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戴先生的無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陛下,你為何在裡面待了那麼長的時間?可把老奴等著急了。”

回去的路上,周易還在思考著見太后的經過。感覺自己沒有暴露太大的破綻。而在這個時候,餘伯突然詢問了起來。

出於對餘伯的信任,周易開口就想要把剛才的事情,簡單的跟他說一遍。但是剛剛抬頭,就看到餘伯向他眨眼睛。

頓時心領神會了起來,怪不得徐凱東在旁邊,他還敢如此大聲的詢問,原來是幫徐凱東詢問的。

徐凱東雖然沒說,但是他肯定會把這件事報告上去的。

所以餘伯就有了這樣的詢問,就是給周易一個辯解的機會,別到時候沒有反應過來,雖然徐凱東對他的監視降低了,但是依舊還存在。

他剛才沒能進去,自然會胡思亂想。如果周易解釋了出來,只要合理的話,可能就不會上報,而且就算是上報了,也不會那麼嚴重。

有句話老話叫做人老成精,餘伯就是這樣的人。

他對太后為何突然讓他請安,為何把他留下來吃早膳,又討論了一些什麼東西等等,餘伯自己心裡也非常的好奇。

不過他只是奴才,他對自己的定位非常的明確。所以他不會主動詢問的,除了周易主動去說。畢竟奴才哪能夠去質問主人,無論周易討論了什麼,他最多提建議,不會強行插手的。

主要是他知道周易聰明,尤其是這些天的接觸。他相信如果不是太難的事情,周易能夠處理好的,只要周易安全的出來就好,他就不擔心。

至於討論什麼,周易應該有主張。他只關心周易的安全問題,最擔心的也是周易走不出來。

周易果然是心領神會,收起了思考的情緒,開始大聲的解釋了起來。

“這段時間胃口有點不好,也不知道是誰跟太后嚼舌根,說朕比較挑食。

大家也知道太后是一個心軟之人,自然聽不得這樣的訊息。

所以就讓朕請安,藉此機會,在宮殿內說了朕一通。還讓人準備了早膳等待,讓朕和她一起用早膳,看朕是否挑食。

因此才會進去了那麼長時間,並且警告朕,為了防止朕再次挑食,有可能會讓人給朕安排午膳和晚膳,告訴朕以後別想挑食了。”

餘伯愣了愣,看了周易好一會兒,他也不清楚周易解釋的是真是假,但是他介面說道:“陛下放心,老奴一定會把這個嚼舌根的下人給找出來,把他的舌頭給拔了。

竟然挑撥陛下和太后的關係,那是罪不可恕。”

周易點了點頭。

徐凱東一直在後面跟隨,從周易出來,他就沒有說過一句話,一直在思考著這件事,以及太后警告他的事情。

感覺太后有點向著皇帝,難不成她不明白自己是哪家的嗎?

如此一來的話,太后為何要幫皇帝說話,同時還要訓斥他一頓,難不成太后真的認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以成為了太后,開始心向皇室了,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為了提前防備,他肯定是要告上去的,讓秦勇他們去分析,他可不想傷這個腦筋。

他沒有說話,但是不代表他沒有耳朵。現在周易和餘伯聊天,他自然聽得一清二楚。

關於周易挑食的事情,他也聽說了。畢竟是小孩嘛,還是人人羨慕的皇帝,沒耍脾氣就已經不錯了,只是有點挑食而已。

每頓飯要吃一百道菜,他堂堂一個將軍,也只是三菜一湯的生活,他也沒有抱怨過。肯定是太后看不下去了,所以才會教訓一頓。

畢竟兩年多來,太后的表現就在那裡,從來不關心朝政,也不關心陳虎的事情,安安靜靜的做自己的大家閨秀。

為何突然開始教訓他,又開始讓周易請安,說明確實有人跟她說了什麼,讓她決定不再不管不問,用太后的身份,訓斥一下皇上。

原來是自己讓人進去檢視,打擾到了太后教訓皇帝。怪不得皇帝一出來,就陰沉著一張臉,一句話也不說,看來被教訓的不輕。

他在思考,難不成太后是想要親自掌控周易,類似於垂簾聽政。

如果涉及到外人的話,他肯定不會給一點面子。這位可是義父的妹妹,他萬一說了,會不會被對方知道,從而厭惡自己。

沒過多久,周易等人來到仁德殿,戴先生早已經在了,因為沒有到和周易約定的時間,他並沒有檢視奏摺,而是在看書。

這是他的習慣,他每兩三天,都會帶一本書。

第一次帶的是關於太祖的史書,因為他沒有隱藏,在正式工作的時候,就會把書放在旁邊,從旁邊經過就可以看到。

第二次進來,帶的是大乾一個非常出名的的左相,寫的一本書,其中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治政篇”,很多為官之人,多多少少都看一下,就連歷代大乾皇帝都會看的。

……

對於這些細節,周易一開始還沒有想明白。是餘伯給他提醒,因為餘伯記得每一個細節,連戴先生帶的書籍,也記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第三次看到戴先生帶的書籍之後,周易反應了過來。他這是在提醒自己,應該學習什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如今他是亞父的人,自然要為亞父的利益考慮,不能教導周易。

而且徐凱東看的這麼緊,被報上去的話,肯定會被認為吃裡扒外。估計他這樣做,也是試探一下周易,如果周易能夠懂,那就是周易自己領悟的好。

如果周易不懂的話,那就是周易自己的事情了,他不主動開口教導周易,卻透過這種方式,讓周易自己去學習,應該往哪方面學習。

畢竟皇室的書庫那麼大,周易年齡太小,不可能挨個看吧,必須有人能夠指導一下才可以,戴先生就是透過自己讀書的方式,在給周易指導看什麼書籍。

要看的書籍他已經說了,至於周易有沒有收穫,去不去做,那就是周易自己的事情了。他完全把自己摘除在外。

畢竟文人愛書,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周易自己偷偷跟著學的,他自己也不清楚。

看到周易等人來了,戴先生詫異了一下,因為今天來的有點早啊,但是他很快就收了心神,開始把書壓平,不讓出現褶皺,這也是文人愛書的一個習慣,喜歡把書籍保養的平平整整。

只有那些小學生的書籍,才會不停的卷角,過不了幾天,書封也就丟了。然而有一些喜歡書的人,會非常的愛惜書籍,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十幾年也不會出現破損。

壓平之後,戴先生依舊照例,把書籍放在了角落上。然而這次不一樣,這次竟然擺放了三本書籍。

周易從旁邊走過,去最上方皇帝的位置,餘伯在旁邊扶著,順便遮擋戴先生的桌子。而徐凱東已經大步,向著另一邊的桌子走去。

一直以來,徐凱東都是和戴先生相對而坐,已經養成了習慣。而且經過這麼久的薰陶,他也有了一點文人的氣質。

就因為他主動做到另一邊,因為坐下來之後是平視,所以也不會發現戴先生桌子上的情況。戴先生很聰明,就是看中了這個小細節。

他不言不語,把書籍擺放在自己的旁邊。周易從旁邊路過,只要稍微瞥兩眼就能看到,至於皇帝能不能記下來,那就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了。

周易雖然只是看了一下,但是三本書他還是看清楚了。

一本是《史書》,另外兩本是《列英傳》《湘野尋記》。

記下了這兩本書之後,周易不動聲色的坐回了位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