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試修水泥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自從高位水庫建成後,巴爾特魯姆島上出產的水泥,就有些積壓了。不過,馬林並沒有下令水泥廠減產。因為,水泥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用途很大的戰略物資。

在高位水庫建成後,馬林下令開始在奧裡希城牆外面,新增一層鋼筋混凝土外表,以增強抗打擊能力。

不過,這個事情並不著急。主要原因是,其他國家還沒有流行陸上重炮。所以,奧裡希並不擔心城牆遭到重炮的叢集轟擊。

事實上,並不是其他國家沒有重炮鑄造技術。而是因為,重炮耗費火藥的速度太嚇人了,一般國家承受不起。而且,鑄造重炮所需的銅的數量,也很嚇人。所以,歐洲很少有國家玩重炮,也沒有去研發那個技術。就算是明面上的歐洲第一火炮大國法國(實際上馬林擁有的火炮最多),在看到了重炮轟擊城門的威力後,才開始研發12磅青銅炮。而馬林這邊,已經普遍應用鑄鐵重炮了。但馬林心眼太多,在所有對外公開的鑄鐵大炮外表,都塗了一層銅漆,讓人誤以為馬林有那麼多銅炮呢。

另外,因為需要緊急給格德司公國提供一批胸板甲和頭盔,鋼鐵廠也沒有那麼多的鋼條供應城牆鋼筋混凝土的需求。因此,短時間內,城外外表加一層鋼筋混凝土的工程暫停了。

但是,馬林可不願意讓幾千名建築工人沒事幹。畢竟,這太浪費勞動力了。於是,馬林決定找點別的事給他們幹。

具體做啥呢?馬林想了想後,最終決定——先鋪一條水泥路……

反正鋪設普通的水泥路,不需要用到鋼筋。而且,水泥路走起來,不要太爽哦。平整的路面,馬車在上面走起來,能跑出拖拉機的速度。甚至,有種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

最關鍵的是,即使下雨天,水泥路走起來也是非常爽的,絲毫不影響速度。

而羅馬大道,則是由石板和石子鋪成的。但是,下雨天行車,若是有載重馬車透過的話,容易把石板壓得翹起,導致路面變形。而且,羅馬大道,也遠不如水泥路平整。

馬車走在羅馬大道的石板路上,是有顛簸的。而走在水泥路上,卻基本沒有顛簸。所以,水泥路,明顯是優於羅馬大道的石板路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從成本上來說,水泥路也低於石板路。畢竟,石板路需要工人去開採石頭,然後由石匠把打磨成石板,很耗費勞動力。

而水泥,則是用石灰石和黏土燒製而成,成本自然不高。

況且,馬林要鋪設的,可不是什麼國道、省道,而只是一般的鄉村水泥路。也就是3.5米寬,20釐米厚的那種最普通的鄉村水泥路。

這樣的水泥路,在馬林上輩子的老家,到處都是。只要下雨天不走那種十幾噸重的載重卡車,是壓不壞的。

因為,下雨天的時候,水泥路的路基會變得鬆軟。這時候,要是來個十幾噸重的黃河重卡之類的超重卡車,就容易把水泥路壓壞了。

但是,在這個年代,四輪馬車的載重,最重型的,載重也不過才1.5噸,絕對沒有能力把鄉村水泥路給壓壞。即使幾噸重的車廂,也是壓不壞鄉村水泥路的。

當然,馬林並不是要在歐洲推廣水泥路,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在巴拿馬地峽,修建一條橫貫地峽的水泥路。

畢竟,巴拿馬地峽北鄰加勒比海,南臨太平洋,雨量很大。若是把從秘魯或者大明那邊運來的貨物透過地峽的話,一旦下雨,土路是不能走的。尤其是,那邊要下雨,還得是暴雨。馬車完全無法在土路上行走。

所以,修一條不怕下雨的水泥路,是很重要的。到時候,秘魯的金銀,明朝的絲綢和瓷器,都可以透過這條水泥路運到加勒比海邊上的科隆,然後裝船運回歐洲。尤其是瓷器,最經不得顛簸。若是走在惡劣的路面上,瓷器容易碰壞了。但若是走在水泥路面上,馬車不顛簸,瓷器自然不易碰壞了。

而現在,馬林讓工人們先修一條水泥路,其實是一種嘗試。先積累技術,等到高拉德在巴拿馬那邊站穩了腳跟,砍樹砍出了一條道來,水泥路也就可以上馬修建了。

有了這條水泥路,馬車賓士在水泥路上,就毫不費力、如履平地了。屆時,65公里寬的地峽,馬車飛奔起來,一個白天就能跑完。這樣,就不用半夜停在巴拿馬的熱帶雨林裡,被毒蟲和毒蚊叮咬了。要知道,那是很致命的。

鋪設水泥路的鋪設階段是很簡單的,就是現在道路兩側立起磚頭作為阻擋。然後,把攪拌好的水泥倒進去,抹平了,再用木板使勁壓實了就可以了。

但打地基卻是有點麻煩,要知道,一條路的好壞,除了材料,最重要的就是地基了。若是路基不牢固,路面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問題在於,現在沒有壓路機,所以,馬林決定,讓工人們用鐵錘把路面給夯實了。然後,再用牛拉著石磙,滾上幾遍。

因為巴拿馬地區是熱帶雨林,所以,是不能用普通的土路基的。否則,積水一泡,那就鬆軟了。

因此,馬林決定,在路基中,大量使用石子和石灰,把泥土、石子和石灰混在一起,用鐵錘夯實了,再用牛拉石磙滾幾遍。

等吧路基弄實在了,再開始立起邊緣的磚頭,往上面澆水泥。接著人工抹平了,用木板用力壓實。

另外,路基兩邊,還需要挖排水溝。一旦到了下雨天,能夠保證路基兩側不積水,免得路基被泡壞。

所以,修一條水泥路並不簡單。尤其是,在一個多雨的地區修水泥路,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馬林的打算,是先在奧裡希城北,修一條從北門通向養馬場的大約3公里長的鄉村水泥路,3.5米寬,20釐米厚,石子和石灰混合泥土的路基,外加排水溝。

這次修路,主要是摸索和嘗試。畢竟,馬林不是修路的專家,這些經驗,也是上輩子道聽途說來的,沒有親自驗證過。這一次,他打算,透過這次修路,積攢經驗,挑選厲害的工匠。然後,把那些技術好的工匠,派到巴拿馬去,監督和指導那些黑奴修水泥路。

至於修路用的水泥,馬林決定,依然使用粉煤灰水泥。因為,粉煤灰水泥幹縮性小,抗拉強度高,抗裂效能好等優點,還耐腐蝕,絕對比普通標號的水泥更適合用於建水泥路。而且,因為煮鹽基地有大量的粉煤灰,直接供應水泥廠,馬林手裡也不缺粉煤灰水泥。即便是修一條長65公里的水泥路,也是夠用的。

一旦巴拿馬地峽的水泥路修成了,到時候,巴拿馬地峽,就會成為交通便利的地方,快捷地連通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成為美洲的交通要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