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2章 施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聽說要出錢,諸侯們都如喪考妣,臉色難看無比。德意志地區雖然諸侯眾多,但大多數經濟狀況很差。畢竟,德意志大部分地區氣候不好。而氣候好的南部地區,多半是山地。這就導致,諸侯們領地產出都不高,大家都沒什麼錢。

另外就是,越是傳承久遠的家族,越是人丁興旺,經濟條件就越差。很簡單的道理,原本一個公爵,公國內大部分土地都是他的。這時候,他的經濟是最寬裕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公爵有兒子,不止一個的話,就要分給其他兒子土地。然後,下一代公爵名下土地少了。在沒有普及稅收的年代,土地少了,就意味著財政收入減少。

然後,再下一代公爵,老公爵又分了不少土地給其他兒子,新公爵的土地更少……一代一代下來,公國的財政收入就越來越少。

所以,歐洲的諸侯們,很多都鼓勵發展商業。為什麼?因為商稅使他們難得的可以合法收取的稅收收入。另外,在封地上徵收過路稅和入城稅,也是諸侯們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因為,如果死守著土地產出,很多諸侯都會入不敷出的。即便如此,大家想盡辦法撈錢,可大部分諸侯還是缺錢。比如之前的符騰堡公爵烏爾裡希,就特麼欠下了100萬金幣的鉅債。其他諸侯沒這麼瘋狂,但很多人也都欠了不少債。要知道,一般一個德意志諸侯國,每年能有10萬金幣收入的,就算很強的大佬級諸侯了。一般很多公國,每年財政收入也就幾萬金幣。但是,很多諸侯,都會欠下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金幣的鉅債。然後,會把諸侯國的很多土地和收益,抵押給放貸的鉅商。但是,像符騰堡公爵烏爾裡希那樣欠下100萬的還是極少數。一般而言,很少有欠債超過50萬金幣的。

倒不是這些諸侯們心裡有逼數,不敢借太多。而是,欠太多錢的話,那些金融家們也不肯繼續放貸了,怕還不上。

就是德意志地區諸侯多,欠債也多。所以,才產生了一批金融大戶。比如,富格爾家族就是靠著放貸成為當時的頂級富豪家族的。

在大家手頭都比較緊的情況下,讓他們拿出幾十萬金幣來,簡直就是要他們的命啊!所以,諸侯們都很不樂意。

但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三世向他們講述了一番“唇亡齒寒”(差不多就這意思)的道理,最終,大家都不情不願地願意認領出資額度了。

洛林公爵安東尼認領了5萬金幣的額度後,氣得跳腳大罵:

“該死,為什麼會這樣?哦,我想起來了,都是那個該死的馬林,他給皇帝提供了90萬金幣,讓哈布斯堡家族這個窮鬼有錢出兵了。都怪馬林,我們應該找他算賬!”

安東尼公爵這番話,引起了諸侯們的共鳴。大家錢都難來,誰特麼也不願意亂花錢。一下子認捐幾萬金幣,都挺傷的。對於很多諸侯國來說,幾萬金幣就是一年的財政收入啊。甚至,很多小諸侯,都未必有這麼多收入呢。

看到大家群情激奮,似乎想要對北海國動武的樣子,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三世趕緊勸阻:

“別啊,諸位!北海國實力不弱,若是激怒了他們,徹底和皇帝陛下站在一起,那我們就危險了。大家應該記得,北海國可是有4個萬人軍團的。而且,大部分都是驍勇善戰的老兵。此外,英格蘭那邊,馬林還有兩萬人呢。若是我們對北海國動手,逼他調集全部6萬人和皇帝一起,那就是超過10萬大軍。到時候,我們和法國人聯合起來,都不一定能打得過……”

“更何況,馬林估計還能拿出更多錢。若是一氣之下多給皇帝陛下幾十萬古爾登,恐怕我們的皇帝陛下又能拉出一兩萬人的軍隊來……到時候,我們很難抵擋……”

腓特烈三世看得很清楚,馬林雖然和他們不是一路人,但是,也不是和皇帝一路人。畢竟,北海國說到底也是一個諸侯國。若是哈布斯堡家族統一了德意志,北海國也會被吞併。

因此,在腓特烈三世看來,從情感上講,馬林更親近發掘和提拔他的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但從利益上,北海國其實和諸侯們才是一致的。

之前,腓特烈三世甚至想過拉攏馬林。但是,諸侯們因為偏見,和對馬林出身的歧視,拒絕親近馬林。加上馬林之前吞併了好多諸侯國,引起了諸侯們的恐慌和仇視。然後,諸侯聯盟和馬林之間,基本沒可能聯合了。但因為利益關係,北海國又遊離於諸侯們的反哈布斯堡同盟和哈布斯堡家族之外。

對於諸侯們的反哈布斯堡同盟而言,他們對馬林不滿,卻又不敢徹底激怒馬林,怕其徹底倒向皇帝。而且,對於哈布斯堡家族,諸侯們的感情也很複雜。他們其實不在乎誰當這個皇帝,但他們在乎目前在位的這位皇帝,年輕時曾公開表示要統一德意志,搞集權……

雖然皇帝陛下後來多次表示那是年輕時不懂事亂說話,但大家都記住了,對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一直都很戒備。若是大家相安無事,他們也不願意針對皇帝陛下。可皇帝陛下這次要吞併整個瑞士,大家就不安了。一旦哈布斯堡家族真正強大起來,真有可能會吞併整個德意志的……

……

“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吧?馬林這次雖然沒公開支援皇帝陛下,但其作為,也相當於支援哈布斯堡家族了。若是我們什麼都不做,不就等於縱容了嗎?若是馬林再給更多的支援……”勃蘭登堡選帝侯喬基姆一世皺眉道。

他倒不是想要對北海國開戰,當初,他可是被馬林俘虜過的,有些怵北海國的戰鬥力。但是,什麼都不做的話,他也確實擔心馬林會更肆無忌憚地支援皇帝。

“所以,我們向其施壓,避免其繼續支援皇帝陛下?”新任的科隆大主教赫爾曼五世建議道。

“施壓?要是把馬林逼到皇帝那邊怎麼辦?而且,我們的實力,未必就能打敗他。他也許無力反擊我們,但擋住我們的聯手攻擊,還是能做到的。”薩克森公爵喬治猶豫道。

喬治公爵當年也是馬林的手下敗將,但這個人很複雜。馬林雖然奪走了他的西弗里斯蘭,讓其蒙受巨大損失。但後來,馬林又大力資助他開發薩克森公國境內的銀礦,讓他大賺了一筆。

所以,後來,喬治對馬林的觀感不算好,但也不壞。說到底,這個年代的大部分諸侯,其實不像後來的沙俄毛子,對每寸土地都很貪婪。喬治和他的父親阿爾佈雷希特公爵當年之所以爭奪西弗里斯蘭,其實也不是為了土地,而是為了土地上的利益。畢竟,他們當年可是給皇帝提供了30萬金幣的貸款的。

後來馬林給他開發銀礦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援,讓薩克森公國每年白銀產量暴增到了5萬公斤左右,也就是11萬磅。雖然距離歷史上1526~1535年間平均每年產出白銀7萬公斤要差一點,但也快了。因為,隨著開發規模的擴大,這個產量三年內必定能達到。

所以,現在薩克森公爵喬治老有錢了。畢竟,5萬公斤白銀,相當於117萬金幣。刨除開發成本和馬林的分紅,喬治公爵每年在銀礦上的收益超過50萬金幣。

當然,諸侯們都不大清楚。因為,馬林建議他悶聲發大財,不出去顯擺,免得遭人嫉妒。而薩克森銀礦產出的白銀,也是透過馬林手下的商行,以及富格爾家族,悄悄地過一道手,流入市場。

所以,現在喬治公爵和馬林,其實是私下的商業貿易夥伴。雙方一起合作發財,但表面上,喬治公爵卻在玩無間道,以諸侯聯盟大佬的身份,活躍在德意志的政治舞臺上。

因為有錢了,現在喬治公爵財大氣粗,說話聲音也特別響,渾身也散發出自信的光芒。雖然不敢公開幫馬林說話,但是,用北海國戰鬥力嚇唬嚇唬大家,還是可以的。

果然,諸侯們聽了喬治公爵的話,想起馬林無敵的戰鬥紀錄,就猶豫了……

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三世看到這種情況,嘆了口氣。但他腦子靈活,提出了一個想法:

“我們確實沒把握單獨戰勝北海國,但若是加上法國人呢?”

“什麼意思?法國人現在要救援瑞士,根本不可能和我們聯合攻擊北海國啊。”喬治公爵愣了愣後,說道。

腓特烈三世搖了搖頭,道:

“喬治,你說的沒錯,法國人目前確實沒空和我們聯合對付北海國。但是,這事誰說得準呢?沒準,法國人就抽瘋了願意跟我們先聯手對付北海國呢?”

“而且,我們也不是真的要對付北海國,而是嚇唬住對方,讓他們心有顧忌,不敢再繼續支援皇帝陛下。”

洛林公爵安東尼想了想後,高興道:

“沒錯,我們又不是真的要出兵,只是用這種可能,嚇唬住對方。沒準,還能從馬林手裡敲一點好處……”話沒說完,是因為安東尼意識到,身為公爵,這麼說不妥。雖然這是他真正的想法。

“對啊對啊,沒準,我們能從這小子手裡敲一筆呢。我別的不要,就想從他手裡拿一批鹽,但是,要求進貨價打八折,嘿嘿……”巴伐利亞公爵威廉四世開心道。巴伐利亞公國有四五十萬人口,但因為深處內陸,交通不便,鹽價很高。

當然,巴伐利亞是有萊茵河通道輸入食鹽的。可是,這條商路掌握在一些實力強大的老牌商會手裡,難以搶奪。後來,馬林強勢加入。靠著煤球煮鹽的技術,產出的食鹽成本低、質量好(主要過濾掉了苦鹵),獲益巨大。

巴伐利亞公國幾十萬人,即便打個八折,只獲得兩成利潤,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威廉四世無法管到別的地方,但在巴伐利亞公國境內,還是很有權威的。他想壟斷境內食鹽銷售,只需要有穩定的食鹽來源即可。

“我喜歡北海國的烈酒……”勃蘭登堡選帝侯喬基姆一世眼睛也亮了起來。他是個愛酒的人,和毛子類似,喜歡烈酒。當然,能代理北海國烈酒在勃蘭登堡選侯國的銷售,也是很有賺頭的。勃蘭登堡選侯國處於德意志東北,氣候寒冷,當地人性子和毛子也有點像,愛喝烈酒的人還是不少的。

“我希望北海國能多採購一些洛林的鐵礦石……”洛林公爵安東尼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

“那好,我們總結下,然後,請艾伯特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艾伯特三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大議長和帝國會議召集者,兼帝國名義上的攝政和首相)召集諸侯們,在沃爾姆斯召開臨時帝國會議,討論哈布斯堡家族進攻瑞士西部的問題,向皇帝陛下和馬林施壓!”薩克森選侯腓特烈三世一錘定音道。

名義上,薩克森選帝侯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兵馬大元帥。但在帝國沒有一致的敵人的情況下,帝國大元帥其實只是個名頭,和美因茨大主教的首相一樣。但是,在諸侯裡,腓特烈三世是最有頭腦的人,大家也都信服他。看起來,腓特烈三世比美因茨大主教更像是神羅帝國的首相……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