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由於潮州府被明軍佔領,其西邊的惠州府一舉變成了前線。

負責鎮守惠州府的清軍總兵一日派遣三批快馬使者往廣州府求取援軍。

但哪裡還有援軍敢再派,在朝廷派遣的援軍到來之前,吳興祚決定死守廣州不出,粵東其餘州府的安危,他現在是想管也管不了了。

除了吳興祚惶恐不安之外,潮州府和嘉應州失陷之後,江西巡撫宋犖也是大為驚慌。

本來福建邵武府被明軍佔領後,他已經在閩贛交界處佈下了重兵防禦。

眼下廣東與江西接壤的嘉應州也被明軍佔領,這讓本就兵力不多的江西變得有些捉襟見肘起來。

好在偽清朝廷的反應還算及時,在將馬儀為首的明鄭使節團一行處理乾淨之後,康熙皇帝立馬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調兵遣將。

上次傑書率領的朝廷大軍是由江南和直隸山東等地的駐軍組成,可惜連續三場大敗,近十萬大軍損失殆盡。

這次康熙皇帝將援兵的範圍圈定在了雲貴川廣西和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

距離更近,兵力充足,在康熙皇帝的意志下,這些省份的軍隊開始迅速地集結、開拔、最終會合。

這次主攻的目標放在了廣東。

康熙皇帝這次學聰明了,他清楚福建的地形對防守方的優勢有多麼巨大,這在上次傑書的敗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次他親自下旨給領軍的將領,要以潮州府和嘉應州作為主戰場,源源不斷地消耗明軍的有生力量。

人口眾多、兵員充足的大清沒必要非尋求一次戰略性的決戰,明軍的戰鬥力擺在那裡,想要在大規模決戰中戰而勝之,且不說能不能成,只是想想要付出的代價就足夠讓人猶豫。

康熙皇帝之前一直想儘快消滅明軍,犯了急於求成的錯誤。

痛定思痛之後,他決定一點點地消耗明軍的力量,比拼底蘊,做持久戰的準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次負責統領清朝援粵大軍的仍然是一位皇族親王:安親王嶽樂。

這麼多的軍隊康熙不可能放心讓漢人指揮,甚至一般出身的滿洲人他都不能放心。

若不是身體條件不允許,他真的很想御駕親征。

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同為清朝六大親王,乃是滿洲正藍旗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饒餘敏郡王愛新覺羅·阿巴泰第四子。

他是順治、康熙年間功勳卓著的名將,為清朝入關後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嶽樂並非是一開始就繼承的親王爵位,而是靠著自己的赫赫戰功一步步獲得了最高一級的親王爵。

作為敏郡王阿巴泰的繼承人,嶽樂最初獲封的爵位是鎮國公。

之後在順治六年被封為貝勒,順治八年其父阿巴泰死後襲爵,改號為安郡王。

也是在這一年他開始掌理工部事務,入議政王大臣會議,在王爵的尊榮之外還一躍而成為重要的中樞朝臣。

但一直到了順治十四年,他才累計功勳才進爵為親王。

如今的嶽樂已經是耳順之年,堪稱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他的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上百場場戰爭。

順治三年,嶽樂曾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張獻忠。

他作戰英勇,頗具謀略,率部眾擊斬了大西王張獻忠,那一年他才只不過二十出頭,年紀輕輕就立下了赫赫戰功,堪稱前途無量。

順治十年,他獲授宣威大將軍,駐軍歸化城,進討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隨後喀爾喀投降入貢,班師,再次為大清掃除強敵。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爆發,嶽樂再次擔任重責,封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伐吳三桂。

他仔細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先攻湖南與吳三桂正面交鋒,即使勝利,所得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

不如先攻江西,既穩定了後方,又切斷了吳三桂與耿精忠的聯絡。

後續的發展證明了嶽樂的判斷是正確的,他率師很快佔領整個江西,並乘勝直搗湖南,不久吳三桂病逝,清軍大勝。

此時嶽樂奉調回京,軍隊暫交他人。

康熙帝親自赴盧溝橋迎接,對其大加褒獎,極盡禮遇,風光一時無兩。

如今康熙再次對他委以重任,嶽樂的心中並沒有任何欣喜之意,反而盡是無言苦澀。

無他,嶽樂已經老了。

但皇命難違,他做好了準備,要為自己的君主盡最後一次忠。

接到命令的嶽樂立刻收拾好行裝,帶上親兵士卒和一部分京城綠營和八旗部隊,馬不停蹄地直奔長沙而去。

這是從北部進入廣東援軍的集結地。

廣西雲南等地的援軍則將從粵西進入廣東在廣州與吳興祚集合,作為先期部隊確保將明軍限制在粵東的兩個州府。

對於清軍大規模的調動,明軍也早已得到了訊息,鄭克臧一邊加強對入閩各地關口的駐防,同時不斷派遣新的增援軍鎮來替換何右麾下的軍隊。

在陸師不斷行動的同時,明軍的水師也立刻出動,邱輝率領澎湖水師北上在蘇北登陸,對兩淮鹽場大肆破壞之後,才在偽清狼山鎮守軍的目視下揚長而去。

之後,從十月初到十月中旬,澎湖艦隊繼續遠航北上,連續炮擊蓬來、黃縣、福山、寧海、海陽、膠州、登州等地,並做出派兵上岸掠奪人口的態勢,引起山東全省的恐慌。

康熙皇帝更是震怒,命令山東各地守軍嚴密防備,絕不可讓明軍一兵一卒登陸劫掠。

對於聖上的嚴令,山東巡撫張鵬十分重視,他一方面命令綠營登州鎮嚴防死守,同時從山東內地調派軍隊到海岸附近增援,務必要將海岸防線死死守住。

十月下旬,為了貫徹康熙皇帝嚴防死守,適時反擊的指示。

浙江的清軍以長江水師各營、太湖水師營、京口將軍水師營等保留下來及重建的水師軍營聯合發起對舟山的登陸作戰。

明軍當初在浙江作戰時,順道將舟山給佔據,並且設定了常備的水師艦隊和陸師駐守,隔著一條不寬的水面,清軍卻是毫無辦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