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葉兆敏入獄(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后沉著臉,看向旁邊:"張嬤嬤,裴四小姐呢?"

聽太後連稱呼都改了,世子夫人莫海芋更是欣喜,果然,太后恨屋及烏,也有些惱了裴元歌。

張嬤嬤躬身,眼神似乎另有深意:"太后娘娘,您忘了?裴四小姐到御花園遊玩去了。"

太后這才想起,因為皇帝突然提起景芫,讓她有些心慌,因此便忍不住想讓裴元歌和皇帝多多接觸,就當做是種補償,因此常常安排機會讓兩人偶遇。聽趙林和隨行的宮女太監說,皇帝似乎對裴元歌更多了分喜歡,看向她的眼神越發幽遠深邃,常常會失了神。

想到景芫,太后又覺得一陣心煩意亂。

就在這時候,門外忽然傳來宮女的通報聲:"太后娘娘,裴四小姐遊園歸來,在外求見!"

"讓她進啦。"太后淡淡地道,話語有著罕見的冷淡。

莫海芋心中暗喜,現在太后初聞葉兆敏被抓,正是最惱怒的時候,裴元歌這時候進來,真算是撞在刀尖上了。難得太后對裴元歌不滿,她定呀抓住機會,讓太后徹底看清楚裴元歌的真面目,讓裴元歌再也無法翻身。

只見繡簾一掀,裴元歌翩然而入,頓時滿室生輝。

只見她身穿松花色撒淺鳶尾花的對襟褙子,下著玉色繡深綠色暈染閣樓人物的長襦裙,海棠紅的束腰更顯得腰身盈盈一握,脖頸間帶著一個赤金嵌八寶瓔珞圈,一身鮮亮的顏色更襯得肌膚欺霜賽雪,盈盈宛如有光澤流動。長眉入鬢,眉眼流波,顧盼生輝,顯得嬌豔嫵媚,卻又不失素雅高貴,在這蕭索零落的深秋,宛如怒放的花朵,越發令人驚豔。

看到裴元歌施了脂粉,眉眼細細描畫過,莫海芋心中更加得意。

都什麼時候了?裴元歌居然還只顧著梳妝打扮,這副妖妖嬈嬈的模樣看在太后眼裡,恐怕會更加上火生氣吧!說著,眼梢往太后那邊瞥去,去見太后眼眸圓睜,呆呆地看著裴元歌,一副見了鬼的模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素日裡裴元歌容貌雖然清麗絕俗,但不施脂粉,又愛淺色,總顯著三分稚氣。而今日的她卻是粉光脂豔,加上這一身鮮亮嫵媚的顏色,將往日的稚氣盡數遮掩。尤其她身上的衣飾,以及頭上的髮髻簪飾,更是與往日的景芫裝扮一模一樣,看在太后眼中,不啻於鬼魅。

尤其最近太后被景芫的噩夢纏身,見狀更是驚駭欲絕。

"你..."太后半晌才回過神來,緊盯著裴元歌,面色有些發白,"你為什麼穿這樣一身裝飾?是誰指使你的?到底有什麼目的,你給哀家從實道來!"說著,驚怒之下,將手中的茶杯朝著地上狠命摔去,碎裂之聲清脆得令人心驚。

"這套衣飾是朕賞賜給裴四小姐的!"誰也沒有想到,這時候繡簾一掀,卻是身著明黃團龍袍的皇帝走了進來,若有所思地看著太后,道,"方才朕和貴妃偶遇裴四小姐,正巧御製監的人送新的衣裳首飾給貴妃過目。朕覺得這套衣飾裴四小姐穿起來應該很好看,就賞賜給她,到貴妃的宮殿換上。"

見皇帝進來,葉國公夫人和世子夫人急忙上前行禮。

皇帝揮揮手,命她們起身,這才轉向太后,眉眼微挑,幽深的眼眸似乎透漏出無限的深意,"怎麼?母後看不得這套衣飾嗎?如果母後看不得這套衣飾,那裴四小姐,你就去換下來吧!"

這分明是說太后心中有鬼,不敢看到如此相似阿芫的裝扮。

沒想到皇帝會進來,更沒想到皇帝會說這樣的話,太后看了看茫然無措的裴元歌,再看看似笑非笑的皇帝,只覺得心突突直跳,卻也不敢承認自己的確看不得這樣的裝扮,只能咬牙道:"怎麼會呢?既然皇帝覺得元丫頭這樣穿戴好看,那就這樣穿戴好了。哀家怎麼會看不得呢?"

"母後千萬不要勉強才是!"皇帝淡淡地道,似乎微帶譏諷。

太后心中琢磨不定皇帝的意思,只能勉強道:"不勉強。"

皇帝也不再繼續這個話題,眼睛在葉國公夫人和世子夫人身上微微一轉,又收了回來,在首座坐下,信手取過旁邊的茶盅,淺淺啜著,道:"剛才葉國公夫人和世子夫人在說什麼呢?怎麼見裴四小姐和朕過來,就突然不說話了?是不是朕妨礙了你們?"

"皇上說笑了,不過是說些家常閒話罷了!"葉國公夫人笑著道。

皇帝點點頭:"原來是在說家常閒話,朕還以為是為了禮部尚書葉兆敏的事情呢?"

聽皇帝主動提起,正好可以趁機求情,葉國公夫人便道:"回皇上的話,也是為了這件事。吏部尚書葉大人素來公正清廉,也不知怎地竟會遭這樣的誣陷,堂堂朝廷二品大員,居然被拿下刑部大獄,連家裡也被抄撿,弄得亂七八糟,毀損了不少東西。家裡淨是些女眷,哭得悽悽慘慘的。妾身看著,實在覺得淒涼,就想進宮來向太後娘娘說道說道,妾身說句不該說的話,這刑部尚書也太放肆了些!"

說著,忍不住狠狠地瞪了眼旁邊的裴元歌。

裴元歌垂手而立,卻依然目露驚訝,似乎對此事全不知情。

"哦,這件事朕也知道,也是朕準了裴尚書抄撿文書的。"皇帝淡淡道,神色依然淡漠。

葉國公夫人一時間有些回不過神來:"皇...皇上..."

"有人舉報,說葉兆敏身為吏部尚書,不想著舉賢任能,為國為民挑選人才為官,卻私下收受賄賂,根據別人說送的禮錢多少才安排官職,一個刺史五萬兩銀子,左右布政使三萬兩銀子,依次類推,朕大夏王朝的官位,竟成了明碼標價的貨物!這樣選出來的官員豈能是好官?自然是要在官位上撈回更多的銀子,到時候還不是貪汙受賄,搜刮百姓?長此以往,這大夏王朝焉能不亡?朕非要煞煞這股禍國殃民的歪風邪氣不可!"皇帝越來越怒,說到後來,幾乎是聲色俱厲。(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