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開天闢地新世界 433 朝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南宋詩人林升所做的《題臨安邸》。他諷刺了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自欺欺人的頹廢。如今是隋末亂世,大隋上下同南宋時期很像。所有的官員對收復國土沒有一點奢望,都在混日子。至於瓦崗軍打過來,他們根本不擔心。雖然從心底裡看不起瓦崗軍泥腿子出身,但是他們也知道瓦崗軍對讀書人、對士族十分尊重。

治理國家和種莊稼不同,離不開讀書人。從古到今,哪個朝代能離開他們讀書人?給誰做臣子不是臣子,瓦崗軍來了就投靠他們。他們已經偷偷打聽過了,讀書人在瓦崗軍很有地位。

今天楊廣又要朝會,要求大家一早就上朝,一個個官員打著哈欠,無精打采地相互寒暄著,小聲說著最近幾天江都發生的新鮮事。只有極個別的人猜測著楊廣突然臨朝的事。因為長孫無忌並沒有隱藏行蹤,所以一些消息靈通的官員已經知道了他。隨著訊息擴散,大家都開始議論起來,並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解。

雖然楊廣一向是乾綱獨斷,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因言治罪的皇帝。因此大家一邊依次向裡走,一邊繼續議論紛紛,都猜測這次的朝會一定和李淵有關係。 至於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清。有了好奇心,這些官員一掃萎靡不振的樣子,站在朝堂上等著皇帝上朝。

“皇上……駕到!”隨著一聲尖厲的太監叫聲,楊廣從大殿的後面走了出來。後面跟著兩個妖嬈的宮娥,各自手拿著一柄障扇。一眾羽林衛分散列於兩邊。“嗡嗡”的議論聲戛然而止。

楊廣走上高臺,坐到龍椅上,用威嚴的目光向下掃了一眼,所有的朝臣一個個低頭禁語,畢恭畢敬。

等楊廣坐穩後,排在最前面的宇文化及率先跪下,緊接著排在後面的諸位大臣也同樣跪倒一片,同時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楊廣輕輕揮手,緩緩說道:“諸位愛卿平身。”

“謝皇上。”眾人紛紛起身,嘈雜聲又起,因為這些大臣有老有少,行動快慢不同,不像跪拜時整齊劃一。

等所有人都重新站好後,楊廣又掃視了群臣一眼。所有被掃到的人,趕緊底下腦袋。他們都明白,現在的皇帝和以前完全不一樣,誰也不想觸黴頭。最後,楊廣的眼光碰上

宇文化及,輕輕點了點頭。

接受到訊號後,宇文化及上前一步,手持朝笏說:“啟稟陛下,唐國公派遣手下來朝,商議聯合剿滅瓦崗軍,請陛下定奪。”

這些話都是楊廣和宇文化及昨天商議好的話,原本來說,李淵立楊侑為帝,自封為唐王,但是楊廣不承認,只好按以前的楊廣給的封號稱呼“唐國公”。另外李淵給長孫無忌的身份是使臣,他是按照國與國的交往禮儀來對待的。同樣楊廣不願和李淵平起平坐,因此宇文化及稱呼長孫無忌為李淵的手下,而不是使臣。

“諸位愛卿對李……唐國公的提議有什麼看法?”楊廣真後悔封李淵為唐國公,而且更後悔讓他做太原的留守。

“臣認為南北聯合好!”

“臣也認為南北聯合夾擊好,讓瓦崗軍首尾不能兼顧。”

“大隋光復有望……”

一眾大臣紛紛發言,以往楊廣提起李淵就是忘恩負義各種罵,今天這些大臣敏感地從皇上和他的奸臣口中聽到了一絲變化。最近的關中的變化和瓦崗軍的變化,以及天下形勢的改變他們並不清楚,只是覺得瓦崗軍很強大。他們的認識還停留在上次大戰,瓦崗軍不僅打退了靠山王和宇文成都,而且把唐軍和突厥的聯軍殺得丟盔棄甲。尤其是突厥的幾萬騎兵更是幾乎被掃滅的不剩一騎一人。

那次大戰後,所以的隋朝臣子再也沒有了重回洛陽和長安的心思,或者說他們認為楊廣回不去。他們作為臣子,只要投降,按瓦崗軍對待重視讀書人的特性,應該還能繼續富貴下去。他們目前沒有主動投靠瓦崗軍,主要還是面子問題,畢竟他們都是大家族出身,怎麼能向泥腿子低頭呢?

這真是階級思想害死人,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封建社會就是洪水猛獸。統治階級總是自認為高人一等,而被統治者也自甘下賤,認為自己低人一等。雖然現在的瓦崗軍很強大,但是這些世家大族還是看不上瓦崗軍,因此,楊廣雖然已經失去人心,但是他們也不願投靠瓦崗軍。這同樣是關中大地冀中投靠李唐的原因。

如今,這些人聽說李唐願意和大隋聯合,自然覺得復國有望。雙拳難敵四手,唐國公在北,他們在南,就是再不懂軍事的大臣也覺得打敗瓦崗軍是易如反掌的事。反而是一些將領沒有那麼樂觀,他們可是見識過瓦崗軍的厲害,而且人家

守在北上的咽喉要道,不說虎牢關,就是東嶺關、黃土關都夠隋軍喝一壺。

在冷兵器時代,人多是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那方箭支多的話,也很讓人恐怖。隋軍的將領就覺得瓦崗軍似乎就有射不完的箭,尤其是短小精悍的鐵製弩箭,一射一大片。遠端,瓦崗軍用八牛弩,近戰,瓦崗軍就用諸葛連弩。功夫再好,一箭射不翻,就十箭。

其實箭支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但是製造箭支的費用實在是太恐怖。一萬人的軍隊一人射十支箭就是十萬支,攻城的話,一輪攻守十萬支箭能有多大作用?十萬支箭又要耗費多少銀兩呢?一支箭可能十文錢,十萬支要多少錢? 一百萬支箭呢?三國時,草船借箭也不過十萬支箭,而當時給的工期是三個月。

只是明白是明白,就連靠山王楊林也不好開口打擊大家的積極性。不管怎麼說,這是一次打敗瓦崗軍的機會,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機會。這段時間,他不但訓練軍隊,也讓下面的人研究對付瓦崗軍八牛弩和投石機的辦法,雖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總能抵擋一二。

這一段時間,楊林和宇文成都他們也多次分析過瓦崗軍。按說,當日唐軍和隋軍都是大敗而逃,瓦崗軍應該乘勝追擊一方。可是事後得知,瓦崗軍並沒有一鼓作氣,窮追不捨。於是,靠山王他們認為瓦崗軍內部應該是出了什麼問題,但是隋軍剛剛吃了敗仗,沒有士氣,所以也沒法繼續發動戰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也是楊林對長孫無忌所說心動的原因,他覺得趁著瓦崗軍現在有麻煩的時候,南北夾擊是最好的策略。雖然他也瞭解瓦崗軍箭支的厲害,但是他更相信瓦崗軍也有箭支短缺的時候。也許瓦崗軍沒有乘勝追擊,就是因為箭支缺少的緣故。想到這裡,楊林甚至有點感慨自己失去了屢敗屢戰的血性。他覺得自己必須抓住這次機會,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給手下的將領信心。

“陛下,臣認為剿滅瓦崗軍就在現在!”

聽到靠山王的堅定的話,其他的將領也紛紛站出來說:“請陛下下旨,討伐瓦崗軍!”他們昨天晚上已經和靠山王商議過了,大家也覺得只有和唐軍南北夾擊才有機會,只是大家覺得還應該做足準備。只是王爺已經表態,他們總不能拆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