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 順塔調查報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411順塔調查報告

相當難呢。

沒了思維掌控,沒了計算機智慧生命乃至21世紀自然科學優勢,以弱擊強扳倒權臣楊新寧的難度頓時成倍增加。單純地比拼權力鬥爭和陰謀殘暴,魏東生並不一定比楊新寧更有手腕,時間並不能為政治智慧帶來加成。如果說在21世紀建立春秋系是簡單模式,反殺楊新寧即使不是地獄模式,最少也是令人望而卻步的困難模式。

然而,前路再怎麼困難,魏東生的性格也會迎難而上。

短時間內,魏東生堅持“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思維。

縱然楊新寧野蠻切斷了魏東生和臣屬的聯絡,魏東生也能在他容忍範圍內走訪民生,間接瞭解1297年的順塔王國。

次日,魏東生無視奸細汪填海勸阻,徑自離開王宮。汪填海阻止魏東生未果,只好一邊遣人通知楊新寧,一邊跟在魏東生身後。魏東生沒有態度強硬地驅逐汪填海,蓋因為他清醒明白自己的漢獻帝境遇,如果不讓汪填海時時刻刻跟在身後,楊新寧肯定極大機率泛起根除遺患心思。只有時時刻刻處於楊新寧視線之內,他才會看淡魏東生的威脅,進而允許魏東生多活幾年。

考慮楊新寧隱憂,魏東生儘量穩妥行事。

魏東生沒有嘗試與其他陌生臣屬建立聯系,而是領著老管家羅家忠和汪填海直奔最近的菜市場,近距離親自瞭解順塔王國國民的經濟條件。

春秋系商業集團到烏有共和國聯盟的經歷,已然表明魏東生是一名有理想的資本家。魏東生不會因為萬貫家財而傲慢,也不會貴族心理歧視或者蔑視普通民眾。該和權貴把酒言歡時,魏東生能夠和權貴侃侃而談;到了普通百姓身前,魏東生也能體驗平等相待,試著與他們討論平民話題。而今穿梭到異世空間1297年的順塔王國,魏東生很容易地回到群眾之間,以一名顧客身份詢問當地的豬肉、雞肉、鴨肉、羊肉、魚肉、牛肉、蔬菜的價格。

貌似平淡無奇的菜市場,向魏東生提供了大量珍貴資訊。

譬如錢。

順塔王國沒有鑄造貨幣的部門,國內廣泛流通中國歷代銅錢。隨便翻一翻,有趙宋的銅錢,有李唐的銅錢,甚至能夠零星遇到南北朝的銅錢。只要是中國來的中等品質銅錢,都是有信譽的貨幣。當然,趙宋銅錢與李唐銅錢、南北朝銅錢的折算比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彼此匯兌起來非常繁瑣。

又譬如人。

順塔王國彷彿施行種族隔離政策,南宋遺民住在南宋遺民聚集地,當地土著住在土著聚集地,當地土著不信任南宋遺民,南宋遺民也不信任當地土著。順塔王國統計人口亦不計算附近的土著,其一萬餘口國民,皆是正宗的南宋遺民及後裔。

但是,南宋遺民並不團結,他們因為地域和宗族問題又分裂成無數小派系。

簡單來說,順塔王國的南宋遺民有三大族群。

一曰江淮族群。陸秀夫和陸自立是趙宋淮南東路楚州鹽城人,魏東生和名義父親魏復宋的今世籍貫也是鹽城。以陸自立、魏復宋、魏東生等為代表的軍官,多是淮南東路籍貫,彼此慢慢在異國他鄉的順塔王國形成了淮南幫。

二曰福建族群,三曰廣南族群。因為地理優勢,崖山海戰前後逃亡南洋者,多是趙宋廣南東路和福建路等地沿海居民,也即後世華國的福建和廣東地區。十餘年間遷居順塔王國的新移民,幾乎都是福建族群或者廣南族群,他們也慢慢形成了福建幫和廣南幫。

這些分裂,遠比魏東生想象中的更嚴重。

舉例來說吧,小小菜市場,祖籍所在地的隔閡就比後世的民族隔閡還嚴峻。一名祖籍趙宋福建路漳州漳浦縣的平民,他來菜市場買菜,總是習慣性無視其它地攤優先光顧漳浦老鄉的門店。有漳浦的店就去漳浦的店,沒有漳浦的再找漳州老鄉,沒有漳州的再找福建老鄉,如是艱難地慢慢拓展社交圈子。同理,所謂的福建幫名下,也存在一層又一層的漳州幫、漳浦幫、某鄉級幫、某村級幫,山頭多的令魏東生目瞪口呆。

在沒有民族主義的1297年,地域歧視或者說地域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包括劣品明日環推演的三十年記憶,魏東生生在河東省盤陽市,前世今生分別在綠通市和燕京市完成本科教育,而後一直在燕京開創自己的事業。這些城市肯定都存在地域觀念,但是哪怕極端到地域歧視,他們也不會詳細地分到一區一縣各有山頭啊?以燕京為例,住在望京的燕京土著與住在五道口的燕京土著,很難想象他們會因為家庭住址而分裂成朝陽幫和海淀幫。

順塔國內的祖籍山頭亂象,魏東生非但沒有見識過,更無法理解。

有必要這樣抱團取暖嗎?

相對來說,淮南族群的地域觀念就差,雖然形成了所謂的淮南幫,內部卻沒有繼續細分成楚州幫或高郵幫、泰州幫等等。或許因為內部更容易整合為一,淮南幫人口雖少,卻能在順塔王國境內牢牢壓過福建幫和廣南幫。

就順塔王國來說,江淮族群地位較高,而福建族群和廣南族群與南洋其他南宋遺民勢力外援聯絡密切,彼此互相制衡。

楊新寧之所以不敢隨隨便便廢殺魏東生,或許就是害怕福建族群或廣南族群以為魏東生復仇名義招呼朋黨。環視南洋諸島,江淮族群是少數中的少數,一旦順塔王國喪失陸秀夫和陸自立的威望牌坊,楊新寧即使篡權成功也很難安穩混下去。

另外,還有一則小細節。

這群逃亡南洋的南宋遺民,無論江淮族群,還是福建族群或廣南族群,都異口同聲自稱為唐人。不說漢人,或許是因為漢人一詞在當前語境裡特指北中國人,是蒙元四等人體系的第三等人;不說南人,或許是因為此乃蒙元政權對南中國人的蔑稱;不說宋人,情感就相對複雜了,一些南宋遺民是因為嫌棄趙宋屢敗屢戰,另一些南宋遺民純屬於害怕元蒙鐵騎的武功。

說起來,南宋遺民固然憎恨元蒙,可他們對蒙元的畏懼更甚於憎恨。南宋的淪陷暫且不說,就在五年之前的1292年,蒙元世祖忽必烈一度派遣史弼、亦黑迷失、高興等將率兵殺到爪哇島。雖然蒙元征伐爪哇一役最終功敗垂成,卻也將爪哇島的南宋遺民嚇的提心吊膽。為了避免被蒙元勢力當作趙宋殘兵捕殺,即使順塔王國這樣的正宗亂黨,國民也紛紛忌諱地自稱唐人。

短短十八年逃亡生涯,南宋遺民已然忘卻了反元復宋的宗旨。

與此同時,順塔王國又不是完完全全的獨立王國。爪哇島現存兩大土著政權,分別是西爪哇的巽他王國和東爪哇的滿者伯夷王國。好在爪哇土著尚未發展出類似唐宋的中央集權制度,所謂的巽他王國和滿者伯夷王國都是部落酋長式附庸統治,即國家僅有少數核心地域直轄管理,其餘地方分佈無數或大或小的部族武裝。就名義而言,順塔王國臣服於滿者伯夷,每年需要彷彿包稅制度般向滿者伯夷進貢一定黃金。

為了軟對抗滿者伯夷,南洋唐人族群又習慣性和蒙元海商同氣連枝,假借蒙元威勢保證唐人族群對土著政權的心理優勢。而滿者伯夷雖然是抗元起家的新政權,卻因為1292年殘酷的元爪戰爭而畏懼蒙元的再次征伐,進而與唐人族群形成既合作又提防的均衡局勢。

外有滿者伯夷施壓,內有楊新寧權臣,順塔王國真可謂毫無希望可言。

然而,魏東生此刻無暇關注國際局勢。說難聽點兒,無論民生問題還是國際政治,魏東生只要表示出一定程度的關心,楊新寧就會懷疑魏東生想奪權。朝不保夕的當下,魏東生最穩妥策略是偽裝成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儘可能地降低楊新寧的警戒。

菜市場裡,魏東生杜絕一切市恩可能,全心全意蒐集資訊資料。

只問不說,魏東生悄然無息彙總順塔王國的資料,期間頗有很多收穫。

譬如階層矛盾。

魏東生注意到順塔國民生活條件相當差,八成行人的衣裳都破舊且有補丁,一件新衣服或許就是他們斟酌斟酌再斟酌的大筆開支。衣食住行四樣,衣裳是破舊的,住宅是簡陋的,出行工具全靠步行和推車,只有食物還算豐富。

就魏東生所見,食物方面不僅近海的海鮮廉價到無法想象,雞肉、羊肉、蔬菜等也都非常廉價,頓頓吃肉或許有些困難,週週吃肉卻絕對是一件容易事。單論雞肉和羊肉的攝入量,順塔國民比數百年後華國改革開放前的絕大多數農民幸福多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與當地土著橫向對比,順塔國民都是令人豔羨的小康生活。

就像聯盟黨討論過的中產階層問題,小康生活是國家機器的穩定閥門,沒有飢餓之憂的國民天然傾向安穩生活。連父輩的反元復宋理想都漸漸忘卻了,何況冒著殺頭風險造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