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 給教皇岳父續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馬林之所以這麼定軍銜,顯然是不小心表露了野心他留著大將和元帥的軍銜,不就是暗示自己未來自己要更進一步麼?要不然,故意留下兩個等級的軍銜空著幹嘛?

當然,馬林自己是打死也不會承認的。而且,在這個貴族大多都是紈絝子弟的時代,能看出來這一點的也極少。倒不是不夠聰明,而是沒人能想得到馬林這種出身低微的騎士之子膽敢覬覦國王甚至皇帝的位置。畢竟,16世紀的歐洲是一個階級固化的地區,基本不存在什麼平民逆襲成為國王的事情。

要是在華夏,經歷過混亂的五代,已經有諸侯喊出“皇帝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的口號了。華夏那些熟讀歷史的,肯定就懷疑馬林的用意了。而歐洲目前尚無小人物逆襲為王的案例,所以一般不會有人猜得出馬林的野心。

另外,在搞出軍功章和軍銜制的同時,馬林還想改革軍隊編制的,使得北海國的軍隊採用後世的軍師旅團營編制。

但是,之前在嘗試推廣的時候,遭到了軍隊的牴觸。為啥?一是現在北海國的將士們習慣了老的編制,貿然改變,他們不大樂意。還有就是,目前的軍隊戰法,和後世大不相同。

在後世,因為都採用後裝的連發槍,幾個人組成的班組,就可以依託戰壕和工事進行火力阻擊。但這個年代不一樣,因為採用的是滑膛槍,而且裝填很慢。所以,為了形成戰鬥力,並抵擋來自騎兵的衝鋒,一般需要將士兵排成方陣迎敵。

而排成方陣的話,250人的連隊和1250人的方陣,反而成了更加合適的編制。

所以,在不改變大方針作戰方式的前提下,眼下的軍隊編制才是最合理的。至於後市的什麼軍師旅團營的編制,適合的其實是後裝槍時代的編制。

當然,後世的編制方式肯定更加科學些。但在不能徹底改變大戰術的前提下,馬林也懶得修改軍隊編制了。

……

事實上,就連軍銜制,馬林都覺得列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長、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准將、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和元帥一共20級的軍銜都嫌多了點。因為,北海國軍隊目前總共只有小隊(25人)、連隊(250人)、方陣(1250人)和萬人軍團(1萬人)四個大等級(騎兵人數更少些),根本用不到20個晉升等級。

因為,20級的現代軍銜制,其實是對應了後世大兵團時代的需求的。自從法國大革命開始後,法國雅各賓派在歐洲率先搞出了“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從此,歐洲軍隊規模立即暴漲,歐洲各強國的軍隊人數,普遍從幾萬、十幾萬,猛漲到幾十萬大軍的規模。到了市民革命後的拿戰時期,拿破崙動員的軍隊人數,一度達到了遠征俄羅斯時期的57萬大軍的規模。

而到了20世紀的一戰和二戰時期,歐洲各國的軍隊規模,甚至普遍達到了幾百萬人的可怕規模。

在這種背景下,過去騎士、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和公爵幾級封爵制度,明顯已經滿足不了封賞將士軍功的需要了。所以,不得不搞出了這種多達20級的軍銜制度,代替了封爵制度。要不然,幾十、幾百萬大軍,那麼多軍官,根本沒那麼多爵位來封賞的。

更妙的是,這20級軍銜,前面列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和士官長一共7個等級,完全就是針對平民士兵設定的。光是這7個等級,就足夠糊弄平民士兵了。在往上,尉官基本是拿來應付貴族子弟的。只有校級軍官,才算是真正的貴族軍銜。

如此一來,這麼多軍階,足夠將士們慢慢地一級一級地往上升了,還不擔心高階貴族氾濫。而且,還不用付出什麼封地。

所以,儘管以北海國的軍隊規模,還用不到20級軍銜,但馬林還是實施了20級軍銜制,以適應未來更大規模的軍隊的需求。

話說,華夏古代的秦朝,貌似也施行的是20級軍功爵位制……但馬林一想,貌似,秦朝人家也施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度了,比歐洲早了1800年以上……不對,從商鞅變法設立20級軍功爵位制開始,大概比歐洲早了2100年以上。而秦朝派王翦滅楚的時候,在此前李信的20萬大軍被楚國消滅的前提下,秦國舉國還能湊出60萬大軍給王翦……貌似,秦國的軍隊數量,和20級軍功爵位制好般配啊……

總而言之,20級軍銜制,其實就是為了配合大兵團軍隊而創立的。北海國雖然目前軍隊規模只有幾萬人,但提前拿出20級軍銜制,也算未雨綢繆了。即便後來軍隊發展到十幾二十萬的規模,20級軍銜制也算夠用了。總要給將士們希望嘛,給個20級軍銜讓他們慢慢升,總好過難以看到上升希望的幾級封爵制度……

……

馬林忙碌了好一通,在絞盡了腦汁後,才算把北海國軍隊的現代軍銜制度給安排好。特別是,這20級軍銜,馬林是當作新的爵位制來推廣的。

比如,尉官就對應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貴族子弟(流浪騎士)等級;校級軍官則對應男爵階層;至於將官,則分別對應子爵(准將,也包括大校)、伯爵(少將、中將)、侯爵(中將)、公爵(上將)、國王(大將)和皇帝(元帥)。

但更妙的是,雖然軍銜對應爵位,可軍銜制更加流氓。因為,有了軍銜,不代表有不用交稅的封地。依靠現代軍銜制度,馬林就可以賴掉大片的封地了。即使要給封地,馬林也會把軍官們的封地封到廣袤無垠的美洲去。如此,本土就不用裂土封疆了。

……

忙完了軍銜制和軍功章的改革後,馬林忽然受到了來自羅馬的一份情報,讓馬林大吃一驚。情報上寫著1513年2月21日,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冕下大病一場,被大公您派去的神醫脫脫不花(原金帳汗國宮廷御醫)給搶救了回來。但此後,教皇大人身體開始變得虛弱……

馬林頓時意識到貌似,原本歷史上尤利烏斯二世就是在1513年2月底去世的。也就是說,這次生病,原本該要了尤利烏斯二世的命的。但因為馬林提前派遣了招攬自滅亡的金帳汗國的御醫脫脫不花常駐羅馬,倒是救了尤利烏斯二世一命。要不然,讓這個年代歐洲那種放血流的野蠻庸醫治療,自己的教皇岳父鐵定死翹翹了……

可是,自己的便宜教皇岳父還不能死啊。畢竟,馬林還需要他幫自己頂住德意志教會諸侯的壓力呢。起碼,今年內別死。要不然,一旦沒了教廷的壓力,德意志那些看自己不爽的教會諸侯真的可能聯合世俗諸侯收拾自己的……

於是,馬林決定給自己便宜老丈人續命……

……

尤利烏斯二世屬於年老體衰了,畢竟,他已經快70歲了,身體衰老是沒辦法的事情。所以,馬林需要一名杏林高手,幫老丈人調養身體。

幸好,馬林從明朝帶回來的御醫裡就有一名擅長幫老者調養身體的高手胡太醫。於是,馬林把胡太醫請了過來,請他去羅馬幫自己老岳父調養身體。起碼,把今年要撐過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胡太醫撫了撫山羊鬍鬚,道:

“國主,若要給教宗大人調養身體也不難,需要很多進補的良藥啊……”

“沒問題,我帶回來的草藥你隨便挑!”馬林毫不猶豫。

“老朽是說,需要天材地寶……”

馬林拍拍手,手下立即拿出了一個精美的木盒子。馬林開啟木盒,裡面一株觸鬚很多的人形的野山參顯露了出來,驚得胡太醫瞪大了眼睛……

“這是我在京師的時候花高價從遼東海西女真葉赫部朝貢使臣手裡高價收購來的百年野山參……”

當初,馬林在京師偶遇進京朝貢的海西女真葉赫部(後世慈禧的葉赫那拉氏的出處)的朝貢使者。馬林看到葉赫部的朝貢使臣背了一麻袋的人參,跟背蘿蔔似的。然後,就出手花費了幾千兩銀子,從那使臣手裡購買了幾株觸鬚較多的百年野山參……

馬林自以為得計,實際上,葉赫部的使臣心裡把他當成了傻比。因為,這年代,葉赫部所在的東北深山老林裡,最不缺的就是老山參了。隨便派些採參高手,就能隨便採集到幾十年份的野山參。至於百年以上的老山參,雖然較少,可也不缺。馬林出家幾千兩,幾乎比朝廷給的回賜還多了。

畢竟,這年頭,遼東各部,包括建州女真各部和海西女真各部,都還在爭相向明廷進貢人參呢。老山參雖貴,也不過一兩百兩銀子就能搞定。直到清末後金建立,斷了遼東向明廷進攻的渠道,野山參才變得珍貴起來……

胡太醫看到了這株百年野山參後,立即點頭道:

“老朽沒問題了,有了這株野山參,老朽保證能讓教宗大人的身體一年多不垮……”

就這樣,胡太醫帶著一株百年野山參和一車珍貴藥材,在幾百北海國騎兵的護送下,南下羅馬,給馬林的教皇岳父續命去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