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第六十三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夫妻兩個商議了一番之後, 裴清殊最終決定狠下心來,按照皇后提出的第二套方案,將惠貴人打入冷宮, 然後將晴姐兒記在皇后的名下。

這樣一來, 可以將這件事情對晴姐兒的傷害降到最低。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她還是一件大有助益的事情。

不過,裴清殊覺得皇后既要統領後宮,又有年幼的兒子需要照顧, 恐怕沒那麼多精力再去照顧婉晴。

所以,裴清殊還是想把女兒送到林太后或者傅太后那裡去養。

惠貴人當初是傅太后親自挑選的, 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 傅太后感到既震驚,又心痛。

對於撫養婉晴的這件事情,傅太后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殊兒,還是讓我來帶這孩子吧。儷妹妹要陪伴太上皇, 還要照顧年幼的樂儀,只怕是忙不過來呢。”

在傅太后和林太后之間,裴清殊心裡也是更趨向於前者的。

一是因為他知道,林太后不僅僅要做傅太后所說的這些事情,還有自己的事業要忙——在華文書社寫話本。

雖說在樂儀出生之後,林氏出書的頻率已經變得很低了,但她還是一直堅持在寫。再讓林太后帶一個孩子的話,只怕她會分-身乏術。

傅太后就不一樣了,她雖然要幫著皇后分擔一點宮務, 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閒的。

之前她一直想幫皇后帶冬哥兒,可皇后不樂意。

裴清殊知道她喜歡孩子,所以就有心成全傅太后。

二來是因為,林太后和太上皇常年住在行宮裡,雖說離宮裡並不算太遠,但也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到。

裴清殊還是希望女兒能離自己近一點,最好想見的時候隨時都能見到。

雖說裴清殊心裡已經有了傾向性,不過裴清殊還是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畢竟林太后那邊,之前就提出過要撫養婉晴。在做決定之前,裴清殊總是要先和林太后商量一下的。

傅太后對此表示理解,不過後宮裡的其他人,卻是看起了熱鬧。

她們都覺得,這回傅太后和林太后八成是要“打起來”了,最起碼也會鬧個彆扭。

誰知道在裴清殊去見了林太后一次之後,林太后竟然就非常痛快地選擇了放手。

林氏年輕時便是京城有名的美人,這麼多年過去了,雖說她第一美人的稱號早已經被鍾嫻妃所取代,不過老天似乎格外優待她,歲月並沒有在她臉上留下多少痕跡。

儘管太上皇已經頗顯老態,可林氏仍舊貌美如初。

裴清殊說起這件事,是在一個光線昏暗的傍晚。

林氏靠在窗邊的軟塌上,聽完之後,便自嘲地牽起唇角:“那就讓淑姐姐來撫養晴姐兒罷。我這樣的人,既不是一個好母親,又怎麼會是一個好祖母呢。”

說句老實話,林氏看起來的確不像是一個祖母。倒不是說她對裴清殊的孩子們不好,主要是她看起來太年輕了,甚至像是裴清殊的姐姐一樣。

若是沒見過她、不知她身份的人,恐怕真的很難把林氏和“祖母”這樣的詞聯絡在一起。

聽到林太后這麼說,裴清殊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頗有些不自在。

不過他也沒違心地跟林太后說,“其實她是一個好母親”什麼的。他和林太后之間,雖然並不親近,但似乎擁有某種特別的默契,沒有這般客套的必要。

就這樣,惠貴人被打入冷宮,不管她如何哭嚎,裴清殊都沒有再見她一面。

大公主裴婉晴被記在了宋皇后的名下,成為了嫡出的公主。

在坤儀宮內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讓大公主向皇后磕了頭,正式叫了“母後”之後,婉晴便牽著嬋娟的手,來到了慈安宮。

等到了慈安宮之後,婉晴發現不僅和善的祖母在等待著她,就連一向疼愛她的裕貴妃,也特意來歡迎她搬進新家。

婉晴的心裡,立馬變得暖洋洋的。

她還以為,裕妃娘娘生了兒子之後,就不會再記得她了呢……

……

解決了惠貴人的事情之後不久,雍定三年三月,被封為靖儀公主的宋三小姐正式嫁入吐蕃。

裴清殊對這次聯姻非常重視,不僅讓身為“皇兄”的襄郡王親自送親,還讓宋三小姐的堂哥、裴清殊的近臣宋池也一同出使吐蕃。

派老七去,是為了給靖儀公主長臉。

派宋池去,則是想讓一個聰明人,與吐蕃皇室打好關係。

……

就在大齊與吐蕃正式聯姻之後不久,大齊迎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遼國的皇帝,耶律祁。

在各國局勢如此複雜的時刻,耶律祁自然是不會以皇帝的身份大搖大擺地來到大齊。

他是便衣出行,專門來大齊,見一見他未來的妻子的。

裴清殊本以為耶律祁會再派一個使臣過來就不錯了,怎麼都沒想到他竟會親自來到中原。

異位而處的話,裴清殊絕對沒辦法這麼放心地來到別國的領土上。

不過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耶律祁對這次的聯姻很有誠意。

裴清殊聞訊之後,便立馬讓人安排,親自接見了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遼國皇帝。

耶律祁今年二十八歲,和裴清殊不同的是,他是遼國上一任皇帝的長子,十幾歲便投入軍中,平定了遼國境內的兩場叛亂。

在老皇帝死後,他便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

因為裴清殊早先就對耶律祁進行過一番調查了,所以在見面之後,發現他會講漢話的時候,裴清殊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

事實上,遼國、北夏與高麗、大理這種小國不同,他們雖然也與大齊相鄰,但就像中原人看不起胡人一樣,遼國人和北夏人也看不起中原人。所以說,在遼國,會說漢話的人並不多。

耶律祁會說漢話,主要是因為他的母親就是漢人。所以說,耶律祁算是半個漢人。

同裴清殊見面的時候,耶律祁笑著說道:“我名字裡的祁,就是母親取的,與大齊的‘齊’同音。她這一輩子都想重回故土,只可惜怕是很難有這個機會了。若是我能娶一個齊國的女子做妻子的話,想來母親一定會很高興的。”

裴清殊笑了笑,也客氣地說了幾句場面話。

不過他知道耶律祁這次來,主要就是為了見一見魏七姑娘的。所以他也不多說廢話,很快就讓人把襄儀公主請了進來。

其他的事情,可以等聯姻之事定下來再說。

……

因為知道今日要見遼國的皇帝,魏七姑娘特意盛裝打扮了一番。

如裴清殊所料,魏七姑娘才貌出眾,又因身份高貴,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耶律祁果然一見面就被她給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和齊國聯姻,如果聯姻的話,是將那漢女封為貴妃還是皇貴妃。

經過短暫的相處之後,耶律祁果斷地決定,將魏七姑娘封為皇貴妃。

當著裴清殊的面,耶律祁很認真地解釋道:“襄儀公主姿容出眾,哪怕是嫁給我做繼後,都是委屈了她。只是遼國境內現在正在進行改革,許多老臣對中原文化牴觸得厲害。若是我直接封襄儀公主為後的話,只怕遼國會鬧翻了天。所以只能委屈公主一陣子,先做一段時間的皇貴妃。等公主懷孕之後,無論男女,我都一定會封公主為後。”

說句實話,耶律祁身為遼國皇帝,態度卻如此謙卑,讓裴清殊感到舒服的同時,又有一絲不安。

不知道為什麼,直覺告訴他,這個耶律祁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在裴清殊生活過的前世,大齊和北夏交戰的時候,遼國身為北夏的盟國,態度卻並不是很明朗,遲遲都沒有出兵。

以至於當時大齊的宣德皇帝還以為遼國在北夏和大齊之間搖擺不定,所以就派去使者,向遼國求援。

遼國倒是回了訊息,不過不是答應,也不是拒絕,而是稱自己實力不足,暫時無力幫助大齊。

直到大齊的都城被匈奴人攻破,大局已定之後,遼國才出兵,幫助北夏佔領了整個中原。

大齊被匈奴人佔領之後不久,裴清殊就被婆婆放的那場大火給燒死了。其實他還挺好奇,後來的後來,遼國和北夏最終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

他不認為遼國皇帝那般積極地改革、積攢自己的實力,最後會只滿足於蝸居在東北那片寒冷的土地上。

若是時機成熟的時候,遼國和北夏會不會有一戰呢?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不會有永遠的朋友。

很多在此時看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的事情,不出幾年的功夫,就有可能變為現實。

表面上看來,遼國現在的實力好像還不如北夏和大齊。可再過些年,遼國可能就會成為另一個北夏,變成裴清殊的心腹大患也說不定。

雖說魏七姑娘的確很優秀,但裴清殊並不認為,遼國皇帝願意與大齊聯姻,僅僅是因為一個女人。

其實說白了,只是因為北夏和遼國的聯盟,也並沒有那麼堅固而已。

只要有更好的結盟物件,遼國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北夏。

同樣,大齊亦然。

所以對遼國,和對較為老實的吐蕃不同。

和他們聯手的同時,還必須要時時刻刻地防著他們才行。

在這種情況之下,魏七姑娘的這個和親公主,可不是好當的……

美貌,智慧,實力,運氣,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不過在親自見過襄儀公主之後,裴清殊就知道,這世上不會有比魏七姑娘更適合做這件事的人了。

雖說她不是大齊最美,或者最聰明的女子,但她絕對是裴清殊見過的女子當中,綜合條件最好的。

公孫明和裴清殊說話向來隨意慣了,有一回就忍不住同他說道:“這麼好的姑娘,嫁去遼國可惜了。”

裴清殊笑著打趣公孫明:“怎麼,你娶了個小嬌妻還不夠,還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

“皇上可別冤枉臣,臣是在為您可惜呢。”公孫明一本正經地說道:“襄儀公主的條件,不遜色於宮裡的任何一位娘娘。嫁去遼國,實在是便宜了那個耶律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