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4.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林姝戈放下心來, 只要有人肯買, 她相信這些人最終都會變成她的固定客源。

她的自信不是毫無緣由的——她確認自家的藥, 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小。

一是此時的藥方, 多是各家醫館敝帚自珍、秘而不宣的, 而林姝戈經過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 腦子裡記得的多是公認的經典藥方。

二則, 因為吸收了西方不同的醫療理念, 又有了更高階的醫療器材, 現代社會的中醫也在推陳出新, 不斷發展。

林姝戈在現代社會時雖然沒有特意鑽研這一道, 但一些偉大的中西結合成果她是有關注的。她知曉的許多藥方, 都是後世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斷臨床試驗,總結出來的。

因此, 她相信患者在用過自己的藥後, 會察覺到好處並繼續選擇下去。

……

九月還沒過去,氣溫卻開始下降, 去鄉下照顧女兒坐月子的老婦換了秋服回到縣城, 驚訝的發覺林氏藥鋪竟還未倒閉。

且藥鋪中雖然算不上客似雲來,但也一改月前的冷清。

“這是怎麼了?”

鄰人們也才意識到,在不知不覺間,林氏藥鋪已經慢慢發展起來。

只是他們每日經過,看著它慢慢變化,這才一葉障目。

“林氏藥鋪的解酒丸, 效果真的不錯,吃了以後頭就不痛了。”

真有這麼見效?

老婦想起自己嗜酒的兒子,“我要買些回去試試。”

“算了吧,她家的解酒丸是限量賣的,每次一出都被隔壁縣城預定了,上次我還是撿漏了。”

“是啊,之前我見福來酒樓的掌櫃過來,就是要定解酒丸,結果那個林氏說沒藥了,就給拒絕了。”

“福來酒樓?那是本城最大的酒樓了,林氏的解酒丸,真的那麼受歡迎?”

“可不是嘛?聽說隔壁縣都流行起來林氏的其他藥丸了,說是買不到解酒丸有其他也好,反正上面都有林氏標記,用著體面,效果也還都不錯。”

……

一言一語的,老婦人腦中慢慢拼湊出了如今林氏藥鋪的價值地位,她心想那林氏可是要發達了,羨慕的多看了幾眼後才返身回了家。

林姝戈坐在藥鋪,送走了最後一名客人,她心中盤算了一下今天所得——因賣出了多份治飽食的藥劑,刨去成本,也還有一兩有餘。

這對於如今一人吃飽的她來說,已經是個很可觀的數字了。

可惜林姝戈不止於此,她是想要為家中添置人口的。

這件事,林姝戈已經想了很久,她的身體本就不年輕了,雖然最近調理得當,但是總脫離不了年老體衰的宿命:這幾年她還能炮製藥材,再過幾年,恐怕就有心無力了。

屆時她沒有收入來源,行動不便,可能連生活都難以自理——不富裕的普通人家,養兒防老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且她有點擔心李正孝會找到自己,力量懸殊下,她在李正孝面前是毫無依仗的,哪怕旁人想要幫忙,也會礙於她和李正孝的母子關係而束手。

因此她必須建立起一段、或者多段不輸於李正孝的禮法關係,才能在這個封建深嚴的社會中有所保障。

林姝戈想收養一些孩子。

主觀上已經思慮周全,客觀上可操作性也很強——這個縣城早幾年饑荒,餓殍遍地,失親孩童很多——街頭巷尾那些衣衫襤褸、材骨嶙峋的,很多都有同樣的遭遇。

林姝戈在心中記下這件事,再去縣城賣藥時她的目光就多了些考量。

她不在乎體格、長相,性別,卻會留意那些孩童的眼神是否清明,她有時會給那些孩童發放食物,看他們的舉動和言行。

她也不擔心一般看法所認為的:年紀大的孩子養不熟,她會和已經能清晰表達自己意思的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

她倒在街邊,看那些接受了她食物饋贈的孩童是趁機過來哄搶她的財物還是將她扶起……

……

三個月後,林姝戈帶著七個瘦弱不安的孩子回了家。

又過一月,被調養得重新有肉,衣裳也整潔的孩子們被林姝戈帶到官府,立了收養或是過繼的文書。

這代表著,林氏不會輕易拋下他們,而他們也和林氏有了法律意義上的親緣關係,如果日後他們不孝,同樣會受到世人指摘。

林姝戈並不太擔心後者,她閱人無數,自認看人頗準,這幾個孩子,都是心思正的,哪怕有些許偏差,她也自信能調教過來。

於是林姝戈的養娃生涯,正式開始了……

七個孩子,五個是男孩,兩個是女孩,林姝戈直接大娃、二娃……給他們定下了小名。

其中最大的男孩已有十二歲,林姝戈頗驚喜的發現,他是上過私塾,識字的。

“從前家中富裕,上過幾年學堂,可惜那時我任性貪玩,只學了皮毛……到後來就沒有機會了。”

這也是當初能與林姝戈流利交流的唯一一個孩子。

林姝戈把家裡的經濟情況告知他,言明暫時無法送他繼續上學。

“我會買一些啟蒙書籍回來,我製藥的時候,你要教弟弟妹妹們學習。”

教的過程,也是大娃溫故的過程。

原先流離失所的情形還歷歷在目,有地方住有東西果腹的男孩已經感恩,他願意教那些更小的孩子讀書,只是心裡未免有些疑惑。

林氏……她知道要買什麼書嗎?

一日過後,男孩就知道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林姝戈買回的書正是啟蒙用的,且十分深入淺出,很適合教導幼童。

男孩所學不多,也沒有教導他人的經驗,他硬著頭皮上,卻驚喜的發現他說錯的,或是漏的,林姝戈都能補上。

於是這場啟蒙持續了一年有多,期間林姝戈極少親身下場教導,她會給孩子們講故事,而有趣生動的故事裡往往藏著一些簡樸的大道理。

她不說出格的話,很中肯,卻又不吝讚揚,孩子們都與她很親近……

對於已經懂事的男孩,林姝戈會更嚴厲些,她不會告訴他要怎麼教,只要他自己想,偶爾才會點撥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男孩就在這苦思冥想中熬了一年多,等過了幾年家裡情況好些,他能繼續上學時,原本以為他學業已經荒廢的私塾先生發現,他的基礎十分紮實。

且與從前不同,男孩心靜了許多,讀書也彷彿開了竅一般……

————————————————

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五個年頭,林姝戈回了一趟原主所在的隔壁縣城。

雖然收養了七個孩子,但是她如今的生活並不需要太操心,一是大娃作為長兄十分穩重,足以帶好弟妹,二是曾經受苦的孩子們十分懂事,哪怕是最小的孩子,也會在唸完書後幫她清洗藥材……

林氏藥鋪也發展得十分不錯,一開始由於林姝戈忙不過來而限量,反而起到了飢餓營銷的效果,等幾個孩子都能幫忙製藥以後,林氏的藥在附近幾個縣城都已經十分出名,這些年林家不算大富大貴,但總算也能留些積蓄,送幾個孩子去了學堂。

在這個時代,讀書是很費銀錢的事,往往一家合力才能供出一個讀書人——因為每年束脩所費不低,再加上紙張、筆墨都是精貴物,燒錢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林家有些不同,首先孩子們懂事,他們的書都是合用的,筆墨紙張也是能省則省,而私塾的先生們還有接濟——也不知道林家是怎麼教的,送來上學的幾個孩子十分早慧懂事,學業突出,幾個先生們教學多年,都知曉這些孩子前途無量,即是惜才又是提前投資,寧願收少些束脩,也要讓自己名下多幾個少年秀才,好打響名師的稱號。

且,林家說是送去讀書的孩子多,其實如今也不過三個,有兩個男孩兒,生性好動,體格也不錯,林姝戈覺得是練武的材料,問了他們意見後,留他們在家鍛鍊身體,看的學的也多是行兵佈陣,軍法謀略。

兩個女孩兒,林姝戈因時代限制,未教她們太多,只要求她們曉禮識義,心胸寬廣,另外刺繡製藥,這等實用技能也學之一二。

總而言之,林姝戈如今已漸漸清閒下來,因此她趁著身體還好,來隔壁縣城走了這一遭。

……

李家原址,此時已經被改做商鋪,林姝戈看了一下,並未久留。

她喬裝打扮過,又因為這幾年調理,倒比以前還顯得年輕,低調走過李家原址時,也沒有認識原主的人能認出她來。

也因此,她順利的打聽到了李正孝的住址且未引起注意。

李正孝這幾年過得並不是很好。

他最近在碼頭搬運貨物被砸傷了腰,管事人厚道,要他回家休養幾日,他樂得清閒,卻也因傷有些不便。

他有些想念自己失蹤了的老母來。

該怎麼說呢?他從前覺得那個女人又老又礙事,而且之前她失蹤可是帶著李家的家產一起消失了,這足以讓他怨恨這個老女人。

他想要是當時遇見,肯定得打她一頓出氣。

作者有話要說:  ps:這個月很閒應該會多更新,明天不更新再罵我?

這是七個葫蘆娃和林奶奶的故事~

感謝土豪們:其祈的手榴彈、紀羨伶、瀟湘憶、徵錚、夏涼歡的地雷

不知道有沒有漏了的小天使,太久沒看了可能有些不見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