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好牌稀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還別說,周易覺得,這個辦法也不是不可行,可以收穫一批像嚴克這一類的人。

當然,這也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他要站穩腳跟再說。只有站穩腳跟,他才能夠繼續打出大乾的名號,不然現在打出這個名號,簡直是嫌活夠了。

“這件事朕記住了,以後再討論吧。現如今朕也辦不到這一點。”

其實說白了,這些都只是戴毅的想法。嚴克到底是不是這個想法還不一定,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還需要嚴克自己提出來才可以。

“剛才那個最年輕的,他就是嚴克復王/軍的代表,也是嚴克的兒子。”

周易想了想,確實有點印象,不過印象不是很深,因為他從始至終都沒有說過話,別人討論的時候,他也是自己在那裡思考。

要麼是對方沒有主見,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也有可能是太有主見了,不需要跟別人商議,就已經有了決定。

周易點了點頭,算是混了一個臉熟,最少不會讓他分不清,哪個人是哪一方的代表。

“復王/軍和復仇軍中間的那位,就是滅佛軍的代表。

對於這支反抗軍,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因為他們的首領,我自己也沒有見過,甚至叫什麼名字都不清楚。

所以他的態度是什麼,誰也說不好。可能鐵仇和嚴克見過,不然相互之間也不可能如此的信任,能夠同意推舉我,成為寧守關的代表。

這差不多就是三支反抗軍的情況了,我知道的也僅此而已。”

“也就是說,這三支反抗軍當中,復仇軍不可能投靠朕,滅佛軍態度不明,嚴克最有可能對嗎?”

戴先生點了點頭,“是的,當然也也是最有可能,最後的結果,還需要陛下自己去實踐,微臣也不敢妄作揣測。”

“那還是先說說戴先生的情況吧,朕對戴先生現如今情況,也是非常的好奇。”

周易確實對此很好奇,他一直一位,戴先生死去了,畢竟陳虎當初召回軍隊的時候,就沒有看到戴毅。

所以周易才會有這樣的猜測,感覺戴毅要麼死了,要麼就是被拋棄了。現在看來,第二種可能最大,戴毅很可能是被陳虎給拋棄了。

一說到自己的經理,戴毅也變得多愁善感起來,說白了,就是感覺世事無常,天意弄人八個字。

“微臣當初和太保來到西北的時候,也是感慨萬千,感覺很可能就要死在了這裡,為此,微臣也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然而世事難料,沒過多久,就被陳虎召回,微臣和那些大軍,途經寧守關這裡,出了關一路向南,很快就可以回到京都。

都說故土難離,走到這裡之後,微臣再也邁不動腳步了,感覺沒有臉面活著,就在這裡安頓了下來,準備就死在這裡好了。”

周易甚至可以體會出戴毅當時的心情,畢竟他自己也差不多,他也想過一死了之算了,畢竟未來看不到希望,但是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當初戴毅和周易作別的時候,周易就感受到了他的決心與死意,感覺這一別就是天人永隔,高興的是,現在又見面了。

“微臣等待了沒多久,沒有等到佛國的追兵,倒是等來了聯合軍隊,微臣一開始還以為,希望沒斷,聯合軍隊來了也一樣,一樣壓制著佛國打。

可惜好景不長,聯合軍隊勢力太複雜了,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誰也不服誰,簡直就是一盤散沙。

再加上他們的行事作風,攻下一個地方就是搜刮民脂民膏,微臣就在思考,依靠這樣的軍隊制約佛國,還有希望嗎?

搞得周圍怨聲載道,大家討厭聯合軍隊的程度,甚至在佛國之上。微臣據理力爭的情況下,才好不容易保住了寧守關。

因為這裡沒有了軍隊駐守,也沒有了守將。微臣就自作主張,讓難民進來了。雖然沒有了朝廷的命令,但是微臣也差不多相當於這裡的最高長官了。”

說到這裡,戴毅自己都忍不住笑話起來自己。當時還是有點太天真,竟然自封為一地的最高長官。

“好景不長,聯合軍隊很快就崩潰了,一部分死去了,一部分逃跑了。這裡雖然是軍事要塞,但是卻沒有一兵一卒,如何抵擋佛國。

再加上一部分人的裡應外合,微臣又重新變成了小老百姓,這裡測底的被佛國佔領了。

因為微臣不是朝廷冊封的官員,那些人也沒有想過拉攏微臣,就把微臣不管不問,算是自生自滅了。

然而那些難民的生活更差,無奈之下,微臣就開始接收這些難民,想要給大家一點點支柱。再加上微臣當了一段時間寧守關的官員,也積累的一點點食物之類。

不過相比較龐大的難民數量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同時也因為這,反抗軍和微臣開始了接觸,微臣才認識了嚴克等人。

再加上嚴克對微臣比較瞭解,一再力保微臣,所以才有了現在的處境。”

戴先生的經歷,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的話也確實不太簡單。出乎周易預料之外的,可能就是戴先生並不是被拋棄的,而是他主動選擇留下來等死的。

戴先生能夠做到這一點,周易還是挺佩服的。

畢竟戴毅投靠過陳虎,感覺沒有文人的骨氣。明知道陳虎挾天子以令諸侯,竟然還助紂為惡,不效忠大乾,反而在陳虎手下謀差事,讓人十分的不恥。

畢竟這樣的人,怎麼看都不像忠臣,很難讓人產生好感。

雖然明知道不可違而為之,算是一種愚蠢的表現。就算是他反抗了陳虎,也根本沒有用,但是這種不反抗的直接投靠,還是讓人不太舒服的。

而對他的改觀,還是他最後幾次要離開了京都,教導了周易一些東西,才讓周易對他的印象,大大的改觀了一些。

不過現在的周易,已經不是去年那個,因為情緒,動不動就沮喪的人了。經過一年的成長,他已經變得更加堅強,思考問題,也不再那麼表面了。

說到底,無論陳虎做什麼,但是他打著的名義,都是朝廷的名義,都是皇家的名義。只要他一日不成稱王,那些文人即使知道了又能如何,反抗陳虎就是反抗朝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蕭文何的事情非常的特殊,他當初在周易登基大典上撞死,口口聲聲說為了反抗陳虎,其實本質上來說,他也是在反抗朝廷。

因為陳虎是臣,朝廷御下不嚴,就是一條大罪。還是在那種場合,直接把陳虎和朝廷那點虛偽,直接給扯了下來,陳虎和朝廷都臉面無光。

大家知道,可是知道也沒有名義,你這個皇帝都不反抗,還能指望其他人跟著反抗不成,對大家的要求太高了。

不是說戴毅做不到那種死志,而是因為沒有出現蕭文何那種機會,如果有這種機會的話,相信和蕭文何做出同樣選擇的文人,絕對不在少數。

雖然大乾腐敗到根子了,可是無論是衷心的文人,還是說厲害的武將,其實都不缺少,而是缺少了一位英明統治者。

按照網路上一句流行的話,那就是一把好牌打的稀爛。

哪個時代,都不缺少英雄,只是缺少伯樂而已。當初的老皇帝也是愚蠢,一開局就把四大鎮國大將軍給拉到了對立面,這不是自斷手腳是什麼,稍微有點能力的人,也不會做出這種影片來。

可能是當皇帝當久了,覺得自己的權術多麼的厲害,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軍權。畢竟槍桿子裡出政/權,而不是所謂的權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