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山海關攻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玫瑰海盜聯盟一戰成名!

整個玫瑰海盜聯盟究竟有多少人,誰也不知道,不過很快就有強人對玫瑰海盜聯盟的實力做了一個估計。

華山聯盟湖言率領的艦隊是出了名的精銳,其中的十二艘鐵甲戰艦更是威震四方,保守估計,要攻擊華山派的十二艘鐵甲戰艦在內的數十艘戰艦,並且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最少要有三十萬大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得出結論的眾人一片譁然,這個結果遠遠超出了眾人的意料。

三十萬敢戰之師,絕對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在大清國內的諸多勢力中,華山派的戰鬥人員最多,也不過有近五十萬人,剩下的鄭經、王/輔/臣之輩,也不過有三十萬敢戰之師罷了。

原本看好華山聯盟的諸多分析師飛快的轉移了目標,華山派雖然兵力龐大,但是一來還沒能攻入關內,二來剛剛惹上了玫瑰海盜聯盟這樣的大敵,就算是華山派家大業大,也難免雙拳難敵四手。

玫瑰海盜聯盟出現的時間,地點都極為精確,讓人懷疑其是不是擁有一個極為龐大的組織在其背後撐腰。

大清境內,由於其特殊的環境地域,玩家組織十分散亂,絕大多數玩家都依據於大清境內的武林勢力生存,一些無可奈何的人,甚至不得不加入其他行業,勉力生產。

天地會,紅花會,諸多龐大的勢力是其中的翹楚。

但是就是這樣,無論是紅花會,還是天地會,都沒有一絲絲玫瑰海盜聯盟的訊息,這個神秘的組織,就像突然間崛起一般,沒有絲毫的痕跡。

這個玫瑰海盜聯盟就是方宇和凜冬搞出來的,玫瑰海盜聯盟的盟主不是別人,正是夏楚歌的父親,夏華年。

夏華年入伍的時候,是全連的尖兵之一,擁有良好的功底,而且是自己人,根本不用擔心這股勢力落入他手。

玫瑰海盜聯盟與華山聯盟之間自然是沒有戰爭,不過玫瑰海盜聯盟確實是擁有兩艘鐵甲戰艦。

不過這兩艘鐵甲戰艦是華山聯盟贈送的,整個玫瑰海盜聯盟,也遠遠沒有三十萬人之多,其組成的底子絕大多數是以東海海盜聯盟的NPC海盜為主,加上一些臨時補充的海盜,就是玫瑰海盜聯盟的全部人馬。

玫瑰海盜聯盟全部人員一共三萬人,擁有戰艦十艘,其中八艘普通戰艦,兩艘鐵甲戰艦,就是玫瑰海盜聯盟全部的戰鬥力量了。

夏華年也十分興奮,他雖然年紀近五十,但是一點也按捺不住,因為擔心家裡的安全,他不得不遷移到另外一個城市,但是遲遲沒能找一個新的工作,每天裡都沒事幹,悶得慌,現在得到這樣的一個機會,自然欣喜若狂。

夏華年上手極快,很快就瞭解了遊戲中的基本操作,並且接收了玫瑰海盜聯盟,開始執行玫瑰海盜聯盟的任務,偷運。

大量的華山弟子被派遣進入大清王朝,現在的大清王朝名存實亡,儘管還有一些精銳的兵力,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大清王朝已經日落西山,覆滅不遠了。

華山弟子都是精銳,派出的華山弟子在紅花會會眾的幫助下,鼓勵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NPC大量外逃,並在玫瑰海盜聯盟的幫助下,轉移到朝鮮半島,補充當地的人手。

紅花會在大清,與天地會是大清王朝兩大超級勢力之一,全力運作之下,第一趟就將玫瑰海盜聯盟的八艘戰艦全部裝滿,飛速運往朝鮮。

短短十天,就有近五萬人被運送到了朝鮮半島。

除此之外,玫瑰海盜聯盟還大張旗鼓,經營東海,倚仗鐵甲戰艦東西出擊,擴張地盤,廣開分舵,一時間東海上衝突四起。

天地公子雖然有些驕傲自大,但是並不笨,現在的他雖然並不領先,但是倚仗鄭經的實力,在大清戰爭中也能分一杯羹,所以天地公子更是不想獨自惹上這樣一個囂張的勢力,反而收縮兵力,謹守渤海灣。

而華山派的反應也極為奇怪,一反常態,自從發出那一紙命令之後,就沒有了訊息,就連華山旗艦湖言所在的艦隊,也突然變得無影無蹤,難以尋找其中的蹤跡了。

天地公子心中暗自盤算,卻沒有絲毫結果,只能放下。

康熙的賞賜傳到東海之後,被東海上的玫瑰海盜聯盟首領斷然拒絕,玫瑰海盜聯盟的盟主奪命書生甚至提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他要裂土封王!

奪命書生提出的條件很簡單,山東地區將作為他的封土,而他的爵位必須是王爵,奪命書生在趕走大清使者之後,公然聲稱,自己為鎮海王。

康熙大怒,從此不提封王之事。

大清山海關。

辛豐等人投降之後,哲圖率人回到了關內,直接到了北京城,盡力搜刮族丁,組建大軍,而蒙鐵則受命協助防守山海、雁門兩關。

蒙鐵為人狡猾無比,在接到康熙的命令之後沉默不語,隨後命人將使者處死,下令部將夏雷領兵一萬前往山海關協防,至於雁門關,

如今卻是王/輔/臣的地盤,他不好插手,又留下精兵八千,他親自帶領剩下的五萬餘人南下了。

他根本不把康熙的聖旨放在眼裡,他原本顧慮的也就是鰲拜而已,至於康熙,在他眼裡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根本無需考慮。

夏雷是一個十分冷靜的將領,在他領兵協助的第三天,華山大軍就來到了關下,等他登上城牆見到防守山海關的大將張鳴之後,來不及說話,就被遠處煙塵滾滾的敵軍震驚了。

一波波騎軍如飛而至,一個個旗號如雲層滾動,滾滾的旌旗遮天蔽日,猶如滾滾濃煙席捲天地。

起碼二十萬!

二十萬大軍君臨成下,令夏雷、張鳴惶恐不安。

關內只有大軍兩萬三千人,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現在天下大勢如何,而夏雷經過野狼原一戰,更是認出了關外的敵軍,絕對不是與自己作戰的敵軍。

想到還有近二十萬的援軍,夏雷背後就一陣陣的發涼。

華山聯盟大軍來到關下三天後,開始對山海關進行了攻擊。

在一系列例行的勸降之後,華山聯盟發動了攻擊。

戰場上,華山聯盟大軍部署了一千臺重型、中型、輕型石炮,五千臺連弩炮、弓弩炮、弩炮,三萬張強弓,武力驚人。

在震耳欲聾的戰鼓聲裡,在幾十萬將士、民夫們的吶喊聲中,密密麻麻的矢石衝上了天空,一時間戰場如海嘯一般,驚天動地,氣勢恢宏。

華山大軍持續轟擊,矢石如狂風暴雨,猛烈無比。

戰鼓狂擂,低沉而猛烈的鼓聲響徹了十里戰場,震撼了無邊無際的天穹。

戰旗狂舞,五彩繽紛的旌旗掀起了層層駭浪,波瀾壯闊。

十幾萬將士吼叫起來,幾十萬民夫們吼叫起來。巨大的叫喊聲匯成了滾滾驚濤,一陣陣炸響在天地之間,山崩地裂。

所有人都在這一刻深切感受到了華山大軍無堅不摧的力量。

山海關上十分平靜,幾乎沒有聲音。

浮雲為路皺起了眉頭。

留棄、耗子、樂語等人的神情也是非常凝重。

浮雲為路和華山諸將早就已經預料到山海關難打,為此他們做了大量的精心準備。但目前看來,情況並不樂觀,山海關的防守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堅固。

山海關上遠射武器之所及便是城防的邊緣地帶,城內有石炮,這個邊緣地帶至少在兩百步到三百步之間。但城內清軍很自信,在距離城牆兩百步的地方才開始挖掘護城壕。兩百步的範圍,也就是城內石跑、弩炮可以有效射擊的範圍。

護城壕寬約五十尺(大約為今十二米),深二十尺(約今五米),壕內鋪設長短不一的竹刺、木刺。這種護城壕有五道,華山大軍想在清軍猛烈射擊下,順利攻到護城河,需要付出很大代價。

五道護城壕之後,就是護城河。護城河寬約十五丈(約今三十五米),這是華山大軍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護城河距離牆根還有四百五十尺(約今百米)。在護城河之後,還有一道更寬的護城壕。這道護城壕上設有轉關橋。這種橋只有一根梁,梁的兩端伸出,架在壕沿的橫木上,當敵人行至橋上時,拉動機關使橫木縮回,橋面便會翻轉,令敵墜入壕內。

這道護城壕之後是甕城和馮垣。甕城是主城門外的半座小城,牆高七十尺(約今十六米)。甕城城門偏設,當城門遭到敵軍攻擊的時候,城樓上的守軍也能射殺攻城敵卒。敵軍一旦攻破甕城,同樣會陷入守軍居高臨下的四面夾擊之中。馮垣是用泥土夯實的矮牆,高約十五尺(約今三米多),守軍伏在矮牆後,射殺翻越護城壕的敵卒。

在馮垣之後,就是拒馬帶。這條拒馬頻寬有十尺到二十尺,主要是阻擋敵軍架設雲梯。在守城士卒出入的地方,拒馬和鹿砦都埋得比較淺,以方便守軍移動,並加以顯要標誌,讓城牆上的守軍重點防範。

拒馬帶之後就是城牆根了。又高又陡的城牆雖然不利於敵軍攀爬,但也是城上守軍的射擊死角。然而,清軍利用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在城牆上修築了大量的“馬面”和樓臺,彌補了這一缺陷。

馬面突出城牆外側,與城牆合為一體,守軍可以居高臨下射擊,消滅城下死角裡的敵軍。馬面上設有可供士卒休息的戰棚,戰棚四周有木樁圍護。這種防禦設施過去只有邊塞要隘和邊郡大城才有,但清軍竟然把它應用到山海關的防護,這讓華山諸將大為驚訝。

修築馬面的工程顯然大了一點,清軍在延牆上按照正常防禦辦法,修建了大量臨時樓臺。

樓臺的作用很多。雖然山海關的城牆頂部很寬,一般在五十尺到七十尺,足夠守軍靈活自如地機動和戰鬥,而且延牆兩側的女牆又高又厚,尤其是外側女牆,都開有密集的外寬內窄的射擊孔,城角也還建有堅固的角樓。但這些防守設施在戰時根本不夠用,必須添置臨時樓臺。

在延牆上,清軍每隔兩百五十尺(約今六十米)建了一座突出外側城牆五尺(約今一米)的觀察樓。每隔八百尺(約今兩百米)建了一座突出外側城牆十五尺,以消滅城下死角和夾擊城下敵軍的木樓。同時,每隔八百尺還豎起了一面用高尖木樁連成的橫牆,木樁的高度約為十五尺,平時開小門以供穿行,一旦敵軍登上城牆,則封閉橫牆作為路障繼續阻殺敵軍。另外,每隔一千五百尺(約今三百六十米),清軍還建了一座突出“內側女牆”二十尺(約今五米)的木樓,用以攻擊突入城內的敵軍。

這是目前浮雲為路等人能看到的防護設施,在城內,也許清軍還建有更多的阻擊設施。山海關攻擊難度之大,讓華山大軍上上下下都有一種無力和挫折感。

這簡直就是一個堅固的城市,而不是一個偏僻的關卡。

清軍這些年對邊境的經營可見一斑。

大量弩炮,攻城器械的使用,激勵了華山大軍的士氣,但當將士們從興奮中冷靜下來,面對前方高大而堅固的城牆時,戰場上血腥和死亡的氣息又把他們殘酷地打回了現實。

華山大軍持續轟擊了一個時辰,無數的石塊和箭矢傾瀉在城牆上下。

城牆頂部的樓臺在石塊和箭矢的肆虐下,損失較大,有幾座小木樓直接給石塊轟塌了。甕城也遭到了重創。正面單薄的女牆被石塊砸毀了很多。埋伏在馮垣後面的敵軍更是華山大軍重點攻擊的物件,大小石塊和箭矢幾乎把他們淹沒了。

山海關太高,城牆上又有門樓、馬面、木樓等建築,清軍的制高點讓人望而生畏。制高點被清軍控制,華山大軍的強攻就會遭到壓制,傷亡必定驚人,為此華山大軍利用這三天的時間,在城防邊緣地帶,用木頭和泥土修築了大量的土臺,土臺上再建堅實的木棚,用以安置弩炮和箭手。

在弩臺和箭臺的中間,便是石炮陣地。

此次華山大軍運到城下的石炮、弩炮型別繁多,數量也極為龐大,其中連弩炮和重型石炮是首次投入攻城大戰。

連弩炮又連弩,是用兩到六張不等的強弩連成一體使用,有固定的,有車載的,需十人操縱,有兩副絞盤供上弦,一副供順繩拉回射出的巨箭。這種連弩炮既能發射十尺長的巨箭,也可一次裝填六十支普通箭。在大明要塞的雁門關,還有一臺用八張強弩相連的巨型弩炮。另外還有一種弓弩炮,是把兩張強弩固定在木架上使用。它可以朝任意方向射擊,威力比普通弩炮弱一點,但更方便使用。

這些年,華山大軍步卒各部一直裝備弩炮和拋石車,但威力都不是很大。此次為了攻打山海關,浮雲為路下令大量製造連弩炮和重型石炮。連弩炮因為製造複雜,數量不多,只有二十多臺,而重型石炮卻因為侍中劉曄的建議得到了改進,數量達到了三百多臺。

連弩炮和重型石炮的配備,讓華山大軍的攻擊力大大增強,但攻擊力強並不代表可以控制制高點。華山大軍這番狂轟濫炸本想誘使清軍還擊,以便在第一次強攻前儘可能摧毀敵人的制高點,但清軍似乎看透了華山大軍的目的,一箭不發,讓華山大軍徒呼奈何。

浮雲為路下達了強攻的命令。

留棄立即命令所有重型石炮、連弩炮、弓弩炮、弩炮,部分中型石炮調整攻擊角度,待強攻開始後,把石彈和箭矢全部射上主城牆和甕城,壓制敵軍的反擊。其餘中型石炮、輕型石炮、腳張弩全部對準甕城和馮垣,以強有力的攻擊掩護突擊部曲的推進。

耗子命令自己的突擊部曲帶著壕橋,列陣於前。

壕橋用厚木製成,長約七十尺,兩端帶有輪子。橋面兩側有擋板,上面鋪有一層厚厚的爛泥巴,用於防止敵人的火箭攻擊。突擊士卒用這種器械翻越護城壕,可以大大節約攻擊時間,加快攻擊速度。

跟進部曲列陣於後。士卒們抬著一塊塊的木板,準備在突擊部曲攻克護城壕後,把木板橫鋪在壕橋上,讓後續部隊繼續前進。

臨車被全部推到前沿,強弓手緊隨其後。

臨車如同簡易的筒子樓,高達五十多尺(約今十二米),其頂部懸吊著箭屋。箭手可以居高臨下射擊敵軍。一般強弓的有效射程在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當突擊士卒攻克了第一道和第二道護城壕之後,臨車和強弓手就能發揮作用,掩護突擊部曲繼續推進。

短短時間內,各部準備就緒的旗號紛紛升起。

“擂鼓……”耗子縱聲狂呼,“攻擊,開始攻擊……”

“咚咚咚……”戰鼓擂響,令旗飛揚,突擊部曲開始進攻。

“殺……”一隊隊的悍卒高舉盾牌,推著壕橋,奮力奔行,吼叫聲直衝雲霄。

“咚咚……”突然,洛陽城上鼓聲四起,箭矢如雨,傾瀉而下。

“轟……轟……”一塊塊燃燒的石塊沖天而起,一路厲嘯著,狠狠地撲向了華山戰陣。

清軍反擊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