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基準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2050年1月1日。

太陽與金星的拉格朗日L1點。

葉文欣穿著工程機甲在鍾成和愛麗西亞的保護下,在太空中完成了第一根強子對撞機質子加速管道的安裝定位。

標誌著強子對撞機建設工程正式拉開帷幕!

當天在L1點的一片虛空之中,組裝了三公里長的質子加速管道。

加速管直徑只有1米,由超導磁鐵所包覆,以液態氦來冷卻,放置在五米直徑的圓形隧道中。

圓形隧道中還有許多輔助設施如冷卻壓縮機、真空設備、控制電機裝置、冷凍槽等等建構於其中。

並且在圓形隧道的管壁上還將安裝小型祝融電推,用於抵消使加速管道偏離在太空中位置的外部作用力, 如太陽引力、各大行星的引力、太陽風等,讓加速管道始終保持在既定的軌道上。

這樣的結構其實對於聯邦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經是非常簡單,難點只是要建造5億公里之長,還要保證質子加速管道的中心線整體在一個平面上,直線度誤差在1微米以內。

因為在5億公里的圓周上,其中任意一小段都是理論上的直線,這也是超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優勢所在,難點所在。

隨後的一個月,以L1點上的三公里加速管道為軸心,一座直徑三公里的龐大空間站就搭建起了框架。

但要最終完工還要長達一年,不過整個強子對撞機加速通道的基準點就定下了,大規模的建造實施可以啟動了。

2月1日。

在已經抵達核心基地空域的軒轅號青龍航母上,鍾成下達了開工命令。

他任命保羅、蒙野和鍾一為聯邦軍的現場指揮官,統一排程指揮建設大軍。

工程指揮部將一千五百萬聯邦軍和三百萬紅星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分成一千個建設兵團,在5億公里的環太陽軌道上同時開動建造工程。

工程建設從均布在軌道上的一千個分控基站開始,每個分控基站將為50萬公裡長的加速管道提供電力、控制、監控、維護服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並且每個分控基站上還將安裝八門大型中型軌道電磁炮,負責清理任何靠近分管加速管道的小行星、隕石或其它太空異物。

因此分控基站也是一座直徑達到一公里的大型空間站,就如同一千顆被串在圓環上的圓球。

在建設期間,分控基站還將成為各建設兵團的一線指揮部和輪流休息的場所和補給站。

每個建設兵團不僅要負責分控基站的建設,還要負責50萬公裡加速管道的建設,並且要保證最終的連線精度。

鍾成採用的這種分片包幹的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龐大人力的作用,並保證建造質量。

5億公里長的加速管道分解成了50萬公裡一段,就不那麼令人望而生畏了。

隨著鍾成的一聲令下,一千八百多萬建設大軍分乘2500多艘太空戰艦和1200多艘民用太空飛船和空天飛機攜帶空間站的建築材料飛往各自負責的工段。

三天後, 離核心基站最遠的,在太陽另一側的一支建設兵團才到達指定空域。

2月25日。

一千個分控基站完成了定位工程和框架搭建, 並完成了人員休息場所的建設。

在距離太陽表面約八千萬公里的環繞軌道上一千零一個人造天體從無到有的出現了,如同在無邊無際的虛空中散佈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這個時候,從地球、月球、火星、金星、水星甚至是遙遠的木星和土星運來的海量建設零部件先後送達各個建設兵團。

近3000艘太空戰艦和太空飛船承擔了運輸任務,把在太陽系各地的紅星公司工廠中製造出來的加速管道建設零部件運送到工程現場。

金星內側的太陽系內部空域化成了繁忙的大工地,在所有人類的見證下,史無前例的龐大工程進入了最繁忙的階段。

在史漢興和徐九文領導下的聯邦宣傳部門的引導下,絕大部分聯邦民眾都清楚了這項工程會為人類帶來的好處。

關心工程進展成了大部分聯邦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重大進展都會帶來人類社會的歡慶。

大量在建設工程中湧現出來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和軍人成為了新的明星,受到無數聯邦青年的追捧。

在聯邦軍民的關注下,強子對撞機的加速通道以一千個分控基站為中心,一公里十公里一百公裡地向兩側延伸。

葉文欣、楊希、林偉、鍾心等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更是乘坐空天飛機在各個工程點監督工程實施質量,解決出現的技術問題。

保羅、蒙野和鍾一把整個工程分成三段,各自負責一段的指揮協調工作。

孫林、鄧金海、李少傑、陳一龍等人則在太陽系各地協調建設材料的組織運輸工作。

久經戰爭考驗的聯邦軍指揮系統在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果在戰爭之前進行幾千萬人參與的工程,鍾成無法想象怎麼完成指揮協調工作。

再加上從戰火中下來的聯邦軍人以及經歷戰時生產的紅星公司工程技術人員,他們具有的高度組織紀律性,吃苦耐累的精神,都是和平年代的建設者所無法比擬的。

鍾成設計的建設方桉, 就算有紅星公司的工業實力和崑崙研究院的先進技術, 沒有這樣一支建設大軍來負責實施,要想把設計圖紙變成現實,也是遙遙無期,沒有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難以完成。

……

2051年6月5日。

鍾成和葉文欣親自趕到了伏羲工程第205和第206工區的分段處空域。

在虛空中兩根五米直徑的加速管道之間只剩下最後一米間隙了,數百名身穿工程機甲或戰術機甲的工程實施人員正圍在這裡。

這是鍾一負責的工段,具體是由應宗亮指揮的火星三十三軍團負責的工區,他們第一個將兩個工區的加速管道修建到了合攏階段。

這也是檢驗各建設兵團建設任務完成質量的關鍵一環!

兩段各自從分控基站中延伸出來25萬公裡的加速管道要實現對接合攏,誤差要在1微米以內,對所有施工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聯邦軍人都是一個考驗。

如果超出了誤差允許的精度,就必須對整段幾十萬公里的加速管道進行返工調整。

調整的時間可能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個月,畢竟加速管道的中心線並不是一根實線,是透過管壁來確定,在太空環境測繪如此長的管道費時又費力。

這樣一來,不僅要丟掉第一的榮譽,還要承擔延誤工期的責任,

而且來執行檢查的是鍾成和葉文欣。

鍾一和應宗亮等指揮人員雖然都是沙場“老將”了,但仍然不免捏了一把冷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