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禽獸世道,弱肉強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九月初十,長風守軍內建義中郎將伍子奇納降,內應接漢軍入城。守軍措不及防,大潰大敗,主將何慶死於亂軍之中。

全域性局勢也由此大變!

消息報之雍和楊延彰處,楊延彰迅速抽調手下騎兵,連長風王廣所部,再命文安陳孟仁部,三軍疾馳南下陶丘。與路途中匯合,集周子昂陳孟仁兩軍兵力,人馬合計兩萬八千餘。

不及三日殺就陶丘,趙曙明毫不知情,三萬鐵騎洪流樣沖刷下,城內祝彪趁機舉兵殺出,軍無鬥志,士氣低靡的十餘萬齊軍,兵敗如山倒,大潰而輸。

死者三萬,俘獲投降者過八萬,餘者盡散。趙曙明僅以身逃!

同時間,雍和、文安的石家軍察覺到了長風的變化,和漢軍佈置的變局。文安的石家軍迅速出城,陳孟仁留下的少量兵力,虛張聲勢還行,真打可不是一兩萬文安軍的對手。

雍和石天磊也集結兵力猛攻城外的漢軍大營,也就是楊延彰部+祝彪的親兵營餘部,兩萬餘人。自是頻頻受挫,根本打之不動。文安軍抵到後,石天磊的軍力高漲到八萬多人,但要啃下兩萬來人的楊延彰部,他依舊沒這麼好的牙口。

九月二十二。

祝彪率三萬鐵騎殺到雍和城下,石天磊收軍回城,繼續固守。但他的老巢,此時卻已經要完蛋大吉了。

趙曙明軍幾乎全軍覆沒,蒲州,乃至整個齊北、齊中地區,都再無有了可抵擋漢軍挺進的力量。

呼延慶用萬人兵力看住了多達十一萬眾的俘虜,他在陶丘城外建立了十一個等同面積大、配置的萬人戰俘營。而同時的夏雲逅軍,夾著呼延慶部的一部分步軍,向南直殺向蒲州州治——石家軍的老巢。

在九月下旬中就拿下了石天磊的這片根基之地。石家親族並著趙曙明和部分鐵桿,逃奔去了淄博。

十月。雍和城內開始出現糧荒危急。同時漢軍開始回縮戰圈,等待著齊國餘部勢力,各種緊鑼密鼓你來我往的聯絡聯絡。

漢齊之間還將有一場大戰。齊國各方勢力將會組成最後聯軍,來與漢軍決一雌雄。如果還是失敗,那麼,齊國的舊勢力就將會被完全掃入歷史的塵埃中。誰讓他們抗拒漢軍呢?漢軍可是有唐王的指令。

如果淄博方面一開始就委曲求全,不管祝彪還是齊王,反倒是都不好下手了。可他們選擇了打,那也就將‘叛逆’的帽子戴在了自己頭上。

他們會是天京方面的忠誠臣子,卻絕不是唐王的。

而至於雍和城裡的石天磊。聽天由命,就只是如此了。

如果他運氣好,能拖到來年開春,冰雪消融時節。能拖到聯軍組建完成,齊國各勢力間內部矛盾暫時擺平時候,那是石天磊的幸運。

屆時被極大程度牽制了兵力的漢軍一方,必然要消減雍和城外的兵力,那時便是石天磊脫身的最好時間。

可要是石天磊熬不到那個時候,一切就也休提。

一句話。石天磊他們已經顧不上了。是死是活,一切都看他自己的造化。

冬季了。

第一場大雪來臨的時候,汶州的平叛也進行到了尾聲。四萬多叛軍走到了自己人生命運的結尾。王善等有頭有臉的人物,非死即俘。四萬多人。俘虜和投降的就有三萬還多。叛軍鬥志之脆弱,超乎想象。

而很值得諷刺的是,周彝文從中出了一把大力。這個當初叛軍舉起來的旗幟,在進入到九月份。看到嘣散的叛軍的所作所為之後,內心就已經極其後悔了。

白二等人沒有想到周彝文降而復叛的情況下,還敢自尋死路。去與汶州當局聯絡。卻哪裡知曉,內心忍受著煎熬的周彝文,已經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了。他與王仁卿、王韶的信上的明白,自知犯有大錯,不敢求贖,自願官軍能儘快掃蕩鄉野,安定百信,贖己一身罪孽。

在王韶領兵擊破叛軍最後一支建制軍隊時,白二拉著周彝文逃去,要轉回淄博,繼續拿周彝文做大旗。周彝文以身邊親衛驟起,攻殺白二一行,雖然沒能全部留下,卻也殺傷了七七八八。然後自己橫劍自刎!

周瑾文的死給祝彪輕鬆了一個大麻煩。他畢竟是叛軍旗幟,雖然中途反正,迷途知返,可再跟原想那樣放了是不可能的。

祝彪事後寫了封親筆文書給王仁卿,讓他不要株連周彝文的家人。

十月中旬,雍和城內一粒糧也沒有了,城外的援軍則還遙遙不見。石天磊最終下令投降,八萬人繳械。

超過二十萬人的俘虜,也是祝彪在元武十一年,赫赫武功的最佳明證。

“這齊地冬季也不比咱們那裡冷了,怎麼軍民百姓都一副不動彈,不能興兵的想法?”

大雪飄飄。

閬州州治,琅鄉郡守府裡,河東軍步騎各軍將領聚在一堂。不容易的一年啊,廝殺中趟過來,總算是有了個大好的局面。

他們自從下半年的廝殺開始後,也終於有了齊聚一堂的機會。

祝彪欣慰的看著手下眾將,一個不少,很好。

而李攀龍與呼延慶的對話,他也是默默一笑。齊國上下確實有這個潛意識‘認為’,寒冬集結不興兵。

對此祝彪只是不以為然的一笑。這明當初齊國還遠沒被高麗軍給逼急。

如果高麗軍給齊國的壓力,能入胡狄對北漢、陳燕等國的壓力一般沉重,這個‘習俗’也早就被齊國人自己拋到九霄雲外了。

祝彪也不願意在冬季裡興兵。寒冷的天氣,大雪紛飛,對輜重運輸,對軍伍行進,對傷員療治,都是災難式影響。可這絕不是不能興兵的理由。只有有機可乘,當初廝殺在大草原上時,多少仗就是在冰天雪地裡打贏的。

“鄆州。馮磊。風雷軍——”

“雖然目前表示,馮磊還沒有加入齊國聯軍的意思,但他的存在,對我軍來是一不可忽視的威脅。”

“如果我軍來年與齊軍戰於蒲州。風雷軍突然從鄆州殺出,直襲我軍後側,那是能撬動戰局走向的。”

“大帥可已遣使服馮磊來降?”

“可人家不來降。雖然把周瑾文客客氣氣的送了回來,嘴巴崩的卻比鋼鐵還緊。”

“那就用刀子話。滅了他——”

“滅了他——”

“滅了他——”

達成一致很明了。祝彪不需要多什麼。“親兵營和三軍騎兵各抽調一部騎兵,慈州、汶州各抽調五千騎兵。閬州、蒲州,各抽調兩萬步軍,由伍子奇率領。作為騎兵後軍。大軍挺進鄆州——”

祝彪前世歷史上有李朔雪夜襲蔡州的典故,祝彪經過系一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軍事調動之後,完美的籌集了三萬騎兵在手,四萬步軍在後。當三萬騎兵急下鄆州時,同樣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取得了絲毫不遜於他前世李朔夜襲的效果。

鄆州有七郡,中部和東南四郡在馮磊的風雷軍手中,西北、中部的襄平、章丘、上屏三郡掌控在鄆州刺史和一家太守手中。平日裡,就是兩家合一勉力支撐著風雷軍的壓力。

祝彪在遣使勸降風雷軍的同時。也派人見了上屏太守和鄆州刺史。兩人都是笑吟吟的接過了祝彪遞出的橄欖枝,可是聽宣不停調。只是維繫一個名義,實質上依舊在等待著局勢的進一步明朗化。

元武十一年的一年,漢軍是取得了無比耀眼的戰績。可逼急了的四大家聯手。湊出三十萬軍隊還是完全可以的。

與河東軍的戰事,輸贏未定。這兩位都不想太早亮明立場,當然他們也不願意得罪祝彪,也所以有了明面上的尊從。

然而在三萬騎兵直線殺進鄆州。遇城而饒,神兵天降一般來到上屏郡城下的時候,上屏太守啞口無言。祝彪露面不到兩刻鐘,上萬人駐守的上屏城就宣告了不抵抗。

上屏太守投降,為祝彪率兵東進風雷軍徹底開啟了大門。

在馮磊知曉不妙,慌忙調集軍隊,雲集清河郡的時候,陽穀郡已經踩在了祝彪的腳下。

兩晝夜長驅五百裡,在大雪紛飛的情況下,漢軍的素養可見一番。第三日,祝彪留一萬慈州騎兵和汶州騎兵駐守陽穀,自己率兩萬河東精騎殺進了清河郡。

祝彪親自出手摧毀城門,大軍傾潮而入,當日天黑前就奪下了清河郡城與陽穀郡邊界相隔兩縣中的第一縣。

時至如今,馮磊能做的只有兩個選擇:抵抗或投效!

風雷軍選擇了第一個。

出兵的第四天下午,當祝彪帶領兩萬河東精騎抵到清河郡城下時,城中已經集結起了三萬左右的義軍。

“主公,黃安和梁清臣二位將軍被擒的訊息已經證實了。東平郡、寧河郡皆被祝彪拿下。”

祝彪出兵已經第十日了。五天前他率軍突然從清河郡城訊息,打探得來的訊息是往東去了,沒過兩日,東面的東平郡就傳來留言——黃安被擒,東平落入祝彪手掌中。

馮磊不敢相信。他的風雷軍本來有五萬多人,但隨著漢軍威脅的逐漸加大,到開戰前兵力已經增長到接近八萬。他放了三萬軍在陽穀郡,以防被西面的威脅。結果陽穀不過兩日失陷。東平是風雷軍第二兵力集結重地,直面應對著魯軍的威脅,馮磊作為起義軍,敵人可不止是淄博的齊國朝廷。保不準什麼時候齊國向魯國借兵,魯軍就在背後給捅了一刀呢。

最北的寧河郡也有威脅。就是域外的列水國,看到齊國殘破,列水國也在蠢蠢欲動。他們可一直都想著把列水劃到自己地盤裡去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那些人來,有可能的話,把鄆州再度改回遼州,至少把寧河再度改回樂浪,他們才心滿意足的。所以馮磊在寧河放置了萬五軍力。四郡中反倒是中央腹心他自己本人所處的清河郡兵力最為稀少。

也因為此,擁兵近八萬人的馮磊,只來得及集結了三萬軍,就被祝彪堵上了門口。

昨日祝彪的精騎再度出現在清河城下。城中所有人的心都一下子緊緊攥住了。噩耗的訊息就像是在隨著漢軍騎兵的移動而傳揚一樣,寧河郡被破,守將梁清臣被擒的訊息開始在城內傳揚。

到了今天,風雷軍這裡才真正得到了確切訊息。黃安、梁清臣二人確實都被漢軍給擒了。寧河、東平二郡自也丟失了!其原因就在祝彪的強悍實力,無人可擋。

厚重的城門一劍破碎,就是甕城落下的千斤閘,也擋不住他的持續轟擊。並且祝彪都強的可以光天化日下,直闖城頭。如寧河的那一戰,城頭萬箭齊發,也沒能當初他的衝擊。

立在城門樓指揮督戰的守軍梁清臣。一招都沒能在祝彪手下走過,被一把擒拿。整個城中守軍士氣低落至谷地,城外漢軍趁機攻城,一戰而克。

徐雲亭悄悄打量了馮磊的臉色,那滿臉的陰霾之氣打實得讓他心中打顫:“剛剛將在西門城樓上已經見過了他們二人,此外漢軍還從西門外射進來了一封信,是要……”

馮磊心中微微一動,神色依舊陰晴不定,冷聲道:“信中都了些什麼?”

徐雲亭心道:“信中清河城今已成孤城一座。外圍援軍已然全部被殲。我軍外援已絕,勢不可為,讓主公不要再做困獸之鬥。以免清河城上下十萬軍民玉石俱焚。

“困獸之鬥?十萬軍民玉石俱焚?”馮磊面頰一陣抽搐,半響兒才慘然道。“本帥除了玉石俱焚,拼死一搏外,難道還有別的選擇麼?這一切不都是他們漢軍逼出來的嗎?”

如果城外的大軍主將換一個人,馮磊絕對有自縛出城而降的心思。可眼前的人是祝彪。馮磊拒絕過祝彪,所以他現在信不過祝彪。況且祝彪還有夷人三族的‘惡名’。

馮磊話音方落,張孝恭突然從外面跑進了大廳。氣喘吁吁中急切道:“主公,祝彪遣使來見!”

“祝彪的使者?那必是來逼降的了。”馮磊悶哼一聲。臉上露出了濃濃的憤恨之色。

“讓他進來!”馮磊甩了甩手,用著最不耐煩的口氣對張孝恭。同時廳堂臺階前也多出了幾名親衛。

張孝恭忙回頭把手一招,向廳堂外等候的門人大聲叫道:“主公有令,傳漢軍使者進見。”

一聲聲通報從廳堂片刻間就傳到了郡守府外。昂立在大門正前方,祝振國看著快步走下臺階的門人微微一笑,態度從容的舉步邁入郡守府大門。

腳步聲響,一名年紀不大,卻意氣昂然的青年邁步而入廳堂。向著主位上的馮磊拱手一抱拳,祝振國渾厚的嗓門暢朗道:“祝氏振國,見過馮將軍。”

“祝振國……你是祝彪的族人?”

馮磊震驚了。祝彪派出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親族!!

張孝恭、徐雲亭二人面面相覷,驚奇之中帶著一絲欣喜若狂。很顯然,祝彪是看重清河城的。否則,他不會拿自己的親族來冒險。

“我家大帥看將軍是個真正為民著想,急民所需之人,非大梁王、定陽王等打著義軍招牌,卻實行流毒害民之舉的逆賊匪寇。是真心願意招納,共為齊地百姓謀福惠益。

馮將軍還請三思!莫要意氣用事,害人害己,亦害民。”

馮磊怒火湧上心頭。他是一直都有一種‘漢軍害了自己’認為的。以為若不是祝彪欺人太甚,一聲招呼不打,自己躍馬揮刀的殺了過來,鄆州四郡還依舊平平沃沃,安安穩穩。

現在他四郡失其三,只剩清河這一座孤城坐困,落到近乎山窮水盡之地步,該怨的全是祝彪。

如果不是他,我還好好地呢。

現在聽祝振國如此勸降,心頭怒火噌噌上竄,壓都壓不住。

“害人害己害民!如非你漢軍殺來,老子這四郡之地哪來的那麼多害啊?”

“害人的狗東西早讓老子殺光砍淨了。這都是你們害的——”

“如果唐王、夏王他們不爭天下,爺都輪不到從軍。俺家六哥,殺光了胡狗狄奴,北漢也太平安穩了。誰願意放著好好地日子不過,整日裡刀口上舔血,擔憂著命啊?”

“只是因為唐王強,北漢弱。北漢已經上了唐王的船,不想自己的家被滅了唐王的朝廷砸的稀巴爛,就只有跟著唐王把船撐下去。

你風雷軍跟俺河東軍的關係,就好比俺們北漢跟唐王的關係。弱的就要聽強的,要幹什麼就幹什麼,亂世中沒那麼多的仁義道德!”

“不聽話就要捱打!”

“我話言於此。馮將軍就自己琢磨著品品吧。想想這世道是不是如此。我家大帥給你們了一天時間。明日此時如還不棄械納城,彼我兩軍就只有你死我活了。

祝某告辭!”

祝振國已經走出廳堂好久了,馮磊三人還在沉浸著。“弱的就要聽強的,不聽話就要捱打!”

“禽獸之世道,禽獸之世道!”

“弱肉強食,弱肉強食啊。”

“就像當初那些地主老爺壓榨咱們窮苦百姓一樣,就跟咱們挑旗造反,拉出來隊伍,反過來砍那些地主老爺……”

“都一樣。都一樣啊……”

弱肉強食!(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漢風雄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