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從軍(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岳家軍剿滅曹成部匪寇的軍報傳回新朝,高宗大喜。

他甚至都沒有關注到功臣名單上,有一支韓家軍參與,還有趙若楠、魏十三等幾個不起眼的名字。

更加不可能想到,他們將會是動搖趙宋江山的重要人物。

既然功績擺在眼前,封賞自然少不了,接下來,趙構再降聖旨。

紹興二年六月,因平遊寇之功,岳飛被授予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岳家軍北上後屯兵江州,負責守衛長江中游,轉唄後面北伐的相關事宜。

趙若楠、魏十三所率領的韓家軍,並未受到什麼實質上的封賞,只是接收到宋廷口頭上的表揚,然後要他們配合湖南當地的剿匪隊伍繼續打擊當地的楊么隊伍。

一開始,宋廷這條命令,並不能讓韓家軍營中諸位將士信服的,再怎麼說,他們在圍剿曹成這一行動中,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作用,若不是他們,起碼岳家軍不可能在剿曹成部時,如此輕鬆。

最起碼,若無魏十三領兵趕至全州一帶,岳家軍他們的死傷要比現在來得更加慘重,現在的情況,反而是韓家軍在東南戰場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死傷近半數人,軍隊規模減至兩萬餘,所以於情於理,他們都應該得到一個更加重視的封賞。

不過,魏十三對此卻是釋懷的,當朝乃是趙構,還有什麼事情是他做不出來的呢?

他沒有糾結這個問題,既然當初下定了心思,想要在從軍道路上,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魏十三也算是有這種結果提前想到。

就是岳飛這種英雄人物,在靖康元年,便開始一直為宋廷在戰鬥,也是幾遭輾轉,起起伏伏,立下無數戰功,才在建康四年,轉戰江淮後,接連數月在戰場上的功績而聲譽日高,才受人舉薦,正是成為一方知州,眼下他們這種戰績,恐怕在趙構眼中根本算不上什麼。

何況,還有岳家軍佔了功勞的大頭,分配到他們身上的功績,自然就沒有什麼顯眼的了,事實上,魏十三也並未想過藉助岳飛這一戰,便一飛沖天。

他知道,接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蹭上岳家軍剿滅曹成的大勢,進入到宋廷,甚至是趙構的視野,其實已經算是達到了他們初步的目的。

幾番勸阻和解析之後。

這支失去了韋東林這位副將的韓家軍,魏十三順理成章地接替了他的位置,坐上了這支軍隊中的第二把交椅,成為新的副將。

此舉也算得上是眾望所歸,韋東林的死,非但沒有給這支新組成的韓家軍帶來太多的麻煩,反而是領這只軍隊更加團結,更加穩定,也更加氣勢磅礴了。

這也算是他死得其所。

而先前與他合作的馬夫人,看到這一處,已經是徹底明白,她大勢早已一去不復返,但要她一個人就此離開,她又不甘心。

最後,卻還是想著大軍之中,苟活著,改變主意,到了有朝一日,提取定會退而求其次的計劃的。。

而這個

魏十三並無瑕疵去管理這一件事情,但在接受了前面的教訓之後,他也沒有急於求成,也沒有空閒時間去關注她。

接下來。

一戰下來,他們剩下的大部隊,停在了湖南與廣西交界處,重新改變休整結束之後,正式進入了湖南地帶。

實在是,當時楊麼聚集人馬佔領洞庭湖區,採取“陸耕水戰”體制,繼續與南宋朝廷對抗。宋廷視之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卻都是鎩羽而歸。

但宋廷又不能就此放棄,由於忙著組織岳家軍安排防止金軍突然南下的行動,無奈何,只能由趙若楠、魏十三所率領的軍隊只能領命。

又是趕幾天地位路,他們才算是在距離洞庭湖外三四十裡地的位置駐紮了下來,等待更好的機會。

楊么部,發展到了現在,已經有數年的時間,宋廷一直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要派人剿滅他們,卻一直無法做到,反而更加助長敵人的氣焰。

先人們的經驗已經非常清楚了,魏十三領兵靠近之時,自然不會選擇帶著兄弟莽上去,畢竟面對楊么部如今這種據險而守的策略,他暫時也沒有想到想到破解之法。

而且,他們還面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先前,岳家軍將糧草分給了他們一部分,才讓他們撐了過來,後面宋廷封賞都沒有降下,自然也不可能給他們補充軍餉。

到了現在,他們再一次面臨到糧草短缺的問題。強徵強取,以他們現在的身份且不說合不合適,恐怕在老百姓手中也榨不出這麼一大批的糧草來,而且不是長久之計。

他們沒有聯絡朝廷的綠色通道,向朝廷要糧的路子怎麼看都是行不通的,於是乎,僅僅是這個問題,便讓他們近兩萬人的軍隊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地步。

正是人心惶惶之際,陳玉桉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既然楊么部的將士,能夠以‘耕陸水戰’的方法,養戰官軍,立於不敗之地,那為何我們不能用他們的方法呢?”

這番話傳到魏十三耳中後,當即便給他派了一隊人馬,負責勘察地形,尋找適合耕種的地方,正好這個時候正值春收秋耕的季節,另外,說起這個,他忽然也想起,當初在雩都中。

魏十三便留了一部分的人,照看當地的農作,當初的趙繼祖深知糧草於軍隊的重要性,在佔領了贛東地區之後,第一件事情,便是命令當地的百姓,每家每戶都要耕作,然後將糧食上繳到他們的糧倉中。

若不然,以他們的實力,也不可能發展得如此之快,如此,豈不是說,兩地都要一大正等待收割的田地?

想到這處,魏十三覺得,他們活下來了,起碼燃眉之急應該可以渡過去了,若是陳玉桉能找到合適的耕作之地,那就算是與對方打持久戰,也不至於陷入被動。

便是如此,這支急匆匆行來的韓家軍,在生死攸關的重要關頭,並未第一時間,選擇與楊么部火拼,而是非常理智地選擇了兵分兩路。

一路果斷往贛南、贛東一帶去,厚著臉皮,逐家逐戶去要糧,大概是因為先前匪情已經被平定,百姓們不至於完全流失,還呈現出死灰復燃般的生機,這一操作要來的糧草還真不少。

第二路,則是放下手上的刀槍劍戟,褪去身上的衣衫皮甲,在陳玉桉找到的大片耕地中,忙活起了春秋與秋耕的事情。

這樣的操作,持續了一個月有餘的時間,他們手下這支,本要在溫飽線上掙扎的韓家軍,竟然重新煥發了新的光芒,活過來了。

軍營中。

“面對我們現在的處境,眾位有什麼良策,可以嘗試兵敗那楊么的?”魏十三將趙若楠,宋青、陳玉桉、言雀、施種道、梁坤叫到了營中,商討關於如此對付楊么的問題。

眾人聞言當即陷入沉思。

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們,事實上,宋廷並非第一次派人前來圍剿這楊么部了,這些人,雖然不敢說每個都是子午良將,但肯定不會每個人都是草包。

改用的辦法,尋常的不尋常的,他們幾乎都用過了。

而且,這楊么明顯比性格衝動,頭腦簡單的曹成要老練得多,他知曉只要自己堅持防守,不貿然進攻,官軍就無法左右得了他們,所以才會如此有底氣一直不轉移。

魏十三對於眼前的這種情況,也是十分的頭痛,儘管他們現在解決了糧草的問題,但現在又多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擺在他面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沒有水軍。

敵人擅長水戰,他們這些人,只有當初魏十三要馬夫人堅持訓練的一隊水軍,但萬安河現在人都不知道去了哪處,那一隊的水軍,死死傷傷,也所剩不多。

就算是勉強能夠組成一支二百來人的隊伍,他們也可以選出擅長水性的兵卒進行加練,但沒有戰船這個問題,算是給了他們迎頭一棒。

難道還要回到贛州地區,借幾條船過來?

越是想到這些問題,魏十三便感覺頭痛欲裂,他們匆忙來戰楊么,沒有事前做好對敵人的調查,敵我戰力的分析等相關問題的弊端,再一次被無限放大。

種種困難之下,魏十三最終也釋懷了。

反正現在他們已經種下秋稻,暫時沒有溫飽問題,那一切便從零開始準備好了,在破敵計劃商討不成後,魏十三當即跟趙若楠溝通了現在的情況。

接著,趙若楠便下令,在各軍之中,抽調擅長水性之人,負責專門訓練水上戰鬥的方式,駕駛船隻的技術,以及船隊戰術的運用等方面的知識。

另一方面,迅速派兵往上猶城處,將他們先前請回城中的工匠,全部帶到這邊的戰場來,臨時打造戰船,水上作戰的兵器等重要物資。

時間便在這種瑣碎而駁雜的事情中流逝。

領了魏十三的銀票,分離長達三個多月時間的,周奎軒、楊成兩人,從黔地回來了,他們幸不辱命,帶走了三千餘人,帶回來了近五千匹貴陽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