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都閃開,我要放大招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怎麼可以?馬林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大明,可不是只為了獲得朝貢資格的。要知道,朝貢可是有次數限制的。

一開始,大明朝恨不得藩屬國天天來朝貢。這樣,也好營造“萬國來朝”的虛假繁榮。可是,後來朝鮮棒子看到其中的好處,跑得賊勤快。別人三年五年來朝貢一次,棒子國一年跑好幾趟,就差開口叫爹了。

而且,棒子使者雖然只是在老家山裡挖點“蘿蔔”拿來朝貢,可高麗人參在朝鮮不值錢,但在大明很值錢啊。明朝禮部可不是按照朝鮮高麗參的蘿蔔的地位回禮的,而是按照大明人參的價值,然後翻倍回禮的……

所以,棒子看到其中好處,使勁挖蘿蔔,順便逮幾隻貂兒剝皮送來,換取豐厚的賞賜……

後來,明王朝也有些吃不消——我說,棒子小弟啊,你咋老往你大哥家跑呢?大哥家賞賜和招待費有點吃不消啊……

無奈之下,明王朝在成化年間,開始限制藩屬朝貢次數,免得朝廷開支太大。

所以,即使馬林獻上了頂級的祥瑞,大明朝允許馬林朝貢,但也有次數限制——一年最多一次……

這哪能行啊?馬林是要做大生意的,一年才一次,完全搞不起來啊。要是馬林沒有設立臺島的基地,這一年一次也就罷了。可是,他有臺島基地,就在大明邊上,隨時可以來大明互通有無啊……

可是,不管馬林怎麼說好話,滿朝大臣大部分就是不同意正常貿易。

為何?雖說劉謹當朝,但也沒幾年時間。目前大明朝中,大部分還是弘治朝留下的“清流”班底,只有要害部門被劉謹掌控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何為“清流”呢?表面上看,“清流”是品德高尚的意思。但同時,清流的大臣,多半也都是一些死腦筋、認死理的迂直臣子。他們講原則是不假,但也不知變通,讓人很無奈。

劉謹倒是同意,他的黨羽也沒問題。可是,對於這個大問題,群臣踴躍發言,大部分都不同意“破例”,讓劉謹也有些無奈。這幫清流大臣們犟起來,誰都不買賬的……

而且,這幫清流大臣的理由也很充分——這次我們同意北海國和大明正常貿易,那朝鮮、琉球等國怎麼辦?他們也提出這個要求呢?朝鮮可是大明一百多年的“華夏好小弟”了。你給北海國這個權利,不給朝鮮,肯定說不過去啊……

……

朝堂上吵成一團,而且,看起來,清流的理由好充分啊……

好在,馬林早就料到了這一出,還有大招沒放呢……

於是,馬林使勁憋了口氣,準備放大招了——都閃開,我要放大了……

……

等朝臣們爭吵聲弱下來後,馬林提出了解決手段:

“諸位大人所說的確有理,北海國是外藩,取得正常貿易資格的確不合禮制。但是,若是臣成為內藩呢?”

“什麼意思?北海國想併入大明?可是,北海國離大明太遠了啊……”楊廷和道。

“是這樣的,楊閣老,在下聽聞,大明有土司制度是吧?”

楊廷和點點頭,回答道:

“大明的確有土司制度,但是,土司多半在邊疆地區。可北海國離大明幾萬裡,連邊疆都算不上啊……”

馬林呵呵一笑,拿出一張小地圖指給楊廷和道:

“如果在下開發東番島,成為東番島島主呢?”

“你的意思,是想以東番島島主為名,成為大明土司官員?可是,你是北海國國主啊。而土官,最高級的宣慰使,不過才從三品啊!而馬國主,您是超品的……”

按照明朝制度,公侯伯是超品的,位於郡王之下,但地位在百官之上。

馬林笑了笑,不以為意道:

“楊閣老,為大明效命,談什麼品級?而且,在我們歐洲,一人身兼幾個爵位本就很正常。比如在下,現在不僅是北海國大公爵,同時也是紐卡斯爾伯爵、高地伯爵、邊境郡伯爵,一人身兼幾個爵位。最誇張的,是一個叫查理五世的國王,有幾十個爵位。光是爵位書寫,就要一張紙……”事實上,查理五世現在還只是個和凱撒差不多大的小屁孩呢。而且,他那一長串的西班牙頭銜,也因為馬林救了胡安三世,而被弄沒了。但是,這不妨礙馬林拿他來舉例……

“這倒是個辦法,可是,並無先例啊……”楊廷和有些猶豫。他對馬林觀感還是很好的,畢竟馬林送他的那首《竹石》詩逼格很高,很適合他的心境。但是,馬林的要求有些不合禮制,讓他很猶豫啊……

其他朝臣也是,馬林提出的方案,好像也還行。可問題是,沒有先例啊……對於一幫固執的清流而言,遵循祖制,就是他們的重要觀點。

……

到了這個時候,馬林不得不放大招了……

“如果,馬某獻上北海國的至寶,一種畝產千斤以上,甚至能達到兩千斤畝產的神糧呢?”

滿朝君臣都是猛地一驚,然後,都用一種關愛智障的眼神看著馬林——你忽悠傻子呢?當我們滿朝文武都不知農?在場的官員,大家都是地主啊!畝產幾何,大家還能不清楚?

明朝是個以農為本的封建王朝,滿朝文武大臣,誰家沒個幾百幾千畝地?雖然官員們收入的大頭並非來自收租子,但是,家裡田畝的產出,大家還是清楚的。畢竟,能混到高位的,都不是純粹的書呆子,還是懂得一些經濟的。

就算最肥沃的江南頂級水田,畝產一般也就500斤左右。馬林開口就是畝產千斤,還可能上兩千斤,大家就只當他吹牛了……

……

眼看大家都不信,馬林自信地堅持道:

“是真的,真有畝產千斤。而且,這是在貧瘠的沙土和山地上的畝產。若是在肥沃的田地上,照料好了,畝產可達兩千斤!”

“哦?是何種作物?是稻是麥?”老好人李東陽好奇地問道。

“非稻非麥,是臣偶然間發現的一種神糧。無需江南熟田,哪怕是在貧瘠的陝北的黃沙土,畝產也可達千斤以上!”

紅薯最喜歡沙土了,在沙土上畝產可輕鬆破千,兩千也不是不可能,只要肥水充足。

但對於稻麥而言,沙土是貧瘠的土地,營養不足,很不適合莊稼生長。所以,陝北一直是窮地方。因為窮,大家吃不飽。吃不飽,然後就造反。明末出了個李自成,顛覆了大明王朝。民國出了……搞垮了光頭王朝……

楊廷和站了起來:

“果真有如此產量?”

“當然!”

“口說無憑!”

“願立軍令狀……”馬林差點被帶進溝裡。

馬林趕緊道:

“若是此種糧食果真能畝產千斤,請求大明能給我兼任東番島土司的機會。既然在下身兼了東番島土官,那麼也算大明自己人了。到時候,派船去福州和泉州採購,應當不會受限制吧?”

“那也得證實了你說的那種糧食的確能畝產千斤再說……”

經過群臣討論後,加上劉謹幫忙說好話,正德帝一錘定音道:

“那就這麼說定了,如果事實證明馬國主所言非虛,就同意馬國主兼任東番島土官的請求。若是達不到畝產千斤,那麼,此事就作罷。而且,作為懲罰,北海國一年一次的朝貢資格,降為三年一貢!”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