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 又是豐收秋季,想著法子消耗糧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馬林剛回到奧裡希不久,各省的負責人就送來了糧食大豐收的報告。和馬林想象得一樣,原本控制的東弗里斯蘭省、奧爾登堡省、石勒蘇益格省和北明斯特省,因為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和三肥齊全,自然是獲得了大豐收。

這四個地區的糧食收穫,加起來竟然高達20億磅黑麥。其中,單單屬於馬林麾下莊園產出的,就多達13億磅糧食。即使刨除糧食消耗,今年馬林又要淨獲得10億磅以上的糧食。

而若是到了明年,新獲得的不萊梅省、日德蘭半島地區和西弗里斯蘭地區的莊園也開始按照新農業技術產出的話,糧食總產更嚇人。

這麼多糧食,馬林卻不敢敞開來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哀。但這也沒辦法,畢竟,要是糧食賣太多了,很容易被人發現糧食高產的秘密。

不過,好在馬林及時發掘了利用富餘的糧食釀造黑麥二鍋頭的好辦法,給大量富餘的糧食找到了好去處。賣酒不像賣糧食那麼惹人注目,而且馬林也弄了幾個商會裝模作樣地到處收購糧食,倒也沒什麼人懷疑。甚至,馬林讓手下在德意志告訴別人,說很多糧食是國外產的。而在德意志以外的地區,則是另一種說法。透過這種手段掩飾,大家都不太清楚馬林釀酒用的糧食其實都是自產的……

但是,這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即使賣烈酒,市場也是有限的。因為,嗜好烈酒的人並不多。而且,多半集中在寒冷的東歐。而西歐地區,嗜好烈酒的人只有少部分。

可問題在於,東歐寒冷地區的人雖然嗜好烈酒,可那邊窮啊。而烈酒因為耗費糧食很多,價格也很貴。這就導致,能買得起烈酒的東歐人並不多,只要是當地的一些貴族和富商。至於普通人,即使愛好烈酒,也喝不起。

所以,馬林現在已經開始考慮——是不是要限制一下糧食的產量了……要不然,糧食太多的話,只能堆在那兒發黴,即使釀酒也賣不出去啊……

幸運的是,馬林忽然想起了剛剛經過戰亂的英格蘭。現在,諾森伯蘭郡已經是馬林的控制區了。那邊現在有好幾萬難民等米下鍋呢。

於是,馬林下令,再從糧庫裡調運上千萬磅黑麥過去,救濟那些難民。反正,他們的吃喝,馬林包了……

要知道,諾森伯蘭郡總人口,算上從亨利珀西手裡搶下來的6萬難民,也不過才七八萬人。就算他是8萬人口,每人每天吃一磅黑麥,每天消耗也才8萬磅。一千萬磅黑麥,足夠他們吃125天的。

不過,馬林忽然想起來——貌似諾森伯蘭郡的農業開發程度很低。現在想要開發諾森伯蘭郡,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砍伐很多樹木,開挖許多灌溉溝渠……而這些活動,會讓人極大地消耗體力,增加糧食的消耗。甚至,讓人飯量翻倍……

但是,這不是問題。對於別的貴族而言,飯量翻倍絕對要了他們老命了。因為,糧食好貴的。但馬林是誰?糧食多得吃不完的主啊!於是,馬林依然下令——組織那些難民在諾森伯蘭郡大面積墾荒和挖溝開渠。而且,對於那些參加挖溝開渠的英格蘭勞力,馬林的承諾是黑麵包管夠。甚至,表現好的,還會多獎勵麵包,允許那些民壯帶回去給家人吃……如此,倒也是給那些糧食找到了好去處……

……

統計完了四個老省份的糧食產量,就輪到新接手的三個省份——西弗里斯蘭省、不萊梅省和日德蘭省了……至於南明斯特省(包括奧斯納布呂克的南半部地區),那邊目前還在康拉德主教的控制下,在康拉德主教去世前,馬林暫時還管不著……

至於能管得到的三個省份,雖然面積廣大,但兩市總產竟然只有1億磅不到……馬林簡直以為自己聽錯了。因為,這個數字,連其他四個省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可是,這三個新省份,面積比那四個老省份還要大啊。尤其是日德蘭省,足足接近2萬平方公裡那麼大……可是,糧食產量咋就那麼低呢?

但三個省份的報告給馬林解了惑——原來,都是戰亂鬧得。因為戰亂,日德蘭半島和西弗里斯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這兩處很多地區的田地都荒蕪了,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去開墾。只有不萊梅省,因為是置換來的,農業受到的影響倒是不大。

最終,結果就是這三個新省份出產的糧食,勉強夠當地人消耗。甚至,因為糧食多半集中在那些貴族和容克地主手裡,很多農奴都要餓肚子……

但這不是問題,馬林決定——從倉庫裡拿出一些陳糧出來,摻一些草糠,做成經濟型的科勒麵包,去接濟這三個新省份的捱餓的農奴。如此,也算賺了一波民心,有利於統治的穩固。

此外,馬林還打算運一批糧食去自己在愛爾蘭島上的領地——威克洛郡。愛爾蘭島上雖然落後,可人口卻是不少的。

雖然經過戰亂,導致愛爾蘭島東部地區人口稀少。可是,愛爾蘭島目前是歐洲著名的窮鄉僻壤。只要麵包管夠,絕對能招攬到大量的流民過來。

要知道,愛爾蘭島上和歐洲其他地區不同。因為土著勢力眾多,他們相互攻伐,導致島上政局不穩。另外,愛爾蘭島上,只有東部和東北部一些降雨量較少的地區適合農業。而西部地區,因為直面大西洋,降水太過頻繁和過量,導致島上大部分地區不適合農業。因此,愛爾蘭島上盛行養羊和捕魚,人口的定居屬性較差。只要馬林肯出糧食,吸引一些愛爾蘭牧民和漁民搬遷過來,還是很方便的。要知道,那些個愛爾蘭牧民和漁民可不像農民那樣戀家。畢竟,牧民和漁民沒有土地,搬遷起來沒啥留戀的,直接打包走人。故而,招募起來也更加方便。

只有招募到足夠的人手,開發起面積高達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威克洛郡,才能順利進行。而且,威克洛郡位於愛爾蘭東部沿海,正好處於“大西洋雨水區”未涉及到的陰影部分,是愛爾蘭島上少油的適合農業的地區。開發起來,也是很不錯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馬林對愛爾蘭人並沒有什麼歧視的心理,雖然他一直鼓吹日耳曼種族的優越性,但心裡上,他根本不這樣想。

愛爾蘭人雖然是凱爾特人,不是日耳曼人,但利用好了,也一樣是很好的臣民。當然,馬林打算用糧食拉攏住這些愛爾蘭人。但同時,也會透過免費的義務教育等方式,教會愛爾蘭人的孩子講英語和德語。等到三代過後,愛爾蘭人都講英語或德語了,就和日耳曼人沒啥區別了。到時候加強融合,很容易就融入大家庭裡了。

至於原本歷史上愛爾蘭人為何跟英格蘭人尿不到一個壺裡,馬林覺得主要就是語言和風俗的原因。另外,宗教的影響也很大——英格蘭人改信新教聖公會了,愛爾蘭人還信奉天主教,兩個種族能融合就怪了……

語言和風俗的問題馬林覺得很好解決——免費義務教育,強制要求在課堂上只使用英語就可以了。幾代人教育下來,原本就長得差不多的愛爾蘭人,和日耳曼系的英格蘭人差別就不大了。

原本歷史上,英格蘭人雖然統治了愛爾蘭,卻沒有推廣英語教育,讓愛爾蘭人繼續文盲,使用土著的愛爾蘭語。文盲是最喜歡保留傳統的,如此一來,再過幾百年,也難以融合掉愛爾蘭人了。

馬林是經歷過21世紀的華夏的,在21世紀的華夏,那些個原本和漢人風俗迥異的少數民族同胞們,在接受了現代教育後,除了某個特殊的教派的人有不吃豬肉等獨特的習慣外,其他民族的年輕人,無論是穿著,還是言談舉止,和漢人毫無區別。只有那些呆在寨子裡的年老的少數民族同胞,因為沒文化,才保留了很多傳統習俗。當然,後世的人喜歡旅遊,最喜歡看那些與主流文化不同的風俗,所以國家才特地保護了那些少民文化,尤其是歌舞文化。要不然,過不了幾代,他們就會都被同化了。即便如此,馬林堅信,只要那些少民的後代走出山裡的寨子,要不了幾代,就沒人能看出他們是少民了……即使上輩子馬林自己,對於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也不是很清楚了……

只要透過免費義務教育的方式,用同一發音的音標,統一人們的語言和發音。當人們都說同一種口音的語言的時候,只要是同一膚色的人,是很容易融合的。

就像後世華夏的大城市,那些抱團跟外地人對立甚至鬥毆的老鄉,多半是那些不會講普通話的上了歲數的人。而像馬林那樣普通話說得好的人,在工作的時候,和同事之間,根本沒有多少地區差異的感受……

所以,馬林打算趁著手裡糧食多,透過免費提供義務教育的機會,教會愛爾蘭人的孩子們講倫敦口音的英語。等他們長大了,就不會和英格蘭人有太大的隔閡了。大家都講同一種口音的語言,自然就容易融合到一起去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