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二)知青聚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人的一生都有刻骨銘心的一段記憶,那青春年華,風華正茂的年代,那艱苦的知青歲月,讓這個時代的人久久不能忘懷。灰利和一群老三屆的同學商議,老知青們聯誼一次。沒想到,反響熱烈。北京的知青來了,上海的知青來了,北大荒插隊的知青來了,大家聚在一起通宵達旦的說著生活的苦難,憑弔流逝青春的《蹉跎歲月》;表達"青春無悔"的理想情懷。

真實、動人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理想,深情的禮讚,大家決定去一趟故地,最後選在紅太陽照邊疆的地方。

綠皮客車拉著故人來了。看水稻成熟了,開鐮收割,稻杆被割倒,下邊的稻樁留在了地裡。冬季到了,大雪將稻田覆蓋,那金色的稻樁在白雪的襯托下更加金黃耀眼。

這是011年冬,老知青來到海蘭江畔的龍井市,。

朝鮮族的小夥子幫我們租一所公寓:那是延邊農學院的宿舍。夜幕降臨了,大家還沒有睡意,反而愉快的交談著...

灰利:很難想象大自然的無窮造化。在很多年前,這裡一定是分佈著茂密、暗綠的原始森林,在盆地四周山巒起伏,人跡稀少,動物蹤跡較多,令人感到十分神秘。那時的冬季,雪松霧淞,可謂是人間奇景,美妙絕倫,令人歎為觀止。可看朝鮮族人的生活和漢族沒有什麼區別,儘管吃狗肉、拌菜、泡菜、和冷麵什麼的。

北京知青:龍井原是滿族的發祥地和龍興之地,傳說在一百多年前,這裡是一馬平川, 因缺少飲水,住戶寥寥無幾,後來此地自天上掉下一條龍, 就在龍掉落之處,出了一口井,井水清涼甘甜。此後,這裡解決了飲水的困難,自1881年開始朝鮮移民大量遷來,四面八方的紛紛移居於此。

上海知青:聽說:l91年由龍井市老頭溝鎮小箕村崔範頭從朝鮮鹹境南道帶來六條接穗,嫁接在當地耐寒山梨砧木上,當時僅成活棵,後經幾代人的精心培植,不斷選育,延邊蘋果梨是我國優良梨品種之一,

灰利:山坡上除了一些梨樹。主要還是水稻。我沿江看著滿山坡的稻樁,待我進入延吉市,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聽著商場裡略帶傷感的韓國明星委婉的哀傷的歌曲,我真為一個個生靈顫抖著。九十年代'知青題材'在大陸已經'過時'。代之而起的寫改革,反貪,***婚外情等等的作品吸引了讀者和評論界的注意。二十一世紀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職業 歷史?軍事 遊戲?競技 科幻?靈異等作品多樣化的呈現出來,我們的傷痕文學 尋根文學已經和我們的年齡一樣老了,漸漸的消失了。只是留在我們故人的情懷裡。

北京知青:昨天,在江邊看天空,星星很亮,有一架飛機像星星似的在空中飛過。廣播中傳出金正日駕鶴了。一個時代就這樣漸漸的沒人提了。新的時代,新的人,新的生活將是新的有生命力的故事。

灰利:每個時代都有金色的一面,看沿江蓋了許多樓盤,許多在建,在寒風裡,像一處處廢墟。那建成的,人們高高興興,小車也來了,變成美麗的花園式住宅。這麼多誰來買呢?

瀋陽知青:去韓國打工的農民,動遷的農民,來旅遊定居的老人?

上海知青:來的人肯定是有利可圖的,大城市的人來開了,偏遠的人來了,邊疆會越來越亮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灰利:紅太陽照邊疆

青山綠水披霞光

長白山下果樹成行

海蘭江畔稻花香

劈開高山大地獻寶藏

...

灰利:海蘭江被冰封了,只有一溜潺潺的江水清澈的流淌。

很少有行人,好像我一個人在冰面上獨舞。只有太陽能路燈亮化了海蘭江兩岸。陪伴著我的身影。還有"榆樹"的影子。

北京知青:100多年前,海蘭江畔的平崗平原和瑞甸平原還是榆樹茂密的荒地。朝鮮族先民們移居到這裡後把荒地開墾成良田沃土。海蘭江自中流淌,澆灌著這片肥沃的土地,她四周山巒起伏,早已與您共舞。

灰利:我們很快就走了,會不會再來這,在這買房子度日?海藍江畔的稻花會越來越香嗎?

上海知青:我看到一閃而過的稻樁,也說不準會停泊在哪片土地。欣賞國海蘭江畔的風景,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在加上我們愉快的談話和回憶...

灰利:我們知青極其獨特的千百萬人共同分享的經歷。為人生提供了種種啟示。也為自己那段非同尋常的經歷也對人生有某種深刻的認識。因此,不論知青群體是否在歷史,社會上起重大作用,知青文學那種緬懷、對農民問題的獨到探討、對人生真諦的求索寫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會永遠流傳下去,成為人類精神財富的一部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