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自家成了大地主家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嚴衡贖回自己家的百多畝田地開始,他便一直在想如何讓自家田地變出財富來,總不能讓田地一直就這麼荒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嚴衡考慮過直接租佃出去收租子,但他並沒有精力去尋找佃戶,而且靠租子獲利並不豐厚。

嚴衡更想做一種新的嘗試,他想改變傳統小農經濟的方式去經營自己的土地。

在參加歐陽進的一次家宴上,嚴衡發現了被歐陽進稱為陽芋的食物,並發現歐陽進口中的陽芋便是馬鈴薯。

嚴衡也由此得知現在已經有馬鈴薯這種所謂的高產類食物開始出現在大明。

按照嚴衡的理解,馬鈴薯應該是百年後才由南美洲傳入大明才對,卻沒想到此刻已經在大明出現。

詢問歐陽進後,歐陽進卻告訴嚴衡是三寶公公也就是鄭和當年帶回的舶來品,如今沿海一帶已有人種植,但因樣貌醜陋且有人因此而中毒,因而少有人敢吃,也就沒有大面積推廣。

再一想想英國退役軍官孟席斯所作《1421,中國發現世界》和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都曾提到過鄭和下西洋可能順洋流到達過南美洲,且還以在南美洲出土過青花瓷為證。

如今在這個時代就能在大明發現馬鈴薯,似乎倒也能佐證這一觀點。

嚴衡不是歷史學家,不想去爭論發現美洲的第一人到底是明朝人鄭和還是哥倫布。

他現在只知道自己得同其他穿越小說一樣,不能放任這種食物自然傳播和推廣,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加快它的推廣速度。

馬鈴薯雖只是一種澱粉類食品,但因為產量高且對土地肥力要求低而在十八世紀以後得到大幅度推廣。

甚至也有人說這個舶來品為某個王朝的延續兩百多年國祚做出了極大貢獻。

當然嚴衡推廣它也不是要讓它為大明續命,嚴衡也不確定土豆能不能真的影響到一個王朝的壽命。

他現在想推廣馬鈴薯種植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生產成本低,而且還可以衍生出諸多美食,荒年時還能作為主食。

嚴衡承認在這個時代,人們或許還沒有認識到馬鈴薯的利用價值。

但他相信自己文曲書齋的推廣能力,再加上這種食物的保質期也很長,儲存條件也要求不高,嚴衡不愁到時候沒辦法銷售出去。

這就是嚴衡為何要開墾荒地的原因,他要利用最少的勞動付出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出有經濟價值的農作物。

嚴衡現在需要許多農民來完成自己這一計劃,而能一次性大量招到自耕農的途徑自然得是自己的宗族。

每家一匹布,每個小孩一片銀葉子地發了下去,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貴莫忘族人恩,嚴衡的禮物讓族人們很滿意,也都說嚴衡一家不忘本。

嚴衡也把自己要族人開墾山地的目的說了出來,目的自然是他要購買這些開墾出來的山地。

族人聽後還當嚴衡一家發了財想買地又不好兼併族裡人的田地而做出這樣的決定,在讚歎嚴衡一家不倚勢仗貴欺壓族裡人的同時都表示願意把自家的山地都低價賣給嚴衡。

對於族人而言,山地就是味同雞肋的地產,不能產糧食,但是卻要為它交上一份稅,如今若是抵銀賣給嚴衡一家反而更好。

嚴衡對此自然是樂意的,忙就表示願意收購族人多餘的山地。

如此一來,本來要商議重修祠堂的族會卻變成了嚴衡收購七里村山地的現場。

族人們不敢說嚴衡是讀腐了書的書呆子,不會分田地好壞,只說嚴衡這是造福鄉里,明著買地實則接濟鄉鄰,因而都爭著要把自家沒用的山地賣給嚴衡。

嚴衡也是來者不拒,用半兩一畝的超低價花了五百兩把七里村的一千畝山地都買了下來。

嚴衡也沒想到族人如此慷慨,他很想問問老爹嚴準,自己當初賣掉田地,您不是反應很激烈嗎,為何今天這些族人們賣起田地來毫無痛心之感?

老爹嚴準現在已經黑下臉來,他現在恨不得揪著嚴衡耳朵好好教訓他一番,他雖然自我標榜不願意理會俗務,只想著讀聖賢書,但他再怎麼傻也知道山地到底有多不值錢。

嚴家這幾年很多好田好地都沒了,唯獨就是貧瘠山地還留下來一大半,原因是什麼,就是山地沒有人要!

而偏偏現在自己這位平素最善於謀財賺錢的大兒子去不要命地把族人的山地收購了!

老爹嚴準恨不得現在就走上去拉住嚴衡,大聲責問他幾句是不是犯傻了,但剛剛他已經說了,自己不理俗務,只憑嚴衡協理家族事務。

如今他也不能打自己的臉,只能故作大方地坐在那裡,苦笑著對嚴騏說道:“三叔,你瞧瞧,我家衡哥兒就是這樣,從小喜歡自己吃虧!”

嚴騏也笑了,沒用的地都到嚴衡一家去了,嚴家其他人的賦稅壓力也減輕了不少,因而便誇道:“衡哥兒厚道啊,你這做父親的教導有方!”

伯父嚴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悄悄扯了一下嚴準衣袖:“衡哥兒這樣做是不是過了,現在你們雖有些錢財,但衡哥兒和嵩哥兒日後還得考秀才舉人進士什麼的,都得花錢,差不多就得了,這造福也造的太過了。”

“不礙事!不礙事!”

老爹嚴決咬著牙苦笑著。

伯父嚴決轉身拍了一下膝蓋,嘆了口氣,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雖然他貴為族長,但自己弟弟是秀才,侄子剛中了縣試案首正是金貴的時候,也知道自己這時候說什麼都是無用的。

而嬸孃李氏則難得大方一回,說之前一直種著嚴準家的二十畝田沒還,如今乾脆就直接拿自家的一百畝山地換了得了。

伯父嚴決一聽此勃然大怒,難得地怒斥起嬸孃李氏來,說別的族人欺負衡哥兒不懂農事誆騙他的銀子就罷了,而李時作為親嬸孃也這樣做就實在是太不應該等等。

而李氏也不服軟,據理力爭說別人都可以換的賣的,為啥自己這個做親嬸孃的就不能。

伯父嚴決這句話雖然說的是嬸孃李氏卻也打了其他族人的臉,其他族人也都幫起李氏,爭著詢問伯父嚴決哪裡覺得自家誆騙了衡哥兒。

眼看伯父嚴決出於一片好意,本是要幫自己卻弄得裡外不是人,嚴衡便忙勸住了伯父和李氏,並表示願意接受嬸孃李氏的好意。

嬸孃李氏很高興忙去取地契,而其他族人也高興,都爭著說衡哥兒深明大義,體諒族人。

唯獨伯父嚴決急的捶胸頓足,他種了幾十年的田地,對山地能有多少收益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因而他很想指責自己這個中案首的侄子一番,但一想到自己不過是普通農夫而自己侄子是縣尊的學生,也不知道該怎麼指責。

老爹嚴準見此把伯父拉了回來:“兄長您消消氣,讓他吃吃虧也好,不吃虧怎知人心。”

“唉,衡哥兒就是太心善了,日後真要是做了官可如何是好啊”,伯父嚴決不由得擔憂起來。

嚴衡花出去了五百兩銀子,最終得到了一千多畝山地,摺合每畝成本價不到半兩,上次歐陽進用的是五兩一畝買自己家的地,自己現在只用半兩一畝夠得,不可謂不划算。

嚴衡不知道自己的族人為何如此感慨,把山地當大白菜一樣賣給自己,雖說自己家的地算不上是山地,而是蔬地,但到底也不可能比山地貴這麼多,他也不知道是歐陽進太大方,還是族人太大方。

不過,反正現在自己實實在在是佔地千畝的大地主了就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