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聖上英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京城,內閣。

早有小廝將那爐火燒得旺旺的,爐子之中的火焰不斷的跳躍著,帶來一陣陣的暖意。

眼下不過是開春時節,天氣還沒有完全轉暖過來。

內閣大臣都是上了年紀的,所以身子骨自然是比不上那些年輕人。

一般在夏天,內閣的閣房之中都會備上冬天窖藏的冰塊。

等到了冬天,內閣之中的無煙木炭自然也是燒的旺旺的。

此時,內閣的首輔大臣張鉅鹿、內閣次輔以及一眾輔臣正在內閣中工作著。

大盛朝開國太祖皇帝在位的時期及以前的各個朝代。

中原王朝基本上採取的是丞相制,丞相是有實權有決策權的,丞相可以開府設定屬員形成自己的一套參議和執行機構。

與丞相制度相反,內閣制是一個團體決策機構,它本身也是參議和執行機構。

後來為了集中皇權,開國的太祖皇帝直接廢除了丞相。

至此,全國重大政務都由明太祖決斷。

太祖皇帝雖說是精力旺盛之輩,他也曾在八天之內,平均每天批閱奏章兩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但即便是如此,太祖皇帝依然是深感力不從心,於是設定殿閣大學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繁多的政務。

這些大學士很少能參決政事,一切大事仍由太祖皇帝親自主持。

等到成祖在位時,其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也由此出現。

後來,內閣地位日益提高,大學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主持閣務的首輔更是權壓眾臣。

眼下的內閣首輔大臣張鉅鹿可以說就是權壓眾臣,已經是變成了事實意義上的宰相。

在這個時期,大權盡歸於內閣手上,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大學士可以頂著皇帝名頭寫奏章辦事。

當然,大盛朝內閣首輔不是事實上的宰相,因為大盛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採納最終還得取決於皇帝批紅。

所以閣臣的權力大小,與皇帝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絡。

除此之外,閣臣也是維繫朝臣與皇室關係的重要人物。

皇帝的政令想要順暢的下發執行,內閣大臣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也是到了張鉅鹿這個點上,小皇帝即便是想輕易撤掉自己的恩師張鉅鹿,其實也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情。

由此,大盛國內閣首輔大臣的權力也是到達了巔峰。

“首輔大人,這是貢院那邊來的奏摺!”

為首輔打下手的是翰林院那邊的。

此人乃是科舉殿試狀元,翰林院學士身份清貴,是儲相的預備人選。

讓他們在內閣給內閣大臣打下手,也是為了讓他們熟悉內閣的運作。

為將來可能進入內閣做好準備。

聽到此人的話之後,張鉅鹿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了,你把奏摺放在這裡吧!”

“是!”

那人畢恭畢敬的對著內閣首輔大臣張鉅鹿施了一禮,隨後慢慢退了出去。

等到張鉅鹿批答了其他奏摺之後,他喚來值守在外的太監將這些奏摺交給小皇帝之後。

張鉅鹿這才有時間拿起了方才那狀元公留下來的摺子。

“原來是新科士子們,又在鬧事了啊?”

“自古科舉無小事,此事應該重視!”

就在張鉅鹿想批示這份摺子的時候,他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一般,手中的毛筆也停頓了那麼一下。

“咦,此人的名字好熟悉!”

“黃廷暉!”

“好似從明陽那裡聽到過此人的名字,是個有大才華的小家夥!”

張鉅鹿日理萬機,自然不會將黃廷暉這個名字牢牢的記在自己的心中。

不過他對黃廷暉多多少少是有點印象的。

此番一回憶,張鉅鹿立刻想起來黃廷暉是什麼人。

“不對!”

“按照明陽他們所說的話,此人無論是見識、文采還是經世致用之學,都是堪稱一流!”

“他好像又是江浙府的解元公,如此有才華之人,又何至於透過科舉作弊的手段來透過會試?”

張鉅鹿以己度人,他不認為一個如此聰慧之人,有極大把握透過會試的人才,會透過科舉作弊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此一來的話,此事倒是不好交給有關部門去查辦了。

畢竟就算黃廷暉與唐子虎二人是清白的,此事鬧大了,對於他們的名聲也是不好的。

張鉅鹿是個考慮通透之人,他覺得此事如果交給小皇帝來處理的話,應該會更好一些。

像張鉅鹿這樣的人物,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小皇帝的性格呢。

至於小皇帝做的一些事情,張鉅鹿大多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他當然清楚小皇帝身邊有個紅人,也是東廠副廠督張德榮有筆孝敬給皇帝的錢財,這錢財來源好像就是和黃廷暉有關係。

如此一來,小皇帝做出如何取捨,就不是張鉅鹿能管的了。

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姓黃的小子算得上是當今天子之人。

那複式記賬法,如果仔細算來的話,那也是黃廷暉送給小皇帝的禮物。

這次科舉,小皇帝十分看重。

想必小皇帝能夠徹查此事,也讓此人能夠更為用心的給小皇帝辦事。

說到底,張鉅鹿是小皇帝的老師。

他也知道自己或許無法在內閣首輔大臣的位置上幹多久了。

但憂國憂民,是張鉅鹿這等賢士終生都在考慮的問題。

對於王明陽的話,張鉅鹿自然是深信不疑的。

而這個有才的小家夥未來想要發展順利的話,得到皇帝的賞識、甚至成為皇帝的貼心人無異於最大的收穫。

所以張鉅鹿才會決定將此事直接交給小皇帝處理。

也算是給黃廷暉與小皇帝二人之間,再拉了一條線。

如果此事黃廷暉能夠平安度過的話,那接下來的殿試,他可就佔盡了先機。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說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只見張鉅鹿隨意在這份奏摺上票擬了幾筆,隨後他將這份奏摺放在一大堆奏摺的最上面。

等到時機最合適的時候,他讓守在門外的小太監將這奏摺送往了宮中。

……

“小寧子,近來天氣逐漸變暖和了一些!”

“有什麼新鮮、好玩的玩意兒給鎮瞧上一瞧?”

躺在椅子上的小皇帝,百無聊賴的看著自己最為寵幸的大太監說道。

“陛下!”

“近來從湖廣地區出了一塊石頭,那石頭可是太妙了,好似仙人指路一般。”

“都說這石頭是神仙留下來的呢!”

“當地的地方官將這塊石頭運到了宮中,就想讓陛下您看上一眼呢!”

“這玩意兒可是新奇的很呢!”

那大太監笑著對小皇帝說道。

他所說的那塊石頭是湖廣府的通判發現的,至於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

畢竟湖廣府的那通判孝敬了自己不少銀子,他當然得是在小皇帝的面前多說說那人的好話才對。

“又是石頭,又是祥瑞!”

“忒沒意思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的小皇帝並沒有吃這一套。

他竟然抱怨起這千篇一律的把戲來了。

祥瑞又稱“福瑞”,指吉祥的徵兆。

被儒學認為是表達天意的、對人有益的自然現象。

如出現彩雲,風調雨順,禾生雙穗,地出甘泉,奇禽異獸出現等等。

一些官員為了討好皇帝,討好一些權臣。

往往會人為製造一些所謂的祥瑞,就是為了哄騙皇帝、哄騙權臣高興。

據說周武王進攻商朝時,有白魚跳到了船裡,有火焰降到了武王的房頂,然後化為一隻鳥。

這些祥瑞,被認為是上天任命武王為天子的象徵。

至於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據說他做皇帝時,五大行星曾一字排列出現於天上,此外還有其他許多祥瑞。

此後,幾乎每一個皇帝即位,都有一些祥瑞出現。

以儒者為主體的臣子們,也把發現祥瑞作為自己政績的表現,向皇帝彙報。因此出現了許多弄虛作假的情況。

很是顯然,小皇帝對於這種獻祥瑞的做法已經是有些麻木了。

張德榮一直是對小皇帝察言觀色的,他從小皇帝不耐煩的神色之中便明白了過來。

自己等待的機會終於是到了。

“陛下,小的近來得了西洋人的一種小玩意兒!”

“這小玩意兒極為精巧,甚是好玩!”

“聽說還能鍛鍊人的腦力,讓人思維更是敏捷。”

“若是陛下想試試的話,小的這就給陛下送來!”

聽到張德榮這麼一說,小皇帝立刻就來了興致。

“噢?”

“什麼樣的好玩意兒,快拿上來,快去拿上來!”

“給朕瞧上一瞧!”

眼下的小皇帝雖說是快到了親政的年紀,但說到底還是個小孩子。

小孩子心性還是無法擺脫,聽說有好玩的東西之後,他立刻就讓張德榮給送過來。

對此,張德榮也是早有準備。

畢竟張德榮跟在小皇帝的身邊,對小皇帝的性情再是瞭解不過了。

如果拿捏不住小皇帝喜好的話,那張德榮又拿什麼和其他幾個大太監比?

“陛下,您稍等片刻!”

說完,張德榮就讓人將自己早已準備好的玩意兒帶了上來。

原來那小玩意兒竟然是魔方。

說起這魔方,還是黃廷暉帶上京城的。

張德榮為了討好小皇帝,自然是費盡心思了。

但東西就那麼多,如何能做到一直討好小皇帝呢?

這時候,黃廷暉的幾個想法就脫穎而出了。

黃廷暉本來是準備好撲克牌的,但想著小皇帝眼下已經是夠胡鬧了,如果交給他撲克牌的話。

往後這小皇帝還不得成為一個賭徒?

俗話說得好:上行下效。

若是小皇帝都做的事情,被臣民們知道的話。

那整個社會的風氣都得被敗壞徹底。

黃廷暉可不想擔上這罪名,就算是日後有這麼一出,也不該是現在。

所以思來想去,黃廷暉給了張德榮一個魔方,讓張德榮用這玩意兒去討好小皇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將這魔方交給了小皇帝,張德榮又是與小皇帝說了那麼幾句話。

小皇帝便開始撥弄了起來。

這新奇的玩意兒果然引起了小皇帝極大的興趣。

小皇帝撥弄著這東西,竟然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

看到這一幕,原本在小皇帝心目中排的上一二位置的那大太監咬牙切齒。

看向張德榮的方向更是充滿了嫉恨。

也不知道玩了多久,直到肚子“咕咕咕”的叫喚了起來。

小皇帝這才想起來還沒吃飯。

他只能是草草吃了兩口飯,這才想起了正事來。

而此時,小皇帝的桌案上擺著的正是從內閣那邊送過來的奏摺。

“如此之多的奏摺,真是令人頭疼!”

雖是這麼說,但小皇帝也知道批閱這些奏摺就是自己的權力。

如果自己將這個權力放棄的話,那不就等於將自己的權力拱手送人?

小皇帝雖說貪財、貪玩,但這個道理還是懂的。

很快,小皇帝便批閱起奏摺來。

“咦!”

“此人,朕好像聽過!”小皇帝看到第一份奏摺上寫的名字時,他驚訝的說道。

“小德子?”小皇帝對站在自己不遠處的張德榮喚道。

“陛下,小的在!”張德榮立刻回應道。

“你看這份奏摺,此人的名字是不是很熟悉?”

得到了小皇帝的默許,那張德榮才敢湊過去看上一兩眼。

“啊?”

“陛下,此人不就是小的給您獻上那份複式記賬法的製作者?”

“陛下,此人極有才華,小人聽說他後來中了鄉試的解元呢!”

“這般有才華之人,他不至於會在科舉之中作弊啊!”

“以他的才華,完全可以考上的,不用走捷徑就能做到的事情。”

看到黃廷暉的名字出現在奏摺上,張德榮狠狠的震驚了一把。

不過他很快將自己的一些不必要情緒給掩飾了過去,隨後對小皇帝這般說道。

“此人之才華,朕當然也知道,是個不可多得人才!”

“如今此事看起來倒是極為詭異!”

“詭異的很啊!”

小皇帝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他對張德榮說道。

從張德榮的口中,小皇帝早就知道自己私庫裡面每年不少的那些進項,與一個叫做黃廷暉的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今此人的名字竟然出現在奏章上,甚至還牽涉到了科舉舞弊這等性質嚴重的事情上。

小皇帝自然有些不開心了。

“陛下,小的覺得這種事情應該嚴查!”張德榮立刻明白了小皇帝的心思,他對小皇帝說道。

“噢?”

“嚴查,若是此事是真的?”

“那此人不就觸犯了王法麼?”小皇帝看向了張德榮的眼睛問道。

“陛下,此事關係到您如此重視的科舉上!”

“不得不嚴查,只有科舉穩定,才能讓天下士子對陛下誠服。”

張德榮沒有一絲偏私的對小皇帝說道。

“若是真查出此人的問題?”小皇帝又是問了一句。

“陛下!”

“此人才華出眾,斷不可能因小失大,做出科舉舞弊這等蠢事來!”

“若是他真的做的,那便是萬死莫辯,陛下以朝廷的法度來處理他,也是能夠讓天下士子為之警醒!”

“若是此人並沒有問題的話,那就是其他人在誣陷此人,汙衊此人!”

“這也是有些人在挑戰我大盛國的科舉制度,在挑釁陛下的威嚴!”

“如此一來的話,更是要徹查到底!”

“免得汙了一些人的名聲,也讓一些人鑽了空子!”

張德榮的這番話說的滴水不漏、不偏不倚,就連小皇帝也不自覺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不過張德榮與黃廷暉的交情還算不錯,這些年來的書信往來也是不少。

他當然知道黃廷暉的為人與性格,以黃廷暉這樣的為人與性格,不至於做出科舉舞弊的事情。

如此一來的話,那定然是有人在誣陷、在陷害黃廷暉。

張德榮將話說得如此的死,也是為了讓黃廷暉早日擺脫、洗刷這莫名其妙的罪名。

如果黃廷暉真的沒腦子,參與了科舉舞弊這等蠢事的話。

那黃廷暉也就沒資格成為他張德榮的“朋友”,那所有的結果都將是黃廷暉的自作自受。

與張德榮是沒有半點關係的。

“嗯,小德子!”

“你說的沒錯,此事要徹查到底!”

“朕也想知道誰對誰錯,若是這黃廷暉當真是行舞弊之事,朕絕對不會放過此人。”

“但若是有人在搞事,試圖從科舉這件事中,讓自己得利!”

“朕的眼裡也是容不得沙子的,那些人也該受到懲罰!”

小皇帝恨聲說道,此時的他已經是有了一絲帝王的姿態。

“小德子,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處理了!”

“你們東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給朕一個明確的答覆!”

“知道了嗎?”小皇帝直接就是將這個問題扔給了張德榮。

對於小皇帝的決定,張德榮也沒有覺得意外,他當即就是對小皇帝叩首道,“陛下聖明!”

得到了小皇帝的命令之後,張德榮便馬不停蹄的督辦起此案來了。

不過眼下黃廷暉與唐子虎屬於重點的懷疑對象,張德榮自然不可能與黃廷暉與唐子虎二人有接觸。

否則那些士子的風言風語,定然是會將髒水往自己的身上潑。

真若是如此的話,黃廷暉那就是肉沒吃到一絲半點,倒是惹上一身騷了。

這樣的事情,張德榮自然是不會做的。

他只管查案,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查個清楚而已。

將任務很快分派了下去,張德榮甚至不用自己過多分心,只需要自己的手下去查證一些事情便可以了。

至於張德榮所要的,不過就是一個答案罷了。

只要得到了答案,那他就可以立馬給小皇帝彙報此事。

這件差事也算是順利完成了。

御前衛辦事,果然是高效的代名詞。

只不過是幾日時間而已,他們就已經是將探查好的訊息給彙總完畢。

一切正如張德榮所想的一般,黃廷暉與唐子虎二人在這段時間內,根本就沒有造訪會試主考官的府邸。

至於會試主考官前段時間一直滯留在宮中,教習一些皇室讀書寫字。

等到小皇帝任命他為會試的主考官之後,他更是直接住在了貢院之中。

除了一些考官之外,很難有人能夠見到前翰林院學士潘正國的影子,更遑論能夠從前翰林院學士、本次會試主考官潘正國的手中拿到這次會試的試題。

一切的證據都指向一點,就是有人就故意誣陷黃廷暉與唐子虎,故意誣陷前翰林院學士、此番會試主考官潘正國。

得到了確切、可靠的訊息之後,御前衛也就不再裝了。

他們辦起事來可不像是什麼刑部那般,既沒有效率,又處處受到規矩的掣肘。

甚至是有些士子剛被御前衛逮到了御前衛所在的牢房,那些御前衛啥事情都沒做,士子就直接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招供了出來。

也是,這些文弱書生們鬧起事來的時候肆無忌憚,但當他們看到御前衛牢獄之中、那些陰森森的刑具,在加上御前衛有句說法,就是進入御前衛的人都是“站著走進來,躺著抬出去的。”

別說上什麼刑具,只要那些御前衛哄上一哄,一些書生就因為承受不了壓力,將所有的事情都給倒了出來。

經過御前衛的審理,所有線索的矛頭都指向了一個叫做阮大成的舉人身上。

那散佈謠言的阮大成怕是做夢也沒有想到,御前衛竟然會介入此事之中。

而且竟然順著一些流言,直接找到了他這裡來。

那一日,阮大成不過是剛洗漱了一番。

自己所在客棧便被一群御前衛給包圍了。

氣勢洶洶的御前衛更是直接將他的房門給踢壞,將他給按在了桌子上。

阮大成瘋狂的大叫,“自己是舉人公!”

但領頭的御前衛卻是冷冷笑了幾聲,他對阮大成說道:“我抓的,就是你這個舉人公!”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