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秘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韓蟄率平叛大軍出征, 京畿守軍除去分撥給他數千將士外,也加固防守,沒半點鬆懈。

皇宮裡永昌帝心驚膽戰, 從未有過的關心朝政,每日都要問幾遍戰況軍情。

韓鏡總攬六部,每日入宮好幾回,除了兵部和戶部錢糧等事, 也分出精力在禁軍身上, 藉著範家謀逆的契機, 將範貴妃曾籠絡的親信撤換, 韓徵從郎將升任羽林副將, 監門衛將軍則因失職而問罪,由傅益的舅兄蔣玳接任。

這般安排, 著實偏重倚賴韓家, 永昌帝也稍覺不妥。

奈何禁軍裡兩員干將都遠赴邊塞,范家的眼線被順蔓摸瓜查出不少, 且京城裡鬧了幾樁亂事,都跟范家埋下的暗線有關, 唬得永昌帝如驚弓之鳥, 看誰都可疑似的。

相較之下, 反倒是韓家更可信一些。

外頭惶惶不安, 韓府也難以清靜安寧。

韓蟄率軍出征,府裡有些事便得韓墨出馬斡旋,藉著昔日同僚交情, 給韓蟄鋪路。

楊家上下忙於京畿防守,楊氏手裡也添了不少事,令容每日照顧昭兒之餘,也會去豐和堂,幫著分擔一些。

這日令容才將昭兒哄得睡下,因外頭下雨,取了件披風裹著,便由宋姑撐傘,陪著往楊氏的豐和堂去。

還沒走出銀光院的門檻,就見枇杷匆匆跑進來,面帶驚慌,渾身溼透。

令容蹙眉,將她拉到傘底下,“怎麼慌慌張張的?”

“少夫人,奴婢方才剛在路上碰見趙叔,他是來送訃告的。”枇杷的聲音都在顫抖。

趙叔是傅錦元身邊的人,令容聞言大驚,“什麼訃告?”

“說是老太爺病了半月沒撐住,昨兒去了。少夫人——”見令容身子晃了晃,枇杷忙伸手扶住。

“無妨。”令容喉中乾燥,面色微微泛白。

傅老太爺的身子骨不太好,這兩年時常染病,前陣子宋氏修書過來時說老太爺入秋後染了風寒,令容甚為憂心,只是礙著京城事多,原打算忙過這陣子趕去瞧瞧的。誰知相隔僅僅數日而已,金州竟會送來訃告?

雖知生死之事人難勝天,乍聞噩耗,心裡還是抽搐般疼痛。

前世家破人亡,此生難得周全,令容偶爾夢迴,總覺得這安穩彷彿是偷來的,彌足珍貴。爹孃健在,兄長得展報復,待韓蟄平定戰事,府裡哪怕不求廕庇,也能安享伯府尊榮。誰知祖父竟沒能撐到那時,這樣快就撒手人寰?

雨簌簌往下落,打在傘上,有些嘈雜。

令容呆呆站著,握住枇杷的手,遏制不住地顫抖。

好半天才忍住眼裡的熱意,她深吸了口氣,叫上宋姑,匆匆往豐和堂裡去。

……

豐和堂裡,韓墨和楊氏對坐在客廳,面帶悲慼。

雖說韓鏡對傅家有偏見,楊氏卻愛屋及烏,對傅家頗有好感。韓墨跟宋建春是舊交,跟傅錦元雖不算太投緣,卻也因韓蟄的關係往來和睦,如今傅家老太爺過世,畢竟悲嘆。

廳門敞開,颯颯風雨裡令容撐傘而入,在廳外駐足。

楊氏瞧見,招手叫她近前,握著她手,“你都知道了?”

令容頷首,瞧著桌案上的訃告,鼻頭有點發酸,“母親,我想……”

“我知道,回去收收東西,我陪你到金州去。”楊氏溫聲。剛才她已跟韓墨商議過,因率兵韓蟄在外,韓鏡和韓徵的心思都在朝堂禁軍,韓墨肩上又扛著相府的一堆事,著實抽不開身。而令容才誕下孩子,是相府裡身份要緊的少夫人,讓她獨自回去奔喪,顯然不妥。

便只剩楊氏還能抽身兩日,陪她回去。

令容有點意外,繼而感動,“這一趟來回要耽擱不少時間,母親這邊正忙,我回去就好。那邊知道府裡忙碌,又是戰事吃緊,想必也不願勞動母親。”

“無妨。”楊氏拍了拍她的手,“回去安頓好昭兒,我叫人備車。”

她已然決斷,令容沒再推辭,跟韓墨行禮過,便匆匆趕回銀光院,讓宋姑準備東西。

昭兒還在小搖床裡睡著,兩個月的孩子已長得很漂亮,睫毛濃長,羽扇般蓋在眼瞼,小巧的鼻子,白嫩嫩的臉蛋,睡得安靜而老實。

自打昭兒出生,令容便跟他朝夕相伴,餵奶照料,陪著逗弄,許多事都是親自經手操心。這回到金州去,少說也要耽擱五六日,昭兒醒來找不見爹孃,還不知會怎樣哭鬧。她沒法貼身照顧孩子,心裡便空蕩蕩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昭兒畢竟年弱,近來京城內外不安穩,著實不宜帶在身邊折騰。

狠了狠心,只能割捨,在昭兒臉蛋輕輕親了下,囑咐姜姑和奶孃用心照料。

待宋姑收好行裝,便冒雨匆匆出門。

到得府門口,卻又碰見披著斗笠騎馬而來的宋建春。

宋建春待妹妹向來上心,宋氏又跟傅錦元感情融洽,這些年傅家婚喪嫁娶,都會給宋建春遞信。從前宋建春到金州做客,傅老太爺也會殷勤招待,交情頗深。

這回傅家的訃告送過去,宋建春近日在吏部的事不算太多,便告來了兩日休沐,打算明日去拜祭,連夜趕回。因惦記令容,特來同行。

……

一行人出了京城疾行,傍晚時分抵達金州,傅府外已是一片哀慼之象。

門房將人迎入,宋建春自去找傅錦元,楊氏和令容則往內院,去宋氏那裡。因老太爺病倒後傅益懸心,蔣氏前陣子就已回了金州,幫著宋氏料理瑣事,偶爾侍奉湯藥。這會兒喪事辦起來,闔府上下滿目悽慘白色,兒孫們披麻戴孝,喪音遙遙可聞。

楊氏先勸宋氏節哀,說了府裡的難處,請宋氏別因禮數不周而介懷。

宋氏明白輕重,深感楊氏好意,叫人請入客院住下,又帶令容去見傅錦元。

傅錦元臉色憔悴,比上回見面時瘦了許多。傅老太爺官職不算高,也不像韓鏡似的強硬苛刻,從前雖也因傅錦元兄弟倆的紈絝生過氣,卻無損父子情分。這些年傅錦元能安心在教坊書畫間閒遊,也多承老太爺縱容性情。而今慈父過世,焉能不悲?

一家子相見,唯有傅益隨軍征戰在外,傅綰還在途中趕路。

老太爺已入殮,靈堂佈設已畢,僧道聚齊,已有人陸續來弔唁。

令容途中強忍的淚水在看到靈柩的那一瞬湧出,前塵往事排山倒海般翻湧過來,她跪地叩首,淚水如珠滾落。

……

靖寧伯府在金州地界算是排得上號的高門,傅老太爺在金州衙署居於高位,在京城也有些親友,喪事裡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老太爺襲著伯位,禮部也命人前來祭奠,雖暫時未提襲爵之事,卻也頗鄭重。

——大概還是瞧著韓蟄的面子。

楊氏和宋建春都是忙人,弔唁罷,當日後晌便回了京城。

令容幼時頗得傅老太爺呵寵,因傅益不在,孫輩只有傅盛,便在府中多留兩日,算是送祖父最後一程,也順道陪陪傅錦元和宋氏。

兩三日往來,跟傅盛的妻子蔡氏照面的次數也愈來愈多。

蔡氏是庶出,因蔡源中手握重權,蔡夫人又性情軟弱,府裡雖有嫡庶之分,卻因蔡源中的偏寵,蔡氏比嫡出女兒還受寵愛些。因她生得好看,性情據說頗隨和,嫁入傅家之後,倒是跟傅盛相敬如賓,將傅盛那四處撒野的性子收斂了許多。

大伯母和宋氏對她也頗滿意。

令容因此對蔡氏頗存幾分好感,格外留意,誰知留意得多了,就又覺出不對勁來。

蔡氏待人確實是和氣的,哪怕是對著傅盛那等頑劣的人,說話也溫言軟語,並無背靠蔡家的驕矜之態。跟妯娌蔣氏相處時,也甚少見她爭高下、論長短,一副和氣本分的模樣。

對令容亦然。

但和氣之外,令容總覺得蔣氏對她似存幾分躲閃,說話時目光不時便瞥向別處,尤其當飛鳳姐妹跟在令容身邊時,她便有意躲避似的,哪怕迎面碰上,也會尋個由頭走開。

這些痕跡不算太明顯,藏在和氣的外表下,令容甚至懷疑是她多心了。

直到這日入夜時在後園僻靜處看到蔡氏孤身往西北角走,腳步匆匆。

傅家後園佔地頗廣,亭臺樓榭掩映在花木之間,散心最宜。令容懷孕後甚少回金州,趁著這晚得空,便由飛鳳陪著走走,回味舊事。因喪事的緣故,闔府上下大多在前院,後園裡沒幾個人影。

是以遠遠瞧見蔡氏趁著入夜的昏暗獨自疾行,令容頗為詫異。

再一瞧那方向,心中更是疑惑——園子西北角是些擱置雜物的庫房,連管事都不常去,蔡氏是府裡的少夫人,往那邊去做什麼?

她對府裡地形了熟於心,遲疑了下,便抄近路跟過去。

夜幕下整個後園都很安靜,晚風颯颯吹過,帶著清冷寒意。

蔡氏的腳步愈來愈快,越走越偏僻,最終在一處常年鎖著的庫房前駐足。

令容沒鬧出半點動靜,帶著飛鳳,在落灰的窗邊駐足。

隔著老舊的窗扇,傳來屋門開鎖的動靜和蔡氏壓低急促的聲音,“又找我做什麼?府裡辦喪事人多眼雜,若被人瞧見,我可不管!”

“少夫人若不管,我便去山南拜見令尊。”

屋裡傳來男子陰沉的聲音,語帶威脅。

令容只覺這聲音頗為耳熟,再聽了兩句,霎時臉色大變——竟是範自鴻!

作者有話要說:  摸摸令容~最後一波戰鬥嫋~

蟹蟹地雷mua!

天了嚕!扔了1個地雷

mamie扔了1個地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