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科霍恩迫擊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因為要進攻耶弗爾,那麼,有很大的可能會遇到攻堅戰。所以,準備專門的大口徑攻城火炮,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事實上,這個年代,除了後裝青銅炮(弗朗機炮)是主流,另外還有一種大口徑、短身管的非常難看的火炮——臼炮,也是重要的組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臼炮,就是又短、又粗、又難看的火炮,它的初速因為身管短而導致很低。但是,它的口徑往往很大。口徑大,就意味著炮彈很重,砸起來非常帶勁……

一般而言,攻城當中,臼炮才是主力。因為,弗朗機炮口徑太小,小鐵球砸到城牆上,根本翻不起浪花來。但臼炮不同,幾十磅的鐵球砸上去,就算初速不高,但重量擺在那兒,砸上去就是一聲巨大的悶響,石頭很容易被砸裂……

而且,因為是大仰角射擊,臼炮的彈道非常曲折,類似後世的迫擊炮。事實上,後世的迫擊炮,就是從臼炮發展而來的。

耶弗爾的城堡,紹爾手下的探子去偵查過,修的很堅固。當然,還沒有防炮擊的稜堡結構。稜堡結構,出現在16世紀初的義大利,主要是拜義大利戰爭所賜。因為,法國是火炮大國,一次能出動上百門火炮。為了抗炮擊,意大利人發明了稜堡結構。然後,稜堡慢慢地傳到了歐洲其他地區。

但耶弗爾的城堡,顯然還沒有稜堡結構,只是普通的城堡。可即使是普通的城堡,馬林麾下的主力炮——前裝三磅炮,也難以轟開,就算換上六磅炮也難。因為,不管是三磅炮還是六磅炮,甚至12磅炮,都是野戰炮,適合戰陣對轟。若是拿來轟擊城牆,都顯得不足。因為,炮彈重量太小了,和壘砌城牆的大石塊相碰撞,動能不夠。

舉個簡單的道理,同樣的速度,一個小石子砸到人頭上,最多疼一下,了不起腫起來起個包什麼的;可若是用一個同樣速度的鉛球砸到腦袋上,可能腦袋立即開花,人也當場斃命了……

所以,不管是攻城也好,海戰炮擊敵艦也好,火炮口徑越大,破壞力也就越大……

馬林前世曾經看過btv一期軍事節目,是翻譯自老美的,講的是野戰炮。事實上,馬林的三磅炮資料,也出自這個老美李.艾爾米介紹野戰炮歷史的節目。甚至,炮管長度0.65米,也是聽了那老美主持人介紹的。

馬林對那個用炮彈打西瓜的節目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記住了很多內容。節目裡,還提到過一種特別的炮——科霍恩迫擊炮……

科霍恩迫擊炮,其實就是一種臼炮。只是,它的造型比較好看點而已。根據那位美國大叔主持人的介紹,24磅科霍恩迫擊炮口徑14.7釐米,射程1000米,是荷蘭人巴倫.科霍恩在17世紀(1673年)發明的。

因為它能發射重達24磅的大鐵球,所以破壞力驚人。即使初速不高,但如此大的鐵球,砸到城牆上,也是地動山搖的。而且,它是拋射的,是從上方砸過去的,還可以越過城牆砸城裡的人。

最關鍵的是,這種迫擊炮,全重只有82公斤,銅製的,非常輕便。兩個士兵輕鬆地可以抬著它到處佈設。行軍時,馬車也很容易載著到處跑。

說起來,它比馬林下令研發的卡倫艦炮都要短,也更輕便。不過,也正是因為炮身太短了,無法平射。因為,炮身越短,初速越低。初速低了,炮彈離開炮口沒多遠就會掉下來了。

所以,它不適合上船成為艦炮,只適合陸戰用。因為,在陸地上發射的時候,靠著大仰角,科霍恩迫擊炮可以把後坐力傳遞到方形底座上,然後傳向大地。而大地的多穩啊?所以,科霍恩迫擊炮在發射後,因為後坐力造成的位移很小。即使有位移,只要在方形底座邊上劃一道線,有了位移後,也可以由炮手輕鬆地搬回原來位置。畢竟,它輕嘛,全重也才82公斤……

但上了船則不同,船體在大海上,本就是左右搖晃的。艦炮靠近500米內平射,命中率尚且只有一兩成,要是像迫擊炮那樣大仰角曲射,鬼知道有沒有命中的可能。而且,船體是不住搖晃的。搖晃對平射影響就很大,對曲射,影響更加大過天了。

所以,科霍恩迫擊炮只適合當步兵炮,不適合當艦炮。但是,因為其炮彈太重了,殺傷力十足。所以,從它被發明的1673年開始,直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都是交戰雙方用來攻堅的主力。雖然北軍還有格蘭特將軍愛用的威力更大的超級臼炮。但是,那種重型臼炮,重達7噸,在陸地上非常難以機動,往往要透過鐵路線運輸。不像科霍恩迫擊炮,隨便一輛馬車,都能拉著到處走。所以,南北戰爭中,攻打城牆和堅固工事的時候,科霍恩迫擊炮,是非常重要的攻堅火炮。

現在才1501年,防炮擊的稜堡還沒有出現呢。馬林要是搞出這種能發射24磅鐵球的火炮,還能輕鬆拉著走,簡直就是開掛啊……

到時候,幾十門24磅科霍恩迫擊炮一字排開,試問哪個堡壘禁得住齊射?轟擊維也納,也許要費點勁。但轟擊耶弗爾的小城堡,算個事麼?

城堡的堅固程度,也更家族實力有關的。維也納是歐洲頂級王室哈布斯堡家族經營了幾百年的堡壘,自然是堅固異常,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幾十萬大軍,很多火炮,都無法攻克。

但耶弗爾的城堡算啥?不過是當地一個小家族——維爾姆肯家族經營的。耶弗爾雖然面積不小,有幾百平方公里,都趕得上不少伯爵的領地大了。但是,這裡並不算肥沃,和東弗里斯蘭伯其它地方差不多,也是有很多沼澤。所以,維爾姆肯家族也沒有太多的收入來源,只能靠著少量的耕地,和漁民的上供維持。因此,他們自然沒有多少錢,來修建耶弗爾城堡。城堡的結構,根據紹爾手下探子的調查,很一般。馬林估摸著,幾十門24磅科霍恩迫擊炮朝一個點射的話,用不了多久就能轟開城牆了……

於是,馬林下令鑄炮廠,開始按照他給的指標來研究科霍恩迫擊炮。根據馬林前世看的那個節目的資料,科霍恩迫擊炮口徑是14.7釐米,使用24磅鐵球。另外,它的裝藥量,節目裡說是14.2克至255克。

不過,這個裝藥,是針對19世紀純度較高的顆粒化的黑色火藥的。馬林估摸著,現在黑色火藥提純工藝不足,可能有誤差。但那也不是問題,等火藥配好了後,可以試驗下射程,測量後記載在案。之後,裝藥就固定化。甚至,可以採用定裝火藥的辦法,方便炮兵瞄準和調整。

對於其全重82千克,馬林倒是沒有強求。只要保證口徑不變,全重即使漲到100千克,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抬起100千克的東西,也不算難,照樣能保持高機動性。

正好,上次哥倫布和德拉卡從印度買回來的銅還沒用完,上次造假銀幣從英國康沃爾買回來的錫也沒用完。拿來搞青銅炮,正好合適。

一旦科霍恩迫擊炮研發成功了,馬林就打算弄上一批,等丹麥人無暇他顧的時候,在耶弗爾城堡下排一排的科霍恩迫擊炮,用漫天的24磅“鐵球雨”,在最短時間內砸壞耶弗爾城堡的圍牆,迅速搞定割據這裡的維爾姆肯家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