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即將終結的和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開渠……放水……”

王二寶看著眼前的運河河水滔滔湧出,目光不自覺的便溼潤了。

“五年,五年了……這永濟渠終於修好了!這五年的日子,自己到底是怎麼過來的!”

王二寶不得不感嘆這五年的日子的艱辛,看著永濟渠成功通渠,也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五年來為了修這永濟渠,自己幾乎日日夜夜的待在工地上,從薊縣到洛陽,這整條水道上都有自己留下的足跡。

這永濟渠的艱辛程度真的很難用言語形容,但是見解成果是,這幾年來,自己陸陸續續的練出了五十萬的掌握協力天賦的工程隊伍。

他們並不是軍隊,甚至連預備役都算不上,但這些人是真真切切的掌握了協力天賦。

因為在這工程隊之中,你不掌握這個天賦根本就混不下去。

“王大人,還是快點把這件事通知大王,相信大王對這一件事肯定十分欣喜的!”王二寶身邊的助手鄭渠說道。

“正是正是,相信大王等這訊息,已經等了整整五年了!”王二寶也是激動的回答。

很快,這個訊息從邯鄲讓信鷹帶著,開始飛速的向著長安而去。

五年時間,西域胡人所擅長的信鷹技術,已經開始在李適的有意馴養下,開始在重要城市間建立了資訊通道,這種信鷹技術在中原地區開始普及起來。

而這個訊息,傳遞到內政廳中,正在內政廳之中處理著各種政務的李適猛然一驚。

縱然是李適也忍不住開懷大笑,永濟渠終於通渠了,自己等了這麼久的時間終於等到了。

這五年隨著農業建設,所囤積的糧倉糧食,終於能透過這條水渠到達薊縣。

同樣,津口的食鹽也能透過這運河到達長安,讓自己想要徹底的打翻鹽價有了保障。

這不論是對於討伐匈奴,還是平穩中原,都太重要了。

曹參臉色嚴肅道:“大王,永濟渠通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要開始對匈奴的反擊了。

這些年匈奴仗著我們無法勞師遠徵,在邊境地區相當跋扈,此刻要好好教訓一下他們。”

在項策羽帶著齊地資源去了伊犁河谷後,曹參自然也帶著預備役回到長安。

曹參屬於軍職,但他的精神天賦繼承這種東西實在是太好用了,時長哪裡有位子出現了空缺,曹參便當個工具人去繼承前輩的思路與意志,把這些事情給貫徹下來。

所以慢慢的曹參慢慢成為了萬金油的工具人。

至於預備役,曹參發掘出了一位叫做程不識的傢伙,以校尉之職暫代預備役的訓練。

說實話,隨著體系穩定,程不識能成為校尉都多虧他到達煉神反虛的實力。

某種程度上來說,除非你擁有煉神反虛的實力,或者擁有精神天賦或者戰將天賦,否則要麼立功,要麼踏踏實實的走完每一步,但到達煉神反虛的實力,不說做一軍統帥,但統帥三千人的衝將,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程不識,也只是暫代預備役訓練,實際上的官職還只是校尉,也到不了令人嫉妒的地步。

因為軍隊中真正令人羨慕的是一個叫做霍去病的傢伙,此刻的他擁有了獨立領軍的資格。

李適當初進入關中後,便收攏孤寡孤兒,女的送入醫療營,男的進入羽林營。

現在五年的時間過去,這羽林衛中的孩子慢慢長大,實際上幾大軍頭都打算把這羽林衛的孩子補充到自己的體系中。

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發現,這些從小在軍營之中長大的孩子,天生就是當兵的好料子。

而且李適還讓夫子教他們讀書識字,一個個都是軍官苗子,可以說是軍隊裡的寶貝。

只不過,李適從這羽林衛中,挑選了個叫霍去病的孩子作為這群人的頭頭,顯然是打算讓這些人獨立成為一軍,而不是補充道其他體系。

對於這,所有人都認為是李適這些人沒有掌兵出征了,所以組建了這麼支娃娃兵玩玩。

但無可否認,這些孩子全部都是李適從孤兒中挑選出來的,這就讓這支軍隊對李適的崇拜與歸屬感相當的強,讓他們去執行命令也能很好的執行下來。

事實上,李適原本也打算把這支羽林衛給其他三大兵團補兵,但在看到這群人中居然出現個叫做霍去病的刺頭,而且隱隱約約有快要突破煉神反虛的樣子,便以霍去病為核心,開始組建起了這一支羽林衛來。

沒有辦法,隨著天下統一,匈奴與大漢對峙,很多屬於大漢的人才,開始以各種各樣的形勢開始在這個世界冒出來,而李適也沒有客氣,如果真出現了,自己還認識,那自己倒也願意提拔他們。

只不過現在已經不是初創的時候,就算是有用的人才,來了之後也是要論資排輩,慢慢才能排到他們。

不過李適想這些人既然是歷史留名的人才,想來他們也不需要自己照顧,他們自己就能夠脫穎而出。當然,要是出現霍去病這種的,自己也願意給一個機會。

另外,霍去病的舅舅衛青也已經出現了,不過這個時候的衛青在韓知兵的麾下。

李適原本是打算把他納入曙光軍團的,但想了想,韓知兵封國後,他的軍隊,還需要有人繼承,就把他塞給了韓知兵了。

而韓知兵對衛青多少是有幾分興趣,原本他是準備培養周勃的,但是培養著培養著發現衛青跟他一樣都是六邊形戰士,周勃什麼的還是給我專心練騎兵吧。

這點,還是讓周勃很不服的,比不過韓知兵他認了,但衛青這傢伙憑什麼被韓知兵這麼的器重,至少衛青沒有來前,韓知兵手下最得寵的將領可是自己啊!

不過就幾大軍區來說,韓知兵麾下的東北軍區與東胡的戰爭是最頻繁的。

所以衛青在韓知兵手下慢慢展露頭角,在韓知兵支援下,獲得了相當一部分將士的認可。

當然,這時候的李適也感覺到可惜,這個遊戲現實化後,很多人事安排上,自己明明知道某些人更加合適,但為了整個體系的和諧與平衡,自己終歸要一步步來。

“匈奴與我們之間到底有著相當茂盛的貿易交流,這可不方便進行直接的宣戰!”陳知白一臉光輝道,“我們華夏乃是堂堂禮儀之邦,怎麼可以師出無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九章、張良、張恢默默的看著陳知白,這個傢伙可不像是有節操的人啊!

“不打匈奴,我們這麼辛苦的建設永濟渠做什麼!”曹參聽到陳知白的話不由道。

好吧,一直以來李適告訴曹參的就是,面對匈奴的挑釁我們忍一忍,等到永濟渠修建好了,一口氣把匈奴給滅掉。

所以聽得多了,所有人都知道,永濟渠修建成功就是戰爭將起的訊號。可

是現在,被陳知白這麼一說,好像還要繼續忍下去啊!

“當然是為了打異族!”陳知白道,“可以讓孟西白他們去幫助項策羽解決掉大月氏,可以讓韓知兵對盤踞在烏桓山與鮮卑山的東胡殘餘出手!

我們不打匈奴,我們打其他異族,他們與我們有著血海深仇,打他們這才是師出有名!”

“你是感覺匈奴會因為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會對大月氏或者東胡殘餘進行支援。而他們只要派兵支援,那對我們來說,就有了真正宣戰的藉口!”張良若有所思道。

“他們不參戰,那我們就能夠完成戰略上對匈奴的封堵!”陳知白道,“如果他們參戰,那正好,我們所期待的戰爭想來就能夠全面的爆發了!”

“兩翼齊飛嗎……”聽到這話,張良皺了皺眉頭,但很快還是松了開來,說道,“但對方真會如我們所期望的徹底與我們進行戰爭嗎?”

“事實上,我們還給他們留下了最好的誘餌!”陳知白說道,“如果他們真的準備與我們一戰,你覺得他們會選擇進攻哪裡呢,是幫助大月氏,還是幫助東胡殘餘!”

“大月氏?東胡?怕都只是煙幕而已!”張良看著地圖,神色嚴肅道,“這裡是你故意佈局留下來的破綻。

如果冒頓真有與我們一戰的覺悟,他肯定第一時間明白,不論東胡,還是大月氏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大漢!”

張良說著伸出了手指,指著攤開的地圖,神色嚴肅道,

“貿易城是大漢與匈奴最大的交易城市,擁有充足物資,河套地區本身有蕭何多年的耕耘,再加上近些年來與匈奴的和平交流,相對其他地區,他們對匈奴的邊防最鬆懈。

最重要的是,佔領河套之後,匈奴大軍可以借用河套資源長驅直入。

這一路直接抵達關中都可以說是暢通無助。

當他們的士兵出現在長安城下之時,怕是天下震動!”

“你們覺得,如果我們進攻大月氏與東胡,他會下定決心,直接把這兩者作為吸引我們的炮灰,而他則是集中力量,突破河套防線,直接襲擊關中嗎!”李適嚴肅道。

陳知白說道:“匈奴與我們的不同在於,他征服了草原民族並不是本族,他需要同化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我們中原統一消化的時間。

如果匈奴主力與精銳出現損失,那匈奴麾下的異族會不會出現反叛,是誰也無法保證的。

但我們如果精銳出現折損,卻有大規模預備役進行補充。

所以向快速終結匈奴的辦法,就是找個機會,圍殺掉匈奴的精銳力量。

而用河套作為誘餌,就是對匈奴下手的最好機會!”

“御敵於國門之外!”李適深吸了一口氣,對陳知白道,“我知道你的計策很好很對,但這個計劃我不贊成,我不可能故意讓百姓處於匈奴的鐵蹄下!”

“只要不是百姓就好了!”陳知白繼續的說道,“王二寶不是已經完成了永濟渠了嗎。

可以把他個他的建設兵團遷徙到河套去,並且藉助建設兵團的遷徙,讓陳雲帶著曙光軍團進入到裡面。

曙光軍團這些年雖然打戰的機會少,但像是那種偶爾參百姓的紓困與救助的事情可不少。

最重要的是他們多數是農民出身,哪怕沒有協力天賦,但融入到建設兵團中並不突兀。

如果匈奴沒有對河套地區發動進攻自然是最好的,若有的話,陳雲與曙光軍團在,也能保證河套地區丟不了!”

“這倒是值得試一試!”聽到陳知白的話,張良對這用法倒相當贊同。

這時候,張九章開口插了一句,道:“雖然永濟渠已經疏通,但永濟渠到底有多少運力,以及每年需要多少的人生去維護還並不一定。

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測試,所以至少今年是不可能發動對匈奴的進攻。

另外哪怕想去實現知白的計劃,也需要留下二十萬工人來維護永濟渠這條運河。

否則若是永濟渠出現了問題,想要北伐的計劃,怕是要夭折了!”

“讓韓知兵與孟西白先動起來吧……”李適聽到張九章的話,道,“而且也應該讓甘章做好相關的處理,需要前去隴西地區,做好隴西地區的防禦體系了。”

“甘章……那正在修建的蜀地天橋呢!”聽到李適的話,張恢站出來問道。

“交給甘章的那個副手,好像叫做郅都的都尉吧,想來也跟著甘章做了幾年了。

現在接手,對於郅都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李適從容道,

“畢竟河西之路這段對西域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匈奴如果選擇得不是河套,而是河西走廊的話,我們以後應對起來,也會變得非常麻煩。”

聽到李適的話,眾人點點頭,隴西這地方雖然比較貧瘠,但隨著絲綢之路興起,倒也常常有商隊來往。

如果匈奴選擇進攻隴西,來截斷掉中原與西域間的聯絡,從戰略上來說,比直接進攻長安要差,但如果真讓匈奴集中力量解決掉西域,那對大漢來說,也是非常吃虧的事。

“好了,先發信鷹給韓知兵吧,讓他與東胡之間製造一些摩擦,隨時準備做好出征準備!”李適從容下達了命令,無論如何,自己與匈奴之間和平了五六年,匈奴在邊疆地區也騷擾了五六年,而現在是要掃清自己的臥榻之側了。

雙方和平了五六年,是要打一場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