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 股份改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442股份改制

錢發群等三名管事的中飽私囊,並不能喝罵為惡奴欺主。

回顧魏東生前幾世歷練。

第一世的楊新寧,他是跋扈權臣,隨時有可能謀朝篡位。楊新寧是臣而不是奴,他若篡位成功,就是曹操、楊堅。他們秉持朝政期間,敢為魏東生主持公道者屈指可數。即使有這樣的想法,也往往有心無力,最多背地裡偶爾罵他們幾句惡奴,很難居高臨下鄙棄這些亂世梟雄。

第四世的劉良根,才是真正的惡奴欺主。普遍意義而言,劉良根只是魏家的家奴,即使竊走魏家所有浮財,他仍然是一名被輿論鄙棄的家奴。楊新寧和劉良根的戲份有點兒類似,可他們不同的格局卻能衍生不同結果。碰見楊新寧這樣的權臣,絕多大數豪門都會默契順勢歸降;而遇到劉良根這樣的惡奴,世家地主都願意主持正義懲戒惡奴,蓋因為喝罵家僕惡奴欺主是地主階層的政治正確,蓋因為他們有能力懲戒劉良根這樣的惡僕。

第六世的錢發群,卻又有所不同。

錢發群不是臣也不是奴。

錢發群與魏東生是相對平等的僱傭關係,魏東生是企業董事長,錢發群則是企業高階管理人員。魏東生和錢發群等三名管事的衝突,也可視為管理層和董事會的矛盾。說到管理層和董事會的矛盾,它遍佈絕大多數知名企業,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博弈亦是商業運營重要一環。想想輿論怎樣看待管理層收購,就該明白錢發群的底氣何在。

只要待遇下降前途晦暗,錢發群隨時可以辭職。

小魏家商行畢竟是魏東生的企業,而非錢發群的企業。

錢發群辭職的後果,卻由魏東生獨自承擔。如果錢發群說服其它兩名管事一起辭職,且暗中使壞積壓一批布匹,小魏家商行頃刻間面臨倒閉危機。即使錢發群只能影響數名夥計,小魏家商行也將遭遇巨大危機,蓋因為魏東生很難從當代人力資源市場及時找到可信又有能力的管事取代錢發群。錢發群的個人能力和在嘉興府的人脈資源,都是他敢與魏東生博弈的底氣。

當然,錢發群也有顧慮。

當世商業秩序特別重視信譽,重要崗位要麼由東家親自任命宗親,要麼由可信好友背書推薦,沒有幾人肯聘請陌生人。錢發群離開小魏家商行容易,想再找一份工作也不難,卻別奢望高薪高管空缺遍地都是。這也是錢發群留在小魏家商行中飽私囊的核心原因,他的能力和他的信譽都無法隨隨便便取信其它商行的大東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魏東生一句賣字,嚇的錢發群眼圈發黑。

魏東生真若把小魏家商行賣給其它商行,基層夥計或許能夠留在商行繼續做事,而錢發群這樣的高管必將被新東家禮貌辭退。錢發群想到失業危機,腦袋不禁有些發懵:“這是想釜底抽薪,徹底斷了我的營生啊。”

一瞬間,錢發群腦海閃過種種使壞念頭。

譬如夜裡放火燒盡布匹,既然你讓我沒薪俸拿,我就讓商行爛在你手裡。

譬如把違禁品偷偷塞入布匹倉庫,而後報官逮捕魏東生,既然你不讓我好過,我就也不讓你好過。

等等。

錢發群的反饋,在魏東生意料之中。

魏東生微笑安慰錢發群:“錢老,我想把商行賣給你們。”

錢發群楞了楞。

魏東生簡單解釋說:“越衛兩國的海商大商團,大抵都以官營為主,要麼懸掛王室旗幟,要麼由貴族壟斷經營。而吳國的海商誕生於越吳戰爭衝突期間,王室積貧積弱沒有威望,於是民營海商順勢而起。吳國海商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就是因為吳國海商為自己賺錢,他們更有衝勁;越衛海商為貴族賺錢,習慣性求穩拿死工資。”

“吳國海商有優點也有弱點,與越衛兩國的官營海商相比,吳國海商又小又弱,常常只能鑽空子取利。為了應對越衛海商逐漸收緊的壓迫,吳國海商不得不聯合起來,數家商行合併為一家商會,數家商會合併為一家商團。”

“股份聯合商團業已誕生19年,近段時間我仔細查閱股份聯合商行資料,非常非常有感觸。就我魏家商行來說,也可勉強歸類股份商行,因為父親承諾分給錢老你3%利潤,分給常老3%利潤,分給邢老4%利潤。但是,這樣的利潤分紅承諾,最多命名為傳統股份商行。為了緊追時代潮流,我準備把魏家商行徹徹底底改造成股份聯合商行,把魏家商行股份正式售賣給你們,把魏家商行改造成大家的商行。”

股份制改革,這是魏東生的折中策略。

既然顧慮錢發群使壞,不如把部分股權賣給管理層和員工,把小魏家商行變成大家的商行。魏東生近段時間仔細調研小魏家商行底細,發現錢發群、常管事、邢管事等管理層還是蠻有能力的。只要他們能夠擺正態度把小魏家商行當成自己的企業經營,即使魏東生股權壓縮到30%,也能獲取遠超105銀元的淨利潤。

面對魏東生的股份改制提議,錢發群一時間不知所措。

平心而論,錢發群才不想購置小魏家商行股權呢。小魏家商行之所以利潤驟降,除了管理層中飽私囊等因素,同行商業競爭等困難才是主要原因。錢發群寧願守到小魏家商行破產,也不願意往沒有希望的泥潭裡大把丟銀元。

奈何,小魏家商行的員工不止錢發群一人。

考慮小魏家商行艱難現狀,魏東生放棄法抬高小魏家商行估值的一次性獲利想法,反而站在員工立場精確評估小魏家商行資產,然後再慷慨砍到七點五成予以優惠。也即是說,如果員工覺得小魏家商行值1000銀元,魏東生則以750銀元優惠價格變賣股權。面對魏東生的讓利善意,員工歡聲如雷,常管事和邢管事也積極競購股權。

經過三月時間的利益博弈,小魏家商行順利轉型為股份制企業。

其中,魏東生讓出70%股份,從此僅僅持有30%股權;邢管事最看好小魏家商行潛力,借貸融資方式獲得25%股權;常管事也相對看好小魏家商行潛力,借遍親朋好友,競購了15%股權;而資歷最深的錢發群,卻因為遲疑心思,僅僅走形式的購入5%股權。

三名管事之外的員工,透過各種方式籌款,拍下了15%股權。

為了間接監督小魏家商行的運營,魏東生又引進一名對布匹貿易憂心又羨慕的當地某杜姓小地主,轉賣給他10%股權。

如此,小魏家商行的大股東變更為:魏東生30%,邢管事25%,常管事15%,杜地主10%,錢發群5%。

股權已經變更,商行再喚作小魏家商行未免有點兒名不副實。

但是,儘管1582年時魏東生血脈後裔已經因為藩國分封快速繁殖到百餘萬人口規模,“宗室之後”仍有一定號召力,彷彿賣草鞋的劉備。往日,錢發群等三名管事小覷魏家的宗室血脈,誰也不會把落魄到平民階層的魏家當成皇親國戚。可如今,大家成了小魏家商行的股東,小魏家商行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管理層都不約而同想拿宗室之後做文章。

邢管事倡議為魏東生名義父親整理家譜,翔實可信地追蹤哪名藩王、哪名皇帝。當然,劣品明日環為魏東生安排的身份的的確確是宗室之後,只要想追蹤肯定能夠追蹤到。可就像樂浪國公的後裔朱家浜朱氏,這越來越疏遠的血脈聯絡,最多只有一定兒噱頭價值。

企業運營,卻需要這樣的噱頭。

邢管事在股東會議上強烈建議保留魏家名號,只添一字,改為魏五家商行。魏五家的五,既象徵魏五家商行有五名大股東,也可以引導世人把五讀成吳,把魏五家商行誤會成魏氏在吳國的傳承之一。

近距離感受宗室之後稱號的誕生,魏東生只覺得一切那麼可笑。昔年妥協王朝血脈繼承習慣而留下的血脈,而今竟成了一杆旗幟。第六世的魏東生甚至複製了草鞋劉備傳說,任由股東們利用自己的血脈做文章。

魏五家商行只是一件小事。

但想到類似事情肯定不勝枚舉,想到七大洲四大洋遍地都有魏姓破落戶自豪宣傳他是魏東生的後代,魏東生就有點兒不自在。

一百餘萬血脈後裔,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話題回到剛剛更名的魏五家商行。

第一次股東會議,邢管事合縱連橫獲得魏五家商行的主導權,並把股權最少的錢發群拉下馬。錢發群臉皮鐵青堅持到股東會議結束,他不滿意邢管事的裁決,卻奈何不得邢管事,蓋因為邢管事同樣是商行宿老,有著魏東生所沒有的實際管理權。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錢發群沒有認領5%股權,邢管事完全可以大刀闊斧辭退他。

魏五家商行就此邁步邢管事主導時代。

但站在魏東生的立場來說,股份改革絕不是萬能良藥。

股份改制只能廉價變現一部分股權。等邢管事或其它股東坐穩了位置,完全有辦法奸計逼迫魏東生把剩餘30%股權低價賣給他,進而真正意義掌控魏五家商行。魏東生當然不會指望股份改制拯救一切,他只能希望邢管事常管事、杜地主、錢發群能夠彼此互相扯後腿,延緩小魏家商行或者說魏五家商行的破產時間。(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