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張廣勝被閒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可能這個州改名的事情,算是最大的爭議了,其他的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只是有點意外。

不少人都知道,張廣勝給出謀劃策的,以為張廣勝會接管邊軍,沒有想到,邊軍最後還是落到了邊將出身的傅天常。

這位可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是出身張瓊或者趙海清的部隊,而是一個真正的新投靠過來的隊伍。

而且投靠過來,滿打滿算才三個月的時間甚至不到,就從校尉混到了現在的稱號大將軍的地步,這個升職速度,也算是坐火箭了。

雖然亂世,立功的機會也多了。但是能夠升職那麼快的,還是不多見的。畢竟他又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是最早投靠過來的,在現在的體系當中,可能算是最晚的一批了。

可是升職速度依舊像是坐火箭一樣,嗖嗖的往上竄。雖然他確實立功了,但是還不至於什麼快的升職,而周易偏偏這麼做了,把他放在了這麼高的位置,把邊軍交給了他。

這個職位,當初可是張瓊和譚雲同的。左右衛將軍。隨著譚雲同現在死亡升官,張瓊也早已經不是衛將軍了,現在給了傅天常和譚雲同的副將,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希望他們能夠像譚雲同那樣,守衛大乾,守衛皇帝嗎?

至於州牧,是周易最近正在實施的一項政策,簡單來說的話,就是軍政分離。

以前刺史許可權很大,掌管著一州的大小權利。現在不一樣了,刺史沒有了軍方大權,只負責行政手段。

而以後的縣尉之類的,只聽聽命於州牧,州牧負責一州之地的治安之類的,大事州牧和刺史商議,小事誰的責任誰負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還讓責任更加的分明,有能力的人,做他能力以內的事情。

為了各地的治理,以前刺史大多都是文官。可是文官不會打仗,雖然空有熱血,很多刺史甚至於城池共存亡,感動是感動,但是不會打仗是硬傷。

所以周易最近思考了一下,還是決定軍政分離比較好。刺史和州牧職位同等,雙方可以互相牽制,互相監督之類的,防止了有人有野心做大。

周易還在為州牧的事情苦惱,現在就解決了一個州牧,那就是傅天常是同州州牧,這樣一來其實也方便可以順道管理邊軍,以免出現了邊軍和州牧責任中間的空白。

大家對此沒什麼好說的,只不過張廣勝是什麼情況,明升暗降嗎?

沒有張廣勝出謀劃策,想要地方胡人南下,可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這件事也不是什麼秘密了,為何皇帝沒有把邊軍交給張廣勝。

是擔心被人說任人唯親,還是說擔心張家做大。畢竟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前國相兼現任皇帝半個老師,還有一個當今的皇后。

如果再出現了一個大將軍,掌握實權的。張家確實要起飛了。

不明就裡的官員認為,這是皇帝的平衡手腕,以免一家獨大。

功勞說的多麼偉大,也確實是稱號將軍了。可是卻讓他去組建騎兵隊伍,這不是明升暗降是什麼。

現如今的大乾,戰馬加在一起也不足一萬。而且不是說有戰馬就能有騎兵的,還要有完善的後勤,軍隊的訓練之類的。

別的軍隊建立,都是老兵打底子,在這個底子上面不停的擴大完善,用老兵帶新兵的原則,讓部隊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具有戰鬥力。

可是騎兵呢,到現在為止,一點底子都沒有。不說騎兵的老兵,就連騎兵將領都沒有,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在這個一窮二白上面建立騎兵,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同時,現如今渭州,漢州以及剛剛改名的同州。青壯幾乎都已經加入軍隊了,早已經降低到了紅線之下,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招兵可謂是千難萬難的事情。

戰馬不足,兵源沒有,就連現在的後勤保障,也是一窮二白的。

境內都是老弱病殘,他們還要保證耕種,養活那麼多的軍隊。這原本就是一件千難萬難的事情,還哪有多餘的資源去養活騎兵。

也就是說,騎兵空有一個頭銜,但是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了。

是真正的明升暗降,直接把張廣勝給架空了,這讓很多人不得其解,但是一些聰明人,也好想猜出了什麼。

像王勝堰之流的,他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可能和譚雲同的死亡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卻不能肯定。

不然的話,周易完全沒有道理,放著張廣勝不用的。因為皇帝他們還是瞭解的,皇帝還是很務實的,有時候可能會情緒化,就像現在沒有經過商討,就直接當**布聖旨。

但是他心裡有桿秤,還是能儘可能的做到公平,唯才是舉之類的。如果不是因為張廣勝發生了其他的問題,周易肯定會重用張廣勝的,不管其他人如何去說。

現在發生了明升暗降,那麼久只能說明,可能和譚雲同的死亡有關係。

大家也不點破這一點,只是靜靜的聽著。同時也不去刻意打聽,畢竟前國相和皇后,都需要顧忌一些的。

至於副將李硯升為右衛將軍這件事,大家就能接受了很多,也沒有任何的異議。

戰報上面已經說的清清楚楚了,譚雲同所在的邊鎮,整個邊鎮六千人。第一天就抵擋住了所有的胡人,一下子就戰死了一半。

三天的時間都不到,六千人只剩下一百人左右了,而且還個個帶傷,李硯一條胳膊都廢了,差點就保不住了,而包括譚雲同在內的其他士兵,全部戰死,沒有一個做逃兵的。

從這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戰場是多麼的慘烈。

同時,也透過了這一戰,讓大家看出了邊軍的忠誠與戰鬥力。恐怕就算是張瓊他們領導的士兵,都做不到這一點。

這需要多麼頑強的戰鬥意志,才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視死如歸。

他們很不能理解,就連張瓊等人都不能理解,譚雲同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還不讓大家潰逃,更沒有出現什麼逃兵

畢竟害怕是人的天性,張瓊指揮士兵作戰的時候,都會親自督戰,對於逃跑的士兵殺無赦,而譚雲同都沒有督戰,邊軍都沒有逃跑的。

難不成忠誠度也能夠傳染,因為他們不相信,譚雲同有這個能力。

張瓊又不是和譚雲同認識一天兩天了,對於他早已經很瞭解了,可是現在才發現,自己還是不瞭解他。

或者說,其實邊軍原本就是這麼忠誠。然而一部分忠誠容易做到,所有人全部忠誠,那就不對了,絕對不是巧合,肯定是有原因的。

同時也因為這件事,成就了邊軍不怕死的名聲,凝聚了邊軍的軍魂。這一仗打下來,邊軍雖然損失慘重,但是邊軍的地位,已經和另外兩軍持平了,誰也無法動搖邊軍的戰鬥力。

譚雲同的副將,人家也是從屍山血海當中走出來的。現如今人家接替譚雲同的職務,這一點很難理解嗎?

畢竟譚雲同生前就是右衛將軍,現在譚雲同死了,他的副手成就了這個職位。

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因此對於他們幾位封將軍,大家都沒有任何的意見。

還是那句話,頂多詫異一下,張廣勝怎麼沒有重用,被閒置了下來。然而你敢去問皇帝要個解釋嗎?顯然是不敢的。

因此,除了州改名這件事,被大家津津樂道以外,那就是張廣勝到底怎麼了,也是很多人關心的事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