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 習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89習慣

魏東生感慨前世今生不同的命運軌跡,趁著講座開始前的空隙簡單招呼兩人:“徐奇萍、喬一輝,你們也來了盤陽師範學院啊。”

喬一輝不意魏東生隨口道出他的名字,激動地差點兒當場站起來。

徐奇萍的情緒更加失控,右手猛地攥緊冉茜茜的手臂,腦海迴盪著一重又一重驚喜:“魏東生竟然知道我的名字。”

徐奇萍在吳平一高0201班是小透明,復讀一年高四還是小透明。徐奇萍並非生來就是這樣的性格,初中時代她也曾陽光燦爛、活潑好動。徐奇萍在初中時代學習成績優異,常被各科老師另眼相待,享受了種種習以為常到本該如此的優等生待遇。徐奇萍以全縣前一百名中考成績來到吳平一高,分配到實驗班,與其他優等生競爭失敗,積年累月徘徊在全班倒數後幾名。徐奇萍承受不了這種落差,慢慢的越來越沉默寡言,性格越來越孤僻。如今來到盤陽師範學院,徐奇萍在同班同學身上找到了自信,這才漸漸重新開朗起來。

越自卑,越渴望別人重視。

徐奇萍眼裡,魏東生和她是兩個世界的人,魏東生在天上飛,她在地上爬。而現在,天上飛的魏東生,不僅注意到地上爬的徐奇萍,更準確喊出了徐奇萍的姓名,這讓徐奇萍如何不激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魏東生一句問候,令徐奇萍和喬一輝驚喜到翻山倒海。

這便是身份加成。

如果魏東生只是一名普通學生,徐奇萍和喬一輝或許驚訝魏東生認識他們,卻絕對不會驚喜到這種程度。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將會產生不同的意義。

魏東生無意與喬一輝和徐奇萍嘮嗑,三言兩語結束問候,開始了講座:“無規矩不成方圓,講課前先說一下我的課堂紀律。這節課不是必修課,哪位同學如果覺得我講的不好或者內容不順耳,不要影響願意繼續聽課的同學,請從後門悄悄離開。”

學生驚訝魏東生開門見山,間或響起呵呵輕笑聲。

魏東生立身講臺前,笑說:“起家做網絡遊戲之初,我一遍遍闡述這樣的理念:瞄準目標使用者,為目標用戶服務。不要奢望所有人都會接受你的產品,也不要奢望所有人都能滿意你的產品,因為這是不可能的。號稱全知全能的上帝,也無法讓所有人滿意。”

魏東生說到這裡,笑吟吟望著一眾學生:“知道為什麼麼?”

氣氛還未吊起來,並沒有學生積極配合魏東生。

魏東生停頓兩三秒,旋即自問自答:“因為我是無神論者。”

魏東生攤手:“上帝再向我展現神蹟,我也只會研究他的神蹟從何而來,而不是簡單膜拜信服。瞧,全知全能的上帝,都無法讓我滿意,我又何德何能讓所有人都接受我的產品我的理念呢?”

學生們轟然笑起來。

魏東生就該話題延伸:“這世間沒有一樣東西能夠讓所有人滿意。有人能舉出反例嗎?”

靜場兩三秒時間,教室角落響起一聲:“money!”

魏東生答話說:“錢能通神,的確不凡。這世間,有99.99%的困難都能用錢來解決,但是別忘了,還有0.01%的困難是金錢也無能為力的。譬如說患了癌症的高官鉅富,他肯定想要健康,而非更多的金錢。所以啊,放棄大而全的目標,瞄準一定範圍內的使用者群體才是做事之道。我這節課也是這樣,願意聽的我們一起探討,不願意聽的則請默默離開,千萬別奢望我能在三十分鍾時間內由你所厭惡的轉變成你所喜歡的。”

開場白之後,魏東生綜述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想聽專業內容的同學,估計要失望了,因為今天我不準備談前沿技術,也不準備談如何創業攢第一桶金。”

“談什麼呢?”

“習慣。”

“此處的習慣,特指逐漸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

課堂泛起嗡嗡聲音,學生們顯然有些失望,以為魏東生想灌他們老生常談的雞湯。

魏東生無視了學生們的失望情緒,繼續講課:“在座諸位都是資訊科學技術學院的學生,我也是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走出來的學生,索性舉一些身邊例子談談習慣。”

“二年級開課學C語言,盤陽師範學院曾因為棄用譚浩強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科書引起一場小風波。近些月,越來越多人在網路上黑譚浩強的C語言教材,說它錯誤以百計算。這裡有書販子的推波助瀾,希望透過黑其它C語言教材來推廣自己的書,但是他的書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當然,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譚浩強的C語言教材的確存在諸多問題,否然盤陽師範學院也不會棄用。”

剛才還有些失望的學生,頓時一個個坐直了身體。

魏東生這是要黑譚浩強啊!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將會產生不同的意義。網友在四維空間等陣地吐槽譚浩強的C語言教材是一回事,魏東生這樣名人在公共場合貶低譚浩強的C語言教材則是另一回事。如果訊息傳出去,肯定跑來一群記者圍觀魏東生和譚浩強之間的撕逼。

可惜,魏東生不令好事者如願,旋即簡單結束了吐槽:“自古說易行難,我能看出來問題,卻無法解決問題,畢竟我並不擅長編輯教材。所以,咱們今天不談教材好壞,只談其中的一些習慣。”

魏東生回到計算機前,敲打兩行宣告:

int_a;

doube_b;

魏東生離開計算機,環視眾學生:“知道問題在哪裡麼?”

學生們一臉茫然。

魏東生:“嚴格來說,並沒有問題。可若你們去企業面試,無須見到真人,面試官就已撫額為你定義:初學者。只有初學者,才會搞些a呀b呀的變數,才會搞些拼音和英語齊飛,一會兒是yanse,一會兒是color。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應該具備最基本的道德:你所寫的程式,另一名程式設計師也能很快看懂。”

魏東生回到計算機前又寫三行程式碼:

a=b/2;

while(abs(a-(b/a))>s)

{

a=0.5*(a+(b/a));

}

魏東生再問學生:“有人曉得這三行程式碼是幹什麼的麼?”

教室一片寂靜。

十餘秒之後,一名學生猶猶豫豫舉手。

魏東生示意其起身回答,這名學生有點兒緊張,結結巴巴說:“是牛頓迭代法,求b的平方根近似值。”

魏東生鼓掌:“不錯,能說說思路麼?”

學生想到哪說到哪式混亂思路解釋,:“我偏科,偏科數學。高考時,我數學150分,英語91分,語文93分,理綜232分。高考填報志願前,我看過一篇採訪,你說數學是計算機的基礎,我不想學純數學,就報考了咱們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我忘了abs是什麼函式,但是我熟悉數學,這樣的程式很明顯是求b的平方根近似值。由結果逆推,我很快想起來abs是absolute。”

魏東生再次鼓掌:“很厲害的數學思維,有興趣去春秋軟體工作麼?”

學生:“有。”

魏東生勉勵他說:“等這堂課結束,我幫你寫一張推薦條。你週末寒暑假如果有時間,可以去春秋軟體兼職實習一段時間。如果驗證不是偶然幸運,我相信,你對數學的敏感一定能在春秋軟體大放異彩。”

學生有點兒不知所措,連聲說:“謝謝,謝謝你。”

魏東生示意這名學生坐下,繼續講課:“這位同學很厲害,一眼就看懂了這三行程式碼是用來求平方根近似值。但是,我比較笨,第一眼看不懂,第二眼仍看不懂。如果一時之間忘了abs是求整函式,我還以為後面的a、b、s變數和abs有關呢。”

“我相信,有數學天賦者畢竟是少數,而程式設計師群體,或者說市場未來對程式設計師的需求則以百萬以千萬計算。這數量,特指國內市場。國內程式設計師數量達到一千萬之前,市場遠遠談不上飽和,高速前進的網際網路時代,需要無數程式設計師為它添磚加瓦,需要無數程式設計師把縹緲的“想法”變成可見的產品。這一千萬名程式設計師,絕不可能人人具備任何時間都能一眼看穿這三行程式碼的數學敏覺。”

“最少,我不能。”

“每天敲三千行程式碼,已算高產;而閱讀三千行程式碼,則是不能容忍的低效。具體工作時,我們需要寫程式碼,更需要閱讀十倍乃至百倍的程式碼,所以特別討厭a、b、c、d之類的變數。閱讀程式碼時,我們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知道哪塊程式碼是用來幹什麼的,即:what、how、why。”

“然而,軟體行業從業者,質量參差不齊。”

“某些程式設計師一邊吐槽應屆生愛寫int_a式程式碼,一邊又極不願意寫必要的註釋和客服等外行人都能理解的文件手冊。春秋網路到春秋搜尋,我不止一次碰見程式設計師抗議:‘讓其他人寫文件手冊吧!’然而,一名不願意寫文件的程式設計師寫出來的程式,我敢放心讓另一名程式設計師幫他寫文件嗎?”

“這些都是非常糟糕的習慣。”(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