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形勢比人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242章 形勢比人強

楊么眼睛一眯:“此話當真?”太爺趕緊點頭,“好漢明察,這縣衙糧庫裡確實沒有存糧啊。”楊么點了點頭,太爺見他如此,松了口氣。就在這時驚堂木又是一拍,“說,那一千擔糧食哪裡去了?”太爺一驚,腦袋跟不上,脫口而出:“在後衙地窖藏著。”

說罷,卻是傻在那裡。楊么呵呵笑了起來,擠滿人得縣衙大堂也是笑聲陣陣,太爺就覺得一陣天旋地轉,兩眼一翻暈在那裡。楊么懶得讓人再將他弄醒,直接吩咐道:“就這貪官拉出去亂棍打死,而後掛在縣衙門口示眾,這就是欺負咱老百姓的下場!”堂下一陣歡呼,七手八腳的抬起失去知覺的太爺就向門外湧去。

楊么只覺得一陣解氣,掃了一眼還留在堂內的人,吩咐道:“讓鄉親們細細的將著縣衙搜尋一遍,但凡能吃的東西都拿走。”

想著自己的小柱子,楊么像是呆傻了一般坐在往日只有縣太爺才能做得椅子上。就在這時三叔滿頭大汗的跑了進來,急道:“六子,你快去看看吧,那些傢伙拿著東西就開始胡來了,非要糟蹋縣太爺的幾房妻妾,三叔實在是攔不住了。”楊么卻是沒有說話,反而閉上了眼睛。三叔見他這樣,更是焦急:“六子,你這是怎麼了,快去攔住他們呀。”

楊么嘆了口氣,起身道:“三叔,我不能去攔他們。”三叔一怔,遲疑道:“六子,這、這是怎麼了?”楊么望了望自門前飄過的青煙,平淡到:“三叔,事到如今已經沒有回頭的可能了,我們這次犯下的是死罪,尤其是咱們楊家莊,帶頭作亂,全村不分男女老幼一個也活不成。所以,咱們只能一直走下去,這樣一來咱們就需要人手,只有所有人跟著咱們走才有可能活下去,這樣的話只能讓他們陷得更深,才會死心塌地跟著咱們!”說著,原本剛毅的臉扭曲的變了樣子。

三叔倒吸一口涼氣,顫聲道:“六子,你這是帶著大夥尋死啊,一旦那樣的話可就不是來拿賑災糧,可就真成了謀反啊,一旦官軍殺來,鄉親們一個也逃不掉。”楊么一陣大笑,冷聲道:“三叔,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你看看今天的那些兵甲齊全的官軍不是照樣被咱們打跑了,到了最後說不定咱們還正能推翻這大宋朝呢,額哈哈……”

看著眼前的六子,三叔忽然間覺得他變得不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熱心腸的六子,忍不住嘆了口氣,剛剛還拿著鋤頭和官軍拼命地三叔一下子好似蒼老了許多,自己老了,孩子們什麼樣的心思自己猜不透,也管不了啊。

如楊么所願,縣城徹底亂了起來,原本只為搶糧食的百姓們一看自己的所做所為沒人敢管,不由膽大妄為起來,先是將縣衙裡的女人們糟蹋一遍,而後便衝出了縣衙趕往那些平日裡羨慕的大戶家中搶東西。大戶畢竟是少數,那裡經得起這麼多人的搶奪,已經搶到興起的眾人紛紛鑽進了小戶人家開始亂搶,整個縣城徹底亂成了一團,哀號聲此起彼伏。

回頭望了望不斷冒著濃煙的縣城,穿著一身自縣城軍營中取來的鎧甲、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的楊么對著面前一個個雙眼興奮揹著大包小包的,懷裡也是鼓鼓囊囊的漢子們揚聲道:“弟兄們,朝廷無道,各地貪官橫行,逼迫我等沒了活路,今天我們殺貪官救苦難鄉親於水火之中,已經變成了貪官口中的謀反作亂之徒,必定欲除我等而後快。生路已絕……”說到這裡停了下來,俯首看著身邊哆哆嗦嗦的老夫子,低喝道:“說,下一句是什麼?”老夫子一怔,忙道:“下一句是‘唯有反抗到底才能尋條活路,今天楊壯士在此豎起大旗,誓要推翻腐朽不堪的大宋朝,為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謀條生路’,就這些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么咳嗽一聲,對著眨巴兩眼看著他的眾漢子繼續道:“生路已絕,唯有反抗到底才能尋條活路,今天楊壯士在此豎起大旗,誓要推翻腐朽不堪的大宋朝,為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謀條生路,就這些了。”聽他照本宣科的說完,老夫子差點暈了過去。楊么面前眾漢子卻是不管這套,紛紛大吼起來:“跟著六哥幹!”“我們聽楊大哥的!”“搶光大宋朝!”……雜七雜八什麼口號都有。

楊么臉上洋溢著微笑,這種感覺,真好!

……

大年初二襄陽城內,劉光世正滿臉愜意的享受著身後兩面丫鬟的揉肩捶背,就聽得門外傳來:“報——,大人,新安縣發生暴亂,縣衙被佔,知縣生死不明!”氣喘噓噓的士卒不知何時已經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被他這麼一說,渾身舒坦有些昏昏欲睡的劉大人不由驚得站了起來,將兩個沒有準備的丫鬟撞倒在地,看著美人倒地,劉大人卻是沒心思理會,看著跪於地上的士卒喝問道:“你再說一遍?”

聽著士卒又將剛才的話複述一遍,劉大人臉上滿是怒氣,恨聲道:“這群刁民,真是活膩歪了!”頓了一下,又問道:“那前來報信之人在那裡?”“回大人的話,來人就侯在府衙門外。”“傳他進來,本官要問話。”

沒一會兒,滿臉悲色的的指揮使就走了進來,一見到劉大人便跪在那裡,泣道:“大人,末將可算是見到您了。”看這樣他一個大男人淚流滿面,劉大人一陣厭惡,喝道:“好了,快將新安縣的事情細細為本官道來。”

指揮使一噎,抹了把淚水說道:“大人,初一清晨,城門剛開始早已埋伏在外的暴民就衝殺進來,末將帶人誓死抵抗,奈何暴民人數近萬,寡不敵眾之下,知縣大人吩咐末將退出城來趕到襄陽向大人報信,他老人家卻帶著一眾衙役和鄉勇們抵擋暴民,只怕是……嗚嗚嗚。”說著,又哭了起來,卻是想起了可能已經不在人世的知縣舅舅。

聽他這麼一說,劉大人不由得吃了一驚,皺眉問道:“暴民確實有一萬多人?”指揮使大人當然不敢說實話了,若是坦言暴民只有兩千,那豈不是說明自己無能,堅定的點了點頭:“大人,那暴民確實有近萬,否則我近千官軍豈會敗在他們手中!”劉大人埋頭苦思,過了一會說道:“看來這件事是早有預謀了。”只會是趕緊點頭應和:“大人說的是,定然是有那狼子野心之輩預謀的,還請大人速速發兵將其剿滅才是。”

劉大人卻是搖了搖頭,反而笑了起來:“不急,待本官上奏朝廷,派人打探一番再作計較。”指揮使一驚,拖那麼久,到時連舅舅的屍首也找不到了,正要說話,就見劉大人吩咐道:“你先退下吧,本官還有些事情要安排。”指揮使一臉為難,卻也不敢再說什麼,磕了一記響頭,便退了出去。屏退眾人,劉大人快步走到一旁的書桌之後展開一封白紙奏摺,一邊磨墨一邊構思著內容。

墨磨好了,劉大人胸中也有了計較,提筆蘸了一下,就開始奮筆疾書:紹興四年正月初一,襄陽府轄下新安縣在心懷不軌之人挑動下發生暴亂,近萬暴民攻擊縣城,守城將士寡不敵眾,新安縣為暴民所佔,知縣戰死。臣劉光世聞訊後立刻派人前去探查,並集結大軍準備前往新安平亂。無奈亂兵四處燒殺,裹挾百姓加入,人數急增至五萬,我留守襄陽之神武左軍人數僅一萬,一時半刻間無力平亂,懇請皇上早日發兵來援。紹興四年正月初三,臣劉光世拜上。”

吹乾墨跡,劉大人拿起奏摺又細細的看了一遍,看著那剛勁有力的字跡,滿意的點了點頭。想將這份奏摺送往臨安,而後自己再提兵趕赴新安平亂,區區暴民其實我神武軍的對手。到時再送一份捷報到臨安,如果自己所料不差,那會兒朝廷的那些大員們一定正在為派不派援兵,派多少援兵爭論,皇上一定也是煩惱的緊,自己的這封捷報再一到,恰好能解了皇上的憂愁,使他高興起來。只要皇上一高興,那自己可就……呵呵呵。想著,劉大人不由自主的笑了起來,朗聲喝道:“來人啊。”

一直侯於門外的的侍衛走了進來,抱拳道:“大人有何吩咐。”劉大人將這奏章遞到他面前,沉聲道:“你立刻安排人手將這封奏摺以八百裡加急遞交臨安樞密院。”

看著侍衛拿著奏摺匆匆出門,劉大人在此喝道:“來人,擊鼓升帳。”

……

初五黃昏,臨安城西門。看著太陽漸漸落山,隨著城頭士卒一聲高唱,門洞裡的數十名士卒喊著號子推動城門。眼瞅著就剩下一條縫時,一騎快馬飛速奔來,就聽得馬上騎士大喊道:“八百裡加急快報!”立於城門樓前正欣賞夕陽美景的城門官一頓,急忙俯下身子大喊道:“快開城門!”

張浚府裡,用過晚飯的侯爺正準備沐浴,就見管家匆匆跑了進來,“老爺,門外來了樞密院的差人,說是有重要軍情交給您。”張浚一頓。忙道:“快讓他進來。”

相府,左相趙鼎正坐在書房藉著燭光看書,就聽得門外傳來管家的聲音:“老爺,樞密院朱大人求見。”趙鼎一怔,樞密院朱大人便是自己的學生朱勝非,此人現擔任樞密院檢校一職,雖然只是個從四品,卻也算得上實權派,樞密院與各地接受傳送摺子必須經過他的手才能流通。他是自己的學生可是沒幾個人知道,否則這麼重要的位子,張浚豈能讓他坐上?

如今他這個時辰來見自己,定是有什麼要事了。想到這裡,吩咐道:“將他帶到書房便是。”

剛剛服完親信太醫給自己配的秘藥,趙皇帝正斜倚在龍椅上假寐,親信太監安德海拿著一份摺子急急的走了進來,小聲道:“皇上,這是樞密使張大人剛剛自門洞遞進來的加急快報,請皇上過目。”閉著眼睛的趙皇帝忍不住嘆了口氣,又是加急快報,不是的出現一份這東西,自己都快被煩死了。眼睛也沒睜,慵懶地說道:“你念吧,朕聽著就是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