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四十七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裴清殊的這位五哥非常喜歡孩子, 到目前為止,膝下一共有五個兒子,六個女兒, 差不多是裴清殊的三倍。

思來想去之後, 裴清殊發現唯一一個還算比較適合寧郡王的地方,就是慈幼局。

慈幼局是由朝廷建立的收養孤兒的機構,在延和年間四川地震和內戰結束之後,曾經在裴清殊的提議之下短暫地存在過一陣子。

後來由於朝廷不夠重視、經費不足等原因, 除了京城的慈幼局之外,其他地方的幾個慈幼局都漸漸地難以維持下去。

裴清殊繼位之後, 曾經試圖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重振地方的慈幼局, 但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其實說白了,也是因為裴清殊接手的這個國家千瘡百孔,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實在太多,一時之間沒有把興建慈幼局放在優先位置上就是了。

現在, 裴清殊覺得是時候,將重振慈幼局之事正式提上議程了。

下旨讓寧郡王總領此事之後,裴清殊特意去了慈安宮一趟,請傅太后幫忙。

傅太后出身於榮國公府,家底豐厚,出手向來十分大方。

聽裴清殊說了這件事情之後,傅太后就帶頭捐了五萬兩銀子給慈幼局。

傅太后這麼一掏腰包,不僅僅是後宮女眷,就連朝中大臣、各府的女眷, 也紛紛效仿,慷慨解囊。

不過半個月的時間裡,京城慈幼局總局就收到了超過五十萬兩銀子的善款。

裴清殊並不滿足於此。他還叫來吏部官員,將各地慈幼局的發展情況,作為考核地方官員施政績效的一項重要標準。[1]

如此一來,朝廷上下捐助慈幼局者無數。

裴清殊挑了幾個捐的多的,在大朝會上稱讚了一番之後,捐款的人就更多了。

在朝廷的大力倡導之下,慈幼局很快就遍佈了全國。

還有一些官員,早年犯過一些錯誤,貪了不少銀子。現在見裴清殊嚴查貪腐,除了儘量填補虧空之外,也捐了不少銀米,以求心安。

據裴清殊所知,後宮裡在太后之下捐的最多的,就是皇后。

其實宋皇后雖然出身於恪靖侯府,但她並不是恪靖侯的女兒,而是侄女。她父親雖是裴清殊的啟蒙老師,在延和年間還是閣臣,但宋堯為人清正,既不貪汙,也不受賄,只老老實實地領取朝廷俸祿,所以他們這一房的家底說不上多豐厚。

直到裴清殊當上太子,封宋堯做了太子太傅,宋堯這一房的手頭才算寬裕起來。

宋皇后這一回一下子捐了四萬兩銀子,裴清殊不禁有幾分替她擔憂,怕她太過勉強自己了。

所以去坤儀宮探望他們母子的時候,裴清殊就小聲對皇后說:“昭屏,朕讓福貴從朕的私庫裡取了三萬兩銀子,回頭讓他拿給你。”

宋皇后一下子就明白過來,裴清殊是為了這回捐款的事情:“皇上的好意,臣妾心領了,只是這是臣妾自己的心意,怎麼好動用皇上的私庫呢?”

“你……你的嫁妝還夠用嗎?”裴清殊從來沒具體打聽過宋氏有多少嫁妝,不過他心裡大約有數。

宋氏的母親姜氏是前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聽著清貴,但也是個清水衙門出身的,想來嫁妝定然不如傅氏、謝氏一般豐厚。

“皇上放心。”宋氏笑了笑,向裴清殊解釋道:“您封父親為忠勤伯之後,父親和大伯就算是正式分家了。從恪靖侯府分來的那部分祖產,父親送了我不少,說是補給我的嫁妝。所以臣妾捐這些錢,還是綽綽有餘的,您就放心吧。”

裴清殊聽了,心裡還是有些不踏實,怕皇后逞強。但他知道,皇后都這麼說了,他再刨根問底地也不好,就沒有再追問。

若按位份來說,宋皇后之下位份最高的鍾嫻妃和傅裕妃應該是捐的最多的才對,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裕妃出身於百年世家,手頭向來寬裕。加上家裡的幫忙,這回一共捐了三萬兩。

要不是有皇后在上面作為標杆,不好超過皇后的話,裕妃還能多捐點。

但嫻妃就不一樣了。雖說她母親左氏出身於承恩公府,當初沒少給嫻妃置辦嫁妝,但論資產,鍾家是遠遠不能同宋家、傅家、謝家這樣的大族相比的。

所以嫻妃最後捐了一萬兩銀子,還不如嘉貴嬪捐的多。

嘉貴嬪和裕妃一樣,都捐了三萬兩。

對此,後宮裡有好些人都在背地裡說閒話,要麼是說嫻妃小氣,要麼就是笑鍾家寒酸。

得虧宮裡嘴巴最大舌頭最長的魏僖嬪現在被關了禁閉,不然現在,流言蜚語定是要滿天飛了。

裴清殊身邊的近侍都不是愛說閒話的人,按說這樣的話不該傳進裴清殊的耳朵。

不過小德子知道嫻妃受寵,怕裴清殊從別人的嘴巴裡聽說這件事後會更不開心。於是在裴清殊處理政事的間隙,喝茶的時候,小德子就低聲說出了此事。

裴清殊聽了之後,便道:“晚上去襄樂宮吧。”

裴清殊去的時候,嫻妃正在彈琵琶給兒子聽。小敬亭和他母妃不一樣,是個好動的孩子,聽到音樂就跟著手舞足蹈。

因為敬亭年紀還小,怕他磕著碰著,襄樂宮到處都鋪了柔軟的毯子。

小家夥玩得開心了,就在地上打起滾來。嫻妃也不管他,只是由著他鬧騰。

裴清殊看著活蹦亂跳的小兒子,像抓小雞一樣把他抱了起來,笑著對嫻妃說道:“今天興致這麼好?琴聲倒是很美妙,只可惜被這小子的‘舞蹈‘給毀了。”

嫻妃的手指在琴絃上輕輕一撥,莞爾道:“由他去吧。身為皇子,也就打小這幾年能可著心意鬧一鬧。等滿了五歲,搬到慶寧宮去,就得學著做大人了。”

裴清殊想起自己兒時的經歷,不得不承認嫻妃說的很對,就沒再說什麼。

既然已經拿出了琵琶,嫻妃就順手給裴清殊演奏了一曲。她從小就喜歡琵琶,不過知道這不是大戶人家的女子該學的東西,所以除了在家裡的時候,從來不在外人面前展示。

生敬亭之前,偶爾來了興致,鍾氏就會為裴清殊演奏一曲。不過有了孩子之後,由於敬亭實在太過鬧騰,嫻妃就很少有這個時間彈琴了。

一曲終了,裴清殊讚賞地拍了拍手:“不錯,很好聽,一點兒都沒生疏。”

嫻妃笑了笑,眉眼彎彎地說:“皇上又哄我呢。”

裴清殊見她似乎心情還不錯,絲毫沒有受外界評價影響的樣子,忽然就不想開口去提那件事了。

他知道,妙珠是個很聰明的女子,她應該有自己的打算。

不過,小德子為了賣給嫻妃一個人情,悄悄地把裴清殊今夜為什麼會來的事情告訴了嫻妃身邊的輕羅。

輕羅當然不會瞞著嫻妃,所以還沒到就寢的時間,嫻妃就已經知道這件事了。

晚上臨睡前,嫻妃沒忍住,坐在床邊低聲問裴清殊:“皇上,現在您和太后娘娘在帶頭籌集捐給慈幼局的善款,後宮裡的姐妹紛紛慷慨解囊。可妙珠只捐了一萬兩……您會嫌我捐得太少麼?”

“怎麼會呢。”一天的忙碌下來,裴清殊現在只想躺著。許是因為疲倦的緣故,他連說話的聲音都顯得格外溫柔。“善意的多少,並不能完全以捐款的數字來體現。有的人很富有,所以多捐一些錢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有的人手頭可能並不是那麼寬裕,但他的付出一點都不比其他人不少。朕知道,早在朕和太后對外提起這件事之前,你就已經默默地往慈幼局裡捐了不少的東西了,對不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嫻妃頗有幾分意外地看著裴清殊:“皇上這都知道?”

裴清殊難得有幾分孩子氣地說:“那是,有什麼朕不知道的。”

嫻妃忍不住輕輕一笑,隨後向裴清殊解釋道:“其實,我也不是就拿不出來三萬兩銀子。咬咬牙的話,還是拿得出來的。妙珠只是覺得,沒有必要為了搏一個好名聲,而太過為難自己。那樣的話,就失去了做好事的初衷了……”

裴清殊很贊同:“對,就是這樣。”

嫻妃忽然想起什麼,慌忙說道:“當然啦,我可沒有影射其他人的意思,皇上您可千萬別多想啊。”

裴清殊含笑道:“你要不說這句,朕還不覺著什麼。現在嘛……朕可得好好想一想了,你這是在含沙射影地說誰呢?”

“皇上!”嫻妃聽了,不禁有幾分惱怒地在裴清殊肩上輕輕推了一下。

裴清殊笑著看她,順勢抓住嫻妃的手,然後一把將人拉了過來。

……

除了以捐款的方式籌集善款之外,朝中又有大臣提議,對沿海地區過往的商船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作為當地慈幼局的專用善款。

之所以會有這項提議,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現在朝廷雖然已經進行了稅制改革,但商稅還是不夠高,商人的利潤非常之大。

就算藏富於民,也不是這麼個藏法。沒有商人富得流油,朝廷卻一窮二白的道理。

二來是因為,在全國人口調查時發現,某些地區重男輕女的現象非常嚴重。

許多人家、尤其是窮苦人家生了女孩兒之後,都會直接將其溺斃。所以在那些地方,慈幼局的設立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有了慈幼局之後,如果有人不想撫養女嬰的話,起碼還可以將孩子送到慈幼局,讓他們得到一個棲身之所,而不是剛出生沒多久就直接被溺斃。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架空,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致等於現在的500塊錢。

[1]慈幼局成立於宋代,古已有之。本章中相關設定參考了清朝的育嬰堂。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