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 篡改的歷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308篡改的歷史

非洲國家的存在感非常薄弱。

譬如1998年至2003年的第二次剛果戰爭,前後涉及九個國家和二十支武裝力量,號曰非洲世界大戰。可是,絕大多數華國百姓對此都沒有印象,要麼不知道非洲竟有這麼一場戰爭,要麼不清楚這場戰爭造成的深遠影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納尼亞在華國的存在感比剛果還低,納尼亞內戰也因之不被華國百姓熟悉。直至茉莉花革命爆發,非洲列國戰亂成了電視臺新聞寵兒,納尼亞內戰才漸漸有了更多關注。最少大家再談論茉莉花革命時,總會偶爾提及同步進行的納尼亞內戰,把變亂範圍從區域性上升到非洲全域性。

再說華國態度。

內閣非常忌諱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共和國聯盟黨,國際上拼命否定共和國聯盟黨與華國政-府存在聯絡,盡己可能爭取南部非洲各國的諒解;國內則管制新聞,儘量淡化影響,新聞報道時刻意忽略共和國聯盟黨高層的民族屬性。可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國家有足夠的能力約束媒體,卻對自帶乾糧的小道消息傳播者鞭長莫及。透過在非華人的第一手資料,透過歐美媒體的二手訊息,華國網民一夜之間驚訝獲知所謂的納尼亞內戰竟是一群華國人在非洲鬧革命。

因為同文同種,納尼亞內戰頓時成為華國網民最關心的熱點新聞。

又因為新聞管制,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網民們紛紛自以為是理解納尼亞內戰。

最初,網民樂觀高估內閣的開拓野心,自豪華國果然是美國最大的粉絲,竟學會了在納尼亞悄悄進行代理人戰爭。內閣高層卻唯恐因為網民的自以為是背上有口難言的黑鍋,連忙啟動宣傳機器從方方面面否定共和國聯盟黨與華國存在聯絡。

2011年2月,穆貴和、孔苑月在盤陽市搞事同時,網路輿論開始有步驟的詆譭共和國聯盟黨的形象。譬如一些人把2010年7月的納尼亞內戰和2009年8月的果敢軍事衝突聯絡起來,“國家之間只有利益”的理性思維解釋華裔的利益並不能等同華國百姓利益,告誡國民絕對不能因為華裔背景而一廂情願認為共和國聯盟黨天然屬於華國陣營。

繼而輿論再科普華國政-府和納尼亞政-府近些年的合作,說華國軍售納尼亞十二架架殲7和兩架殲教7,說華國正在和納尼亞商談租借軍事基地,兩國關係一直向前穩定發展。既然納尼亞政-府軍代表華國利益,掀起的納尼亞內戰共和國聯盟黨肯定是影響華國佈局南部非洲的仇敵,極大機率是歐美列強教訓納尼亞不許再與華國親善的棋子。

2011年3月,茉莉花革命越演愈烈。

法國承認利比亞反對派,聯合國安理會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美國對卡扎菲提出停火、撤退、下臺等三要求,利比亞戰爭突然間全面爆發。利比亞內戰如火如荼同時,敘利亞等地方危機也蓄勢待發,大國們圍繞利益展開激烈的博弈。

茉莉花革命引起國際政治氣候大變化,原本沒有存在感的納比亞內戰也因之闖入大國博弈視野,華國高層態度漸漸發生變化。自3月底以來,華國外交部發言不再為了撇清關係而批評共和國聯盟黨,態度變成更加曖昧的中立辭令:“我國尊重納尼亞人民的選擇,希望雙方透過政治協商途徑解決衝突。”

儘管內閣高層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可民間輿論仍停留在民族共同體和國家利益層次的衝突。

因為個人很難超越時代侷限,高永奇也帶著偏見眼鏡小覷納尼亞內戰和共和國聯盟黨。在高永奇理解中,共和國聯盟黨目前類似果敢,未來僥倖成功也不過是新加坡。華國人是華國人,華裔是華裔,他國的華裔畢竟是他國的華裔,即使他們流著一樣的血,也無法保證共和國聯盟黨願意與華國國民一起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不過總體來說,高永奇漠視納尼亞內戰。

自己的麻煩還沒有解決,高永奇哪有閒心情關心萬里之外納尼亞內戰啊。

可高永奇萬萬沒有想到,記憶中的iteam竟然是一名共和國聯盟黨黨員。

就這樣,萬里之外的納尼亞內戰突然間來到眼前。

這也太荒唐了。

高永奇驚愕許久,仍不敢相信魏東生的答案:“你在開玩笑吧?”

魏東生:“沒有開玩笑。”

高永奇:“你真是納尼亞反對派共和國聯盟黨?”

魏東生:“很久之前,我就為納尼亞共和國聯盟黨服務。”

高永奇質疑說:“你2003年離去時,說要洗盡黑色產業烙印,走到陽光下。可現在……”

魏東生:“還記得剛才舉例說的呂不韋嗎?呂不韋的奇貨可居,才是真正的走到陽光下啊!”

高永奇愈加驚訝:“2003年你就有了這想法?”

魏東生:“應該說,早在2003年,我就已經是共和國聯盟黨黨員。”

高永奇質疑說:“納尼亞2010年7月才內戰吧?”

魏東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世間先有共和國聯盟黨,而後才有納尼亞內戰。”

魏東生在忽悠高永奇。

早在春秋集團剛剛起步的2004年,剛剛以《十國春秋》收割網絡遊戲利潤的魏東生,就基於早作準備的心理第一時間佈局納尼亞。彼時,魏東生尚未誕生篡權納尼亞的想法,純粹是為了應對陰影帝國或碳基生命同盟降臨之後的社會變革而落棋南部非洲。

話說,魏東生選擇篡國納尼亞並非僅僅因為納尼亞地廣人稀。雖然魏東生前世今生都不知道納尼亞究竟有沒有特殊之處或者特殊在哪裡,但是陰影帝國潰兵統治地球的首都就在納尼亞境內。

建都納尼亞,或許只是陰影帝國潰兵隨機選舉的結果。

可,也有機率是因為納比亞比較特殊。

回到之前話題。

雖然早在2004年初魏東生就開始在納尼亞佈局,但是武裝篡國納尼亞的想法的確始於2007年。2007年之前,沒有朔光集團,沒有非營利性組織,理所當然也沒有共和國聯盟黨。事實上,共和國聯盟黨在現實世界中舉辦第一次碰頭會,已經是汶川大地震之後的2008年9月14日。

魏東生說他2003年就已是共和國聯盟黨黨員,純粹是欺騙高永奇不知共和國聯盟黨的底細。

為何篡國納尼亞,魏東生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對姬素素是一種說法;對白果是一種說法;對共和國聯盟黨第一屆常務委員長秦言義、第二屆常務委員長杜慶江是一種說法;此刻面對高永奇,魏東生又將是一種說法。

魏東生並沒有把大家當成傻瓜。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國家”這種組織本就相容無數種訴求。給姬素素的解釋,契合篡國納尼亞;給秦言義、杜慶江的解釋,也契合篡權納尼亞。也即是說,所謂的不同解釋只是向特定目標描述篡權納尼亞計劃的特定區域性。

魏東生延長共和國聯盟黨的歷史,也是篡權納尼亞計劃的一環。

魏東生說他2003年就已經是共和國聯盟黨黨員,未來也將成為眾所周知的“真相”,因為共和國聯盟黨內部資料顯示共和國聯盟黨早期組織成立於1998年。如果共和國聯盟黨篡國納尼亞計劃成功,將來共和國聯盟黨對外公佈的資料就是早期組織成立於1998年的網際網路。

共和國聯盟黨編纂的歷史書裡,駭客iteam是1999年秘密加入共和國聯盟黨的元老。駭客iteam混跡華國黑色江湖搞私服產業鏈,並非私人利益使然,而是為共和國聯盟黨籌集經費;2003年倉猝與騎士駭客組織分道揚鑣亦是因為共和國聯盟黨委派了其它任務。

凡此種種,魏東生利用資訊不完整缺陷為共和國聯盟黨編纂新的歷史。

有了共和國聯盟黨信譽背書,駭客iteam和魏東生將會徹徹底底成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人。魏東生侃侃而談講他編纂的故事:“外掛也好,私服也好,其實都是我籌集經費的手段。2003年共和國聯盟黨網路縱隊大規模擴軍,我臨時調過去負責新成員的技能培訓,所以才以‘洗白上岸’理由倉促退出騎士駭客組織。”

高永奇既震驚共和國聯盟黨的潛伏歷史,又不理解魏東生的選擇:“你是騎士駭客組織的王牌,只要遇到時危機肯出手救難,我們誰都願意你拿走大頭利潤。如果當時比較忙碌,你完全可以委派一名副手監督啊。”

魏東生解釋說:“共和國聯盟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日規模,是因為它帶有一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色彩,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它發展的契機。1997年到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催生了共和國聯盟黨,2007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又將共和國聯盟黨催熟成一頭巨獸。”

“但是,共和國聯盟黨的早期組織遠比你想象的寒酸,全世界也僅有大小貓三兩只。2003年華國境內可靠的共和國聯盟黨黨員為個位數,而且為了避免大規模擴軍時被華國政-府有關部門注意到,我謹慎選擇了退出當時比較耀眼的騎士駭客組織。這些年來,共和國聯盟黨其實並沒有退出私服產業鏈,只是我們的行事更加隱蔽、更加低調。其實啊,有些與騎士駭客組織爭搶市場的新生私服組織就是我們共和國聯盟黨的馬甲。”(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