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帝王都是不同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棣霸道,對官吏的威懾力大抵不比朱元璋差。而朱高熾卻不同,首先他自幼苦讀經書,周圍的人大多是儒學之士,導致他做了太子之後,和朱棣的諸多施政手法背向而馳,並敢於在自己監國期間做微小調整。

而往往朱棣發現之後,朱高熾身邊的人就要倒黴了。

他仁慈,但並不缺乏手段,只是考慮的更多,比朱棣都多。

實際上一言以蔽之,朱高熾缺乏支撐,他若是偏向武勳,那後果可想而知——他並不是朱棣,沒有那種威權去威懾文官。

可全面倒向文官的話,那後果......

他會權衡,但不爭的事實卻是——從朱高熾開始,明朝的帝王對這個龐大帝國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小了。

你遠離文官,只會讓你的影響力越來越小,除非學朱棣或是朱元璋。

看看仁宗實錄裡的記載,朱高熾登基之後,敲打武勳,大刀闊斧的施行了仁政,民間是擁護的。但他同時也放棄了寶船,對以往被清算的官吏們施行大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朱高熾實際上是在妥協,他想用這種妥協來換回主動權。

可惜的是,歷史上這位有著抱負的帝王卻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撒手人寰,並未能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手腕,憾甚!

到了朱瞻基時期後,文官的影響力越發的膨脹了,讓朱瞻基不得不祭出‘宦官’這個大殺器,以期能再次形成平衡。

君王大用宦官,那就代表著他對文官的不信任,甚至是對武勳的不信任。

至此,不能再多說了,最後一點:全盤爽文的話,諸君以為如何?

那麼就會沒有了朱棣的雄烈衝陣,以及夕陽下的離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