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過關 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次國會質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記錄:先是胡佛的主題報告與提案震驚四座,佔據了前面大部分時間和注意力,後來又是德國廣播佔據了主要場面,幾百個人在國會山認認真真地聽了2個多小時“敵臺”廣播,而他們真正的目標質詢總統並就後續政策展開討論反而被衝得很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國務卿赫爾大有深意地看了羅斯福一眼,悄悄豎起了大拇指,為總統的政治手腕和臨機應變的本事叫好在避無可避、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先把水弄混,讓眾人忽略主要目標也是政治鬥爭的絕佳手段。不管胡佛的請求能不能順利透過,起碼已成功轉移了注意力並吸引了大部分火力。而且他又找了一個如此美妙的藉口間諜!誰也不敢打包票說沒有,畢竟fbi不斷收到情報和秘密報告,而且此前還有德國特工搭乘潛艇試圖潛伏美國而被截獲的。

間諜這個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前線失敗的壓力,雖然不一定全對,但這至少給了議員們暗示:之所以目前打不過是因為有種種原因的,一開始是美國遭遇突然襲擊,來不及反應;然後是動員慢、組織慢;接著是盟友不給力和各種不靠譜;現在是間諜或者洩密歸根到底,不是美國軍事實力不行,而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拖了後腿。至少這些解釋讓議員們聽起來順耳多了。

至於戰事不順特別是這次千機大轟炸被精準“伏擊”,赫爾認為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密碼被洩露或破譯,不要以為美國的密碼就破不了,當初太平洋艦隊之所以在中途島以弱勝強獲得重大勝利,不就因為破譯了日本的密碼麼?他認為懸疑的間諜比起來,密碼問題可能更是當務之急。

羅斯福之所以是羅斯福,他的政治經驗總能在危機中找到可利用的地方,他開口道:“各位議員,對德國人這種傳播恐慌新聞的廣播,我們能下令禁止民眾收聽麼?儘管這不符合自由權利。”

臺下議論紛紛,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有一點議員們是明白的,如果任由德國這種廣播持續不斷播出,美國民間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士氣很快就會垮。別的不說,光今天威脅要轟炸華盛頓的訊息放出來,明天就該有一大堆中產階級、上層人士會想辦法搬遷大家起初都對軸心叫嚷要轟炸東海岸抱有輕視態度,直到大禍臨頭才發現空襲原來是很可怕的,原來空襲是真的會死人的,原來德國佬是會專門對付富人區的。

華盛頓有多少富人和政客?難道每天夜裡都躲在防空洞裡像只鼴鼠一樣過活?

“不能讓德國人為所欲為,我們應該拿出足夠的辦法,同時應該教育、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觀念,要增強對自己國家的信心。”康涅狄格州參議員卡特站起來第一個支援,很快就贏得了掌聲,胡佛臉上一片笑意慢慢。

“我們再談一下加強國土防禦的事……”雖然很不情願上次總參謀部開列的那個防禦計劃和經費預算,但事實擺在面前,羅斯福反過來抓住機會,便被動為主動,立即趁熱打鐵讓馬歇爾將整體計劃描述起來,還悄悄提高了人數、裝備數和預算數的要求。

這本來就是議員們要質詢內容的一部分,現在聽說已有了預案和推進計劃,從詳細程度和完整性來看,不是馬歇爾臨時胡謅出來的,可見總統早就有了準備,無非是讓敵人搶先了一部。議員們對此表示諒解,那股因為紐約遇襲帶來的沖天怒火也平息了不少。

但臨時表決時議員們的反應還是讓羅斯福和一幫參聯會高層始料不及:全票透過!

甚至做了附加決議,鑑於對德空襲損失過大,在陸軍航空兵找到可以降低空襲損失的辦法前,建議將原本用於製造重型轟炸機的預算變更為國土防禦預算。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學習德國空軍的應對思路,削減b-17b-29這種進攻性武器的產量,大幅度增加p-47和p-51防空戰鬥機的產量,這部分預算變更涉及到2000架4發轟炸機。

阿諾德苦笑著搖搖頭,一架b-17高達30萬美元,是f4f的8倍,f6f的6倍,p51的5倍,300架b-17就等於一艘埃塞克斯的價格(含艦載機),而b-29的價格比b-17還貴,減少2000架重型轟炸機的話確實能做不少事,只是這樣一來,對德戰略空襲的方針不說破產,起碼也陷入停滯狀態,第八航空隊大部分人都可以直接打道回府了。

預算平衡還是要照顧的,既然國土防禦花了這麼多錢,準備修復巴拿馬運河也要大量花錢,那就必須在其他方面削減一點,議員們提出要求,鑑於俄國未能在抵禦德國進攻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且國內囤積了大量物資尚未發運,強調要先把剩餘物資撥付出去,本年度不再撥付剩餘租借物資的預算而轉用於國土防禦。

這看起來很公平,但馬歇爾嘆了口氣:那些剩餘物資都是一片舊貨或過時貨,諸如p-38p-39p-40和斯圖亞特坦克這樣的二等品,美國自己都不打算繼續裝備。不過現在不是計較國會態度的時候,先保證總統過關才是最要緊的。反正航路都斷了,好東西也送不到俄國手上去。

另外議員們指出,既然美國給了英國這麼多物資和支援,再加上德國新型戰鬥機如此厲害,要求政府必須施加壓力,把英國噴氣技術專家和科研成果弄到美國來,美其名曰“共同研究、加快發展”。

議員們不是傻子,羅斯福提出的遷移10萬英國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要求很快就獲得了透過,甚至還多了個尾巴,授權總統在認為必要可在本年度多發放3萬戶家庭簽證,納入下一年度移民計劃。所有人都希望美國實力增強得越多越好。

“下面,由國務卿赫爾先生向國會報告是否要單獨與德國媾和的問題。”羅斯福將這個炸彈拋出去後,引起一片軒然大波。

赫爾不疾不徐地說道:“雖然我們並未與德國方面直接或間接接洽,但從秘密渠道和第三方得到的訊息,德國方面是與我們有單獨媾和意向的,條件很簡單:我們放棄對英國和俄國的支援,不干涉德國在歐洲、非洲的行動並承認其結果,德國放棄支援日本,不干涉我們在太平洋和美洲的行動,並對結果表示承認;雙方締結和平協定,互相中立,互不索賠,互不干涉。潛臺詞是認可戰後由德、美共同領導世界。”

羅斯福表態道:“我本人堅決反對這一想法,這種想法不但不能接受,連談都不能談,理由如下:

“第一,《大西洋憲章》明確規定英美共同進退,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對軸心媾和,我們不能違背這個國家承諾和國際道義;

第二,從實際情況來看,該條件對我們大大不利,沒有美國支援的英國可能連3個月都沒法支援,而沒有德國支援的日本卻能支援很久。”

這個判斷得到了參聯會高層的一致認可,尼米茲認為如果美國全力對付日本且德國不插手,整體勝利時間不會少於3年。

“第三,從希特勒一貫撕毀合約的作風來看,這種和平承諾很不可靠他簽署的和平條約最後每一個都撕毀了。一旦他成功解決俄國、英國,他就將獨佔歐洲,屆時他可能會再次撕毀協議並與日本再次聯手,這會導致最終失敗;

第四從美國人民的感情和尊嚴來說,除非日本投降,否則不允許我們與日本媾和;

第五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展望戰後格局,合眾國不能接受偏安一隅,遠離世界中心地帶的政治安排這與美國人民的驕傲不相容,與美國的國際地位不相稱。”

大多數議員認為這個解釋和說明是合情合理的,有一部分議員仍處於疑慮之中。

這時候羅斯福開始放猛料了:

“綜上所述,本人鄭重聲明,如國會透過‘合眾國與軸心國部分或整體單獨媾和’的決議,本人作為總統會尊重民意,不行使否決權,但會在透過決議之日宣佈……”羅斯福威嚴地掃視了會場,緩緩吐出一個詞,“辭職!”

辭職這句話說出來後,全場啞然,議員們一個個震驚得目瞪口呆。

赫爾悄悄豎起大拇指,總統這手以退為進玩得漂亮,真要是媾和了,簽署協定還得羅斯福簽字,這不但嚴重挫傷他的自尊心,還會說明總統這些年來準備的戰爭預備、先歐後亞政策徹底失敗,還有什麼面目再繼續待在臺上呢?

5月4日凌晨2點,國會質詢會議最終落下帷幕:

全票透過《加強國土防禦方案》和相關預算;

87%的議員表示支援繼續戰爭,不與軸心媾和;

以54%的微弱優勢透過胡佛提案,但將所需資源砍去一半,並要求胡佛在6個月後彙報進展……

散會時議員們站起來振臂高揮:“美利堅的全面戰爭才剛剛開始,無論敵人想打多久我們都奉陪到底!不佔領柏林、東京和羅馬,戰爭永不結束!”(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