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十四 回 軒轅帝率諸侯合符釜山 葷粥王突古裡雪恥伶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十四回軒轅帝率諸侯合符釜山葷粥王突古裡雪恥伶山

夜。

黃帝大營。

黃帝正在研究九天玄女兵書。

風后走了進來。

風后說:“大王,蚩尤雖敗,天下並非太平。如不建立一統之國,不化野分疆,可能還會發生戰爭。”

黃帝說:“這也正是孤王所憂慮的。你看如何是好?”

風后說:“不如昭告天下,讓各路諸侯前來共籤盟約。”

黃帝說:“言之有理。你找巫咸,選定地點和吉日良辰。”

風后說:“臣已讓巫鹹卜過,三月三日即是黃道吉日,地點選在釜山。”

黃帝說:“善。”三月三日這天,晴空萬里,陽光明媚。

釜山腳下。

萬國千寨相會,人歡馬叫。

來自東西南北標誌著各氏族、部落圖騰的旗幟,各色各樣,迎風招展。

凱旋而歸的黃帝將士們,紛紛將戰前頒發的桃符交與黃帝驗證。

釜山之巔,風后讓人按天圓地方之規矩,鋪墊了一個方方正正的平臺。

祭臺上擺上天、地、人三鼎和豬、牛、羊三牲以及時鮮水果。

臺前兩邊樹立十二根木柱。

十二根木柱上刻著十二種圖案,或虎,或兔,或蛇,或牛,或羊,或犬,或猴,或雞,或馬,或鼠,或豬,或魚,代表十二個大部落。

土臺前面,一面書寫“黃”字的大旗,高高飄揚。

黃帝問風後:“先生,我等祝賀大捷,恐怕葷粥(ianyun)不會服氣,要防止爾等偷襲。”

風后說:“大王放心,臣已經讓力牧帶五百精兵把守後山的各個路口,以防葷粥來犯。”

黃帝說:“讓我孫姬揮帶上神箭隊一同前往。”

風后說:“遵旨。”

釜山往北三百多裡地乃葷粥(ianyun)地界。

葷粥王便是共工。

涿鹿之戰,共工被女媧救起,逃出黃帝的“九宮八卦陣”,返回葷粥。不過,共工賊心不死,一心想尋機報復。

這天聽說黃帝合符釜山,舉行盛大慶典,便召集文臣武將商討如何趁此機會襲擊黃帝,以雪涿鹿之恥。

共工的軍師突古裡上前一步,深施一禮。

突古裡說:“大王身負重傷,需養傷才是。”

共工說:“先生何出此言?”

突古裡說:“如今黃帝替天行道,深得民心,勢力強大,我葷粥前往抗之,猶如以卵碰石。”

共工說:“依先生之言,不可報仇了?”

突古裡說:“黃帝固然釜山合符,不一定疏於防範。不過,去騷擾一下也是可以的。只是大王無須親往,派他人為上策。倘若兵敗,黃帝追究,大王有個退路。”

共工說:“先生言之有理,只是派誰最為合適?”

突古裡說:“大王手下五員大將,誰去都可以。”

騰格里上前,深施一禮說:“大王,末將願意前往釜山,捉拿黃帝老賊!”

騰格里身高九尺,虎背熊腰,善騎馬射箭,臂力十分了得。

共工大喜,遂撥五百人馬,並親自敬酒送行。

釜山。

黃帝正帶領各部落首領及各國之王舉行褅禮,祭拜天帝。

黃帝神色凝重、步履舒緩地登上祭壇,三鞠躬,三叩頭,三獻帛,三上香,三獻酒。

接著,風后走上祭壇朗讀祭文。

???風后說:“太陽乃我父皇,

?????????月亮乃我親孃,

?????????蒼天乃我屋房,

???????????黃地乃我睡床,

?????????大川乃我血液,

???????????高山乃我脊樑。

???????????上天保佑天下太和,

?????????上天保佑功德輝煌,

?????????上天保佑五穀豐登,

????????上天保佑萬事順暢,

????????上天保佑社稷永存,

???????????上天保佑福壽安康。”

????祭文宣讀完畢,黃帝先將一盤象徵土地的黃土撒在祭壇中央,接著,東方諸侯將代表大海的青土,撒在祭壇的東邊;西方諸侯將代表沙漠的白土,撒在祭壇的西邊;南方諸侯將代表紅壤的紅土,撒在祭壇的南方;北方諸侯將代表黑地的黑土,撒在祭壇的北邊。

黃帝率領諸侯對天地舉行跪拜大禮。

接著一群幾乎赤裸的少女,正在跳《咸池》樂舞。

樂舞表現的是黃帝的部下們如何把食鹽從鹽池中生產出來,裝車裝船,運往四面八方,供給天下人吃鹽。

黃帝親自演奏自己創作的遠古樂曲《棡鼓之曲》,歌頌涿鹿之戰的激烈壯觀場面。

黃帝演罷《棡鼓之曲》,眾酋長、部落首領齊聲贊好。

炎帝起身,對黃帝深深作了一揖。

炎帝說:“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諡,知其行。軒轅可為天下盟主也。”

黃帝說:“榆罔兄火德天下,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無治令而民從,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做天下盟主,名副其實。”

炎帝說:“這些年來,諸侯相伐,群雄割據,農不務農,商不經商,朝廷名存實亡,天下太亂,這足以說明本王不善治理天下。”

黃帝說:“榆罔兄——”

炎帝說:“軒轅,汝能寬恕我,本王卻不能寬恕自己。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就不能再挽回,我等不能當它沒有發生過。任何一個人都要為他所犯下的錯誤付出代價,哪怕是一個王者也不例外。讓天下太亂族民遭殃,本王有罪,不配再做華夏之王。我已經決定要在山林隱居,不再復出。我要在那裡遍嘗百草,為世人分辨出每一種藥草的藥性,本王要為世人找出更多能夠治病的藥草,解除人間的病痛。”

黃帝說:“榆罔兄,你不能離開王位——”

炎帝說:“不必多言。如今,天下一統,百廢俱興,華夏族民需要英明的人主。可擔此重任者,非軒轅大王莫屬也。”

黃帝說:“你主政,軒轅可輔佐王兄。”

炎帝說:“你我不要相互推讓,還是遵從眾盟主之意吧。”

炎帝面對眾酋長說:“諸位大王,華夏聯盟已經成立,榆罔舉薦軒轅擔當華夏盟主之任,爾等同意否?”

東夷說:“軒轅擔任華夏盟主,當之無愧!東夷支援!”

北狄說:“北狄支援軒轅擔當華夏之王!”

南蠻說:“華夏盟主惟軒轅可以勝任,南蠻支援軒轅!”

西戎說:“支援軒轅!支援華夏!”

眾人匍匐在黃帝面前說:“支援軒轅!支援華夏!”

黃帝說:“感謝炎帝和眾位大王對軒轅的信任,軒轅將為華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炎帝說:“合符釜山前,我與軒轅還協商了兩個議題,如今提出來讓眾位酋長裁決。”

南蠻說:“請講。”

黃帝說:“如今天下一統,華夏新立,該選一個新的符契,作為華夏的圖騰。”

炎帝說:“本王認為,軒轅功德無量,天底下無人能比,華夏國就採用有熊國的原有圖騰,不再搞新的圖騰,諸王意見如何?”

眾人說:“同意榆罔大王意見!”

黃帝說:“萬萬不可這樣!各大小酋長國擁戴軒轅為尊長,軒轅焉能辜負群民重望,獨斷專行,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呢?蚩尤對兄弟部落歧視與欺凌,軒轅萬萬做不得。倉頡——”

倉頡說:“臣在。”

黃帝說:“你將原來各大小酋長國的圖騰,全部拿出來,再讓各大王共同商議制定新的華夏圖騰。”

各個大小部落一下子送來了成百個圖騰。圖騰各色各樣,諸如蛇圖騰、鷹圖騰、馬圖騰、魚圖騰、熊、豹、羊、象、狗等。

這下可把黃帝難住了,究竟採用哪個圖騰好呢?

大家你一言,他一語,各抒已見。此時各個部落又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競相闡述自己旗幟的優點,有的說牛勤奮,有的說馬迅行,有的說羊溫順,有的說鹿善良,有的說虎勇猛,有的說鷹堅強,有的說鳳吉祥……最後,仍然沒有定下來。

日。黃帝大營。

炎帝說:“{軒轅思慮太多,隨便選一個圖騰就行了,何必這樣挑來選去,太麻煩了。”

黃帝說:“王兄,此乃新統一之華夏王國,處處須謹慎從事,絕不能草率。我等要照顧原來各大小王國的情緒,一定要搞一個有團結象徵的圖騰。不然,還有分裂的可能。”

炎帝說:“照顧方方面面,談何容易?”

黃帝指著各大小部落的圖騰說:“王兄,本王想制定這樣一個圖騰說:蛇的身,魚的鱗,馬的頭,獅的鼻,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象的牙,羊的須,鷹的爪,狗的尾。把原來各大小部落圖騰都分別用上一些,這樣既能照顧各酋長國,又能象徵著華夏部落的團結和諧與美滿。諸位大王意下如何?”

各酋長看黃帝如此厚德,非常敬佩說:“同意軒轅大王的意見!”

炎帝說:“這樣的圖騰像個什麼東西,叫個什麼名字?”

黃帝說:“本王也正在考慮給這圖騰取個什麼名字。”

倉頡說:“大王,這個圖騰在世界動物中,誰也找不到它,誰也無法偽造。依臣之見,給它取個名字,叫做‘龍’!既能騰雲駕霧,又能翻江倒海,興雲降雨。”

黃帝捋著鬍鬚,輕輕踏著步子,細細琢磨了半天說:“好!龍乃萬獸之首,萬神之王。這個符契就叫龍。”

炎帝說:“第二個是建立新的都城。”

北狄說:“新的都城選址何處?”

炎帝說:“眾言之。”

各部落酋長聽到這個話題,就紛紛議論開了。

一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得不可開交。

東夷說:“都東夷,東夷有海,海里有鹽。”

南蠻說:“都南蠻,南蠻乃江南水鄉,山清水秀。”

北狄說:“都北狄,北狄乃大草原,是放牧的好地方。”

西戎說:“都西戎,西戎人強馬壯。”

風后說:“臣以為有熊居天下之中,承東啟西,貫南連北,天子巡行,各國諸侯來往,都十分方便,我看還是把國都仍定在這裡為好!”

眾人說:“都有熊!都有熊!”

炎帝說:“軒轅,本王以為都有熊為上,你以為如何?”

黃帝說:“否。”

炎帝說:“何故?”

黃帝說:“定都乃大事,要為華夏思慮。不能因軒轅都有熊,而將華夏也定都有熊。”

炎帝說:“軒轅正人之君也。你看它方定都合適?”

黃帝說:“邑於涿鹿之阿。”

炎帝說:“軒轅何出此言?”

黃帝說:“涿鹿是中原通往大草原的門戶,有熊位於黃河中上游,在八卦方位屬於開門,涿鹿在東北方,在八卦方位屬於生門,只有定都涿鹿,華夏才能生存。沒有生存之地,豈能安定天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眾人說:“支援軒轅!支援華夏!”

(注:釜者,鍋也,山者大也,平地突出者為山。黃帝把合符地選在釜山,是因為釜山象一口倒扣的鍋,居高臨下,可觀四路古道,可看八方來員,可受眾人敬崇。合符於釜山之巔,意在三千氏寨,華夏兒女,兄弟姐妹同食一大鍋飯,一家人大團圓。

史籍中記載的釜山位置有多處,如河南靈寶“釜山”、山西高平“釜山”、河北涿鹿“釜山”、淶水“釜山”和徐水“釜山”。“合符釜山”的確切位置,成為史學界的一個待解謎團。本劇只寫釜山,不寫是何處釜山。

“合符”在我國是一項傳之久遠的“會盟”信物制度。它一般用竹、木、金、銅、玉石等製成憑證,上刻文字,或龍、虎狀,以此為結盟的信誓之物。符分作兩半,一半由帝、王、將、帥交予守關者,掌管糧秣、軍械、兵馬者,另一半留在帝、王、將、帥之類統領全軍者的手中,待發出號令之際交給徵將、通關送牒之類具體執行任務者手中,以作具體執行任務的受命之憑。相驗以防作偽說:凡兩半相合後,大小、材質、外形、紋飾,渾然一體,天衣無縫者為真,兵可調,糧可發,關可通。否則為偽、為詐,就會被阻、被捕、被繩之以法。待一個戰役結束後,舉行一個儀式,執行任務者,以及具體掌管糧秣、軍械、兵馬者,各都交出自己所執的一半兵符,使原先戰役開始時最高統帥所發出的所有兵符,都兩兩相合,交回給最高統帥收藏,以備再用。此即謂之“合符”。在一個具體的戰役而言,這種合符儀式就相當於慶功會。軒轅黃帝在戰蚩尤、戰炎帝之後,如太史公之記,黃帝對神州大地東、南、西、北四方大小部落方國的征戰全部結束後,擇日在釜山集會,舉行一個儀式,將所有派出征戰時發出的符,一一相合而驗後收回,表示征戰結束、神州大地從此完全一統,這是一個盛大的慶典。

合符釜山,準確地說,不僅是以炎帝為代表的夏族予以黃帝為代表的華族的融合,事實上以蚩尤為代表的“九黎集團”的多氏族、多部落的先民也融入其中了,釜山合符奠定了中華大一統的社會基礎。從此以後這些融合了的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的先民們,在黃帝的統領下,南下北上,西去東來,與當地的先民插花雜居,又形成了更大範圍、更大規模的融合,逐步實現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大統一。由此可以說,合符釜山,不僅只是華夏先民的融合統一,而實實在在的是中華各民族先民的大融合、大統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