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福建政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想想小日本這次吃了虧,絕不會善罷甘休,吳宇在事件發生後立刻玩起新聞媒體的手段,一方面宣稱有不明國籍的軍艦闖入海南領海,攻擊歃血盟的軍艦。一方面又透露歃血盟潛艇戰隊又編入四艘新艇,如果再有來犯者必擊沉後公之於世。

吳宇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把小日本激怒了,這時候如果日本前來攻打海南,勝負還真不好說!即便歃血盟能取得防守上的勝利,各方面準備不足肯定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剛剛發展起步的海南經不起這樣的大風大浪,吳宇可不想打無把握之仗,辛辛苦苦積攢的家底,不能隨便揮霍了。

稱來犯軍艦不明國籍,可以說給了小日本一個擺脫責任的機會,潛艇戰隊的擴編是有意震懾日本不要輕舉妄動。這個時代潛艇是對付大型戰艦的利器,戰艦反潛是各國海軍最為頭疼的問題。吳宇透過這種方式避免了直接和日本交戰,換來了歃血盟和海南發展所需要的時間

尚宜嗣的事件過後,歃血盟加強了反間諜的力度,大多數間諜也因此而暫時收斂了許多。至於結黨營私的現象,還是要靠洪常青這位黨代表出身的政治高手去調理,吳宇只是說了一句話:“切不可搞肅反運動,如果真查到有野心且不知悔改的傢伙,逐出海南便是!”

這次“出雲號”接應間諜的事件,提醒了吳宇要加強海南的預警,找來李志宏和何潔,商量著怎樣將海島上的雷達預警系統搞起來。這時的歃血盟有三套相控陣雷達系統,按說在海南裝三套也能勉強覆蓋周邊海域(工作在X波段,覆蓋方位60-、仰角70-的範圍,探測距離為150公里,水平搜尋的距離為75公里。其功能有地平線搜尋、海面和空中搜尋,能同時跟蹤50個目標,可以控制火炮對水面目標作戰,採用超分辨技術,具有目標識別能力)裝置是有,可操作裝置的人員卻還需要培訓,那個時代的人最多看過打字機,電腦這東東萬不可隨便教給別人,只和李志宏、何潔商量的原因也是考慮到這件事需要高度保密。

商量了半天,決定讓吳宇一向信任的副官沈露帶領一批留學生學習電腦,只教授如何使用,至於原理和程式設計還是少說為妙。海南既然建立雷達系統,海島上自然也需要,好在當時的獵潛艇上有一座60S型二維對空/對海警戒雷達(中國仿製的法國湯姆森-CSF公司的DRBV-15海虎),工作波段是E/F波段,探測距離對空110公里、對海7-40公里,用這玩意兒為海島提供警戒,在當時來說也是比較奢侈的了!

雷達這玩意在二戰中的到了迅速發展,但在二戰前,英、美國家的雷達大的嚇死人且探測距離不夠遠。想想以後還要為接收的軍艦上裝備雷達,吳宇做了一個砸鍋賣鐵的決定,收集所有從現代帶來的電器,保留一部分必要的東西外,其它的都給拆了,拆下來的元器件用來仿製60S型二維對空/對海警戒雷達和炮瞄雷達。

這裡要特別說一下積體電路的發明,1958年,在得克薩斯儀器公司工作的年輕工程師基爾比想出一個很好的主意,不僅在矽片上製造電晶體,還使矽片在可以控制的特定區域摻入其他的不同元素,改變其導電性做成電阻;再在矽片表面形成的氧化層特定區域鍍一層金屬做成電容;然後按照電路設計要求將它們相互連接,使一塊小小的矽片具有電子線路的功能,人們稱之為積體電路,它就像一座顯微鏡下的城市。

積體電路的發明,是電子產品工藝技術的一次革命,進一步減小了電子設備的體積,由此,它們變得更輕、更小。由於不同的電子元件大部分可以在同一塊矽片上製造,相互緊密連接在一起,因而減少了元件失效和引線斷裂的可能性,提高了電子設備的可靠性,也降低了電子產品製造的成本。為充分體現積體電路的優越性,人們競相改進工藝,努力在同樣尺寸的矽片上製造越來越多的電子元件。0世紀60年代初期,人們只能製作一塊矽片包含幾十個元件的小規模積體電路;0世紀70年代後期,人們已經能夠在面積0平方毫米的一塊矽片上整合1萬個電晶體;0世紀90年代以來,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技術迅速發展,人們已經能在一塊指甲蓋大小的矽片上製作包含500萬個電晶體的積體電路,它的功能相當於50臺1945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而當年第一臺計算機重0噸,需佔用兩間房屋。

積體電路的發明,大幅度地降低了電子產品成本,它們的尺寸奇跡般地減小,導致了家用電子計算機和手機的出現,使從前專門機構才能購置的電子裝置成為公眾可以使用的工具。

這時候由於缺乏電子工程師,製造積體電路目前還有相當大的難度,就算可以研製出來,那也是以後的事。目前的防禦系統必須儘快完善,否則小日本真的把戰列艦開過來,那可就麻煩了。思前想後,吳宇砸鍋賣鐵實屬無奈,儘管這樣,那些拆下來的東西,加上大批電子管才搞出十六套仿製雷達。

仿製出來的雷達體積大得嚇人,軍艦上根本裝不下!無奈之下,吳宇只好將相控陣又拆了下來,加裝在“南安普頓”級和艘“水神級”輕巡洋艦上,將這三艘軍艦作為指揮艦使用。至於海南和海島上的雷達,就用那些拼湊出來的玩意兒頂上,大歸大,但總比沒有強!

吳宇忙著完善海南的防禦和建設時,福建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全國的目光都被十九路軍所吸引,就連這次和日本海軍的交鋒,都沒能引起大家的關注。

十九路軍在蔣光鼐和蔡廷鍇等人領導下,於19年11月發動了以“反蔣抗日”為主旨的“福建事變”,但這次事變過程只有短短兩個多月。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福建十九路軍召開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發表人民權利宣言,即日選出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馮玉祥、黃琪翔、方振武(方未到改選戴戟)、蔣光鼐、蔡廷鍇、徐謙、何公敢、李章達、薩鎮冰等十二人為委員,公推李濟深為主席。二十二日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改元為中華共和國元年,廢除原來的青天白日黨國旗,使用公曆。政府委員會之下設三會兩部一院一局。軍事委員會由李濟深兼主席。經濟委員會由於馮玉祥未到任,改由馮的代表餘心情代理主席。

閩便開始後,蔡廷鍇電告各師擴編為軍,同時電飭各軍官兵取下青天白日帽徽及孫中山遺像,停止每週的總理紀念週,取消黨國旗。由於平時沒有說服宣傳工作,突然說出反對南京政府之事,眾官兵頗為惶惑。事變後僅三日,在閩北沙縣一、二兩軍的部隊原修建的野戰據點工事遭到蔣機轟炸,官兵們的情緒更加不安。

原歸蔡廷鍇指揮的雜牌土著軍隊,除盧興邦、興榮及陳齊王宣尚保持電臺聯絡外,其餘各部電臺呼應不靈,郭援記得吳宇的提醒,此時也是按兵不動,靜待其變。

不久,經過蔣介石的瓦解,多半雜牌部隊都撤離了原駐地,那些不對的頭腦們得到老蔣升官發財的保證後,紛紛對十九路軍採取敵對措施。兩廣本來和十九路軍也有盟約,但看到福建政府聯合共產黨放棄國民黨國旗之後也起來反對,特別是陳濟棠受蔣介石的收買獲得一百萬元的補助金,實行封鎖閩、粵邊各陸地交通,封閉十九路軍駐粵各機關。

關於陳銘樞和各省(包括湘、黔、滇、川、康、魯、陝)原來是有友好聯絡的,由於形勢不對頭,也沒有一省通電支援。原來方鼎英準備在湘西起義的決策動不起來。在國民黨中,除李烈鈞在上海來電聲援及陳博生來閩表示張學良在歐洲來電支援外,再無一人表示支援。

平時在國外的閩、粵籍華僑是熱烈支援十九路軍的,這次華僑支援的也寥寥無幾。而蔣介石一面利用其御用的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通電各軍政機關對“閩變”實行鎮壓,限令剋日平定,一面在“閩變”後第二天,以蔣中正個人名義發出告十九路軍將士書,痛訴陳銘樞賣國叛黨,煽動官兵反對福建人民政府。

緊接著,國民政府下令通緝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三人,撤消蔡廷鍇及蔣光鼐在國民黨的職務。從以上的情況,清楚看出福建事變是孤立無援的,原來政見相同的也由於取消國民黨國旗之舉的顏相譏;蔣介石決心調兵進攻的企圖已十分明確。造成福建政府匆匆應敵、處處被動的局面。

福建東臨海濱,海防遼闊,可以登陸的地方達二十餘處,特別是馬尾、廈門兩個軍事要港,在戰略上頗為重要。事變的當日蔡廷鍇即密令七十八師師長雲應霖(當時兼馬尾要塞司令)、廈門警備司令黃強,分別派部隊將馬尾、廈門兩個要塞司令部、馬尾海軍造船廠、廈門海軍航空處、長門炮臺、長門海軍練習營、彈藥庫等加以接收。但馬江要塞司令李孟斌所率的艦隊江貞、江元、楚觀三艦在二十夜脫逃,僅截獲海鵠、星星兩艦。至於駐閩的海軍陸戰隊一、二兩旅曾接受福建綏署指揮,“閩變”開始,這些部隊表示擁護人民政府,蔡廷鍇將該兩旅編為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海軍陸戰隊,以原任旅長楊廷英、林秉周分任正副司令,企圖利用這些海軍艦隊及陸戰隊鞏固沿海口岸。

“閩變”開始時,一方面軍所轄各軍(即十九路軍所轄各師),散佈在閩東南西北,佈防千餘里地區。其地點大致如下:第一軍沈光漢部,全部集結在閩北沙縣及其以西地區。第二軍毛維壽部,一個師在閩北沙縣、延平間,軍部及另一個師在閩南之泉州、惠安地區。第三軍區壽年部,一個師在福州及馬江地區,軍部及另一個師在閩東南之莆田、涵江地區整訓(連城戰敗後)。第四軍張炎部,全部集結在閩西的龍巖、永定地區。第五軍譚啟秀部,在福州以西水口、延平間地區,一部在古田。總部直轄的特種部隊,有部分駐在漳州、廈門兩地。

福建乃是四戰之地,除與紅軍有約無西顧之憂外,其他諸方面都要設防,七萬多人的兵力,若散在四方,即無機動作戰能力,處處設防,則處處薄弱,特別是廣東背約投蔣之後,整個戰略上沒有後方根據地,當時閩西善後處所轄的各縣政府雖做一些計口授田工作,但作為一個後方也不牢固。

在“閩變”後的第三日,閩北沙縣被飛機轟炸,“閩變”後的第十日,閩南的泉州又遭轟炸。之後,蔣介石決心用南昌行營武力解決福建政府,福建政府的前途一片暗淡。

郭援這時候按捺不住行動了,將部隊調動到三都佈防,恰逢福建政府第一方面軍海軍陸戰隊在三都駐防,南京海軍部長陳紹寬正在爭取他們反水。郭援見狀,二話不說,先將陸戰隊繳械,而後收編,這樣一來得罪了陳紹寬,這位眼看功勞到手的海軍部長,一怒之下在老蔣跟前把郭援狠狠地告了一狀。

蔣介石在自己的弟子名冊中翻了半天,怎麼也查不到郭援這個人,心下明了郭援只不過是一支雜牌武裝。可這雜牌軍竟然敢搶著收編自己到手的武裝,這可令老蔣大為光火!此時南京政府已下令對福建政府進行“討伐”,計劃抽調二、三十萬兵力分批入閩,其第一批部隊約十萬人,分別由浙江南進,由贛東東進中。蔣介石見郭援部就在福建並且人數不少,乾脆又耍起了心機。 思量過後,老蔣給郭援發去一份委任狀,升其為中將兼福建平叛前敵司令,令其率部即刻對福建政府發動進攻!其用意是讓你們先打個兩敗俱傷,自己調集大軍在最後一齊拿下。

郭援本來是想藉機佔領一塊根據地,沒想到老蔣給了個先鋒司令的頭銜,明知道這裡面有鬼,可郭援也想利用一下這個機會打下福建。於是,全師加上新改編進來的一萬五千餘人馬開始在福建攻城略地。

福建政府全部兵力號稱有四個軍三十三個團,實際除留置前方後方守點守線,散在東南西北及沿海各港口佔去十一個整團之外,只二十一個團的兵力可以機動。空軍又處於絕對劣勢,漫長海岸線上也無海軍巡邏,在這種情況下,福建政府根本就不可能堅持的住。

蔣光鼐見老蔣兵戈相向,分析敵我情況後向福建政府提出:國軍既決心使用軍事來進犯,迎頭痛擊即便勝利了還不能解決戰場問題,因敵軍後續部隊力量強大,如過早使人民軍主力激戰,損失有生力量之後,等於不攻自破,全域性失敗。他力主將各軍主力撤至閩西南,背靠紅軍作持久抵抗,不然即將主力使用在閩東方面,乘敵人之虛進入浙東,打亂敵軍進攻計劃。

陳銘樞、李濟深、黃琪翔等人則認為福州是人民政府的首都,乃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心臟,非萬不得已,決不放棄。福建政府軍力有限,不宜分散,應集中主力守福州,只要福州能確保,政治影響就會逐漸擴大。對以上展開辯論後,結果福建政府大多數人員主張守福州,於是透過了放棄閩北守福州案。

由於福建政府這個錯誤的決定,郭援率部在先期的戰鬥中所向披靡,閩北原建寧府屬的建陽、建甌、浦城、崇安、邵武、松溪等縣,原延平府屬的順昌、將樂、泰寧、永安、清流、沙縣、寧化等縣(其中有部分是蘇區)都沒費什麼勁就拿下了,部隊也壯大到兩萬四千餘人。

郭援在前面打的開心,老蔣在後面收的也舒心,一路下來直至福州城下,郭援這才發現打下的地盤都被老蔣的部隊收回去了。事已至此,郭援就是想要都要不回來,只好先打下福州再做計較。

是時,國民黨空軍方面從十二月二十二日起於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幾日中,除轟炸福建全省重要城市,如泉州、漳州、龍巖、南平、古田、莆田各地,尤以福州是更番不斷地擾亂,弄得人民政府各機關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商店只有下半天才能開市,日本浪人及特務分子又在南臺公然搗亂,秩序開始混亂。

經過十來天的交戰,福建政府的部隊不是打敗仗就是被勸降,約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十日左右,李濟深、陳銘樞等見福建政府大勢已去,匆匆佈置解散政府人員。他們在福州召開會議,說放棄福州擇地再戰,重要人員可先回香港等軍事穩定後再來,不必隨軍轉戰以策安全。於是福建政府便紛紛解體。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黃琪翔等乘飛機,陳友仁、徐謙、餘心情、許錫清、章 伯鈞、彭澤湘、胡秋原、梅龔彬、張文、張酉錄村等多人乘海輪,閩海省府人員何公敢則乘車行動,於一月十三日先後離開。未足兩月的福建人民政府四分五裂。

十九路軍由福州撤出後,廣州西南執行部胡漢民曾表示對閩善後態度,提出只要十九路軍恢復中國國民黨的關係,只要陳銘樞、李濟深離閩,其餘可以免究,雙方應停戰,保持十九路軍抗日光榮番號的主張。廣東陳濟棠也提出,請蔣介石保留十九路軍名義,劃閩西南為該軍防地,由戴戟、陳維遠收編的主張。國軍蔣鼎文部也由福州乘海輪在廈門登陸。另一部國軍湯恩伯部先頭向安溪、同安前進,包圍福建軍隊殘部。福建政府漳廈警備司令黃強在廈門已投降,閩南沿海不斷有國民黨海軍艦艇遊弋。

郭援倒是將福州收入了自己的手中,面對老蔣不斷要求追擊殘匪的命令,他是再也不敢輕信了。明知道只要自己一出福州城,老蔣就會立刻派兵強佔,這種傻子都看得出來的事情,他是萬萬不肯做的。吳宇倒是有個想法,藉助給郭援提供援助的時機,曾向郭援建議放棄福州,拿下廈門和馬尾做根據地,以後出現問題,部隊也好從海上支援或轉移。可惜的是郭援想以福州作為和老蔣討價還價的籌碼,沒有採納吳宇的建議及時奪取這兩個地方。到了三月份,國民黨海軍已經將兩處地方作為自己的基地,郭援就是想去也難了。

以連續征戰部隊需要休整為由回覆蔣介石,郭援在福州度過了一九三四年的春節,由於福建政府中大批散兵遊勇的加入,郭援的部隊已經擴編達三萬六千餘人,實際兵力達到了一個正規軍的編制。此時其他國軍部隊也陸續抵達福州周圍。衛立煌的先頭部隊三十六師、張治中部八十七、八十八兩師和湯恩伯部更是在福州城下虎視眈眈!(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