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楔子(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者有話要說:

新坑開啟!

命運螺旋那邊會繼續更新,這邊……可能更新得更快一點吧。

下面這個楔子,大概是全文最不正經的一章(霧),紅樓相關的閒話為主,懶得看我碌那胩

《紅樓夢》這本書呢,大概是兩百年多一點的時間寫成的。從它問世的那一天開始,這本書就有了巨大的影響,普通百姓的口耳相傳,戲劇舞臺上的改編演繹,學者文人感慨嘆息書中及作者的悲歡離合種種際遇,更有數也數不清的男男女女的粉絲,一頭扎進紅樓的世界,難以自拔。雖然這本書多次被禁、被毀,但是仍然流傳了下來。而當處於一個太平盛世的環境,《紅樓夢》的流傳越發地廣泛,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還有許許多多學者研究紅樓,導致產生一個專門的學科叫做“紅學”——話說這本書又不是四書五經那樣的大道理,卻有這樣的影響力,絕對稱得上是古往今來的奇觀啦!

而且,《紅樓夢》雖然一直流傳下來,但它流傳的內容卻不完整——“這輩子跳得最絕望的坑……”因為它本來就不是個完結文,至少是作者尚未上傳完結的狀態,能夠零零碎碎拼湊成完整章節的只有八十回。這八十回後,有非常多的人嘗試續寫,也有了相當多的續作出版發行,但這些東西無論好歹,終究不是原作者曹雪芹搞出來的。而因為這本書內容不全,沒有寫完,留給後世關於結局啊、人物啊、情感寄託隱射啦的種種謎團多了開去。可偏偏就這麼個坑,人們還是喜歡,還是會為作者、為書中的人物角色們深深吸引;因為沒有一個確定無疑的結局,關於真正結局的猜測推斷更是眾說紛紜,為了喜歡的紅樓人物不同而吵鬧掐架的情況數不勝數,幾百年來不但一直如此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紅樓夢》做到這一點,更加可以稱為是古往今來的大奇觀啦!

《紅樓夢》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家族由極盛走向極衰的歷程,書中描寫充滿了各種家長裡短、吃喝玩樂的細節,透過這些細節可以感受到主人那個時候的快意,和失去這一切後只剩回憶的悲哀。故事裡的那些生離死別,讓人傷心痛苦之外,竟然沒一個主要角色最後的結局可以算是圓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大多數人都更喜好“大團圓式結局”,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正好,《紅樓夢》是個坑,只有八十回、結局早就散佚不全,於是多少人都被勾起了補全故事、圓滿結局的念頭。再有,《紅樓夢》寫的賈府,那叫一個富貴顯赫、權勢赫赫,普通老百姓甚至一般點的世族大家也不見得有這種氣勢——話說這本書剛問世不久就有人說“這是寫的前朝(康熙朝)明珠家的故事”——所以除了寫個結局讓裡頭才子佳人成就百年好合,更有很多人希望透過續作描寫,改良的改良、革新的革新,讓賈府重振家門,也是對晚清民國乃至當下急需各種改革整頓的現實社會的一種希望寄託——曹雪芹在寫這個小說的時候,說自己是“痴人”,大概完全沒想到他這麼一出木石前盟、金玉良緣地印出來多少真正的痴人;他在書裡寫了個榮國府、寧國府,卻沒想到牽絆出來多少個張三府李四府。這種續作,文字能夠稍微模仿《紅樓夢》,但是其志趣品位往往就差遠了——不過因為數量實在多,就算百裡挑一未必能挑出本好的,但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呢?多少還是會有幾本寫得出彩,值得看一看的。

《紅樓夢》不但有很多人喜歡,給它續作或是模仿著寫類似的小說,還有一群讀者喜歡研究,特別是追求書中的人物。於是所謂“紅學”裡頭,就有那麼一派,專門考據作者還有書中人物根源的。他們大致的說法就是:書中的賈府,就是影射的江南織造府曹家,因為作者曹雪芹的爺爺、爸爸就是做的這個官。後來又流傳出一種說法,說其實《紅樓夢》寫的是皇族的野史,因為暴露了滿清皇帝的一些私密這才被禁封什麼的。這種說法漸漸地有市場,於是乎在原本那些喜歡繁華富貴、專門寫點家長裡短兒女情長的仿紅樓體小說外,又增加了一類:他們直接把《紅樓夢》中的賈府“還原”成清代的曹府,把曹家人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努力轉變曹家命運,讓曹家不但能夠繼續為官,還更進一步地煊赫鼎盛。

這一種型別的小說吧,有趣還是有趣的,但是要說味道,已經徹底沒了《紅樓夢》的味道。這是為啥捏?因為,如果曹雪芹確實就是《紅樓夢》作者,而且他真的就是江寧織造府曹家的後代,那麼他就真真切切有過少年時代的那麼一種富貴優渥的生活,而續作或是仿作的作者們是沒有這樣生活經歷的,於是不管怎麼寫,他們都寫不出曹雪芹筆下的富貴味道來。不過話說回來,難道真要親眼所見親身經歷才能把故事寫得真實可信,才能夠感染他人?這又不一定。司馬遷也沒看過垓下之戰,一樣精彩動人。所以說,後人不斷考據,不斷創作,千里挑一萬裡挑一,總會有非常符合真情實況,值得一看的小說出來。而就是為了這麼一兩本值得看一看得到小說,就足夠我們這些讀者發揮大無畏的掃雷精神,每天在網路上尋尋覓覓,“雖千萬雷吾往矣”。

那啥,以上拉拉雜雜一大堆,估計很多人覺得這是在湊字數。不過我親愛的讀者們誒,說這麼多其實只是想掏心窩子地跟你們扯一扯,我為啥在刨著hp的百萬字大坑同時還要再開一個紅樓的同人。我相信我那些最可愛也最堅定的讀者絕對有耐心看完我的攏切┩芬淮衛吹嬌穎叩摹蠆惶皇俏夷芫齠u模綣惶一嵊械懵淠巧!

我一直覺得,紅樓同人好不好,作者很重要。很多人說高鶚不好,但人家能頂住壓力,這麼多年的百二十回《紅樓夢》流行。其他續作或是改作的人就沒這個水平。而最近,紅學雖然興旺(甚至有點異樣地興旺),但真正科班學者或是資深文人寫紅樓續文的基本沒有(某劉乃兩不靠的奇葩)。我們能看到的,絕對多數都是網路同人小說,普遍的年輕人的作者群。然後,問題就來了。

中國歷史五千年,滄海桑田風雲變幻,絕對是最近的一百八十年來變化最激烈:從□□上國到東亞病夫,受盡列強屈辱之後,終於重整河山國家復興,一百多年的痛苦後迎來新生,這種獨立和平真的是珍貴非常。不過,站在國家或者說歷史的角度,一百年的時間可能也不算太漫長,而從一個人來說,一百年已經是一生。所以我們這些生在和平時代,成長於國力總體上升階段的年輕人來說,就算可以從史書啊老師啊長輩們那裡知道過去的情景,但終究那不是親身經歷,少了一份切膚之感。這個時代的資訊如此發達,在言論等方面又是有史記載相對最為寬鬆自由的時期,所以年輕人常常聽說了一點東西,就敢隨意地評論,還會堅持認為自己的見解就是正確和高人一籌。又有一些人,大概是出於“隔岸觀景”的心理,總覺得河對岸的風景更漂亮,總覺得古代的生活更美好,一味懷舊,各種頂起“復古”的大帽子;或者是那些自稱喜歡古典文學,喜歡舞文弄墨寫詩寫詞的,但真正看他們的作品吧,既不符合詩詞基本要求的聲調格律,也沒有深刻的含意韻味,只是單純的堆砌詞藻,看著華麗唬人,可到了真正行家裡手面前就只能貽笑大方了。

以上這些呢,都可以歸為一類“年少無知”。不過還有一種,相對可能更老成、沉穩的,他們自己經歷了一些,對人情世故有所瞭解,能夠看到所謂“花無百日紅”,盛世其實總是藏著很多危機,理想跟現實也總是有著諸多差距,這種時候不免心生迷茫,甚至為現實生出一種悲涼感傷的情緒。如果在這樣的時候看古代人寫的東西,往往能夠深入挖掘文辭內裡的深意,觸發各種感慨;而要是那些小說啊作品之類,作者或人物的經歷和情感跟自己有那麼一點相似,就非常容易感同身受,於是感慨之情就更深——這種心思的契合,跟當下現實當然會有不合拍,加上“穿越”如此流行,一旦鑽了牛角尖,下意識地就會有一口氣跑回古代的想法冒出來。而這種情況,往往是年輕人自己沒把心態調整好,或是看問題看得偏頗不能全面,又或者是試圖用最簡單的方法躲開壓力迴避問題……等到時過境遷,回過頭來看看,也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其實挺可笑。這就像是南柯太守的黃粱夢,又像是石頭記裡的金陵十二釵,就算經歷了那些錦繡繁華,最後也變成了過眼雲煙,終究還是要迴歸到最現實的當下生活裡面。那些年輕時代的想法,最後的價值好像也就是逗人一笑罷了。

說到這裡,差不多就把我寫這篇東西的用意說明白了。簡言之,就是吃飽了撐的,年輕人一邊發著大頭夢一邊憂國憂民的明媚了;然後突然被一盆冷水潑下來——何必那麼較真呢?網上刨的各種深深淺淺的坑,說到底就是個放鬆娛樂。一個人得有多蛋疼,才會一心一意寫一本充滿考據、合情合理的紅樓同人就為了跟別人打擂臺,高喊著“都看過來看過來我這才是真正的紅樓同人”?——要真有這樣,大概我自己也只能一邊牙疼地點叉一邊企鵝群裡吐槽“二貨時時有,奇葩特別多”了。

所以我就開了這麼個坑,一方面紀念我那曾經憂國憂民明媚的青春,一方面學著那些遺老遺少們yy一下三百年前悠閒安逸的文人雅士生活。裡面會加入很多“真實元素”,不過也會有更多的“純屬虛構”的內容。因為涉及到相當多有關江南的內容,所以這個坑名就叫“風景舊曾諳”。文字嘛,當然是儘量模仿《紅樓夢》的那種白話體,希望不要太走形阿門。

最後一句:這就是個yy的故事,請千萬不要跟我太較真誒!

好了,不正經的閒話到此結束,下面是正經的文字內容。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