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五十四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雍定元年臘月二十五日晚, 北夏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之下突然犯境。

和過去一樣,他們不僅掠奪物資,屠殺百姓, 還放火燒了好幾個村莊。

雖然知道應該只是巧合而已, 但裴清殊就是感覺匈奴人是誠心的。他們特意挑在這一天犯境,不讓裴清殊有歇口氣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出了這種事情,裴清殊這御筆自然是沒封成。

聞訊之後, 裴清殊在第一時間內召集心腹大臣,商議對策。

對此, 裴清殊的大哥毅親王是最積極的:“皇上, 匈奴人的動作向來很快,我們必須比他們更快才行!臣願率領五軍營將士出征,將他們趕回老家!”

毅親王打從十幾歲起,就和匈奴人交過手了。這些年來, 除了太上皇因為受葉氏挑撥,疑心他的那段日子,但凡匈奴犯境,太上皇都會派出這個英勇的長子上陣。

這回得知匈奴犯境之後,裴清殊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毅親王。

不過毅親王雖然勇猛,在智謀上卻只能說是平平,這也是他屢次抗擊匈奴,但沒有辦法讓匈奴人因他而聞風喪膽的原因。

對於匈奴人來說,毅親王的名頭可怕, 但頂多讓他們因之而逃跑,跑完了還會再回來。而不是說因為大齊有毅親王在,他們就嚇得不敢再犯境了。

話雖如此,在眼前這種情形下,也的確是沒有比毅親王更合適的人了。

根據收集來的情報,裴清殊立即做出反應,封毅親王為主帥,率領五軍營三萬人,榮國公世子傅然為副帥,率神樞營兩萬騎兵扛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毅親王等人出征之後,朝中對於戰事的討論並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紫宸殿裡,陳起沉聲說道:“近三十年來,匈奴犯境次數,大大小小,已不下於十次。雖說每一回,他們都被我們大齊將士成功擊退,可大齊的損失同樣慘重。這樣下去,不知何時才是個頭。”

事關匈奴,裴清殊同樣神色沉重:“朕本想著將新兵訓練一番之後,等過了年,就增派幾萬兵馬去北方邊境戍邊。可沒想到匈奴竟會在這個時候犯境……”

首輔魏青松開口道:“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特別奇怪的。可以看得出來,現在匈奴人對大齊是越來越瞭解了。他們知道咱們漢人要過年,所以到了年底,許多人都會放鬆警惕,準備過年了。可匈奴人卻不管你過不過年,要過年了正好,正方便他們搶老百姓置辦的年貨。”

“幸好這次匈奴犯境的規模不大,估摸著他們現在也是忌憚著朝廷的實力,不敢輕舉妄動。”公孫明掐指算了算,說:“估摸著不出三個月,毅親王他們就會得勝歸來了。”

裴清殊知道,公孫明說出三個月這麼短的時間,一是因為對毅親王他們有信心,二來也是因為,京城距離北夏和北遼都比較近。

這一點,這也是讓裴清殊心裡感到不安的因素之一。

先不說威脅較小的遼國,在北夏和大齊的京城之間,雖然隔著一條長城,但長城並沒有全部包含在大齊的疆域裡。也就是說,長城對京城的防禦是非常有限的。

前世大齊那麼容易就會亡國,太早就被匈奴攻陷了京城,就是原因之一。

裴清殊一早就想過要遷都,不過在他剛剛繼位不久的時候,提出這件事來不大合適。現在也不大合適。朝廷和匈奴正在作戰的時候,他若提出遷都的話,好像是怕了匈奴人一樣。

雖然他的確是忌憚匈奴人的實力,但在這個關頭不能這樣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還是等毅親王他們得勝歸來之後,再提出遷都一事較為穩妥。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裴清殊現在自己都還沒有想好要把都城遷到哪裡比較合適,所以他不好貿然在朝中提出來,以免人心惶惶。

在場的幾人,都是裴清殊身邊的近臣。所以遷都的念頭,裴清殊也不瞞著他們,只是讓他們先對外保密,自己回去幫著他想想,究竟遷到哪裡比較合適。

對於遷都一事,裴清殊身邊的幾個重臣基本上都是表示贊同的。

只不過對於遷到哪裡去,他們都有不同的想法。

魏青松建議遷到洛陽,宋池比較中意長安,陳起是南方人,推薦臨安和金陵。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臨安、金陵這些南方城市是最安全的。

但遷都不是一件小事,從北方遷去南方,定然耗資巨大,對目前的朝廷來說不大現實。

在這幾個古都之中,裴清殊心裡是比較喜歡長安的。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對長安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好感。

不過在和近臣們商議時,傅煦特別直接地指出了遷都長安的問題——長安雖然離北夏和北遼遠一些了,但距離吐蕃太近,同樣不夠安全。

宋池卻堅持認為,長安和吐蕃之間隔著甘肅和四川,已經足夠保護京都了。而且吐蕃人的軍事實力遠遠落後於大齊,完全不能和北夏、北遼所能造成的威脅相比。

戰事進行的同時,關於遷都的爭議也還在繼續。

這個新年,裴清殊是註定別想好好過了。

不過,除了壞消息之外,也有一些好消息陸續傳來。

雍定二年正月十九日,嘉貴嬪謝氏在毓秀宮內產下一子。

裴清殊再獲一子,心裡非常高興。

謝氏因為生子之功,母以子貴,晉位嘉妃。

因為邊境有戰事正在進行的緣故,今年過年的時候宮中一切從簡,現在皇四子的滿月宴和謝氏的晉封典禮也不例外。

對此,謝嘉妃心中自是十分不滿。不過她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表現得非常大度,還主動向裴清殊提出不要大操大辦。裴清殊雖然本來就沒那個意思,不過還是對嘉妃改觀了幾分。

在皇四子的滿月宴上,謝嘉妃身著妃位禮服,迎來送往,十分大方得體。

作為雍定朝後宮裡第一個晉位的妃子,儘管她的晉封宴沒有大操大辦,不過還是有許多人都開始向這位新晉成為四妃之一的嘉妃靠近。

除了那些過去和謝氏走的不算太近的人之外,前不久終於重獲自由的魏僖嬪也在其中。

不過魏僖嬪實在是太不會說話,在皇四子的滿月宴上,就和坐在她身邊的惠貴人議論起來,說這酒席怎麼擺的這麼寒酸。

因為裴清殊的后妃人數不多的原因,所有后妃都是坐在一個圓桌旁的。

魏僖嬪說了什麼,坐在一旁的謝嘉妃都能聽個八、九不離十。

謝家人向來要面子,聽到魏僖嬪這話,謝嘉妃心裡自然是很不高興的。

但她並沒有厲聲斥責魏僖嬪,反而十分和善地說道:“僖嬪妹妹,惠貴人,今日本宮招待不周,你們別見怪。還不是因為前方戰事吃緊,我想著能為國庫節省一些便是一些麼?妹妹若是嫌這酒菜不夠好吃,回頭你們來毓秀宮,本宮讓小廚房的人專門給你們做就是。”

魏僖嬪只是心直口快,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而已,這會兒卻是已經後悔了:“嘉姐姐,我就是這麼隨口一說,你別往心裡去啊。不過回頭我還真是要再來一趟毓秀宮,嚐嚐姐姐小廚房裡大師傅的手藝。我們天天吃御膳房的大鍋菜,早就吃膩了。”

按照規定,只有妃以上的妃子裡,才會配有小廚房。

毓秀宮以前是沒有的,現在則因為謝氏晉位,前不久剛剛建了一個小廚房。

惠貴人和謝嘉妃的關係不好不壞,只能說是一般。不過見謝嘉妃現在這般得意,惠貴人也多少有些靠近她的意思,便順著謝嘉妃的話說:“既然嘉妃娘娘都這麼說了,那我可就不客氣了,回頭帶著晴姐兒來娘娘這兒大飽口福。”

謝嘉妃含笑點了點頭。

等客人都送走之後,魏僖嬪留了下來,對謝嘉妃說道:“姐姐,你現在終於坐上妃位了,咱們以後還用藉著裕妃的勢嗎?”

謝嘉妃抱著兒子,不假思索地說:“當然。你別看我現在有了兒子,還晉了位份,可我在後宮裡的地位,怕是還不及裕妃。你別忘了,還有太后娘娘在呢。”

“嘁,裕妃嘛,一隻不會下蛋的母雞罷了,要不是靠著太后,她能有如今的地位?年前那會兒,她還老往乾元殿跑,天天霸佔著皇上呢,真是讓人討厭。”魏僖嬪心裡顯然是極其看不上裕妃的,“不過現在好了。姐姐和她平起平坐,以後都不用給她行禮了。我呢,就比較慘了,還得繼續看她的臉色。”

謝嘉妃淺淺笑道:“妹妹別擔心,你父親可是首輔。皇上現在這樣器重魏大人,給你晉位只是早晚的事情。以後你可要小心一些,別再出之前那樣的事情了。”

提起“之間的那件事”,魏僖嬪至今心有餘悸:“姐姐,說起這件事我就覺得蹊蹺。你說裕妃送我的那串手串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怎麼會那麼容易就斷掉了呢?而且事後太后娘娘讓人去御花園裡尋找證物的時候,竟然只剩下珠子,找不到線了。你說,我會不會是中了裕妃姑侄倆的圈套啊?”

謝嘉妃想了想,頷首道:“的確是有這個可能。看來裕妃此人,也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呢。以後我們姐妹兩個還是小心些為妙。”

魏僖嬪贊同地點了點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