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面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今年國家收支平衡了,還略有盈餘,起碼不需要朱翊鈞補貼了,他可以放心的做一些事情來。

例如皇店。

皇店從當年每年百萬兩銀子,到如今三百萬兩銀子之巨,讓他成為有錢的天子。

有了錢,他就可以整理親軍,有了錢,他就不受外朝所制。

不要小看內庫有錢無錢這件事,內庫沒有錢,如果外臣反對,那麼皇帝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當年分皇店的銀子,對他來說太關鍵了,所以朱翊鈞任其野蠻發展了這些年。

對於大明的商貿,朱翊鈞有他的看法,大明農業社會,生產力有限,對商人打壓不能說全錯。

作為八十年代初內陸農村出生的人,他見過兩種時代。

一個物資貧乏的時代的尾巴,一個物資過甚的時代的興盛。

有一句話,生產力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而提升生產力的唯一手段,當年的教科書寫的是科技。

所以大明的根本,還是土地。

田畝產出決定了一切。

不過大明的體量在這裡,發展到今天,商貿還是值得重視的,可以視作一個加速器。

用的好的話,則有助於大明發展,用的不好的話,則妨礙大明發展。例如歷史中的江南桑田與農田之爭。

海貿的發展,導致種桑田來錢快,江南富足,但是大明的生產力不足,糧食的產量受到了影響。

古代的人不是傻子,越是早期越是打壓商人,督促百姓多種田,其中部分的原因就是生產力的不足。

從來都是吃不飽飯的百姓造反,沒有過不上富裕生活的百姓造反。

當然,原因也不是這麼單一。

朱翊鈞在崇智殿附近的蕉園,召見了黃崇敬。

“賜坐。”

見梁大忠都站著,黃崇敬哪裡敢坐,跪在地上磕頭。朱翊鈞看向梁大忠。

梁大忠親自扶起黃崇敬,把他拉到椅子旁,如此這般,黃崇敬只敢做了小半個屁股,比站著都難受。

見狀,朱翊鈞也不難為他,讓他站著說話。

黃崇敬松了口氣,也知道了皇爺是真看中他,越發的謹慎起來。

“朕聽梁大忠說你是徽州人?”

聽到皇上的問話,黃崇敬又跪了下來,“下民是徽州歙縣人。”

“無徽不成商啊。”

此人拘謹,朱翊鈞隨著他去。

這話有點誅心,可以看做是俗語,也可以看做報有惡意,黃崇敬大著膽子解釋。

“徽州多商人,實在是因為百姓太窮了。”

朱翊鈞揚了揚眉,帶著笑容看著黃崇敬,話說到了這份上,黃崇敬索性放開了講。

“徽州有六縣,地勢處於山區丘陵地少人稠,田少且出產不足,大明平和百年,人口繁衍數代下來,越發的吃不飽飯,只能外出求活路。”

“你說的有道理,和福建的百姓出海一樣,哪怕祖制禁海也無法杜絕百姓們出海謀生,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嘛。”

黃崇敬額頭的汗都冒了出來,皇上這般說話的嗎?不禁餘光看向梁大忠。

見到梁大忠神情輕鬆,才松了口氣,今日每說一句話,心裡要想了又想,比做生意難受多了。

“下民老家有句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

“哈哈,這話說的有趣。”

黃崇敬下意識的擦了擦額頭的汗。

“你都說一說,隨便什麼的。”

見到皇上有興趣,黃崇敬想了想,繼續說道,“徽州六縣雖然被人都統稱徽商,其實卻各自做各自的生意。”

“例如下民老家歙縣的商人,主要和鹽打交道,休寧人擅長典當行業,婺縣主要是木商,墨商和茶商。

績溪人則多是小商小販,做點餬口的生意,多從事徽館做徽菜和徽麵館。”

朱翊鈞點點頭,突然問道。

“你從事鹽商,都從哪裡進鹽,賣到何處?”

皇上關心起自己的生意,黃崇敬心裡陡然害怕了起來,接手祖傳下來的店鋪,把生意做到如今的規模,什麼風浪他沒有見過呢。

如今卻真正明白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的威力。

又擦了擦額頭的汗水,他打起精神,說道。

“下民將蘇北的淮鹽運到長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一路發賣。”

“你這生意規模做的大,難怪這麼想要皇店,看重的就是皇店的地利和便利性吧。”

皇上問的越來越細,黃崇敬又擦了擦汗,有小黃門遞上來絲巾,黃崇敬雙手接過,卻不敢用。

“上茶。”

小黃門奉上茶水,梁大忠又扶起黃崇敬,把他按到椅子上,親自端過茶水喂他。

“咱們皇爺最是和善,你不懂皇爺的性子,自個把自個都要嚇死了。”

“嘿嘿。”

周圍傳來一圈的笑聲。

朱翊鈞露出笑容,不以為意。不光商人如此,他接見新科士子時,一樣有人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其實事情都有兩面性,正因為你們地窮,所以從小外出求活,人離鄉賤,只能聚眾幫助。

這般下來,你們徽商不就是越滾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分工也明確了。

你們販鹽,而有人則正好以此便利來做醬商,連現在京城最火的醬肉鋪不就是你們徽州人麼。”

“下民知道那家人,的確是徽州績溪人,但是下民並不認識。”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做生意嘛,就跟打仗一樣,誰佔據了先機,誰就佔據了主動。

你們出來行商的人早,人多,其他地方的人出來的晚,人少,當然打不過你們,所以你們把各地的商貿都佔了,也是理所應當的。

就像那福建的海商,又做商人又做盜,好不自在,其他地方的人卻做不了,一樣是這個道理。”

皇上說的話太嚇人了,黃崇敬不自禁的癱軟,滑落在地上,又跪了下來。

“你們在兩淮做鹽商的人有多少啊?”

“下民知道的,大概有百十家,具體數量下民也不知。”

朱翊鈞點點頭。

“百十家,也不少了,那你知道這些人,鹽資合計有多少嗎?”

撲面而來的壓力,黃崇敬喘不上氣來,不敢猶豫耽擱,最後咬牙說了一個數字。

“下民估摸著,三千萬兩是有的。”

“三千萬啊,也不多。”

黃崇敬抬頭看向皇上,不知道皇上打算如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