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0章 再度施展“鈔能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事實上,除了打法國銀幣的主意外,馬林已經盯上了義大利貨幣。不過,這一次,他卻不是鑄造假的義大利銀幣,而是打算山寨義大利的銅幣。

是的,這個年代,義大利地區已經開始流通銅幣了。中世紀,歐洲各國似乎廢除了古羅馬時代就開始流通的銅幣,改為只使用金銀幣,然後把銀幣越鑄越小。同時,含銅量一直在上升,含銀量一直在下降。

但不管怎說,銀幣就是銀幣。雖然眼下很多義大利邦國的銀幣含銀量已經不足25%,可終究還是銀幣。即使銅價那麼貴,銀銅比價還是有1比15的。所以,再小的銀幣,面額還是過大。

另外,很有商業頭腦的義大利貴族,也很沒節操。之前,說義大利德涅爾小銀幣的含銀量低於25%都是抬舉他們。有的義大利邦國,德涅爾銀幣的含銀量甚至都不足5%,最低的能低到2%左右,幾乎看不出是銀幣了。畢竟,銅都佔到98%的比例了,看起來就像個銅幣,最多有點泛白。

所以,威尼斯人就想啊——反正銀幣都快和銅幣差不多了,乾脆,咱直接鑄造銅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們鑄造銅幣也不是自己憑空想的,而是效仿古羅馬和拜占庭,鑄造銅幣。最先被鑄造出來的銅幣叫巴加蒂尼銅幣(bagattini,bagattino的複數),是1472年左右鑄造出來試水的,重約1.5克左右,類似標準德涅爾銀幣(後來因為銅價下跌,增加到1.74克左右)。後來,又推出了6克多的蘇迪銅幣(soldi,soldo的複數形式),重量和後世的一元硬幣差不多。然後,蘇迪銅幣就成了威尼斯標準的小額基準貨幣,作為物價衡量標準。而巴加蒂尼,實際上是被當做4分之1蘇迪。

按照威尼斯共和國的法律規定,1里拉=20蘇迪,而1杜卡特=6里拉4蘇迪,也就是1杜卡特=124蘇迪。而1杜卡特=60標準芬尼,也就是說,1標準芬尼=2個多點蘇迪銅幣。

而同時期,西班牙的馬拉維第銅幣,西班牙官方規定1杜卡特=375馬拉維第。也就是說,1蘇迪=3馬拉維第。蘇迪的幣重大概在6克出頭,類似1元硬幣,而馬拉維第,就是重2克左右了。

不過,雖然威尼斯最先鑄造的是巴加蒂尼銅幣,但後來更願意造蘇迪銅幣。為啥?鑄幣難度不一樣啊!

銅和金銀不同,它常溫下更堅固穩定。因此,更難被打造出文字,成為錢幣。而對於銅幣來說,越小越難打造。而蘇迪銅幣,因為4倍大,反而打造更容易些。

也就是說,巴加蒂尼銅幣雖然更小,幣值更低,可打造難度卻更大,製造成本更高。所以,威尼斯人更願意鑄造更大的蘇迪銅幣。同時,把蘇迪銅幣也作為最基本的貨幣衡量單位。而更小的巴加蒂尼銅幣,卻只被當成蘇迪銅幣的輔幣。或者,乾脆叫四分之一蘇迪。

而目前在威尼斯,一個造船廠的學徒工,日薪是6個銅幣。而熟練的老牌工匠,則日薪24銅幣。這裡的銅幣,一律指蘇迪銅幣。而2個蘇迪=1芬尼。所以,威尼斯造船廠學徒工日薪是3芬尼。而老牌造船工匠,日薪則高達12芬尼,也就是1先令。

當然,這是威尼斯,全歐洲最有錢的邦國。而造船業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核心產業,工匠工資也的確高點。而在其他歐洲國家,一般沒這麼高。像是在英格蘭,日薪1先令,絕對是很高的薪水了。即使到了近三百年後的北美獨立戰爭時期,已經經歷過“物價革命”,英國人僱傭黑森僱傭兵鎮壓北美民兵,出價也不過每天1先令。所以,馬林才能用日薪1先令的高薪,從英格蘭挖來老約翰,幫他鑄造紅夷大炮。

……

事實上,威尼斯共和國鑄造銅幣是非常雞賊的。其實,6克多重的蘇迪銅幣並不能給人們的交易帶來多少方便。畢竟,一個蘇迪銅幣,價值半個芬尼,對交易的方便幫助很有限。倒是打造困難的巴加蒂尼銅幣,大大方便了人們的交易。畢竟,1個巴加蒂尼銅幣,只相當於8分之1個芬尼,很適合當領錢,和北海國黃銅幣的價值差不多。

只不過,威尼斯的蘇迪銅幣和巴加蒂尼銅幣用的是紅銅鑄造,而北海國銅幣用的是黃銅。

紅銅是純度很高的銅,威尼斯人鑄造銅幣,幾乎沒啥鑄幣利潤。但是,他們為什麼熱衷製造銅幣呢?這就是上面說威尼斯人雞賊的原因了……

原來,威尼斯人和亞洲貿易頻繁,還能透過中間商聯絡到印度那邊。和馬林一樣,威尼斯人也能夠採購到非常廉價的印度銅。印度銀銅比價目前在1比80左右,而歐洲銀銅比價是1比15,兩者相差6倍。即使因為不能直航,中間要被阿拉伯商人賺取大筆利潤,威尼斯人進口的印度銅,價格也不超過歐洲銅價的一半。

所以,用進口自亞洲的廉價銅鑄幣,即使不賺鑄幣利潤,光是材料上,就能賺取至少一倍的利潤。這就是威尼斯要鑄銅幣的秘密所在,畢竟,威尼斯人和亞洲貿易頻繁,知道亞洲和歐洲巨大的銅價差異。

而馬林這一次,也打算把“鈔能力”應用在義大利那邊……

……

威尼斯作為義大利最富裕的邦國,他們的行為顯然受到其他邦國的模仿。比如那不勒斯王國,早早地就開始鑄造銅幣,幾乎和威尼斯同步。而米蘭公國等強大邦國,也開始鑄造銅幣,以方便民間小額貿易。

另外,除了義大利,也就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伊比利亞半島國家也使用銅幣了。而西班牙人,也跟風馬林,使用廉價的印度銅,鑄造馬拉維第銅幣,賺了很多鑄幣利潤,比威尼斯銅幣利潤大多了。畢竟,西班牙可以直接從印度採購廉價銅,不需要經過阿拉伯中間商,成本比威尼斯人低太多了。

所以,馬林這次,打算利用“鈔能力”,讓北海鑄幣廠增加一批工人和螺旋式壓幣機,開造義大利銅幣,打算發一筆財。

這樣,他去義大利僱傭民工的花費,透過用廉價銅鑄造義大利銅幣,就能收回來。

要知道,馬林可不是只有印度這個渠道能買到銅。眼下,馬林還能從大明買到更廉價的紅銅。在大明那邊,一斤紅熟銅才價值0.1兩白銀。1斤等於16兩,也就是說,1兩白銀可以買到160兩紅銅,比價是1比160!這價格,幾乎是印度銅價的一半!

馬林用大明進口的紅銅鑄造義大利銅幣,簡直就是暴利啊!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義大利本身就有許多民間私鑄的“黑錢”。所謂“黑錢”,主要是指民間的私鑄錢。一般而言,私鑄錢大多缺斤少兩,屬於“偽錢”,比如馬林鑄造的法國德涅爾“銀幣”,就是不折不扣的“偽錢”。但是,“偽錢必是私鑄,私鑄並非皆偽錢”。

馬林這次要搞的,就是要鑄造高質量的紅銅幣,在去義大利圈錢的同時,也不妨礙這些“私鑄錢”在義大利的流通。

畢竟,馬林這次不打算缺斤少兩,而是打算用足紅銅。而且,馬林手裡有螺旋式壓幣機,鑄造銅幣非常方便。

銅的特點就是高溫變軟,而打造銅幣上的文字和圖案,也只能在銅板被燒紅的時候捶打。當然,這說的是目前歐洲其他國家的鑄幣過程,不包括馬林的北海鑄幣廠。

一般而言,手工捶打銅幣,往往銅都冷卻變硬了,鑄幣工匠往往只捶打出部分文字和圖案。所以,這時候就需要鑄錢工匠用鐵夾子夾著捶打到一半的銅板,丟進小型回火爐裡重新加溫到燒紅變軟的狀態。然後,夾出來趁熱繼續捶打。

所以,正常手工捶打銅幣,耗時很長,還需要準備多次回火加溫,成本很高,產量也低。

但有了螺旋式壓幣機就不同了,只要先準備好燒紅的銅板,丟進機器裡,然後轉動軸杆,就能在銅板冷卻變硬前,快速地將文字和圖案壓印出來,而且質量很高。一個工匠捶打出一枚銅幣的功夫,螺旋式壓幣機早就壓制出十幾二十枚質量更好的銅幣了。

這比鑄造金銀幣的差距更大,因為,金銀較軟,不需要多次回火。而銅幣,因為需要多次回火,鑄造麻煩。因此,目前的歐洲國家一般不肯鑄造銅幣。主要是,鑄造難度太大。

只有義大利邦國和西班牙及葡萄牙,有路子能搞到很廉價的銅,確保鑄幣利潤很高,才熱衷鑄造銅幣。

馬林要做的,就是鑄造一批低成本的義大利銅幣的“私鑄錢”。用好質量,開啟義大利市場。同時,也從義大利賺取暴利。

義大利本身“私鑄錢”的情況就很嚴重,所以,馬林都不擔心被人注意到。當然,他鑄造出來的義大利銅幣的“私鑄錢”,不會直接發給來北海國打工的義大利民工,那樣等於不打自招了。他打算,利用北海國在義大利的情報和商業網路,低調分批出貨。然後,用淘換來的金銀幣,去支付義大利民工工資。

……

這也算是馬林“鈔能力”的再度施展了,而且,這一次,馬林都不擔心被人發現錢幣的真假。因為,他不在材料上動手腳,做出的銅幣絕對是“良心錢”,不怕被人檢查。

唯一顧慮的,就是怕被人順藤摸瓜,查到法國的銀幣偽錢了。所以,他決定低調施展“鈔能力”,用來在義大利圈錢,以收回在義大利僱傭大量民工的成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