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爭國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夏文德五年六月五日這一天!

楊秉易,劉宇,鐵壽三人聯名上書請乞骸骨,李孝誠並未予以批覆!

六月六日,三人再請!李孝誠再駁!

直到六月七日,三人第三次上書請乞骸骨之時,李孝誠才親自用御筆做出了批覆:“準卿告老還鄉!望珍重,祝晚年幸福,諸事順利!”

自此,大夏迎來了新老交替的節點,李思時期的舊人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從大夏官場黯然隱退,而大將軍王所引領的新人則即將登上大夏歷史的舞臺!

雖然大夏的新老交替伴隨著諸多的腥風血雨,但陽光總在風雨後,李孝誠相信,風雨過後,大夏必將迎來多彩絢麗的七色彩虹。

大夏文德五年九月十五日,對於大夏的普通百姓來說,今天是入秋的日子,而對於趙凱等人來說,今日卻是秋後問斬的日子,他們的生命即將於這一天走向盡頭。

文德五年的秋天註定是與眾不同的,因為趙凱等人用自己的鮮血,為這一年的秋季增添了太多的血色,今年的京城內外格外的蕭索悲傷。

九月十七日這一天,李孝誠,李存孝,宇文成都與王猛四人,帶著幾名經過喬裝打扮的雪豹親兵走在清冷的大街上,看著面前寥寥無幾的行人,唉聲嘆氣的商鋪老闆,以及隨處可見的紙錢,眼前的一切無不預示著這個秋天的蕭條與悲傷。

四人行至一座茶樓前,見此處還算有些人氣兒,於是李孝誠率先邁步走了進去,其餘三人見狀則亦步亦趨的跟了上去。

四人連同六名護衛找了一處相對偏僻些的位置,要了兩張桌子,李孝誠四人坐一張,六名護衛坐一張。

李孝誠要了一壺好茶,四樣小點心,而後邊喝茶邊聽著茶樓內眾人的議論之聲。

一名士子模樣打扮的年輕人(簡稱士子甲)嘆聲道:“咱們這位大將軍王的殺氣太重,一連三日,被斬之人不下七八千,似這等殺法,我大夏又有多少顆人頭夠他砍的?”

商人乙聞言緩緩點頭道:“雖說趙凱等人的確該死,但王爺此等做法確是有些過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百姓丙聞言卻是冷哼一聲,道:“自古造反皆是如此,怎的大將軍王就做不得了?爾等莫不是別國奸細,故意在此處散播謠言妖言惑眾?”

士子甲與商人乙聞言連忙擺手撇清自己,道:“我等只是在闡明自己的觀點,絕無妖言惑眾之意!”

百姓丙聞言依舊不依不饒道:“管你所謂幾何,先與我去見官,若爾等果真胸懷坦蕩的話,屆時官老爺自會還爾等清白!走!”

百姓丙說著便上前拉人,畢竟是種地幹活之人,士子與商人竟被他一手一個給拽了起來,二人無論如何反抗也無法從他的手中掙脫開來。

士子與商人倒也還算是斯文人,二人一直在為自己分辨,並未與之動手。

旁觀者見狀則是紛紛出言相勸道:“兄弟,他二人也是無心之失,犯不著因此等小事便去見官,官老爺一天可忙著呢,他也沒功夫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啊!此事就這麼算了吧!”

“是啊!咱們大夏是允許百姓說話的,大夏的律法之中也並未有言論不當之罪嘛!兄弟,算了吧!”

“兄弟,值此多事之秋,若你此時將二人送官的話,他二人怕是必死無疑啊!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得饒人處且饒人啊!”

眾人紛紛出言相勸道。

百姓丙聞言梗著脖子道:“並非是俺想害他們,但俺覺得做人得講良心,大將軍王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哪一樁不是為了咱們大夏好?又有哪一件不是為了咱們大夏百姓好?他老人家除貪官殺反賊又有什麼錯?怎的到了他們的口中竟成了錯事?做人得講良心,良心!否則與禽獸又有何異?”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附和道:“老兄弟這話說的在理,大將軍王對咱們的恩情咱得記著,如今咱們的日子確是比從前好了許多!”

茶樓內的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為李孝誠表起了功。

士子與商人見狀也只能在一旁邊點頭邊陪著笑臉,他們可不敢再出言不遜,若此時被押去見官的話,自己不死也得被扒成皮,反正已經殺那麼多了,也不差自己這兩條小雜魚了。

李孝誠與王猛在看到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之後,心裡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二人相視一笑,端起茶杯,以茶代酒的碰了一下杯,隨後一仰脖,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

李存孝眯著雙眼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後,他微微點頭道:“兄長之威望,勝太祖多矣!”

李存孝的話音剛落,茶樓內的眾人均將目光投向了他。

“這人有些眼熟,但我一時半會兒卻想不起來!”,百姓丙小聲嘀咕道。

李孝誠見狀連忙起身,往桌子上扔了一塊碎銀子,隨後便帶著眾人快步離開了茶樓,他可不想在這種時候成為眾人的焦點。

當李孝誠一行人經過士子甲的身邊時,士子甲認出了李孝誠,因為宇文成都的身材辨識度太高,而他卻跟在了李孝誠的身後,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士子甲並未當眾揭穿李孝誠的身份,但他卻衝著李孝誠的背影深深地作了一個揖,雖然他的言語裡對李孝誠多有冒犯,但這卻也並不妨礙他對李孝誠的欽佩與敬仰之情。

九月二十日,王猛與其餘四位內閣大臣聯袂求見李孝誠。

張永將五人請進了王府書房,五人行禮之後,王猛拱手道:“啟稟王爺,趙凱等一萬一千三百五十五人均已服誅!

其餘人犯及其家眷已在前往幽州的路上,兩萬五千名叛軍俘虜業已上路,此次前往幽州開礦之人合計五萬餘人。

監軍亦有三千人,錦衣衛兩百人,各級官員共一百人!”

李孝誠聞言點頭嗯了一聲,道:“此事到此結束!從今往後,任何人不許再以此事來攻訐彈劾同僚,違者嚴懲不貸!”

五人聞言連忙拱手稱是!

李孝誠又與五人說了一些要鞏固變法成果之類的事情,隨後便揮手將五人給打發了。

此次事件自李孝誠變法開始,到趙凱等人服誅結束,整整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此次事件也被後世的一眾專家學者稱之為“爭國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