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70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康熙四十三年, 正月初五。

扎著紅綢的箱子擺滿了永和宮廊下的空地, 敞開的嫁妝擔子裡, 晶亮的珠玉首飾、流光溢彩的各色貢緞映著日頭, 散發出炫目的光暈。茶酒香餅、藥材擺設滿滿當當地塞在樟木箱子裡,長龍一般從正殿東廂擺到永和門。

正殿三扇宮門開啟,繡瑜坐在青鳥寶座上,聽四福晉捧著單子念道:“繡五彩緞金龍袍料五匹、繡五彩緞蟒袍料二十三匹、繡五彩紗蟒袍料二匹、織五彩緞八團金龍褂十八匹、繡五彩紗龍袍料三匹……”

每念一樣, 底下的便有兩個強壯的粗使太監開啟箱子,六福晉親自帶人上前盤點數目,檢視成色。若是都好, 她便朝繡瑜略一點頭,四福晉就從單子上勾掉一樣;若是物件兒略有瑕疵, 就挑出來叫繡瑜看過,或是拿下去修整,或是單獨記錄在冊,叫胤禛胤祚的人另從外頭置辦去。

一時又有人回話說七公主嫁妝裡的十二掛珊瑚朝珠、十二掛蜜蠟朝珠都已經得了,請四福晉去收驗, 敏珠剛答了句:“知道了,讓他們快些把松石和青石的朝珠也交上來。”

一時又有人回說十匣象牙木梳只得了一半,恐趕不上婚期。兩位福晉商議一回,又叫人拿了兩家貝勒府的帖子, 往京外山東、山西等省份,另尋能工巧匠備辦。

如此種種忙了兩個多時辰,抬眼望去, 院內東西才去了十之二三。

繡瑜遂道:“你們歇歇,下午再點不遲。”

六福晉因笑道:“可真真繁瑣死人了,虧得咱們妯娌多。當年九妹出嫁的時候。全靠額娘一個人操持,這得是多大的耐煩心?”

繡瑜搖搖頭,笑而不語。九兒出嫁的時候,局勢還算穩定。前朝太子仍舊力壓眾兄弟,宮裡太子妃是名義上的管家人。頭上只有一個主子,內務府當然盡心辦差,將九兒的婚事辦得風風光光的。

可是如今,索額圖圈禁至死,太子“病”了大半年。前朝是群雄逐鹿,後宮是暗潮洶湧。小小的一個內務府,名義上是佟貴妃的地盤,實際上四妃、太子妃都卯足了勁兒往裡頭摻沙子。

多方勢力混雜之下,一方辦事,另一方必定全力扯後腿。故而繡瑜不敢託大,難得使喚了一回媳婦們,逐一檢查瑚圖玲阿的嫁妝。凡是略有一點瑕疵的,也不與內務府爭辯,而是不走公中,由幾個兄弟出錢出人,另外置辦。

為此兩個兄長各出了兩萬銀子,十三十四一人給了一萬。不求公平,只求完美,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兒子多任性。

連白嬤嬤都嘆道:“虧得娘娘兒子多媳婦多,不然這個節骨眼兒上,哪有這樣的周全妥帖?”

繡瑜剛叫人擺飯,又攆兩個媳婦別處吃去,免得她們礙著規矩食不下咽。忽然聽人說:“太子妃來給德妃娘娘問安。”

眾人一驚,太子妃石氏為人可敬可佩,奈何太子如今一不臨朝,二不理政,三不培養親信,只被康熙拘在毓慶宮,一味“讀書明理,修身養性”,全然一副苟延殘喘之勢。

原本太子妃的身份隱隱在眾多庶母之上,如今卻落得宮門都難進。

繡瑜叫人備了上好的茶果待客,又命兩個媳婦到殿外迎一迎。沒想到隨著太監報門的聲音響起,卻是十三福晉兆佳氏先進來打起了簾子。兆佳氏和卓出身大族,父親馬爾漢時任兵部尚書、一品武職,身份絲毫不亞於兩位嫂子;更難得的是容貌姣好性格溫和,較之其他福晉,更多一分溫柔可親。

相互廝見之後,繡瑜先開口打趣她:“懶丫頭,又躲哪裡去玩了一日,你兩位姐姐呢?”

兆佳氏吐吐舌頭,俏皮一笑。她今年虛歲不過十五,嫁進皇家不過半年。婆家父母兄嫂憐她幼小,都不多加要求,只當多了個女兒妹妹一般。因而她雖然嫁做人婦,仍舊存些少女天性。

像今天,胤祥雖然吩咐她進宮給兩個嫂子幫忙,可沒多久她就被瑚圖玲阿拿玻璃花燈勾了魂兒去,眼巴巴地看著繡瑜。

繡瑜哭笑不得,乾脆讓她和瑚圖玲阿帶著幾個孫子去御花園看燈了。後來九兒進來,拉著瑚圖玲阿往太后宮裡去了。兆佳氏這才回來,剛好在宮門口遇上太子妃。

太子妃不由分說攜了她進來,笑容滿面地跟兩個弟妹見禮,進殿又恭恭敬敬地向繡瑜執晚輩禮,叫人捧上長長的禮單:“這是太子爺和妾身的一點心意。”

繡瑜一看,卻是:青玉執壺一件,漢玉璧磬一件,紫檀座漢玉仙山一件,烏木商絲座漢玉鵝一件,紫檀架隨玉半璧一件。

說是太子的心意,實際上都是太子妃陪嫁的東西。其價值,便是幾個妯娌中出身最高的富察氏見了也不得不動容。

“聽說皇阿瑪想在三月十八聖壽節之後前往承德行宮會見蒙古王公,順道發嫁十二妹。太子爺剛回了皇阿瑪,想去為十二妹送嫁。”

聽得太子妃此話,幾位福晉都稍露不虞之色。太子現在就是一個行走的□□,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惹毛康熙,粉身碎骨的同時還帶累身邊的人。去年在泰安,胤祥受太子連累,差點被打成索額圖的同黨。這回還想纏上她們永和宮?

十三福晉年紀小,臉上難免帶出幾分忿懣。

石氏不由臉龐微紅。康熙這些年被大兒子們傷透了心,轉而喜歡起聰慧單純的女兒們。相比於底下那些漢妃貴人養的格格,七公主性情大氣灑脫,允文允武不下男兒,當然深得聖心。皇家嫁了這麼多公主,能得皇帝不遠千里送嫁的,除了當年遠嫁外蒙的四公主恪靖,就只有她了。

而且七公主嫁的是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皇后的重侄孫、孝惠康皇後的侄孫子。愛女和外甥,親上加親天作之合,大禮一成,康熙必定龍心大悅。太子不抓緊這個時候跟皇帝修復關係,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石氏也只能獻上厚禮,硬著頭皮送上門來當沙包,只求德妃有氣衝自個兒撒,千萬別影響太子爺的復寵大計。

繡瑜不由嘆息,太子妃何等高傲自許的人?可這年頭最混蛋的一件事,就是不管女人多強都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太子得勢的時候,她前頭有一幹側福晉庶福晉;太子失勢的時候,她這個太子妃卻是頭一個跟著倒黴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罷了,替本宮多謝太子爺費心。”繡瑜在太子妃驚愕的目光中,淡淡地端茶送客。

“額娘?”四福晉頭一個察覺到她臉色不虞,不由擔憂地站起來。

“無礙。”繡瑜壓下心中那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厭惡。

不同於前頭四個兒女婚禮上拜的,是康熙和兩位皇后的靈位。這回瑚圖玲阿的婚禮在行宮舉辦,遠離北京城那些滿腦子“嫡庶有別”的迂腐御使。康熙已經暗中許了,讓瑚圖玲阿和額駙在婚禮上給她磕頭行禮。

養了這麼多孩子,還是開天闢地頭一回;難得從胤禛到十四所有兒女一同出行,這場婚禮對她意義非凡。結果太子偏生橫插一槓子。有了太子跟大阿哥、八阿哥湊一塊兒,這趟行程還輕鬆得了嗎?

幾個福晉面面相覷,暗中使人去喚兩個公主回來。沒想到派去的人還沒邁出永和宮,太后身邊的心腹嬤嬤突然歡天喜地地來報:“恭喜娘娘,五公主在太后那裡吃了些蟹粉酥,略有些頭暈,傳了太醫來一瞧,竟然有了三個月的身孕了!”

“果真?”繡瑜忽地站起來,一邊唸佛一邊哭笑不得地吩咐備駕,“這兩個孩子,都三個月才發現!”

眾人都松了一口氣,喜上眉梢。幾個福晉生怕她再想起惱人的事,輪流上前說著歡喜話兒,簇擁著她往壽康宮去了。

壽康宮裡也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模樣。九兒出嫁四年一直沒有孩子,雖然小日子過得悠悠閒閒;礙著君臣之分,無人敢多嘴,但是皇太后還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一輩子吃了沒有孩子的虧,生怕心愛的孫女再受這個罪,因此倒比繡瑜這個生母還急了十倍。

轎子剛進了壽康宮,繡瑜老遠就見皇太后身邊的大宮女指揮宮人,扛著梯子板凳去開那兩層樓高的大庫房,然後就是一溜的錦盒捧出來,不用想也知道是賞給誰的。

只聽正殿裡九兒懊惱的聲音:“原說好的,我給妹妹換衣裳,四嫂梳頭。這個時候了怎能再改?我都好久沒出京了,留下反倒心裡不痛快,皇祖母,就讓我去吧!”

繡瑜一聽就知要糟糕,忙加快腳步,剛到門前果然就聽皇太后軟了一半的聲音:“那就都去,哀家也去。”

九兒剛展顏一笑,就見母親黑著臉進來。她被繡瑜一指輕輕點在額上,拉著手叨唸埋冤了許久,看到嫂子妹妹們臉上調侃的笑容,復又笑開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