僅是他,另幾個七十歲左右的也顯得精神萎靡。

實際是這些老臣不想與朱由校爭辯。因為他們不想重蹈神宗與大臣慪氣的覆轍。尤其是新君現在比神宗那時候還小幾歲。

換句現代化就是新君處於青春期,逆反的年齡段。

而且少年心性輸得起的時候居多。

爭贏了新君,怕新君以後失去銳氣;爭不贏新君,那更可怕了——豈不是讓新君以後不把他們這些老臣放在眼裡了?!

“孫卿,”朱由校只好打破沉默,他想儘快結束恩科的話題。“恩科是一定要考六藝的。禮部可要在通知各州府前確定好六藝的考核內容,不然就算了吧。”

孫如遊只好表態禮部再議,算是擱過了恩科之事。

/">/a>)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