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章

裴清殊沒攔著襄郡王,點點頭讓他退了出去。

他和襄郡王兄弟兩個的關係極好,雖不是同母所出,卻好似親生。

裴清殊繼位之後,裴清殊難免要對他這個七皇兄多倚重幾分。所以這段時間裡,他和襄郡王的相處時間,甚至比他陪伴皇后的時間還要多得多。

雖說皇后賢惠,不會跟他計較,但裴清殊也不想太過冷落了她。

更何況裴清殊瞭解皇后,無事的話,宋氏是不會在他這麼忙的時候過來打擾他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果然,皇后來找他,是說給東宮原先那幾個女眷冊封的事情。

在裴清殊還是恆王的時候,他府裡除了正妃宋氏之外,還有側妃鍾氏、側妃傅氏、妾室司空氏這幾個女眷。

幾人之中,側妃鍾氏相貌出眾,素有京城第一美人之名,膝下還育有一子。

側妃傅氏雖然尚且無子,還是庶出,但她是傅太后的親侄女,出身於榮國公府,身份特殊。

所以除了正妃宋氏之外,裴清殊最看重的就是這兩個女眷。

在他入主東宮當日,裴清殊就封了這二人為僅次於皇太子妃的正三品良娣。

等他登基之後,裴清殊更是親自擬定了這兩個人的封號和位份,親自下聖旨冊封她們,以示這二人在他心中的地位。

不過說句老實話,皇后覺得,裴清殊給鍾氏和傅氏的位份都有些低了。

不說遠的,就拿太上皇當初的情況來說吧,當年他登基之後,可是直接就將太子府裡資歷最深、位份最高的兩個側妃封了貴妃。

裴清殊完全也可以將鍾氏和傅氏封為貴妃的。

但他沒有。

這就導致,皇后不能把其餘的后妃位份封得太高。畢竟當初在東宮的時候,她們的位份都是在鍾氏和傅氏之下的。

裴清殊在看了皇后讓人起草的懿旨之後,表示非常滿意:“就這麼定了吧。”

宋皇后卻有些遲疑地說道:“陛下,她們都是您潛邸時期的女眷,這麼封……是不是低了點兒?”

裴清殊和宋氏是結髮夫妻,他心裡的真實想法也不瞞著她,原原本本地同她說道:“朕是想著,鍾氏雖育有皇子,但出身平常。傅氏雖然出身顯赫,但畢竟尚且無子,封哪一個做貴妃都不大合適,等過些日子再說吧。至於其他人,除了南喬之外,都是朕當上太子之後才進東宮的女眷,終究是隔了那麼一層的。朕的意思,你可明白?”

皇后當然明白——在尚且不清楚裴清殊能不能做皇帝時就跟隨他的女眷,同他的感情自然要更深一些。

說白了,就是錦上添花,永遠都不如雪中送炭。

那幾個今年才進東宮的女眷,從跟裴清殊的情分上來說,肯定是沒辦法和鍾氏還有傅氏她們這些真正的龍潛后妃相比的。

皇后想了想道:“也罷,反正若是透過選秀被冊封為后妃的話,她們一開始也得不到這麼高的位份。只是這樣一來,南喬就只能封貴人了。她可是大公主的生母,這樣沒關係麼?”

司空南喬是當年傅太后給裴清殊選的侍寢女官,也就是教裴清殊通人事的女子,比裴清殊大兩歲。

延和二十六年三月,一年半之前,南喬誕下一女,也就是裴清殊的長女,大公主裴婉晴。

裴清殊沉默了一下,道:“就這樣吧,挺好的。”

南喬作為裴清殊的第一個女人,在他心裡本是佔據著一席之地的。

雖說他對南喬沒有什麼特別的情愫,但他一直在力所能及地照顧南喬。

但有句話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南喬這樣的女子。

這幾年來,南喬的心似乎越來越大了。生下裴清殊的長女還不夠,她還和府裡的其他女眷爭寵,還想纏著裴清殊,再生一個兒子。

裴清殊原本就不打算給她封很高的位份,封個貴人正好,讓她先認清自己的身份再說。

“這段時間辛苦你了。”商議完正事,裴清殊握住皇后的手,溫和地說道:“朕剛登基,前朝諸事纏身,難免顧不上後宮那邊。”

宋皇后溫婉地笑道:“皇上說這話就見外了,您既然封了臣妾做皇后,打理後宮便是臣妾分內之事。”

裴清殊點點頭,看著宋氏,真是越看越滿意。

宋氏是裴清殊的啟蒙老師宋堯的嫡出次女,出身恪靖侯府。

雖說恪靖侯夫人、裴清殊的姑姑淮陽大長公主,在他繼位之前支援的是裴清殊的二皇兄,而不是他,不過無傷大雅。

大長公主又如何?現在是裴清殊當權的時代,淮陽這個大長公主就是再能耐,也越不過裴清殊這個皇帝。

裴清殊想過了,他的岳父、也就是國丈宋堯是恪靖侯府的幼子,身上沒有爵位。

裴清殊是個懂得感恩的人,知道自己當初能當上太子,得到內閣首輔和次輔的支援,宋堯這個內閣學士功不可沒。

所以在裴清殊登基之後,就封了宋堯為太傅,位列一品。

但這還不夠。他打算過段日子,等自己抽出時間來,就親自為宋堯挑選一個封號,封他一個爵位。

這樣一來,他的岳父一家,就可以徹底從恪靖侯府中獨立出來了。

……

皇后和裴清殊商議完畢的次日,便傳下懿旨,封太子良媛謝氏為嘉貴嬪,太子承徽魏氏為僖嬪,太子承徽孟氏為宜嬪,太子昭訓司空南喬為惠貴人。

餘下的兩個奉儀,則封為最低品級的美人。

其實從鍾氏和傅氏的位份,眾人就可以推算出自己的位份是什麼了。所以接到皇后的懿旨之後,大部分人都還是滿意的。

然而,就像皇后所擔心的那樣,大公主的生母惠貴人,覺得自己的位份太低了。

因為惠貴人當初是傅太后挑選出來的緣故,過去在恆王府的時候,惠貴人司空氏就和裕妃傅氏走得近些。

所以接完懿旨之後,惠貴人便馬不停蹄地趕去瓊華宮,找裕妃抱怨。

瓊華宮是當年傅太后當上皇后之前所居住過的寢宮。按說就像皇帝登基之後,皇帝先前的住處不能給旁人住一樣,瓊華宮應當像林太后住過的寢宮一樣,被封起來才對。

不過之前分宮的時候,傅太后特意跟宋皇后打了個招呼,讓她把瓊華宮留給自己的侄女。

表面上,傅太后說的是裕妃剛進宮,對環境不熟悉,而她過去常來瓊華宮,對瓊華宮比較有感情,所以把瓊華宮留給她。

但皇后又不是傻子,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傅太后在偏心自家的侄女。畢竟瓊華宮曾是傅太后的寢宮,皇帝當年也曾在這裡生活過一段時間,對瓊華宮有著很深的感情。

讓傅裕妃住在瓊華宮裡,絕對是對她有利無害的事情。

對於后妃們來說,品級是貴人還是嬪,住在哪個寢宮裡,或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不過對於裴清殊這個皇帝來說,這些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他根本就沒心思成天盯著後宮裡的那點兒小事。

就在惠貴人跑去瓊華宮抱怨位份一事的時候,裴清殊這邊正在讓人起草聖旨。

思來想去之後,裴清殊還是決定讓他的兄弟們改名,而不是他改。

裴清殊本想把他們名字當中的“清”字改成相似的“靖”字,不過下一輩的皇子泛的是“敬”字輩,在發音上重複了。

在和宗正寺、翰林院官員商議過後,裴清殊集思廣益,選擇了和“清”字相似的“欽”字。

襄郡王當時正好就在裴清殊身邊,是王爺之中第一個聽說這個訊息的。

等聖旨草擬好了,其他人都退下去之後,襄郡王便笑嘻嘻地對裴清殊說道:“以後我就叫裴欽逸了,還真是有點兒不大習慣呢。”

“有差別嗎?”裴清殊笑了笑說:“七哥你自己想想看,除了被人罵的時候,我們有多久沒被人叫過名字了?”

襄郡王想了想,覺得也是。到了他們這個身份地位的人,早就不會被人直呼其名了。名字只是一個代號而已,還真是沒那麼重要。

“皇上,那您今天宣臣進宮,就是想讓臣知道,臣從今兒開始改了個名字嘛?”

裴清殊搖搖頭道:“朕是想再同你商量一下,給你調任的事情。”

裴清殊能夠登基,可以說是過五關、斬六將。

原本太上皇是有嫡子的,裴清殊還和他那位三皇兄在禮部共事了一段時間。結果後來,裴清殊發現他的三皇兄為了養私兵,竟然在科舉考試當中徇私舞弊,收受賄賂。

事發之後,三皇子聯合曾家造反,最後兵敗身亡。三皇子的生母、太上皇的元皇后亦於宮中自盡。

除此之外,他的二皇兄,或者說二皇兄的母妃葉氏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葉氏甚至不惜與北夏匈奴人聯手,以二皇子當上皇帝之後,割讓大齊六城為代價,讓匈奴人假裝敗在葉家人的手下,從而獲取軍功。

裴清殊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終於扳倒了葉氏母子,坐上太子之位。

不過和三皇子母子不同的是,二皇子因為對葉氏叛國通敵的事情並不知情,還沒有被處死,而是被太上皇貶為庶人,囚禁在康親王府裡。

說句老實話,裴清殊對於自己這個二皇兄一點感情都沒有,甚至恨不得立馬殺了他。

雖說裴清殊這具身體今年只有二十歲,不過事實上,他的靈魂遠遠不止二十歲。

他本是大齊延和二十四年生人,是在大齊的末代、宣德朝長大的。

宣德七年前後,北夏匈奴開始大規模入侵中原。然而宣德帝仍然醉生夢死,花天酒地。

終於在宣德十四年時,大齊國破,裴清殊家亡,身死。

一覺醒來之後,裴清殊發現,自己竟然成為了宣德朝之前的那一朝、延和朝的小皇子。

改變上一世國破家亡的命運,就是裴清殊奪嫡的最主要動力。

根據裴清殊的推測,前世的那個亡國之君,便是他的二皇兄無疑。

雖說現在,延和帝之後的皇帝已經換成了裴清殊,但對這個二皇兄,裴清殊還是覺得不放心。

但太上皇還在,裴清殊又沒辦法在登基之初就殺了自己的兄長。

所以裴清殊現在,只能儘快清除二皇子的餘黨,爭取讓自己的人儘快在朝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