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林海8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林海和賈璉、黛玉三人圍坐飯桌, 一起吃飯,熱湯熱飯下肚, 林海才覺得連日的寒氣發散了一些出去。看黛玉也不再數著米粒吃飯,心情大好。這人啊, 要每天多動動,動的多了,自然吃的也多, 身體慢慢也就壯實了。

歸荑候著三人吃了飯, 才過來稟報,“老爺, 二管家說周先生等著要見您。”

林海放下手中的茶盞, “璉兒,你和玉兒先回去吧。”

賈璉和黛玉看林海有事,就站了起來。林海伸手拿過黛玉丫鬟的披風,仔細給黛玉圍好,“乖玉兒, 爹爹忙完, 要是還早, 就過去看你。”

“爹爹不用去看玉兒了, 爹爹早些安歇,玉兒明早過來和爹爹一起吃飯。”

“好, 好。玉兒也早點安歇。”林海有叮囑黛玉的丫鬟,“你們也多小心點,仔細照顧姑娘, 莫著涼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看著賈璉帶著人和黛玉一起出去了,林海才裹了披風,沿著迴廊走去前面書房。一路只見寒糝如絮,紛紛揚揚,青瓦也覆了一層。有人走過的地方,踩出泥土磚石的原色,遠一點兒的花木都無奈地在寒風瑟瑟蜷縮,不見了夏日舒展的嫵媚的婆娑枝條。

林海感受著寒風,心裡嘆氣,這天冷的奇怪,怕是北方會出現雪災了。心裡一邊不著邊際想著,一邊加快了腳步。

守在外書房院子裡的小廝,見了林海過來,趕緊跑過去迎,“老爺,周先生和趙先生在裡面等著呢。”說著話,有跟著林海往回走,探前半個身子,給林海開了門,挑起門簾子。

外書房已經燃了碳盆,林海進去就覺得熱浪撲面而來。把披風解下來,順手遞給跟著的小廝。周先生和趙先生見林海進來,站起來招呼道:“如海”,“東翁”。

“玉麟,匡明”,林海忙與二人回禮,請二人就坐,待小廝給自己端了茶上來,林謙得了自家老爺示意,立即就帶著眾人下去了,關嚴實了門。

“匡明回來幾天了?一路可還好?宗文在京怎樣了?”

“前晚到的,想著東翁該回來了,就沒再打發人送信。路上還算順利,宗文留京都挺好的,幫著林誠收拾宅子也便利些。”

“匡明一路辛苦了。多虧了有你們幾個幫著我的,不然還真是難為。京裡可順利?”林海出去巡差,與留在御史衙門的幕僚趙玉麟,差不多是日日通訊息。京裡的訊息反倒大半個月沒收到了。

周明就先和林海、趙麟說起京中的局勢。“太上雖讓了大位,可是不想放權給今上。瑣碎事兒、難事兒都踢給今上去辦,聽說太上的身體也將養回來了一些。朝廷的內閣、六部也多是看著太上的眼色行事,對今上陽奉陰違都算是好的,更多的是對今上的話,要加問一句太上怎麼說。”

“看來現在是今上最難的時候了。聽說皇后的父親是在翰林院?”

“是。今上做皇子時母家不顯,皇子妃也就是太上隨便指的,四品的普通翰林學士。在翰林院修史,聽說也不是能扶植起來、幫今上的人。”

“那翰林院對今上如何?”

“禮部是大贊太上禪位是堯舜之舉,現在是恭敬著太上、跟著今上的態度。翰林院與禮部一致,就是禮部和翰林院沒什麼太多權利,只在言論上聲援今上罷了。”

“勳貴呢?”

“多是跟著太上的。”

林海皺眉,看京中的局勢,也不是那麼好混的。三人也不說話,各自捧著茶盞,都藉著喝茶思量。

最後還是周先生笑了笑,拱手道:“我和宗文還遇到了個巧宗,婚事成不成還要東翁自己拿主意。我就是為這事兒回來的。”

林海聽周先生這樣說,心下放鬆了點兒,“我就知道凡事託付你們,就沒有不成的。”

“也是東翁氣運使然。我們到京後,先去了東翁的座師府上投帖,然後去東翁的房師、翰林院掌院李老大人府上投拜帖。大概老天看我們心誠,李老大人見了我們。”

林海點頭,自己多年沒回京城,有些人家進不去也是正常。

周先生捧起茶盞喝茶,然後接著說:“林誠向李老大人說了東翁在子嗣上的為難處,我和宗文說了東翁有意回京,想儘快把巡鹽御史的位置讓給當今的心腹人。李老大人給東翁推薦了一個最適合的人選,就是十二年前戰死的安南將軍的孤女。”

提起戰死的安南將軍,三人都不禁為其唏噓起來。那安南將軍也是一代英傑,在安南鎮守了半輩子,可惜遇到土人□□,全家三十餘口都被土人割了頭。唯一倖存的小女兒因為參加選秀去了京城。遇上這樣的事兒,皇家也就封了一個虛名的安南縣主,依託去外家守孝,慢慢也就沒人再提起此事了。

“匡明,李老大人怎麼會提起此人?”

“安遠將軍的妻子與李老大人的妻子相交莫逆,平日裡也想著照應縣主。安南縣主出孝後,李老大人夫妻也想為她說門合適的親事,京城差不多的人家一時也沒合適的。再則她家裡只剩了她一個,外家也不是什麼得力的,還沒什麼嫁妝,又有天煞孤星的議論,就耽誤下來。安南縣主一年年大起來,在她舅舅也去世後,在外家過的艱難起來了。李夫人就接了去,用李老大人原話說:因是縣主,不好收做義女,但也是當女兒一般,養在府裡呢。”

“匡明,這年齡也大了一些吧?如海的子嗣,還指望著再娶夫人呢。”這時候,一般三十歲的婦人都可以做祖母了。

“玉麟,安南縣主也不算大,你看我都幾十了。呵呵。再說,選秀是十三歲到十七歲,少有誰家女兒會十七歲應選的。”

“你們在李老大人府上可見過或聽說了安南縣主什麼?”

周先生看看趙玉麟,“玉麟,我們怎麼能見到或者聽說什麼。倒是李老大人的夫人和我們說了一些安南縣主秀外慧中、賢良淑德的話。”

三個大男人都咧咧嘴,一笑,這話就是聽聽罷了,做不得準的。

“如海,我們現在的局面是儘快回京,脫了江南之地。若是選了安南縣主,有李老大人幫著斡旋,也容易回京些。”

“唉,匡明,玉麟,我這輩子啊,都快活成笑話了。”林海想這原身的前次婚事,心裡悵然。

“如海莫如此說話,要不是老大人早逝,你未及弱冠的三甲探花,何須借賈家之勢?再則,這麼些年以來,賈氏回饋給榮國府的,也盡數夠了。”趙麟深知林海過往,忙開導他。

“東翁,這官場本就要姻親互助之地,何來東翁那樣的話。不過子嗣之事,賈家的的確確是虧待了東翁。就如李老大人所言,娶安南縣主,好過哪些十幾歲的小姑娘,對上東翁的前岳家,縮手縮腳地受轄制。雖有這樣的好處,但想到李老大人是拿婚事換東翁回京之事。我和宗文商議許久,也不敢替東翁拿主意。只能和李老大人說立即回江南向你當面稟告。”

林海點點頭,低頭沉思一會兒,“就這樣也好。安南縣主能去選秀,人品、模樣也不會差。李老大人他也知道我在江南的兇險,有他這個翰林掌院為我斡旋回京之事也容易些,早離了早好。咱們還是要先回了京城,莫陷在江南了。”

林海緩慢地一下一下地敲著案几,敲了好一會兒說道:“李老先生,呵呵,沒想到我的房師,在今上那裡還有這樣的體面。” 呵呵一笑,又接著說:“我們賭了,看今上是會調我回御史臺,還是戶部。”

周先生皺眉說:“朝廷銀子吃緊,戶部也不是好做的。東翁回京,到戶部,能謀到的只能是侍郎,正是上壓下擠的位置。”

趙麟就說:“御史臺也不比戶部好。”

“我們能回京就好。”

三人相視,對林海這話心領神會,都會意一笑。

三個大男人商議起細節來,林海考慮到周匡明千里奔波,就說:“匡明,你這千里辛苦奔波,就留在揚州歇息吧。換玉麟夫妻進京。玉麟,聘禮的事兒,你問過李家師母再讓林誠置辦,必要縣主不委屈了。還有也讓你家嫂子,多見見安南縣主,有什麼意料外的,早報信回來。”

趙麟點頭稱是,“好,如海放心,我知道怎麼做。”趙麟的二個兒子都已經娶親,回鄉去參加科舉。一個女兒已經出嫁,這婚嫁之事,他們夫妻也是做熟了的。“匡明,你好好歇息下,我進京去做接下來的事。如海,要是明日能備辦整齊了,我後日就走,既定了就宜早不宜遲。”

“好,玉麟費心了。”林海向趙麟拱手致謝。

“如海,那賈璉,你是預備著……?”

“玉麟,你家兒子考出來還要幾年,匡明,你和宗文的兒子也一時指望不上。那賈璉雖沒讀過多少書,但好在人夠聰明、靈活,知道取捨,又是勳貴,榮國府的嫡系子孫。要是我們能把他教出來,他身上還有捐的五品同知,該是一個好助力。”林海停停,又說:“我就是明年娶親,等兒子長大,還不知道要多久,這期間就要靠賈璉給我女兒撐腰。我們真不能斷層啊。”

趙麟點頭,“要不是老大人早逝,如海,你何至於如此艱難。不過,也算是熬出來。”

“唉,都怪我這些年困在這位置,這孤臣的位置哪。等我們先過了目前這道坎,生死存亡的這道坎。”

林海雙眼熠熠閃光,清瘦面容露出決絕的堅定。

作者有話要說:  昨天的《急診室醫生》看得人真無語,嘔,碼字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