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守孝二十七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弔祭七日,靈柩出殯。

在代大將軍何苗的主持下,宮內舉辦了首場喪禮,棺柩繞著兩宮各殿行了一圈,最後又歸於玉堂殿。

於次日起,新君劉辯,便攜弟弟劉協開始為裕帝守孝。

按理是二十七個月,不過鑑於劉辯是新君,他只需為裕帝守孝二十七日,剩下的則由劉協代為補足。

期間,董太後與劉辯商議,要求劉辯封劉協為王。

劉辯也未拒絕,不過並未像歷史上那樣封劉協為陳留王,而是封其為弘農王,倒不是因為迷信什麼,純粹只是為了將劉協封在離雒陽較近的地方。

倒不是為了防著董太後、董重或者劉協本人。

其實在劉辯看來,董太後其實是個蠻好湖弄的老太太,只要給予其應有的尊重,再默許老太太捏著一筆錢修園子、安享晚年,這位老太太其實也不至於不顧亡子的意願,硬生生要扶立劉協。

畢竟與歷史上不同,這次劉辯可是明確得到了裕帝的認可,董太後也是知道的,再加上朝中大臣少說最起碼有七八成支援劉辯,老太太也不至於一意孤行。

當然了,老太太想要趁劉辯年幼垂簾聽政,或者為他董氏一族謀利,這是另外一回事,劉辯自有辦法解決。

相較董老太太,董重在出任衛尉之後,明顯也膨脹了一些,在何苗主持喪禮期間也少不得一番指手畫腳,不過這傢伙越是得意忘形,劉辯就越不把他當回事。

當然,必要的敲打還是要有的,不過這要等劉辯正式登基之後,眼下沒這個空閒。

至於劉協,以往因為董太後的關係,劉辯與這個弟弟相處的時間不多,不過這幾日的相處,劉辯覺得這個自幼聰穎的弟弟對他還是比較尊敬的,也看不出有什麼敵意,因此他決定日後多與其親近,以漢室社稷為由,哄這個弟弟為他效力。

畢竟一個九歲的小孩,還是可以重塑三觀的。

這不,在守孝的首日,劉辯便開始了自己的計劃,屏退眾人推心置腹地對劉協說道:“皇弟,父皇不幸過世,將偌大社稷交付於我,為兄深感責任重大,唯恐有負父皇託付,不知皇弟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說罷,他不等面露驚愕之色的劉協開口,又愧疚道:“之前宮內曾傳出一些謠言,使我獲悉王美人身故或與我母后有關,然子不可言母,為兄不好說母後什麼,只能懇請皇弟莫要怨恨太后,昔日我母後虧欠王美人的,虧欠皇弟的,為兄願意做出補償。”

劉協不過九歲,雖自幼聰穎但卻難有心計與城府,見兄長劉辯代其母認錯,誠惶誠恐之餘心中亦十分感動,半晌猶豫說道:“只要陛下不嫌臣愚鈍,臣自然願意為陛下分憂,至於陛下所說補償,這大可不必。不過……臣弟懇請,能否將我亡母遷入皇陵?不敢奢求與父皇同葬,只做陪葬。”

雖說這事有點不合規矩,但在劉辯看來問題不大,他爽快答應:“可以。”

見此,劉協大為欣喜,反覆感謝之餘,與劉辯亦愈發親近起來,只要是休息時間,便圍著劉辯說話,而劉辯也不厭煩,向他灌輸了不少皇權的理念,點明皇權應當控制士人,否則就會被後者架空,劉協自幼聰穎,在兄長的指點下很快就理解了其中道理,頓時恍然桓帝以及先帝為何要兩次實行黨錮。

而在兄弟倆為父守孝的期間,朝中大事皆由盧植、羊續、何苗、董重幾人處理,其中董重是董太皇太后硬塞到尚書臺的,何太後對此十分不滿。

在一次爭吵中,董太後在盛怒之下還是說出了歷史上那番給他姑侄帶來殺身之禍的話,罵何太後‘倚子與兄長之勢’,還說要讓侄子董重殺了何太後的兩位兄長。

何太後大為惱怒,忙派人請來何苗。

歷史上被請的是何進,何進在得知此事後,先是率軍包圍董重的府邸,逼得董重自刎,隨後又奏請叫董太後遷回河間居住,途中派人截殺了董後,因此落下口實。

相較何進,何苗做事更為謹慎,即便是妹妹含恨講述他也沒有惱怒,只是說道:“此事當先稟陛下。”

於是他來到玉堂殿,私下向劉辯稟告了此事。

劉辯剛與弟弟劉協拉近關係,怎麼可能會坐視母親指使何苗謀害董太後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他看來,謀害董太後根本就是沒必要的事。

於是在跟劉協打了聲招呼後,劉辯親自到長秋宮,勸母親何太後,並說道:“父皇過世之前,曾囑咐我善待董太後與皇弟,今父皇尚未下葬,孩兒怎好毀諾?”

見兒子竟然不幫自己,何皇后年近三旬的人竟作矯賭氣,劉辯哭笑不得,只能好言安撫,隨即承諾道:“董太後的依仗,不過是董重、董承,孩兒捏著他二人的把柄呢,待孩兒滿了守孝之期,便會敲打他二人,孩兒敢保證,從此他二人不敢再得意忘形,董太後也必會收斂許多。”

聽到這話,何太後這才勉強答應。

事後劉辯覺得不放心,便叫趙淳轉告蔡琰,叫她多來長秋宮陪伴何太後,一來防止婆婆作怪,二來也可以順便熟悉一下長秋宮,畢竟等到劉辯登基,冊封蔡琰為皇后,按理何太後是要將長秋宮讓給媳婦,自己搬到北宮的宮園居住的。

比如說,與永樂宮分別位於北宮西、東兩側的永安宮。

而收到劉辯的傳話,蔡琰也是嚇了一跳,怎麼也沒想到董太後與何皇后的矛盾竟鬧到險些要沾血的地步,忙來長秋宮陪伴何太後。

有這位知書達理且聰穎乖巧的媳婦陪伴,何太後也總算是遏制了對董太後的不滿。

一眨眼,劉辯那短短二十七日的守孝之期也就過去了,剩下的近二十六個月,就要由劉協單獨守孝。

對此,劉協倒不覺得苦,他只是不捨兄長,畢竟這位以往沒怎麼與他相處的兄長,這番相處下來還是對他很不錯的,堪稱推心置腹。

於是劉辯笑著許下一番承諾,比如隔幾日便會來看望劉協,這才讓劉協歡喜。

回到東宮,沐浴更衣,劉辯立刻前往崇德殿。

此時崇德殿內只有盧植、曹嵩、崔烈三人,何苗、羊續、董重都不在,但這並不妨礙崔烈奏告董重:“……陛下守孝期間,董重甚是囂張,依仗董太後進入尚書臺也就罷了,樂意就來,不樂意就走,視禮數規矩於無物,長此以往,恐生禍端。”

“不至於吧?”

劉辯聽了也不發怒,反而笑呵呵的坐上曾經屬於他父皇裕帝的位子,笑著問盧植道:“太師,確實如此麼?”

“唔。”

盧植微微點了點頭。

別看何苗、羊續、董重三人都不在,但何苗是之前就明確說過,他只是代替其兄何進在尚書臺掛個名,除了發生大事,其他時候何苗都不來,也不干涉尚書臺處理政務,盧植等人知曉他性格孤僻,倒也不反感,反而心中暗贊何苗是個不貪權的人;而羊續只有在行使執金吾職責時才會遲到、早退;唯獨董重,自出任衛尉且入尚書臺後,得意張狂,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更有甚者,還指使尚書常侍渠穆作為他的眼線,代他監視盧植幾人。

劉辯聽到盧植奏告渠穆,臉上笑容更甚,問躬立在旁的渠穆道:“確有此事?”

渠穆恭敬說道:“回陛下話,確實如太師所言。”

“……”

盧植、曹嵩、崔烈錯愕地對視一眼,心中頓時澄明:感情這渠穆早就是新君的人了,白操心了。

在三人恍然之際,劉辯則摸著下巴思忖,問殿內幾人道:“諸位覺得,是否有必要敲打一下董重?”

這還要問?

盧植、曹嵩、崔烈三人先是一愣,旋即在看了一眼渠穆後,心中頓時明白過來:敲打董重,反而表示要留董重;不敲打,放任董重變得愈發驕傲,這反而表明這位新君有意要除掉董重。

這位新君,心思重、城府深啊……

三人暗暗感慨道。

感慨之餘,盧植率先開口道:“臣以為還是敲打一下為好。……陛下守孝期間,董後與何後垂簾聽政,多次發生口角,若繼續放任董重,恐最後鬧到無法收拾,於陛下名聲不利。”

他說得很隱晦,但劉辯卻聽得懂其中含義:盧植無非就是擔心董太後仗著侄子董重的權柄,愈發恣意,激怒何後,最後落得個悽慘下場。

新君剛即位,先君之母卻被新君的生母逼死,這傳出去怎麼會是好名聲呢?

尤其是劉辯日後要打壓的士人,他日指不定要怎麼抨擊這件事呢。

想到這裡,劉辯也是微微點了點頭:“看來還是敲打一番吧。”

既然要敲打董重,那麼就要選一個合適的契機,而這個契機,正是劉辯接下來要做的……

禁軍改制!

沒錯,他準備借上次宮內事變向朝中發難,趁機將兩宮乃至整個雒陽的守軍,通通收歸皇權,不再歸大將軍、衛尉所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