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真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血的殘陽照射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反射出一片金紅燦爛的光輝,把紫禁城照耀得宛如仙境,遙遠的天際掛著大片大片的火燒雲,將整片天空燒得一片通紅。看上去如同染血一般帶著末路的絕美。

宜敏手執宮扇,斜倚在書房的窗欞上,靜靜地仰頭觀望著那瑰麗壯美的景色,漫不經心地聽著長春宮的密報,由於康熙命人將長春宮團團圍住,宜敏的耳目難以傳遞訊息,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能夠瞭解到的!至少康熙讓赫舍裡搬宮的事情,宜敏就第一時間得到了情報。

“主子,這下可有好戲看了,誰讓皇后總是明裡暗裡地針對主子,如今被遷入延禧宮,還只能享貴人的份例,這下面子裡子都沒了,看她還有臉端著那個皇后的架子!”伺候在一旁的鶯兒掩不住興奮地道,要不是長春宮那女人一直佔著皇后的位置,自家主子早就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了,哪裡需要屈就皇貴妃這個頭銜?等皇上下旨廢后,主子肯定是鐵板釘釘的皇后娘娘,她們這些奴婢也跟沾光不是?

宜敏聞言卻沒有露出喜色,只是淡淡地一笑:“你這丫頭還是這樣口無遮攔,當皇后有什麼好?長春宮那人的例子擺在眼前,不過是明晃晃的靶子而已,本宮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呢!”

自古以來後宮的女人都以鳳座為最高目標,她也是女人,也曾對此心嚮往之,但是重生一世的她更明白皇后不是那麼好當的,歷朝歷代的皇后能有幾人得善終?嫡出之子又有幾人能登上那高高在上的九五之位?所謂高處不勝寒,赫舍裡的前車之鑑近在眼前,她豈能不引以為戒,尤其坐在皇位上的是康熙在這樣一位精明厲害的帝王之時!

鶯兒不解地看著宜敏:“可是主子,這後宮的女人誰不想當皇后?那可是全天下最尊貴的女人,無論哪個家族能出一位皇后,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兒,若主子能夠登上鳳位,不但能夠母儀天下,成為大清名正言順的女主子,就算幾位小主子的身份也能更進一步,而且封后可是要萌及父母兄弟的……”

鶯兒扳著手指歷數當皇后的好處,看得宜敏忍俊不禁,終於忍不住抬手阻止了鶯兒的滔滔不絕:“雀兒,你說呢?”目光落在從述說完長春宮的情報後就一直沉默不語的雀兒身上,對她點了點頭,示意她說說自己的看法。

鶯兒和雀兒這兩個丫頭一直是她的左膀右臂,這些年也陸續接觸了一些暗部的事物,只是鶯兒更為八面玲瓏些,待人接物方面很是圓滑妥帖,但是大局觀卻比不上心思細膩的雀兒。

雀兒面露猶疑之色,看了看宜敏才慢慢地開口道:“鶯兒姐姐說的固然不錯,但是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有句話說得好,那就是過猶不及,主子本就家世顯赫,膝下更是兒女雙全,若是再登上皇后之位,恐怕將成烈火烹油之勢,定會引來無邊的嫉妒和冷箭,何況……何況奴婢總覺得主子並不想坐上皇后之位!”說著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宜敏的臉色,生怕引起宜敏的不悅。

宜敏卻只是和顏悅色地微微頜首,不但沒有生氣的跡象,甚至還頗為滿意,這丫頭果然聰穎敏銳,得到示意的雀兒鼓起勇氣接著道,“奴婢私以為主子如今的位置就很好,皇貴妃雖不如皇后名正言順,但論尊貴卻不差什麼,除了皇后的名分之外,主子享受的待遇皆比照皇后,鳳印更是早就握在主子手心裡,有沒有皇后的虛名根本無礙大局。即使未受封皇後,這宮裡宮外又有哪個敢對主子不敬?反之若是真當了皇后,固然外表光鮮,行事卻勢必諸多顧忌,稍有行差踏錯都會引來無數人的攻殲,久而久之恐怕連皇上都會有所不滿,還不如如今這般過得自在呢!”

宜敏聽了這話,欣慰地點了點頭,對著一邊聽得臉色不停變換的鶯兒笑道:“鶯兒,這下你可明白了,處在本宮如今這個位置上,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做得好是本宮賢惠能幹,做的不好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當了皇后可就不一樣了,做得好了是本分,做的不好可就是罪過了!”

何況皇后是正經嫡母,對所有的皇子皇女都要一視同仁,光是這一點就讓她難受!作皇貴妃多好了,樂意了就對那些阿哥格格關照一二,怎麼也能得個寬和慈愛的好名聲,不樂意了可以撒手不管,反之還有親額娘在,也沒人敢說她不對!她可不願花費心思去關照其他女人生的孩子,她自己的孩子還顧不過來呢!

鶯兒有些羞愧地蹲身一禮:“是奴婢想差了,有負主子的栽培!”枉費她跟在主子身邊這麼多年,竟然連這樣明顯的事情都沒注意到,若主子真想要那個位置,這些年機會多的是,何需等到今日?宜敏對此只是淡淡地點了點頭,這等大方向的意向還是要讓自己的心腹之人瞭解清楚的,以免底下人行差踏錯打亂自己的計劃!

其實宜敏並未提起自己不願登上後位的最重要原因,那就是為了家人!當了皇后固然能提高孃家的地位,但是也制肘了家族子弟建功立業的機會,尤其是自己的幾個親兄弟,一個個正是征戰沙場的大好年華,一旦成了皇后親族,從此建功的機會少了不說,就算他們明明是靠自己的本事搏取前程,在外人眼裡也難免有靠裙帶關係上位之嫌。

加上外戚從來都為帝王所忌,康熙自不例外,前世三個皇后的孃家有哪個能討得好果子吃?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反正皇貴妃的孃家除了沒有定例的恩封之外,論尊貴也不下於皇后孃家,而且不在其位則可以不謀其政,她又何苦為了一點虛名,去坐那個吃力不討好的位置呢?

正在主僕三人各自沉思的時候,尚嬤嬤突然匆匆走了進來,對著宜敏小聲回報道:“主子,長春宮的探子回報,皇后與皇上大吵了一架,還以自戕為威脅,聲稱寧可死在長春宮也絕不移宮!”

聞言書房裡的人都吸了口冷氣,即使宜敏也難掩驚訝地挑起了長眉,沒想到赫舍裡居然如此剛烈,很快就明白了赫舍裡敢這麼做的原因,不由得皺了皺眉,沒想到自己也有被這個死對頭拿來當籌碼的一天,不過思索了片刻,宜敏又很快舒展開來,無聲地笑了下,康熙可不是那麼容易受威脅的,這位從來都是吃軟不吃硬的性子,赫舍裡恐怕討不得好!

鶯兒擰著眉毛氣道:“這皇后還真是不知好歹,難道她以為賴在長春宮就能沒事了?主子,依奴婢看,您就是太心善了,才讓皇后這樣有恃無恐,要是換了宮裡的其他女人,皇后哪裡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過!居然還威脅上了,這分明是拿主子的名聲作伐子,太可惡了!”雀兒也在一旁點頭附和。

宜敏輕笑一聲,離開了鋪滿晚霞的窗邊,輕移蓮步在太師椅上坐了下來,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本宮的性子你們還不清楚麼?好吃好喝地供養皇后這麼多年,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皇上的心意……”若說這天下最恨赫舍裡的人是誰,宜敏認第二還真沒人敢稱第一,固然此生的赫舍裡與宜敏並無多大仇怨,但這是因為赫舍裡早早被宜敏設計失寵失權,沒機會做什麼而已。

倘若赫舍裡一如前世那樣穩坐後位,宜敏可以肯定自己和孩子們只有重蹈覆轍一條路可走,甚至比前世還要悽慘無數倍,端看她初入宮那會鍾粹宮的狠毒佈局就能看得出來,赫舍裡絕對是狠得下手的人!宜敏從來就是偏激固執之人,前世弒子之仇刻骨銘心,無數次恨赫舍裡死得太早,讓她無法親手報仇!此生有了機會,又豈會真的錯過?

兩個大宮女疑惑不解地看著宜敏,這宮裡誰不知道皇上不待見皇后,當年為了廢后更是鬧得滿城風雨,若說皇上不想廢后,這話說出去也沒人信啊!鶯兒性子活躍,忍不住問道:“主子這話是怎麼說的?難道是皇上授意不能虧待了皇后嗎?可是,當初是皇上金口玉言要廢后,更是親自下旨將皇后拘於長春宮,怎麼會……”

宜敏用茶盞蓋子輕輕地刮著茶沫,嘴角微翹勾起一個諷刺的弧度:“廢后?也就騙騙外人罷了!皇上的性子素來堅定執著,若他真的一心要廢后,沒有什麼理由能夠真正阻止他,即使迫於形勢一時妥協,事後肯定會找機會再次廢后,可是這十年來,皇上可曾提過這事兒?這些年本宮好吃好喝地供著皇后,為了皇后擋了多少明槍暗箭,皇上可曾阻止過?人人都道本宮不計前嫌,誰又知道本宮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康熙雖然沒有明著說不能虧待赫舍裡,但是宜敏當初出於謹慎起見,試探了幾次才發現康熙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樣決絕,相反還有種補償心理,讓宜敏改變了初衷,不但不對赫舍裡下手,反而對她好得沒話說!但是宜敏心中恨極,今生天大的機會擺在面前,她卻不能下手報復,還要違心地護著赫舍裡,她心中的不甘只有自己知道!

宜敏實在太過瞭解康熙,她知道這個男人絕不是那種感情用事的人,若說一開始她也覺得康熙是為了兩個兒子的死才決心廢后,但是康熙此後一連串的反應讓宜敏生了疑心,她前世看了太多這個男人狠辣無情的一面,典型的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凡是讓他厭棄的人從來難有翻身的餘地,若沒有特殊的原因,康熙絕不會對赫舍裡一再姑息!

為此宜敏殫精竭慮,最後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康熙的廢后之舉不過是為了試探世家大族的反應罷了,尤其是為了削弱索尼這位四輔臣之首的勢力和影響力,於是皇后成為了最好的棋子,皇后失寵卻沒被廢是最好的辦法,足以極大地打擊赫舍裡一系的同時不至於引起反彈,還有比這更划算的買賣嗎?。

於是皇后成為了康熙收攏皇權的犧牲品,康熙心中難免對皇后有所愧疚,否則這些年來皇后小動作頻頻,甚至多次設計陷害她,就連她將計就計昏迷了三天,依然沒能讓康熙出手處置皇后?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痛不癢地申斥兩句,這樣的表現若宜敏還看不出貓膩,那才真是白活了兩世呢!

鶯兒和雀兒面面相覷,怎麼也沒想到事實的真相竟然是如此,尚嬤嬤也聽得驚訝不已,忍不住問道:“主子,既然皇上本意不願廢后,為何今日如此對待皇后?密報上說皇上在長春宮可是動了手的,皇后傷得可不輕呢!”若說善待皇后是皇上的意思,那麼剛剛密報中顯示出來的狠辣又算怎麼回事?難道將高高在上的皇后打落冷宮,甚至連皇後的份例都奪了,這叫哪門子的念舊情啊?這分明就是要置皇后於萬劫不復之地,叫皇后徹底無法翻身啊!曾被打入冷宮的皇后,是再沒有什麼臉面母儀天下的,這樣的舉動根本就是鐵了心要廢后嘛!

宜敏聞言眼神一冷,康熙對赫舍裡動手了?這人還真是……心如鐵石呢!低頭看著茶盞中載浮載沉的君山銀針,一如這後宮女人握在那人手中的命運,眼中帶著深沉的陰霾:“為何?原因很簡單,因為皇后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平定三藩的皇帝已經徹底控制了朝政,更有了雄主之像,只要再收復臺灣,那麼皇上就將完成大一統的偉業,成為一代聖君,永載史冊!而這樣偉大的皇上豈能有一個身帶汙點的皇后?”

說到底康熙還個極為薄情的人,如今赫舍裡一族已經是沒牙的老虎,任由康熙擺弄,而且赫舍里氏的權勢在朝堂而非軍隊,此後收臺灣、平蒙古需要重用的定然是軍中大族,宜敏背後有馬佳氏和瓜爾佳氏兩個大族,讓宜敏當皇后自然更符合康熙的利益!康熙對赫舍裡的那點子愧疚哪裡比得上名留青史的誘惑?既然當初他能犧牲赫舍裡一次,如今自然能能犧牲第二次,在利益面前,什麼結髮之情都是虛的,唯有皇權才是他永恆不變的追求。

宜敏對著目瞪口呆的心腹們露出一個風華絕代的笑,語氣中帶著無比的譏誚:“皇后的下場你們也都看到了,如今本宮身後的勢力對皇上助力極大,所以皇上一直都捧著本宮,但是若有一天本宮的家族礙了皇上的眼,恐怕也只能落得這樣的結局吧?”

康熙需要的不是他平起平坐的皇后,而是一個有手段、有身份,夠分量,能幫他管理後宮的工具罷了……宜敏心中嘆了口氣,進入後宮的女人本就要有被當成棋子的覺悟,這一點她早就看透了,但是赫舍裡的下場讓她不免兔死狐悲,這個女人說到底不過是被感情矇住了眼睛,有哪個女人能看丈夫的妾室順眼的?她與她的仇恨固然不可解,但是罪魁禍首卻是康熙這個冷眼旁觀的男人!

尚嬤嬤和兩個丫頭被宜敏的話驚得半響無法反應,好一會才回過神來,尚嬤嬤連忙勸慰道:“主子是否太過多慮了?這些年來皇上對您的愛重是人人有目共睹的,兩位小阿哥更被皇上放在心尖子上疼愛,便是普通人家也少有如皇上和主子這般如膠似漆的夫妻呀?主子豈是長春宮那位能比得上的?”

“是啊!以主子的本事,事情哪裡就能走到那等地步呢?再說主子的阿瑪和兄長都是明白人,又最疼愛主子,肯定會約束族人的!主子就放寬心吧!”鶯兒和雀兒連連附和著,俗話說寵物養久了還有感情呢,皇上和自家主子的相處沒有人比她們更瞭解,她們覺得皇上心中還是有自家主子的,不說這些年來從沒對主子紅過臉,平日更是恨不能時刻揣口袋裡貼身帶著,怎麼可能視主子如工具呢?

宜敏一眼就看透了兩個丫頭的心思,不過她沒打算再做解釋:“罷了,但願是本宮多慮了,從今兒起,你們要看好宮裡的奴才,不許任何人對廢立皇后之事亂嚼舌根,若是有一星半點的風聲傳到本宮耳朵裡,可別怪本宮不教而誅!尤其是鍾粹宮的奴才,你們幾個可要給本宮看牢了,誰要是敢壞了本宮的事,看本宮怎麼收拾他們!”

“嬤嬤,你繼續盯著長春宮,依本宮看來,皇后是擰不過皇上的,這宮肯定是要搬的,延禧宮那邊的人手可要交待好了,千萬要看緊了皇后,可別讓人尋了短見,不然他們就準備跟著殉葬吧!”赫舍裡對康熙的心思有多重,宜敏心知肚明,這回康熙的作為可謂一刀捅進了赫舍裡的心窩裡,難保赫舍裡不會想不開,她可不想事到臨頭才功虧一簣!

三人連忙應了下來,飛快地出門分頭行事,宜敏獨自留在書房中,靜靜地看著夕陽落入天邊,心中不知是何滋味!這些年康熙對她的好,她看在眼裡,若沒有前世的記憶,說不定她早就沉溺在康熙的柔情蜜意中不可自拔了吧?可惜她偏偏是重生一世的人,太過清醒地知道康熙是個什麼樣的人,她不敢信他!

如今康熙對赫舍裡的作為只是更加堅定了她的心罷了,後宮的女人對康熙而言,不過是棋子罷了,而皇后不過是更高階一些的棋子而已,還是那種一旦沒有利用價值就必然被犧牲掉的棋子!尤其前世康熙三位皇后上位和薨逝的時間太過巧合,幾乎全都死在最恰當的時候,由不得人不懷疑。

仁孝皇后為輔臣索尼之孫女,在四輔臣全都過世之後,隔年就死於難產,留下一個初生的太子,讓康熙輕而易舉地將索尼一系的官員攏在了手心裡。

孝昭皇后上位是在平三藩如火如荼之際,為了平定後宮各系人馬的爭鬥,康熙封了鈕鈷祿氏為後,又讓其親兄長法喀承爵,再次藉此收買人心,隔年三藩戰場局勢好轉,孝昭皇后崩,康熙將遏必隆一系的勢力收入囊中。

至於佟皇貴妃上位期間,正是漢軍旗勢力膨脹最為厲害之時,無論是平三藩還是收臺灣,重用的都是漢人將領,為此,康熙抬舉漢軍旗出身的佟氏統領後宮,偏偏又只給了皇貴妃之位,藉此安撫滿洲大族,以免激起滿蒙八旗的不滿,而後臺灣收復了,佟氏存在的意義也不復存在了,所以佟氏很快消失在後宮的陰謀算計之中。

此後康熙再未立後,只因之後三徵噶爾丹需要借重的是蒙古勢力,而康熙又不願讓蒙古妃子再度上位,是以後宮形成了以皇太后為尊,一貴妃與四妃互為牽制的局面,滿蒙漢八旗在後宮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只能一切唯康熙馬首是瞻。

若非宜敏前世數十年的冷眼旁觀,今生又經過無數次的反復推敲,加上觀察康熙對赫舍裡的態度,她才真正確定了下來,也許前世康熙克妻之說就是他自己的手筆吧?而三位皇后之死縱然有巧合的因素在內,不全是康熙所為,但他肯定是知情的,其中說不定還有他一手推動的功勞!

從想通這一切的那時起,宜敏就徹底收起了自己漸漸柔軟的心,面對康熙那樣不動聲色間就把所有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掌控力,面對那樣瞞天過海,陷人於無形的帝王心術,宜敏不止一次的毛骨悚然,每次面對康熙她都要提起十二萬分的警覺,再也不敢輕易在康熙面前耍手段,凡事都是直言不諱,只要不涉及朝政,基本上康熙這點容人之量還是有的。

但是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對宜敏無疑是種巨大的折磨,有時候她寧可覺得自己太過疑神疑鬼,高估了康熙,寧可相信自己猜測的一切都是巧合,但是她的理智讓她無法相信世上會有這樣多的巧合,宜敏自認即使再多活一世,恐怕也難以匹敵康熙這種天生的本事。

康熙可以說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料子,別人需要費盡心思籌謀的東西,對康熙而言卻宛如吃飯喝水一般信手拈來,他不需要刻意去計劃,卻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而宜敏今生能夠一步步謀算到今天這個地步,不得不說是仗著重生的便利,仗著她對康熙的太過瞭解,仗著康熙還不夠世故老辣的便宜。

但是隨著康熙年歲日長,他的威嚴日盛,心思也越來越深沉難測,宜敏也越來越如履薄冰,這些年康熙帶給她的壓力越來越大,她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會崩潰,一旦露出破綻,那就是萬劫不復!所以她唯有先下手為強,先除去孝莊和赫舍裡這兩個壓在自己心中的魔障再說,這樣她才能全心全意地應付康熙,只因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