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開戰(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感謝子平、不悔的打賞。

從7月11日宋哲元抵達天津時起的半個月時間內,中日雙方分作三派,動作不斷。

如前文所述,日本調集了關東軍的兩個旅團、朝鮮軍一個旅團、華北駐屯軍的部隊以及航空、火炮等各部隊,紛紛進入指定集結區域。在日本人發起吞併華北的作戰之初,仍然沒有將事態擴大化的企圖,他們的最終目的說來有兩條,第一,冀察政務委員會所管轄的範圍內,不許華軍駐紮;第二,區內的組織用人,要得到日本人的同意——簡而言之,就是製造第二個冀東。

宋哲元不知道是猜不透日本人的底線,抑或是對對方抱有幻想,面對日方提出的苛刻條件一再忍讓,最後由張自忠和日方約定了以下條款,由宋哲元出面道歉,兩三天內處罰責任人,對將來的保證,等宋哲元返回北平後再定,北平市內由宋的直系衛隊駐防,以上全部寫成書面文字。

第二天,宋哲元親自拜會新上任的香月清司司令官,為了面子,他沒有道歉,而是採取了對新任司令官表示敬意和問候的婉轉形式。

忙碌完這一切,宋哲元在7月19日終於返回北平,他以為已經和日本人達成了協議,對方既不會把他和他的9軍趕出冀察地區,自己就更要投桃報李,嚴加管束將士,要求他們儘可能的避免和日軍發生衝突,至於多日來北平城內外的各種防護措施,更是一概撤除,很快的,在戰火陰雲下籠罩多日的北平城,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和繁華。

盧溝橋事變發生之後,國府的老蔣同樣非常關注,他可比宋哲元清醒得多,和汪精衛、何應欽、程潛、唐生智等人商議一番之後,準備了和、戰兩套計劃,同時命令孫連仲(第6軍)、龐炳勳(第40軍)兩部沿平漢、津浦路北上;商震(第軍)、關麟徵(第5師)和李默庵(第10師)等軍集結在以鄭州為中心的隴海、平漢路沿線待命,之後又派遣徐蚌間的胡宗南的第一師以及教導師向徐州、鄭州移動,更有原駐紮在武漢的中央空軍,派出戰機0架,起飛北上。

當時平漢、津浦路沿線,合計有中國方面的部隊超過40萬大關,其中中央軍1萬、旁系7.5萬、舊東北軍.5萬,山西軍11萬,山東軍6萬,綏遠中央軍萬,以山東省主席韓復渠總負責。

在中央軍大舉北上,意圖保衛華北的大環境下,宋哲元自私心理作祟,一再給老蔣發電報,要求他命令部隊停止前進,硬是把數十萬將士死死的按在保定、石家莊一線動彈不得,錯失了最佳戰略準備時間。

同時,他命令一貫主和的張自忠協同大漢奸齊燮元、陳覺生和日本人媾和,簽署了臭名昭著的《香月細約》,大致內容分為5條,主要是,第一,中國正式向日方道歉;第二,華軍後撤,包括撤出北平;第三,懲罰、罷免抗日人員,首要懲戒‘主戰甚力’的馮治安,同時因為秦德純和馮某人相依附,也在撤懲之列;第四,撤離冀察境內屬於排日組織及人員,厲行反共和取締排日的宣傳、教育及學生、民眾運動等。

張自忠在沒有得到宋哲元的同意情況下,就在密約上籤了字——而實際上,日本人已經有讓張取宋而代之的許諾了——這也是張自忠後來被國人罵為漢奸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

****************************************

關於張自忠將軍在七七事變以及華北被吞併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史家爭論不休,他是不是漢奸不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只是選取一段歷史觀點,呈現給讀者。

***************************************

宋哲元抱著委曲求全的打算,日本人則步步緊逼,一直到7月6日,終於爆發了所謂的廊坊事件——。

華北大地的中國百姓受日本人欺凌太久,早就積壓著的怒火終於在七七事變之後開始了爆發,各方民間團體、組織、學生、工人、商戶上街遊行的舉動如野火燎原般出現,但因為宋哲元的消極態度和日本人的強勢,最後透過的中日協議中有一條規定,是這樣說的‘……自協定生效之日起,舉凡再有遊行。示威行動,一概視為共產黨行徑,予以大力打擊。’

因為這樣的條款,這種抗議行為被強行壓制下去了,但民間的種種反抗行動卻層出不窮,其中一條就是破壞日本人的電話、電報線路。

導火索的發軔是在7月5日,當時駐紮在塘沽的日軍第0師團的一部發現軍用電線被切段,查探之後,發現問題系出在廊坊地段。於是派遣一支通訊部隊,由一個步兵中隊(00人左右)配合,出發到廊坊去進行維修,中隊長叫五之井澱之助,軍銜是中尉。5日下午4點鐘的時候,抵達廊坊。

廊坊的中國守軍是張自忠的8師11旅6團,團長叫崔正倫。當時,11旅旅部駐紮在武清縣城關鎮、楊村、河西務等平津交界地區,部隊主力駐在廊坊、廊坊火車站、通州一線。日軍經過和中國守軍的聯絡和商談,開始修理被破壞的電線線路,一直進行到夜裡的點10分,突然響起了槍聲(筆者查閱了崔正倫的回憶錄,第一個開槍的人叫王春山,天津人,他是6團營9連的一個列兵)。

日軍大驚!張自忠是9軍的主和派,從來沒有和日本人發生過正面衝突,日軍方面根本沒有防備,而且華軍的火力非常猛,一開始就是五挺輕機槍的掃射,打得日本人哭爹叫媽,死傷遍地。

五之井中尉一邊組織反擊,一邊帶領部隊後撤,同時命令通信兵即刻向聯隊報告。一直退到廊坊火車站,初步站穩腳跟——他們事先在這裡佈置了工事,加上車站內的建築物,以此做為掩護——和6團打起了對攻戰,6團以8式迫擊炮轟炸車站,因為這裡是中國守軍的地盤,位置相對清晰,給日本人造成很大的損失,反之,中國方面的傷亡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怎麼樣?不比19團的那個戴小點打得壞吧?”三營長邢炳南笑道,“他把一個連都扔在盧溝橋上了,咱們弟兄怎麼樣?才6個陣亡,1個輕傷!”

“你閉嘴!”旅長劉振三啐了他一口,他是從武清城關鎮趕過來的,罵道:“你真以為日本人是國恥豬了?你想怎麼殺就怎麼殺?告訴弟兄們,趁著天黑,把車站拿下來,要不然,到明天天亮,日本人的援軍一到,就不好辦了。”

所謂國恥豬,是當時9軍的一道很有意思的景緻。每到週末,有結餘的各團、營就會買幾隻活豬,身上綁上黃表紙,寫著‘日本帝國主義’字樣,讓各連排拿來練衝鋒、做刺殺,誰殺死了豬,就把它抬走吃了——這也算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愛國主義教育了(這是史實,並非筆者杜撰)。

邢炳南領命而去,和部隊做了佈置,準備從東南、西北兩側發起進攻,一舉拿下車站,誰知道部隊正要出發,劉振三傳令,停止計劃。問問才知道,來自天津的調解人員已經登上了火車,要求他們停止戰鬥,等候進一步命令。

等了兩個小時,不見火車到來,這時候又傳來一個訊息,從天津出發的一列日軍軍列正在開往廊坊,要求他們提高警惕。

邢炳南嚇一跳,急忙對崔正倫建議,“團長,不能讓小日本這麼輕易的開過來,卑職建議,拆掉沿線鐵路,同時卑職帶弟兄在鐵路沿線埋伏,日本人來了,給他們個厲害。”

崔正倫請示過劉振三,對方不同意,只允許派出一個連的部隊到車站東南一個叫揚旗外的地方佔領陣地,等到部隊按計劃埋伏好,一道新命令又來了,要求埋伏的部隊(營第11連)撤回營地——這樣朝令夕改幾番之後,來自天津的日軍增援列車毫無阻擋的開進了廊坊。

日軍第0師團第77聯隊超過1,000人抵達車站,攜帶各種輕重武器,聯隊長叫鯉登行一,是個大佐,隸屬於第0師團。下車之後,佈置陣地,用94式輕迫擊炮對6團進行猛烈轟炸,把中國守軍的陣地、營房、指揮部炸得一片狼藉,指揮部的平頂房都給炸塌了——劉振三等人躲在地下室,逃過了一劫。

等到天色漸亮,日本空軍部隊前來增援,前後三個波次,共7架,都是一水兒的中島97式輕型轟炸機和戰鬥機,每一架飛機攜帶四枚5公斤炸彈,雹子一般落在中國守軍的頭上,加以車站內日軍的輕重火力,展開了猛烈的報復行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6團吃盡苦頭,士兵開始出現嚴重的傷亡,不得已,只得撤離廊坊。

看過新章節,請投推薦票。(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