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廢太子35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貴妃從拒絕喝藥, 沒能捱過幾天,就在所有人歡歡喜喜吃臘八粥的時候, 帶著滿腔的不甘,離開塵世。

聖人當時沒有把貴妃薨了的事情, 推給奴才伺候不周,依制派內務府和禮部官員治喪。因為太后尚在,貴妃的喪事, 只能降等來操辦。

太子帶著一串庶出的弟弟、妹妹, 按禮部的指點,到貴妃的靈前, 該磕頭的時候磕頭, 該上香的時候上香。又因為太子儲君的身份,有很多時候,實際是二皇子帶著人做,太子立在一邊涼涼地看著。

太子原身的這時候,貴妃夥著陳家、鄭家, 沒少給東宮添麻煩。太子妃也沒少在慈寧宮受擠兌。現在太子絲毫不認為貴妃提早去世, 自己該有什麼負疚、慚愧的感覺。

而太子妃——聖人以有孕要安胎, 根本就沒讓太子妃, 往貴妃的靈前去。七日後,就將貴妃抬出紫禁城。由二皇子扶靈, 葬去皇家嬪妃的陵園。

承恩公因貴妃妹妹的去世,哀慟欲絕,在喪禮上險些交待了。貴妃出靈後, 聖人召見了承恩公,告訴他過幾年把長房的嫡幼女,指給二皇子做側妃。陳家立即就被安撫了,而承恩公的哀慟也減輕了許多,再不見隨時能倒斃的模樣。

只有二皇子得了這指婚的訊息後,臉上半點悲喜表情都欠奉。只是按著規矩,默默地去了養心殿,給聖人磕頭,謝了指婚的恩情。

由於成婚年齡的修改,二皇子原計劃的年後成婚,要往後推了。要推到後年,滿十八周歲。這是聖人的新政,他作為皇家第一個、撞到這節點的皇子,是不得不要遵守的。何時給他成親,他老爹說了算。

可一日不成婚,一日就被當作孩子,就不能參與朝政,就只能還在上書房讀書。二皇子心裡憋悶的厲害,鬱郁地去了長春宮,把這個訊息,告訴給自己的母妃。

甄嬪晉升嬪位後,聖人並沒有把她遷出去。從得知甄嬪不遷走的那一刻,惠妃就猜測自己的日子,是不是不長久了。可她一點兒也不敢表露出來。她不敢給鎮北侯府知道,也不敢說給兒子知道,更不敢讓大公主察覺。她只是吩咐跟著六皇子的人,讓她們一定要看好六皇子,不能讓他和七皇子打架。

好在跟著六皇子的人知道深淺,知道甄嬪正在得寵的風頭上,基本能攏住六皇子。還有二皇子和大公主在一邊看著,才沒給甄嬪逮到機會,去聖人跟前抱怨。

“母妃,兒子才去父皇那裡了。父皇把陳家的嫡幼女,指給兒子做側妃。”只有母子倆,二皇子把心裡的憤懣,都倒了出來。

“陳家?那一家子的廢物,男兒沒一個能立起來的。父皇為什麼要把那樣的人,指給兒子?母妃。”

二皇子委屈的不得了。

從小,父皇眼裡就只有太子。好容易前年指婚的皇妃,孃家不錯,能有點助力了。婚期又被延了二年多。僅有的二個側妃的位置,還被陳家佔了一個。

“兒子啊,你可不能讓別人知道,你為側妃的事情,抱怨你父皇。”惠妃努力壓下心頭上竄的怒火,耐心去開導兒子。“那是你父皇的母家,他那是在照顧陳家呢。以後你把人接進府裡,像你父皇待貴妃那樣,照拂著就好。你父皇活著,你就要好好待陳家。你明白嗎?”

二皇子憋了許久,悶聲應了。

惠妃憐愛地撫摸著自己長子的後背,“你要好好的,以後你妹妹弟弟,還要指著你照拂呢。”

“兒子會的,母妃放心。”

“明年,你舅舅就回來了,你要是出宮便利,多去去你舅舅府上。另外一個側妃,讓你舅舅幫你選吧。”

“嗯。兒子明白。”

“還有你妹妹,一日日地大起來,她的婚事,也要你舅舅幫著挑了。”

“嗯。兒子會轉告舅舅的。”母妃被禁足在長春宮,不能召見舅母,萬事不便。

“好兒子。看好你弟弟,別讓他招惹老七。”

“母妃放心,兒子明白的。”

“好了。你去歇著吧。喪事熬人。母妃也乏了。”惠妃打發兒子回去歇息,她猜測聖人的心思,怕是不願意兒子在長春宮久留的。

“母妃你要不要請太醫看看?”

“不用。平安脈照常請著的,無非就是一些氣血虛的陳詞濫調。冬日裡,人就容易短了精神的。等開春了,自然就好了。”

惠妃心裡不能說的話就是,自己要是敢稱病了,一旦要喝藥,那真就是壽星上吊老嫌命長了。現在是兒子來長春宮,不然自己連聲乏了都不能說。身邊的人,誰知道哪個是聖人的人。自己得整日都精精神神的,一幅上山能打虎的模樣。希望聖人看在自己二子一女的份上,也不會讓自己暴斃吧。

雖然宮裡沒了貴妃,可接下來的籌備新年事宜的時候,宮裡就好像從來沒有過這個人一樣。德妃和賢妃,照往年一起操辦過年的事兒。絲毫沒因為少了一個主持宮務的人,有什麼不順手的感覺。甚至覺得下面辦事的奴才,使用起來更順手了。

而貴妃對聖人來說,也不過就是在宮裡的、母家的體面象徵。沒了貴妃,他把陳家長房的嫡幼女,指給二皇子做側妃以後,聖人覺得心裡很平衡了。然後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至於不考慮指給太子,那就是聖人的小心思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朕想給你們,是恩典。

朕不想,你們越鬧騰越作,越沒有。

太子被聖人打發去禮部,要他熟悉熟悉新年祭天的典章禮儀。這事兒,對上輩子,借林海的身子,做過了幾十年禮部尚書的太子來說,沒任何難度。

他把禮部齊尚書送來的祭天典章,仔細地看了一遍,認真核對沒差錯後,像聖人報告了,就繼續忙乎他的試點工程——產院。

房子收拾的很快,來幫忙的都是一些有力氣、沒多餘財產的窮漢子。一聽說這幾家產院,就是聖人讓朝廷給窮人家預備的,沒錢就“以工代賑”,產前、產後幫忙清掃,伺候伺候才生了孩子的產婦,就能頂了給穩婆的接生費;而且早修整好了早開業,免費過來幫忙修繕的男人,差點沒把院子擠破了。

太子讓東宮的宮女,拿最柔的細布,縫了一些小和尚服,不過成人巴掌大小。針線好的,手快的,一個時辰,能縫出來好多套。這些衣服太子要求的非常講究,衍縫線頭都要在外。縫完以後,要用滾水煮,燙幹。和一個小夾被,兩塊細棉的尿布,一起打包。開始的時候,太子妃以為,這是為自己肚子裡的孩子、還有黎良媛肚子裡那個預備的,還勸太子用不了這麼多。

“卿卿,這些不是給東宮孩子的,是預備給在產院出生的孩子,一人兩件,該能穿到滿月了。這貼身的衣服,好一點兒。再一人一個小夾被,剩下的東西,孩子家裡用什麼包,也不怕磨到小孩子了。”

太子籌備禪院的事情,石氏知道的很清楚。可是縫製這些東西,量少,還可以。要是多的話,真不是東宮這些人能夠勝任的。

太子妃也沒說什麼反對的話,只是把幾個針線做的好、做的快的,抽調出來,專職做這些。然後在小年的時候,趁著孃家嫂子進宮,給她送嫁妝莊子裡的收成,把這事兒,和孃家嫂子說了。

“嫂子,這事兒,不是一半天做完就不做了的,單我們府上,也供不起。不如和親朋好友都招呼一聲,等開年的時候,在我這裡,一起商量個章程出來。”

年初一的時候,所有夠了品級的誥命,都到紫禁城覲見太后、太子妃。有一些與石家聯絡比較近的,就向太子妃打聽起產院和小衣服的事情。

太子妃笑得端莊,話說的委婉。

“那產院,聽太子殿下講過。是聖人因為京城裡,有一些家境窘迫的、請不起穩婆的產婦,都是在家裡自己生產的。產後常有新生兒因照料不當,著了七日風等的。聖人為了救助這些家貧的產婦,辦了免費的產院。太子殿下就想錦上添花,給那些在產院出生的小娃娃,一人兩件和尚服,二塊尿布,和一條包孩子的夾被。只是東宮人手少,做起來就忙不贏了。”

如此的善事,誰不想在太后、太子妃跟前,買個好,又不拋費多少,立即就有人熱心表示,自家也可以襄助一些。

太子妃笑道:“產院都有人記賬的,誰家捐贈了多少,每月月初,都要用大紅紙抄錄上月的捐款人、捐款的銀子、或是衣物,貼在產院牆外的。誰領了捐贈的東西,也要在帳本上按手印,也會抄錄了,貼出去的。”

這法子好,比去廟裡捐香火銀子好的太多。一群人,在太后的慈寧宮商量起來。往年的初一賜宴,大家都是端著架子,拿著筷子裝裝樣子,再哄太后說說奉承話。今年多了太子妃,原打算不過是再多說幾句奉承話,因著產院和新生兒小衣服的事兒,女眷是聊的熱熱鬧鬧的。

最後還是太子妃,推了太后出來挑頭,把這事兒弄出了一個大名堂來。

等太子晚上回到東宮的時候,太子妃笑咪咪地把一個帳本送到太子跟前。

帳本上寫著皇家慈善會幾個大字。這字寫的真不怎麼樣,但太子認識這字是出自太后。

“明允,太后挑頭,捐贈了二百兩銀子,其他人比著遞減,最少的是十兩銀子。至於各家要捐贈小衣服等襁褓的,做好後就直接送去產院那邊記賬的。”

太子翻看帳本記錄收到的銀兩,這筆捐贈的銀子,遠遠超出了他的預計。

“卿卿,你可朕幫了孤的大忙。這筆銀子以後可以用來給週歲以內的貧家生病小兒。”

穩婆和醫女的月俸由太醫院出,房子是藥鋪,聖人還劃了一筆銀子,做產婦急救的藥費。

現在石氏弄了這麼個慈善會,這銀子可以覆蓋到週歲以內的小兒了。

“明允,這個先不急吧。要是明年沒這麼多銀子。今年小兒生病了,有免費的救治。明年沒有,豈不是要招來百姓怨恨?”

“後繼的銀子,孤來想辦法。有太后這皇家慈善會名頭,做事就不用縮手縮腳了。就是這帳得多幾個人看,免得有人匿了捐贈的銀子,還不如不做呢。”

太子想了又想,把負責的人,圈了一個範圍:戶部、東宮,還有出房子的藥鋪。

“卿卿,東宮這面看帳的,你看誰家誥命夫人合適,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組個小組,每月查賬一次。這人選一年一換。”

“好主意。”石氏心裡迅速形成一個方案。

“明允,你看這樣好不好?”石氏用手指虛點帳本上的誥命夫人,“宗室一位,勳貴一位,武將一位,清流二位。公主和郡主等都劃到宗室裡。至於銀子放在誰那兒,是不是要問過聖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