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鐵血帝王2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朝廷對外用兵, 對內並沒有增加百姓的稅賦。要說有什麼人會有怨言的話,首當其衝的是即將大婚的三個皇子, 然後就是宗室裡的適婚男子了。

太上和聖人這天家父子倆,確定了庶出成年皇子的分封:依次是順郡王、敬郡王、謹郡王, 內務府就按照郡王的標準,給三位郡王準備府邸。按照新標準,爵位為郡王的他們, 只有皇室指婚的一個王妃, 沒有側妃的指標。要納妾也可以,自己想法子養活, 當然庶出的孩子, 將來也沒有朝廷的敕封。

三人的王妃人選都由皇后初選、最後聖人敲定的。順郡王和謹郡王的母妃,都沒能在這中間撈到一點兒的話語權。或許在聖人對她們有寵愛的時候,這樣的事情她們有機會能問一問,可如今的德太妃和賢太妃,也只有在年節的時候, 才能隨著所有的太妃嬪們一起見到聖人。

對於封爵、側妃這關於一輩子待遇的大事兒, 順郡王和謹郡王在課間抱怨了許久。敬郡王則悶聲不響地坐在二人中間的位置, 半垂著眼皮彷彿入定一般。

抱怨有用嗎?

賢妃聽了兒子的抱怨, 就開導兒子,“聖人有三個嫡子, 除了太子,那徒旦和徒丞將來就會封親王。徒丌、徒丕自然就是郡王的爵位。你得到郡王的敕封是正常的,千萬莫要再抱怨了。你想想你的封號謹, 就該知道這是太上和聖人要你謹慎行事呢。你若有空兒還是多去聖人那兒走走,看看大婚後能不能謀到一官半職的,不然以後就靠分封得的那幾個皇莊過日子嗎?”

謹郡王聞言就激靈靈地打個冷顫,前幾年他看到宗室子弟為謀求一官半職的,半死不活地去參加宗人府的考試。而今就輪到自己去考試了嗎?

他可不認為聖人會給的庶出弟弟們一星點兒的優待。聖人做太子的時候,就從來沒把庶出的皇子們放在眼裡的。而發生毆打敬郡王事件的時候,他直到今日都記得太子看向自己幾個人的、那更加蔑視的目光。

謹郡王從賢太妃的宮裡出來,他要從御花園繞過去,才能回到自己在南三所的住處。他踩著咯吱作響的積雪,抬頭看看越發昏暗的天空,突然覺得隨著自己長大,日子好像就沒什麼盼頭了。

臘月的祭祀之後,就是封爵大典,然後等順郡王、敬郡王大婚後,就輪到自己娶王妃了。等欽天監占卜出來的日子再看吧,很可能要被安排到後年的了。內務府那群王八蛋,自從母妃不管宮事兒以後,恨不能對自己也敷衍起來。要是能早點大婚,或是等王府建好了,太上能允了自己出宮去住就好了。

自己的王妃,他也遠遠地見過一次,模樣漂亮,聽說也挺有才情的。三位王妃的父親都是四品翰林學士,半斤八兩的,沒什麼可挑揀的。

要是他們的女兒沒做王妃,或許再一輪的外放,就輪到了這些翰林學士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謹郡王心裡明白,從這些翰林學士府裡出了王妃,他們的仕途,基本就到頭。像自己的外祖家,從母妃晉封以後,就再沒有人上過三品了。

謹郡王以前還聽母妃與外祖母唸叨過,等自己能聽懂了,她們再沒有當著自己說這些了。

還是二皇子的外家鎮北侯厲害啊!謹郡王想到鎮北侯,縮縮脖子,攏緊大氅。再厲害又如何呢,還不是被惠妃拖下水了。唉,郡王就郡王吧!總比廢為庶人,一輩子圈在皇莊好。

話是這麼說,謹郡王想起二皇子那時候,太上還沒禪位,還給老二指了二個側妃呢,輪到自己一個都沒有,心裡酸溜溜地,竟然覺得自己這個郡王還不如一個庶人呢。

順郡王在德太妃那兒留到宮門快下鑰匙了,德太妃才百般不放心地、千叮嚀萬囑咐地,直到順郡王答應了不惹事,才放他離開。他和謹郡王一樣不高興,而令他最不高興的原因是老四也封為郡王了。一個宮女子生的賤人,居然和自己封爵一樣?!

他氣得沒法,但母妃反覆警告的、他不能招惹四皇子的緣由,也讓他真的認識到,惹惱了太上和聖人,要是被取消了封爵……

順郡王壓抑了滿腔的不甘,懨懨回去了南三所。

謹郡王的高興就不用多說了,獲得同樣的封爵,讓他在南三所裡和伴讀程蔭一起狂飲半宿,最後酩酊爛醉。

而宗室裡的那些男子的不高興,是因為他們都接到徵兵的預備令。

這預備令是最近聖人才簽發的、專給跨過十八歲門檻的男性預備的。賈代善和聖人抱怨有些勳貴子弟、書生,都養的太嬌弱了,像大姑娘一般。別說扛槍持刀上陣,就是掄刀,都怕他們砍到了自己的腳。

聖人在大朝會上,專門為此事徵求所有朝臣的意見。時下不少讀書的男子,開始冒出以瘦削、孱弱就是玉樹臨風的傾向。只因為太上和聖人連著兩屆帝王尚武好戰,才沒有讓這股以瘦削孱弱為美的思潮,像其它朝代的中期一樣,佔據了主流社會的風尚。

賈代善的抱怨只是挑了個頭,重要的是軍營裡不給任何人的子弟、有任何特權的分派方式,讓滿朝文武都意識到,自家子弟身體不好,不是能逃得了兵役的理由,只能在兵營裡被錘鍊的更狠罷了。

聖人在連續兩次的大朝會上,都與文武群臣商討此事。面對以沉默迴避的文官,聖人痛心疾首地說:“每次的秋闈、春闈,都有抬出考場的學子。這樣的身體,到了前線怎麼能夠對敵。這樣的人去了戰場,不僅是他要送命,還要增加朝廷每年的撫卹銀子,供養他的父母、妻兒老小。這樣的人與朝廷百害無一利,與家、與自己也是百害無一利。”

聖人掃視群臣,目光觸及身體到的略弱一點兒的人,都迴避聖人的目光。

“朕從六歲就跟著榮國公打熬身體,二十多年從未敢間斷。如今太子也是如此。太上未曾因朕襁褓失母就嬌養朕,而今朕和太上一樣,對太子也不曾鬆懈一日。不如從即日起,所有六歲以上的孩子都同朕幼時、太子現在一樣,每天上下午各活動半個時辰。眾卿可有異議?”

沒人提出反對意見,剩下的就是活動的內容了。

武將一個提法,文臣一個提法,太醫院又一個提法。五花八門的意見,是越來越多。

賈代善對這些意見嗤之以鼻,他對太上和聖人說:“一套拳打得好,比十套拳稀鬆強。三刀兩式練好,足夠殺敵保命的了。”

太上深以為然。

三人參考皇子、公主的日常活動,一番商議之後,制定了六歲到十歲組的活動內容,不分男女。十歲到十五歲組,就分了男女。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增加了力量方面的要求。

這樣的要求一出,心疼自家孩子的人家,紛紛在賈代善跟前說孩子跑不了那麼遠、舉不起那麼重石鎖的話。要求賈代善一定要修改再修改,把賈代善煩的不行,最後用一句話懟了回去。

“皇子和公主都是這樣打熬身體的,難道你家孩子比皇子和公主還矜貴嗎?”

有了太上和賈代善的支援,聖人的全民健身計劃——主要是針對嬌生慣養的子弟。這些人不得不提前動起來。而接到預備役徵兵令的年輕人,更被告知要在入營的時候達到規定的力量要求,還有跑步的速度要求。

太醫院和京畿各大醫館的從醫者,深深讚揚聖人這樣的措施,從小打熬身體,成年後自是會比不動的人強壯。反應最熱烈的是負責婦產院的太醫和郎中們:若是大景的女子,能夠每天保持這麼多的活動,成年以後不僅養的孩子會強壯,發生難產的機率,也會少很多很多的。

但這可就苦了要成親的這幫男丁了。迫於徵兵令的壓力,京城的大路小道,早晚開始出現了他們跑步的身影。不跑不成啊,正式的徵兵令下來,入營的時候達不到要求,罰起來是不留情面的。

想不入營也可以,找太醫、或者指定的醫館開一份證明文件。但是跟著來的就是,這身體不好的證明就得掛去官媒那裡了。到了想成婚的時候,就多了一道去衙門檢查身體的程式。而且在官媒那裡,誰的身體不好,說親前是必須如實告知對方。因為太醫和郎中都有話,父本孱弱,生下來的孩子結實的少。

所以朝廷為了減少身體不好嬰孩的出生率,要對身體不好的人,加強監督。什麼樣的不好允許生,什麼樣的不好不允許生,太醫院將跟著制定相應的衡量標杆。

愁得那些不想去兵營的嬌養子弟,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不得不按著徵兵令的要求,咬牙切齒地動起來了。

就像周院判召集有權利出免入軍營證明的太醫、郎中時候所說的——

“大好的男兒,別人去保家衛國,憑什麼就有人可以享受現成的?!誰給那些貪生怕死的出偽證,聖人說了查出來就按照偽造公文論罪。”

偽造公文論罪——最輕者不能再行醫,重者可能就是流放、甚至禍及家族的。

在給所有上了戶籍的男子,都編排了入營的次序後,聖人又把眼光轉到各家的僕從身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