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殷商離恨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你是帝辛?商紂王?”林夕和謝必安吃驚之下, 異口同聲地問道。

“我是帝辛?商紂王是什麼?”那大漢皺著眉頭不解地問。

“嘿嘿,嘿嘿。”

林夕和謝必安都有些不好意思。

“謝大人, 你來說吧。”

謝必安尷尬,搓搓手, 請帝辛坐下,喊了鬼差進來上茶。茶是極品的九陰凝珠,對以修煉魂魄為主的鬼修來說, 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只是因為這茶生在極地最裡面, 每年的產量很少,能分到謝必安這裡的也沒有幾兩。

茶香瀰漫, 帝辛比林夕和謝必安還沉得住氣。三千年不捨晝夜的修煉, 讓他已經快踏入鬼仙之境了。他也是聽說了地府有了新政策,才來枉死城這邊打探訊息的。

添過二遍水了,茶香也弱了一點了,謝必安躲不過了只好開口。

“商紂王是周以後的史書對您的稱謂。”

帝辛略略皺眉,面露不快之色。

“吾為帝, 何以周以後的史書以‘王’稱吾?”

準地仙的壓力, 撲面而來。

謝必安扛不住這壓力, 林夕也自顧不暇。她無餘力去救謝必安, 趕緊開口替謝必安說話。

“帝辛,那是周武王的事兒, 與白無常謝必安無關的。您請收了仙力,先放過謝大人,讓他細細說給你聽。”

帝辛把外放的力量收回, 林夕大出一口氣,準地仙啊!她除了渡千年大劫的時候,還頭次感受到威脅。而謝必安所受的壓力更大,他擦了一把冷汗,心道:“唉,有大功德帝王就是不同啊。”

謝必安的手略略有點抖,茶水都從茶杯裡漾了一點兒出來。帝辛嘴角略抽,一道光華打入謝必安的眉心,林夕眼看著謝必安的手抖消失了。

“多謝帝辛。”

“無妨。你把牧野之戰之後的事情,細細說給吾。”

“牧野之戰後,被殺死的商人有十八萬之多,被擄為奴隸的有三十三萬,還有有大量的平民。周武王得了天下後,分了朝歌的財富,把殷商的國土分給了眾多的姬姓諸侯。”

“殺死了十八萬的商人?俘虜了三十三萬奴隸?朝歌哪裡有這麼多人?”

謝必安乾笑,“這些都是《逸周書?世俘》記載的。至於真假後世也無從知道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逸周書》是史書嗎?”帝辛接著問。

“《逸周書》據說是孔子刪定《尚書》後所剩餘的部分,編撰成冊,是為《周書》的逸篇,故而得此名。這個真假也沒法定論的。孔子是晚於您500年左右的學者,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那個儒家學派推崇周禮,後世因為儒家一家獨大二千餘年,很多歷史事實他們怎麼寫的,大家就只好怎麼認了。至於真相是否湮沒了,沒證據也沒法與儒家辯駁啊。”

林夕面對這急脾氣的準地仙慫慫地趕緊補充,她可不想來一趟地府,最後被準地仙虐個七死八活的。

“帝辛,那《尚書》最後是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成書,應該是周立朝之後開寫的史書。但是由於有秦始皇下了《焚書令》把諸子百家的書籍焚燒了很多,《尚書》的殘片中從《牧誓》到《呂刑》被認定為西周的真實史料。呵呵,呵呵。”

林夕看著帝辛的眼睛,心裡發虛。

“那個,帝辛,你也知道史書都是戰勝者寫的,敗了的一方,也只好任由其塗抹勾勒。但是商人所著的書籍,始終稱您為帝辛的。”

“《焚書令》?焚燒書籍?他要做什麼?”帝辛覺得這簡直是不可理解的事情。

“燒了書就能掩蓋真實?把人的想法都統一了?”

林夕點頭,“是啊,你看現在不就是這樣。秦始皇的《焚書令》之後,再加上幾千年的戰亂,歷史的真實面目就被掩蓋了。您還不知道呢,在您身後的三千年,有那麼幾十年的時間,全國幾億人只能用一個腦子思考,說一種言論,否則就要被處死、坐牢,全家被株連。中間也燒過幾年的書,只要不符合那個思考的頭腦要求的,也燒的百姓和愚民差不多。”

帝辛一擺手,“愚民百姓何用讀書!他們聽話就是了。要是幾億人只能用一個腦子,這事兒好。喔,如果吾當初能做到那般,就會政令通達,少了許多的掣肘,早日完成清除東夷大業,讓殷得以鞏固了。”

完蛋,皇帝思考問題的立足點,就是與百姓不同啊。

林夕與謝必安互看一樣,謝必安問道:“林夕,你也是做過皇帝的,你那時候也是這麼想?”

林夕晃晃腦袋,“朕當初可沒這樣想過。”

朕與封建帝王是截然不同的種屬,朕最後沒做成君主立憲制,實在是民智啟迪的還不夠,社會工業化水平也未達到要求,沒有工業化大生產的分類合作,自給自足能活下去的時候,百姓只願意為此現狀。

再有就是那些既得利益的大臣和勳貴們,他們願意跪!

帝辛聽說林夕做過皇帝,眼睛看她的時候多了一些探究。

“你做過皇帝?”這疑問也太明顯了。

“是。做了三十年呢。就是剛才離開的榮國公夫人,她那個時期的皇帝。”

帝辛點頭,若有所思。

“你們接著說牧野之戰後面的事情。”

“由於有秦始皇的焚燒書籍在前,史學就只能從秦朝之後殘留的一些書籍裡,尋找歷史的真相。不過後來在西晉的時候,有《竹書紀年》曾出土,那《竹書紀年》裡記錄了殷商很多事情,甚至再遠一些的堯舜禹禪位之事,也與後世的史冊記載是不同的。”

帝辛聽到堯舜禹禪位之事,他的唇邊浮現了一絲嘲笑。

“堯、舜、禹有禪位?呵呵……你們從那本史書上看到的?”

林夕與謝必安愣住,“後世的史書基本都是這樣記載的。”

嘲笑在帝辛的唇邊擴大,他放過追問堯舜禹的禪位,也未追問《竹書紀年》,轉而繼續問牧野之戰後面的事情。

“帝辛,你在地府三千年,就從未聽說過牧野之戰以後的事情?”

謝必安覺得以帝辛的身份,他不該不知道啊。

帝辛皺眉,“吾失國之後,魂歸地府,基本一直在埋頭修煉。”

林夕點頭,怪不得他如今是準地仙了。

她替謝必安答道:“牧野之戰後,周武王佔據了朝歌,掠擄之後大肆分封諸侯,因為當時商人還有主力大軍在外,周武王就把您的兒子武庚分封在殷都,然後又派遣了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朝歌附近建立邶、墉、衛三國以監視武庚。歷史上稱‘三監’。史書記載牧野之戰後大約四五年吧,周武王就病逝了。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年幼,周文王的第四子名旦,周武王的弟弟周叔旦被封為公,也稱呼周公旦的,他開始攝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周武王的其他弟弟們的疑忌,都認為他有篡權,意圖兄終弟及。您的兒子武庚見機拉攏管叔、蔡叔、霍叔發動叛亂……”

帝辛聽到這裡點頭稱讚,“唔,這才是我兒子該做的事情。”

林夕住口。

帝辛接著問,“武庚後來如何了?”

林夕只好答道:“武庚組織的這次叛亂,使得周王朝面臨了極其嚴峻的形勢,周公旦派大軍東征,歷時三年的時間,平息了這場叛亂。最後他誅殺了武庚,還殺了管叔而流放了蔡叔,把霍叔廢為庶民了。”

“你說武庚最後被周公旦誅殺?”帝辛的聲音緊張得嚇人。

“是的,史書是這麼記載的。”林夕情不自禁地迴避,事情都過了三千多年了,您老緊張個什麼啊。

唉,怕了你個準地仙。走不成,躲不了,惹不起的。

“緣何吾在地府三千年,未曾見到武庚的魂魄?”

林夕費力地強撐著自己面對帝辛的壓力。

“我不是地府之人,這與我無關啊。”

林夕話音一落,身上立即輕鬆了。看起來帝辛還是能講通道理的,就是性子急躁了一些,好不好的就以大壓小。

“你們是自己說,還是要吾搜魂?”帝辛口氣冷起來。

林夕一愣,林夕看看謝必安,謝必安看看林夕。

謝必安嚇得立即開口說話,“不是所有人時候都能到地府的,有的人魂飛魄散了,有的魂魄被收走了,比如封神榜裡的那些人。”

林夕趕緊補充道: “封神榜是一本書《封神演義》裡的。後人對您的認知,多是從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裡得來的。”

“你們可有此書?”

林夕掏出一塊玉簡,將《封神演義》錄到玉簡上,雙手捧給帝辛。

帝辛片刻的功夫就讀完了玉簡,只見他氣得臉色大變,雙手握拳,想找發洩之處。

“無稽之談,胡言亂語,顛倒黑白,信口開河。”

林夕和謝必安都不敢動,連呼吸都放到最弱,生怕牽動了帝辛的氣機,給自己招災。

“那許仲琳可在地府?”

帝辛揪起謝必安質問。

“帝辛,您放了下官,下官去立即去檢視。”

作者有話要說:  補足了

裸奔傷不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