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帝王之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春日的陽光照耀在鍾粹宮的琉璃瓦上,反射出溫暖人心的光芒,但是身在書房中的康熙卻覺得說不出的冷意,他手邊放著宜敏塞過來的茶盞,直愣愣地看著那青煙嫋嫋發著呆,心中如滾開的水一般無法平靜,這是第一次見到皇祖母如此冷硬強勢的一面,從小到大他就是個有主意的人,有時候即使皇祖母不贊同也頂多跟他擺事實、講道理,直到說服他,讓他主動改變想法為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這一次卻不一樣,皇祖母根本聽不進自己的任何話,她堅持認為撤藩可以,但必須等吳三桂死後,或者是三藩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才行,他從未如此頭痛皇祖母的固執,只是事關大清江山社稷,他不可能退讓這一步的,三藩已經成為大清的毒瘤,此時拔除雖然也會經歷陣痛,但是比起等未來病入膏肓才刮骨療傷要強得多,而且他作為帝王的驕傲不允許他對臣子低頭,一個鰲拜已經讓他受夠了,三藩之害比起鰲拜更甚百倍……

宜敏見康熙低頭沉思,也不去打擾他,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手中握著一卷經書慢慢地翻看,只是心思卻完全不在書上,她當然知道康熙在困擾著什麼,不過是撤藩之事罷了,今生康熙撤藩的決心比起前世要更加堅定,只因如今的局面比起前世已經好上不知多少了,雖然孝莊依然反對,但是支援康熙撤藩的人雖然不多,但都是分量頗重之人,何況以康熙強勢的個性,不可能繼續容忍三藩的一再要挾。

至少宜敏早已傳信給家族,將太皇太后和康熙的心思透露的很明白,撤藩之事簡在帝心,勢在必行!她的伯父圖海是個聰明人,只要明白了君心所向,會作出正確的選擇,而在孝莊和康熙意見相左之際,無疑圖海是站在康熙一邊的,畢竟保皇黨不是說說而已,馬佳氏和瓜爾佳氏效忠的是皇帝,而不是太皇太后。

果然在這次朝會後的聚議中,圖海這個前世堅決反對撤藩的死硬派堅決地站在康熙這一邊,作為馬佳氏現任族長,圖海的站隊無疑給了朝堂上搖擺不定之人一個訊號,也改變了不少中立派的傾向。而戶部尚書米思翰背後是富察氏一族、刑部尚書莫洛背後是伊爾根覺羅氏,兵部尚書明珠則是納喇氏一族,加上素來與馬佳氏共進退的瓜爾佳氏一族,康熙如今底氣不小,也是憑藉這個這才跟孝莊爭議了如此之久仍未落下風。

鍾粹宮的書房中安靜得只剩下書頁沙沙翻動的響聲。過了良久,康熙的眼珠子微微轉動了一下,突然醒過神來一般抬起頭,看見了安靜地陪他坐了一個下午的宜敏,心中突然被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充滿了,火紅的夕陽透過書房的窗臺落在宜敏身上,為她鍍上一層金紅的薄紗一般,康熙撐著頭,溫煦的目光打量著陽光下宛若神仙妃子一般的宜敏,突然覺得心中恍若被一片羽毛輕輕騷動一般溫暖而滿足。

宜敏似乎察覺到他的視線,抬起頭正對上康熙專注的眼神,不由得抿唇微微一笑,將手中的書放在一邊的案几上,拎起一直在小炭爐上溫著的奶茶,起身輕盈地走到康熙桌前,將那杯早已涼透的茶水換成熱乎乎的奶茶,雖然宜敏沒有說一句話,但是那溫柔的眼神、體貼的動作比起千言萬語都有用得多,一股無言的默契和脈脈溫情瀰漫在書房的墨香之中。

康熙緊繃的心漸漸鬆弛下來,端起手邊那杯熱騰騰的奶茶,輕抿一口,只覺得一股濃郁的奶香混合著薄荷的清涼,讓有些發脹的頭腦猛地一陣清明,說不出的好喝。康熙驚奇地道:“這奶茶倒是與眾不同,不但毫無羶味,還帶著薄荷的清甜,倒是難得!”

宜敏輕笑著解釋道:“這是小廚房剛剛弄出來的新花樣,妾身如今喝著藥,御醫交代過少飲茶水以免和藥性衝突,都說羊奶溫補,只是妾身又不喜歡那股子羶味,於是廚子們便想了各種辦法弄出這麼個奶茶,妾身喝著倒是爽口,皇上若是喜歡,就打發梁九功跟廚子們討方子去,平日裡喝著既養生又養胃,倒是極好的。”其實她是為著兩個孩子能多吃些輔食,才變著方兒折騰小廚房呢,只是小阿哥們的餵養素來有規矩,三歲之前大多喝母乳,過去她也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看了仙境的書才知道若不加些輔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宜敏只能想方設法暗地裡弄些吃食給孩子。

康熙微微點頭,默默地喝完那杯奶茶,這才拉著宜敏坐在身邊:“今兒怎麼不見兩個孩子?平日裡可是無時無刻地纏著你來著……”說著一股子酸味瀰漫,那兩個小子簡直就是來討債的,現在連找個跟宜敏獨處的機會都不容易,每次都要拿出阿瑪的威嚴把他們弄走,日子久了這兩個小子也越來越狡猾了,但是如今難得兩個兒子沒有來胡攪蠻纏,他居然還有點不習慣了。

宜敏掩嘴一笑:“承瑞和賽音察渾被太皇太后留在慈寧宮用膳了,最近太皇太后氣色不太好,兩個小家夥總是想著方兒逗她老人家一樂,如今一整天下來,妾身都要臨睡前才能見著這兩個小家夥,依妾身看哪,他們都樂不思蜀了?”宜敏眼中帶著慈愛和無奈,當然事實不可能這樣簡單。

孝莊對於馬佳氏明著支援康熙撤藩一事極為不滿,在長時間與康熙爭執不下之後,這份不滿就牽連到宜敏頭上,所以這些日子孝莊對著宜敏也沒什麼好氣色,幸好宜敏素來謹慎,從不敢干政,對康熙偶爾的抱怨也只是聽聽就算了,從不發表任何意見,在沒有把柄的情況下,孝莊也不能拿宜敏怎麼樣!

只有一點讓宜敏分外不滿,那就是孝莊如今似乎存心要分開宜敏母子一般,只要承瑞和賽音察渾去請安,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留下,有時候直到宮門下鑰的時間才放他們回來,這樣一來宜敏和兩個兒子只能早上匆匆見一面,晚上才有那麼一點時間相處。至於孝莊安排在兩個孩子身邊的奴才也越發的大膽起來,明裡暗裡地挑撥宜敏母子的關係,幸好承瑞是個聰明的,賽音察渾雖小但是勝在聽話,對付這起子奴才還算是得心應手,只是……孝莊實在是欺人太甚呢!

宜敏微垂眼睫,掩住眸光中的厲色,孝莊的做法深深觸動了宜敏那根敏感的弦,別的事情宜敏可以不介意,但是唯有孩子的事她絕不會妥協,既然你來挑撥我們母子之情,那麼就別怪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你祖孫反目!宜敏心中惱恨,只是面上絲毫不顯,依然笑吟吟地讓康熙多多關心太皇太后的身體,畢竟老人家年紀大了,而且此前病了好些時候,御醫可是交代了要好生保養,不可大悲大喜的。

康熙苦笑,他當然知道太皇太后為何氣色不佳,每日裡請安最後幾乎都會發展成爭吵,皇祖母的心情能好才奇怪呢!只是他沒想到皇祖母會遷怒於支援撤藩的大臣,甚至還因此給宜敏臉色看,雖然宜敏從來不說,甚至還讓兩個孩子多多盡孝,承歡膝下,可是康熙心裡明白,皇祖母這是把對他的怒火發洩到宜敏身上了,而且他放在承瑞和賽音察渾身邊的奴才可不是擺設,兩個孩子每天做了什麼,聽了什麼,身邊伺候的奴才背後是誰,有何目的,康熙知道得一清二楚。

要說康熙對孝莊的作為沒有不滿是不可能的,在他看來宜敏和兩個孩子都是極為孝順的,而孝莊卻利用這份孝心離間人家母子親情,實在是有些不慈了。但是孝莊正在氣頭上,除非他妥協退讓,不再提撤藩之事,否則這個結永遠存在,權衡利弊之下,康熙只能選擇委屈宜敏母子,想來等三藩之事塵埃落定之後,皇祖母就不會再這般為難宜敏了。

康熙摟過宜敏纖細的腰肢,輕聲道:“近來太皇太后心情不好,難得承瑞他們有孝心,就讓他們多陪陪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朕如今□乏術,只能讓敏兒受累了……”康熙心中有些愧疚,他知道宜敏這是代他受過,正因為馬佳氏和瓜爾佳氏的支援太過重要,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放棄,只能暫時委屈宜敏,想著以後再好生補償他們母子就是了

宜敏將頭靠在康熙肩上,柔聲道:“這都是妾身的本分,何來受累之說?”嘴上這麼說,但是宜敏心中有些發冷,大概在康熙看來,孝莊將兩個孩子帶在身邊解悶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宜敏看來這是她最不可容碰觸的逆鱗!她果然不該對康熙抱有任何期待,任何人、任何事只要涉及到他的江山社稷,統統都要靠邊站,即便是孝莊這個他自小崇敬的皇祖母也不例外,更遑論她一個小小的貴妃了,既然如此她也沒什麼可猶豫的了。

宜敏抬起頭,撫著康熙眼睛下方的青色,眼中帶著關切地道:“臣妾雖然不知皇上為何總是愁眉不展,但是凡事當以身體為重,皇上素來懂得養生之道,怎可如此不愛惜自個兒?”康熙如今日子真的不好過,既要絞盡腦汁要與孝莊和一眾大臣唇槍舌戰,還要處理一大堆繁雜的政務,加上各地天災不斷,又要省下銀兩以備迎接三藩之亂,每天夜裡能歇上半個時辰就很難得了,是以疲憊之色根本掩也掩不住的。

康熙看著宜敏毫不掩飾的擔憂,感覺說不出的窩心,不由抬手握住宜敏的柔夷,放在唇邊輕吻道:“敏兒放心,朕知道……”如今只有宜敏才會注意到他的疲憊和無奈?相反過去最為關心他的皇祖母卻根本看不見他的艱難,或者說她是視而不見?不然為何朝中本來已經漸漸明朗化的局面突然又被攪混了?

一批原本中立的人物突然異口同聲地堅決反對撤藩,這讓康熙心中既憤怒又尷尬,他想不到她的皇祖母在無法說服他之後,竟然直接在朝上給他難堪,無異於從背後捅了他一刀,更沒料到本以為早就完全放權給他的皇祖母暗中還有如此強大的勢力存在,這些都讓康熙心中不安,這是作為一個皇帝天生的敏感與多疑。

康熙將頭靠在宜敏纖弱的肩上,他喃喃地問道:“敏兒……你說朕真的做錯了嗎?”康熙雖然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做法才是對大清最有利的,但是為何這麼多人反對他的決定?連皇祖母不惜再次干涉朝政也要讓他打消主意,甚至連宗室裡親近皇祖母的王爺們也開始發出了不同的聲音,看起來皇祖母是動真格的了,那等強硬的態度讓康熙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宜敏輕撫康熙有些僵硬的背脊,眼中閃過冷冽的光:“臣妾不知道皇上在猶豫些什麼,但是妾身知道皇上無論做什麼,必然有自己的道理。”感覺到康熙背部的肌肉有些放鬆下來才繼續道,“妾身雖然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但是也知道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在於個人的立場不同罷了。”

宜敏聲音帶著蠱惑,眼中閃過明銳的光,是啊,一切不過是立場不同罷了,康熙是皇帝,他必然要求絕對集中的皇權,而孝莊要保持自己的影響力,就需要始終握住朝中的一部分勢力,並保證科爾沁蒙古的地位,只要三藩尚在,康熙就需要討好蒙古,以免腹背受敵,可若是三藩被平定了,那麼以康熙的雄心,下一個統一的自然是蒙古大草原了,到那時孝莊最大的倚仗可就危險了,也許這才是孝莊始終不肯支援撤藩的原因?

康熙聞言心中一動,沒有絕對的對錯,只在於立場不同?是啊,朕要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必然要觸動那些大家族的利益,看來那些個口口聲聲要循序漸進,為國家安定著想的理由統統是藉口,不過是不希望朕掌握絕對的權力罷了,哼!看來果然只有在這等危及自身利益的時候,才能看出誰才是真正忠心於朕的人!

轉念想到圖海,身為馬佳氏的族長,他肯頂著皇祖母的壓力站出來力挺朕,可見其忠心,還有富察氏也不錯……康熙心中開始撥拉這次撤藩之議中露出水面的人物,默默地挑揀著,哪些是可用之人,哪些是需要事後清算的。

這麼一撥拉,康熙發現他手中可用的人實在是不多,那些原本被他倚為臂助的股肱之臣,竟然大多數出自皇祖母的授意,別看平日裡個個表面上都對他恭恭敬敬,一副肝腦塗地、在所不辭的模樣,可是當他和皇祖母意見相左之時,他才發現他們是太皇太后的奴才,卻不是他這個皇帝的奴才,這些人可用卻不可信,而後宮裡,一個個女人雖然不敢明著干政,卻在太皇太后的壓力下都是旁敲側擊地暗示自己家族的立場……。

康熙抱緊懷中的宜敏,現在整個皇宮裡大概只有懷裡的這個女人敢對他說真心話了?直到真正與孝莊站在對立面的時候,康熙才發現自己皇祖母的可怕,那是一種冷酷的強勢,就連皇額娘也不敢違逆皇祖母的意思,想到這些時日這位往日裡本就冷清的皇額娘更加成了鋸嘴葫蘆,甚至稱病在慈仁宮裡吃齋念佛起來,不由得心中苦澀,無論他再怎麼孝順,終究不是自己的親額娘,她終究是來自科爾沁蒙古的,只能唯皇祖母馬首是瞻。

只有宜敏,唯有宜敏是不同的,她始終站在自己這邊,即使皇祖母給她臉色看,明裡暗裡地要她給家族施壓,好讓馬佳氏一族置身事外。可是宜敏沒有任何動作,她只是默默地忍受著來自皇祖母的刁難,他不相信宜敏對皇祖母的挑撥之舉一無所知,只是她沒有任何抱怨,更沒有在他面前提起過任何一個字,依然一如既往地孝順兩位太后,每日裡細心叮囑兩個孩子要孝順聽話;依然默默地為他穩定後宮,平衡各大家族在後宮的勢力;依然精心地照料他和孩子們的一切,這樣的宜敏怎能不叫他動容?康熙對宜敏的所作所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因此他更不能輸!

康熙的目光重新恢復了堅定,他灼灼地看著宜敏,一字一句地認真道:“敏兒,朕一定會成功的!”

是的,他沒有退路,康熙不願意做一個束手束腳的傀儡,他想要開創一個空前的盛世,他想要成為被後世稱頌的千古一帝,所以他只能贏,不能輸,無論對手是誰!

宜敏笑了,笑得光華四射,她的眼中滿是信任和堅定,看著眼前的帝王,她說:“當然,我的陛下!您終將成為千古一帝,開創前所未有的大清盛世!”

作者有話要說:這章的人物心裡活動寫得有些隱晦,不過相信大家都能心領神會的?帝王的心是複雜的啊,康熙仍然在成長,當他真正具備千古一帝的本事和心機的時候,即使是宜敏恐怕也不能完全摸透他的心思了,哎!糾結啊糾結,雖然這樣對我家女兒而言,無疑挑戰難度上限極高,但是也不想將康熙寫成妻奴和腦殘啊!即使孝莊也不是個簡單的老太太,要跟她鬥很難很難啊!

(ps.那些發評說女主的金手指可以輕鬆搞掂康師傅和孝莊,自己當太后的統統面壁去,這是古代啊古代,幹掉兩個人很容易,但是幹掉兩boss還想自己置身事外,幫兒子順利登基簡直做夢都不可能!你當宗室和八旗世家是吃幹飯的啊!咱寫的不是小白文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